陕西省榆林市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第一次测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陕西省榆林市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第一次测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陕西省榆林市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第一次测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陕西省榆林市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第一次测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陕西省榆林市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第一次测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榆林市2019届高考模拟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战国时代开始,汉字出现了分场合使用的不同书体。一种是祭祀用书体,笔画比较繁琐;另一种是文书行政用的书体,笔画比较简略。据此可知,秦朝所统一的文字是A. 作为中央集权管理手段的文书行政书体B. 作为大一统国家象征符号的祭祀用书体C. 反映皇帝好大喜功而用笔画繁琐的篆书D. 基于方便推广考虑选择笔画简略的隶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秦统一之后的文字,具体的知识点是文字的演变。根据知识秦统一之后所有的文字是篆书,具体而言是小篆。在战国文字中的篆书有两类,一种是笔画复杂的大篆有着明显的象形文字的特征,另一种是笔画相对简单的小篆,为此我们可以结合材料推断秦朝的时候选用的笔画简单的小篆作为统一的文字,而统一文字也是加强统一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故先秦主要是中央集权管理文书行政用的故选择A选项;B选项祭祀用书体笔画复杂不符合小篆和大篆相比的特征,故排除;C选项笔画繁琐不符合小篆和大篆相比的特征,故排除;D选项统一之后的官方文字是小篆而非隶书,故排除.【点睛】本题虽然是一道基于文字演变的题,但是也考查了史学素养和史料实证,为此我们应该知道这个题与教材知识的衔接点。这个衔接点就是文字演变的大趋势,是由繁到简的演变,如果同学们能够掌握这个趋势,本题也就很容易做出来了。2.三国志记载,曲周县一个农民因自己的父亲生病,便杀牛进行祭祀,祈祷其父可以痊愈,结果被县令判了死刑。而太守陈矫却认为,此人是真正的孝子,于是特意上表请求赦免他。这说明当时A. 儒家文化影响行政管理B. 孝悌观念已被普遍接受C. 地方权力过大不便管理D. 政府对农业重视程度不够【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由于孝道,县令免除了农民的罪行,故选A;B中的“普遍”表述不当,排除; 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中国古代以农为本,故排除D。3.西汉财政中,具有人头税性质的口赋、算赋、更赋等,都以货币形式征收。农民必须出卖产品或劳动力,甚至举借高利贷才能完成缴纳任务。政府所需的大批物资,则又需要商人在农村城镇收购。这种货币化的商品经济A. 促进了经济增长,是西汉富强的重要原因B. 增加了政府收入,是战胜匈奴的经济支柱C. 激化了社会矛盾,是豪强壮大的重要原因D. 积累了宝贵经验,是后世王朝的通用做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涉及的内容是汉代的赋税征收形式,是一道拓展类的习题,做题的主要方法是历史解释通过史料解读加以分析。史料主要分为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农民必须出卖产品或劳动力,甚至举借高利贷才能完成缴纳任务”我们可以推知这样的赋税形式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容易激化社会矛盾;第二部分由“政府所需的大批物资,则又需要商人在农村城镇收购”可以推知这样的赋税形式有利于商人的发展。综上所述,材料的信息主要指向了社会矛盾的尖锐和商人的壮大,为此答案选择C;本题主要涉及的这种政策的负面作用,A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选项不符合题意中负面作用的要求,故排除;D选项静态的史料无法体现动态的史实故排除.4.新唐书地理志详细记载散见于全国各地农田水利工程,尤以江南道和江南东道为最多。近人统计南唐时期长江下游各地水利措施的次数见下表。这反映了A. 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 唐朝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C. 经济重心南移进程明显加速D. 长江下游地区成为农业中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做题的关键有两个信息,一是文字信息二是表格信息,两个信息共同指向的主旨是“全国各地农田水利工程,尤以江南道和江南东道为最多”。通过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就是南方经济发展较快即经济重心的南移,故答案选择C选项。A选项中的重农抑商政策在隋朝仍被执行,且材料中无明显体现,故排除;由于我们无法看到北方或者其它地区水利工程的信息或其它农业发展的信息,故不能够以偏概全所以B和D选项错误。【点睛】受北方战乱和气候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从魏晋时期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期间唐朝的安史之乱曾加速了这种南移的速度,最终在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基本实现了南移。5.北宋时期,四川交子发行规则是每隔三年发行一次新纸币(称“界”),规定人民以旧换新,保证市面流通的交子总量和准备金比率不变。熙宁五年(1072年),为了应对财政危机,中央政府命令四川多发行一界交子,却并不按惯例把老一界交子回收回去,据此可知( )A. 北宋政府重视商业活动,满足市场的货币需求B. 北宋政府利用纸币,制造通胀,攫取民间财富C. 四川地区经济发达商业繁荣,货币需求量增加D. 北宋政府增发纸币,准备向全国推广四川经验【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是推断这次币制改革的目的,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为了应对财政危机”我们可以推知这次发行新币却没有及时回收旧币是为了通过增发纸币缓解财政压力,但是这是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势必会造成滥发纸币通货膨胀。A选项将此次货币增发归类为经济行为,但是材料中体现为政治行为,故排除;B选项符合题意正确;C选项不符合纸币增发的原因故排除;D选项不符合材料中对于纸币增发原因的阐述,故排除.【点睛】纸币在宋代出现,最初的确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是由于政府滥发纸币、防伪技术落后等因素往往会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此纸币没有在古代取代金属货币。6.明末清初儒生对理学的反思,除了集中在朋党之争和清谈误国之外,矛头主要指向理学的空谈心性。顾炎武指出,“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造成了“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据此,顾炎武A. 反对君主专制体制,积极准备“反清复明”B. 认为儒生清谈误国,号召“股肱”勤于政务C. 认为朋党争于意气,呼吁“爪牙”忠于国事D. 反对理学空谈心性,主张士人“经世致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的思想,主要的做题方法是历史解释利用材料主旨排除干扰选项。本题的关键语句“矛头主要指向理学的空谈心性”可以推出顾炎武认为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朋党和清谈而在于空谈心性A选项主旨在于反对君主专制而非空谈心性故排除,B选项的主旨在于清谈误国不在于空谈心性故排除;C选项的主旨在于朋党而非空谈心性,故排除;D选项符合题意,故正确。7.有学者指出:尼布楚条约中凡与俄国对称,一律用中国。这足以证明广袤的东北地区早在清朝开国时期已纳入大清版图。随着清朝皇帝入关为“中国”之主,那里的土地和人民自然为“中国”的土地和人民。清初统治者的上述观念与政治行动A. 奠定了中国的领土疆界范围B. 确定了俄国的特殊藩属地位C. 确立了中俄平等友好的准则D. 明确了东北地区特殊的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的考点是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主要就是针对中俄的边界问题而产生的。据材料我们可以推知,材料中主要阐述了该条约关于东北地区归属的问题和清朝观念中东北的归属问题,为此本题的主旨是东北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俄在这部分领土的边界清楚,为此答案选择A选项。B选项,俄国并不是中国的藩属国,故排除;C选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中关于领土的问题,故排除;D选项,是关于东北的隶属问题而非东北的地位问题,故排除。【点睛】尼布楚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尼布楚议界条约)是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在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签定的第一份边界条约。8.17-18世纪,日本是中国主要白银来源地,占到3/4。日本禁止白银大规模出口后,中国的白银遂主要来自美洲。但受拉美独立运动影响,世界金银产量在1790-1830年间骤然减少了约50%。于是,1808-1856年间,中国遭遇严重白银短缺,银贵钱贱。这表明A. 清朝国内货币市场完全被西方列强操控B. 世界白银供给骤减是银贵钱贱的重要原因C. 鸦片流入是中国白银净流出的根本原因D. 中国早在鸦片战争前就被卷入世界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A选项,表述不准确中国的国内白银有自产也有外流,故排除;B选项,由“世界金银产量在1790-1830年间骤然减少了约50%。于是,1808-1856年间,中国遭遇严重白银短缺,银贵钱贱”可以推知,故正确;C选项,材料并未涉及鸦片流入,故排除;D选项,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实行闭关锁国自然经济占主导,与世界体系的联系较少,故排除。9.学者魏斐德指出,洋务运动期间成立的现代化部门都被隔绝在办事流程、方式和仪式都数百年不变的传统官僚机构之外;实际主持洋务项目的地方督抚的幕僚也被隔离在了既有官僚体制之外。这一现象说明A. 洋务派试图另起炉灶,彻底改造原有体制B. 顽固派力图阻挠改革,想方设法杜绝新因素C. 洋务运动既有开创性,又有迫于形势的局限性D. 晚清政府因循守旧,千方百计破坏洋务活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洋务运动,做题的方法是概括材料的信息。根据材料信息我们可以推知,本则材料主要讲述了中国的洋务运动在政府机构上的建树较少,结合所学知识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试图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单纯引进西方的技术,为此这是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并未涉及顽固派的阻挠,故答案选择C。A选项不符合洋务派“中体西用”的精神,故排除;B选项并未涉及顽固派的阻挠,故排除;D选项,造成守旧的是洋务派而非晚清政府,故排除。10.晚清政府上报的与估计的财政收入比较表(单位:万两。资料王业健著清代田赋刍论)。下表反映了A. 田赋猛增说明农业产量大幅提升B. 盐税增加说明人口数量大幅增加C. 厘金远超内地税成为重要商业税种D. 海关税稳定说明海关自主管理水平较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的做题的关键是对于税收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衔接,根据时间这时候中国基于对于辛丑条约的赔款和新政需要增加税收,为此税收的增加主要是来自于政府的增收而并不是农业和从业人口的增加,而根据横向的比例厘金的数量增加成为主要的财政收入之一。A选项,田赋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税收的增加引起的未必是产量增加,故排除;B盐税的增加未必是人口增加引起,也可能为赋税税额的增加,故排除;C选项可以看出厘金所占比重很大,故正确;D选项,中国在鸦片战争后的关税主要掌控在列强的手中,故排除。【点睛】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最初是地方筹集饷需的方法,又名捐厘。 中国自清代至中华民国初年征收的一种商业税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故名厘金。在全国通行后,不仅课税对象广,税率也极不一致,且不限于百分之一,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11.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纯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B. 协约国战胜同盟国C.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D. 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说明先前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实际上指出了当时人们对西方制度的失望。当时俄国发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人指明了方向,“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说明了当时思想界出现了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的呼声。而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即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AC不符合材料所给的时间段,B项无法体现出“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的后果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2.1932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长张闻天发表文章,批评毛泽东的策略是“狭隘的经验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宣称根据地的主要危险是“过低估计苏区的力量而过高估计白区的力量”。这反映了当时A.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不被中共中央认可B. 毛泽东过低估计了国民党统治区的力量C. 敌后抗日根据地对自身力量估计过低D. 张闻天的判断与当时国共实际情况相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做题的关键是当时的中共中央对于毛泽东的思想进行批判,认为是保守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当时毛泽东正在井冈山践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符合中国实践的正确探索,据此推断党中央犯了左的错误,故选择A。B选项,毛泽东的主张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故错误;C选项此时是国共对峙时期,并非全面抗战时期,表述不准确故错误;D选项,张闻天犯了左倾错误,故排除。【点睛】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共在八七会议之后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开始新的革命尝试但是党内却出现了左的情绪,坚持走苏俄的“中心城市暴动”的路线。此时毛泽东进入井冈山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但是与中共中央格格不入为此一直遭到批判。13.下表为1936-1941年大后方新增工厂及资本统计(资本单位:万元)这反映了A. 国民政府借战争之机,侵夺民族企业B. 私营企业利用战争之机,大发国难财C. 大后方工业发展,为抗战提供经济支撑D. 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业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抗战期间的经济,通过材料信息可以推断抗日开始之后大后方新增工厂增加且平均资本增加,由此推断抗日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西迁所以导致上述现象,为此答案选择C选项。选项A中并没有对于官僚资本的描述,故不准确;选项B中,企业的性质并无定论同时也并未反映企业的盈利,故排除;D选项,并未指出企业是国统区还是敌后抗日根据地,故排除。14.1944年7-8月间,美国赴中国观察组成员谢伟思写到:“这里到处都强调民主和老百姓的鱼水关系”“人民选举他们自己的地方政府,因而他们更关心保护它们,并且通过他们自己的力量更有力量实施这种保护。”这说明A. 中共领导下的边区政府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民众抗日积极性B. 国民党主导下的国民政府为了抗战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C. 美国政府调整对华政策,援华的重点由国民党转向共产党D. 美国政府敦促国民政府防范共产党,主动制造国共摩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主要的做题方法是利用材料主旨进行分析。根据“强调民主和老百姓的鱼水关系”“ 人民选举他们自己的地方政府”可以推断这是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的尝试,为此选择A选项。材料中涉及的主要是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建设,并未涉及国民政府,故排除;根据所学知识,美国政府并没有将援华的对象更改为中共,为此C选项错误;根据时间1944年7-8月间,此时仍是抗战的关键时期,美国支持国共合作为此D选项错误.15.1953年1月,全国文教委员会主任会议宣布教育“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搞好高等和中等技术院校的调整和管理,为经济建设培养必要的人才;促进中学发展,保证高等院校学生的质量和数量。确定上述任务的主要依据是A. 新中国刚刚建立,恢复发展经济,急需人才B. “一五”计划实施,开展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经济建设急需人才D. 两极格局对峙,对抗美苏需要高素质人次【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一五”加护期间的教育发展,做题的方法是寻找关键语句。我们抓住关键语句“为经济建设培养必要的人才”可以推断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而此时的教育发展就为经济建设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故选择B。A选项,时间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C选项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是在一五计划以后,故排除;D选项中国此时与苏联的关系友好,故排除。16.对苏格拉底审判中,500人陪审团第一次投票以280票对220票认定苏格拉底有罪;但在第二轮有关量刑的投票中,由于苏格拉底拒不认罪的的挑衅态度,陪审团居然以360票对140票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这意味着至少有80位认为苏格拉底无罪的陪审员转而判他死刑。这本质上反映了A. 苏格拉底认罪的态度导致他被判死刑B. 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C. 陪审制度弊端明显,被后世彻底废止D. 抽签产生的陪审员,容易受情绪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以得知圣贤苏格拉底是被雅典的民众通过正当的民主程序杀死,为此本质上的问题是雅典的民主政治存在缺陷,即过度的直接民主并不能保证结果的公正,故答案选择B选项;A选项,根据材料苏格拉底第一轮投票并无态度问题就已经背叛了死刑,故排除;C选项,根据所学今天陪审团制度仍是西方法律审判中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故错误;D选项,说明了材料中的部分现象但并不是实质,故错误。17.古罗马时期,万民法的渊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裁判官的告示、法学家解答和皇帝敕令。其中,裁判官根据法的精神而不是法的条文做出的裁决,是裁判官告示的重要部分。这说明A. 自然法原则是司法判决的唯一准则 B. 罗马法借鉴了不同地区的法律制度C. 习惯法长期影响古罗马的司法实践 D. 万民法在治国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答案】D【解析】根据“万民法的渊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裁判官的告示、法学家解答和皇帝敕令”,判断“自然法原则是司法判决的唯一准则”错误,排除A;B、C材料无法体现;从万民法的渊源以及裁判官裁决的依据看出,万民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故D正确。18.以下是14001800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分布表(单位;自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1400160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主要源于英国的殖民扩张B. 140-1600年拉美人口的锐减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C. 1600-1800年欧洲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奴隶贸易的盛行D. 1600-1800年非洲地区人口减少主要源于工业革命开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英国的殖民扩张使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开辟了新大陆,导致病菌等传入新大陆,并且伴随制直接的屠杀等政策,导致拉美地区人口锐减,故B项正确;奴隶贸易主要是将非洲的黑人奴隶贩卖到美洲,因此不是导致欧洲人口增长的原因,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展是在18世纪后半期开始的,非洲在16001800年间人口减少主要是欧洲的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不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故D项错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影响19.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在1748年第一次发行后的18个月内,再版21次,共印刷了约35000本。阿贝雷纳尔的哲学与政治史(1770年)重印多达70次。某种程度,启蒙运动也是一场阅读运动。这说明启蒙运动的前提是A. 欧洲封建思想专制,民众渴望启蒙B. 思想家著述丰富,作品广泛流传C. 现代印刷术推广印刷品价格低廉D. 欧洲理性传统悠久,民众有阅读习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设问的指向是启蒙运动的前提,依据的是材料信息。依据材料强调的是启蒙运动是一场阅读运动,得益于大量启蒙刊物的印刷,为此答案选择C。A选项与材料并无直接关系,故错误;B选项材料并未体现著作丰富,故排除;D选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历史悠久,故排除。20.下面是1810-1812年间英、德、法、美四国机器棉纺业中拥有的纱锭数量的对比示意图。下列对图中的信息说明正确的是A. 英国已经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B. 美国民主制没能推动经济发展C. 法国共和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 德国的分裂严重影响了工业化【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12年英国没有完成工业,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当时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工业革命,而不是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当时法国政体并不稳定,这一时期是法国第一帝国时期不是民主共和政体,故C项错误;当时的德国四分五裂,不利于德国资本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故D项正确。点睛:材料中的关键时间点“18101812年” ;然后以这个时间点来分析四个选项即可。21.有学者指出,南北战争巩固了联邦制度,废除黑奴扩大了人民主权范围,两党制则发展了分权制衡,众多判例逐步确立了最高法院的权威。这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A. 具有一劳永逸的超越性B. 具有相互包容的妥协性C. 具有谋划长远的前瞻性D. 具有不断完善的实践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的民主政治,做题的关键在于对于材料的理解。根据材料“众多判例逐步确立了最高法院的权威”可知美国的民主政治是逐步形成的,为此体现出了不断完善,故D选项正确。A选项,与材料中的不断完善相违背,故错误;B选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妥协性,故错误;C选项,材料未体现前瞻性,故错误。22.1926年4月,斯大林在关于苏联经济状况和党的政策中指出:第一个时期主要任务是在扩大商品流转的条件下,以发展农业为中心建立国民经济基础;而从1926年开始的第二个时期,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重心转移到工业方面来。这里的“政策”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工业化政策C. 新经济政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D. 新经济政策和工业化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苏俄的经济建设,答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依据“扩大商品流转”说明此时苏联仍然坚持新经济政策,但是根据“重心转移到工业方面来”推知在坚持新经济政策的前提下开始重视工业建设,为此答案选择D选项。1926年战时共产主义早已经被放弃,故A选项和B选项不正确;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农业集体化,故C选项错误。【点睛】1921年在严重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危机的情况下,苏俄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发展为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货币和商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1927年之后苏联开始实行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强了国家对于经济的全面干预。23.福特在自传中提到:生产T型车需要7882个独立工序,其中只要949个需要“强壮而训练有素的体格健全的人”;其余工序,“670个可由失去双腿的人来做,2637个可由一条腿的人来做,715个可由独手的人来做,10个可由盲人来做”。这反映了A. 工业革命大大减轻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B. 生产流水线显著提高了汽车生产效率C. 技术创新降低了对操作工人的相关要求D. 福特工厂为残疾人士提供了就业机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美国的技术革命和生产革命,做题的关键是对于材料信息进行解析。材料中的信息说明T型汽车的生产工序繁多,但是大部分工序只需要人动手甚至只需要一只手就可以完成。由此可以推知,工作的难度有所下降故选择C选项。但是无法体现出来工作量下降或者生产效率提升,故A选项错误;B选项,在材料中并未能够体现出单位时间效率提升,故错误;D选项,材料中未涉及到福特公司大量聘用残疾人,故错误。【点睛】1908年,基于简单、坚固、廉价的经营理念,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辆属 于普通百姓的汽车 T型车,为世界汽车工业带来了一场伟大的革命,永远地改变了美 国社会。24.阿波利奈尔说:几何图形是绘画必不可少的,几何学对于造型艺术就如同语法对写作一样重要。著名数学家庞加莱在解释四位空间时建议,可以把第四维描述成画布上接连出现的不同透视图。据说阿维尼翁少女就是受了新几何学启发下的成就。这说明A. 画家都必须精通几何学B. 科学抽象影响了艺术抽象C. 艺术受科学理论的指导D. 绘画艺术没有任何规律可循【答案】B【解析】【详解】A选项,表述太过绝对不准确故排除;B选项,根据材料几何进步人们利用几何四维空间加深了对抽象艺术的理解,为此正确;C选项,偷换概念将艺术抽象偷换为艺术,将数学进步的影响偷换为科学理论指导,故排除;D选项,表述太过绝对不准确故排除。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的扩张,使得每一个国家都更难不受到距离遥远的地方所发生的事件的影响。在经历了25年的显著增长之后,1974年西方经繁荣突然陷入停顿。导致这次经济衰退的直接因素是A. 中东石油禁运,国际油价暴涨B. 全球经济扩张,国家全面干预C. 经济长期增长,福利国家建设D. 技术革命兴起,经济深度调整【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是经济滞胀产生的原因,本次经济滞胀的直接原因就是中东的石油危机。因为是直接原因故寻找的与该事件发生时间紧密,并产生直接联系的原因,故A正确;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和福利国家的建设是经济滞胀的长远的深层次的原因,不符合直接原因的特征,故排除;D选项,是经济滞胀的影响,故排除。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卫生防疫行为虽然在理论和立法上,仍属于以“爱民”相标榜的国家和地方官府的职责范围,但由于他们大都并不直接关乎钱粮与社会稳定这样的大事所以显然不是国家和政府施政重点。官府举办与否,完全视当政者的道德责任感和行政能力、地方乡贤力量的活跃程度以及地方财力等多种因素随机而定,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所以,民间社会力量相对活跃的江南地区,特别是在苏杭等中心城市,这类事业往往有社会力量主动承担,而由地方政府给予名义和法理上的支持。但由于缺乏经常性保障,以及必要的管理、监督,故而也必然不可能使其实现制度化、经常化和普遍化。摘编自余新忠清代的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变材料二 19121989年中央卫生行政机构沿革表摘编自邓铁涛主编中国防疫史(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卫生防疫的特点和成因。(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1912年以来中国卫生防疫制度变化的特点及启示。【答案】(1)特点:防疫理念滞后,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制度性保障,偶然性较强:各地发展不平衡:社会力量为主,政府仅给予名义上的支持: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措施。成因:儒家思想的影响;专制政府职能相对单一:乡绅在基层社会扮演重要角色;宗法家族观念的影响:小农经济的特殊性。(2)特点:中央政府主导:领导机关级别越来越高:卫生防疫机构越来越健全;适应现实需要,职能不断调整:新中国成立之后,高度重视地方病和职业病防治。启示:中国的卫生防疫制度步入近代以后不断发展完善,不断满足经济、生活现代化的基本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加关注民众健康和疫病防治工作,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执政理念。【解析】【详解】第(1)题,第一问概括特点,主要的做题方法是逐条概括注意表述简练。由“中国古代卫生防疫行为虽然在理论和立法上显然不是国家和政府施政重点”推知理论落后、重视不够;由“官府举办与否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推知保障措施缺乏、偶然性大;由“民间社会力量相对活跃的江南地区方政府给予名义和法理上的支持”推知民间自办为主,官府名义支持;由“由于缺乏经常性保障,以及必要的管理、监督,故而也必然不可能使其实现制度化、经常化和普遍化”推知缺乏监督和管理。第二问概括原因,做题方法主要是依据前一问的特征进行概括注意角度: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多个角度。第(2)题,第一问概括特点,主要的做题方法是逐条概括。由于是表格类的题,所以将表格解析为横向和纵向链各个部分。根据机构可以得出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由机构隶属得出中央主导级别逐渐升高。由职掌卷二下辖机构推知机构逐渐健全,职能不断调整,重视地方病和职业病。第二问启示的答法,需要结合前面设问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一些有识之士基于现实生活的感受,起而抨击理学,公然倡扬“人欲”“日用”“私”“利”,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相对抗。如王艮主张“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人欲即是天理”;李贽讲“私”讲“利”,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直至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等,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义中之利,君子所贵”,否定了理学将义利相对立,重义贱利的观念;他们还主张“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提倡“实学”,反对理学的空谈性理,指出其于世事毫无助益。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材料二 早在1895年前后,康有为便已取法西方基督教先例,提出“孔教”之主张并提倡以孔子生年作为中国历史纪元之始。及戊成年间,康有为受命主持变法,更极力主张将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一时之间,“保教、保种、保国”之说盛行,风行草偃,信从者众,甚至连日后以“排满”著称的章太炎,也曾在康有为的影响下,写就客帝论一文,提出“以素王(孔子)为共主,以清廷为霸府”的主张。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叶以后有识之士反理学的原因及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将孔子符号化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答案】(1)原因:宋明理学宣扬的伦理纲常偏离了正统儒学追求伦理道德与现世人生相协调的精神;城镇商业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世俗生活繁荣;君主专制统治强化,旧制度走向衰落。积极影响:面向现实人生、反对理学的蒙昧和禁欲倾向,具有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意义;提倡正统儒学的民本思想,强调经世致用,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2)原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卒前严重,民族意识日益觉醒;孔子代表特定的道德、文化秩序,是数千年来中国社会的主流;将孔子符号化,视“孔教”与“保国”同等重要,能够提升文化认同感和建构文化民旗主义意识形态。评价:康有为当时尚未认识到西方基督教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但他将宗教理性力量作为政治改革的精神土壤,将孔子符号化并赋予宗教性色彩,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激发了文化民族主义意识。同时,康有为将孔子符号化导致孔子形象神秘化,违背了儒学的世俗化倾向。【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一些有识之士基于现实生活的感受”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明朝时期经济发展、政治腐败以及思想变化等角度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材料一“否定了理学将义利相对立,重义贱利的观念、他们还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的空谈性理,指出其于世事毫无助益”结合所学,从思想启蒙以及促进儒学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康有为受命主持变法,更极力主张将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并结合康有为变法寻求舆论支撑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结合康有为思想特点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