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能力试卷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 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 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 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答案】A【解析】考查内环境的知识。A,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血浆的成分。2. 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 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 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 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知识。A静息状态时,是神经细胞内的钾离子外流,呈现内负外正的电位状态;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会加大神经元内外的电位差,静息电位会增大;C中神经递质通过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合引发突触后膜上电位的变化,不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D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借助突触完成的。3.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 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C. 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 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答案】B【解析】根据突触的模式图,可知A是传入神经,B是传出神经,A错误;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故C是突触间隙,B正确;刺激D点E处能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可以从D传至E,但E处形成的刺激能否传至D处,没有证明,故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因此C错误;将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没有经过C处,因此不能得出药物对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D错误。【考点定位】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名师点睛】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4. 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性激素的共同特点是( )A. 元素组成相同 B. 合成部位相同 C. 运输途径相同 D. 生理功能相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的衍生物,由甲状腺合成分泌,胰岛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由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由性腺合成分泌,所以,三者的元素组成存在差异,合成部位不同,A、B项错误;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性激素,都是通过体液运输,三者的运输途径相同,C项正确;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增加机体产热,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胰岛素具有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性激素能够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生成的作用,三者的生理功能不同,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合成部位与生理功能、激素调节的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5. 给某只发育迟缓的小白鼠注射生长激素后,发育状况并没有改变,该小鼠体内可能发生病变的腺体和缺乏的激素是()A. 垂体和生长激素 B. 胰岛和胰岛素C. 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 D. 肾上腺和肾上腺激素【答案】C【解析】能够促进动物体生长发育的激素有: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给某只发育迟缓的小白鼠注射生长激素后,发育状况并没有改变,说明不是缺乏生长激素引起的,所以小鼠发育迟缓可能是小鼠体内甲状腺发生病变,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故选C6.下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则图中X、Y、Z、W(W为虚线框部分)所示结构正确的是() A. X表示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B. Y表示肾上腺C. Z表示骨骼肌D. W表示效应器【答案】D【解析】X表示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而不是大脑皮层;Y表示骨骼肌,骨骼肌产热为物理调节方式;Z表示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促进代谢加快,属于代谢方式调节。W为体温调节的效应器。7. 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的是( )A.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 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C. 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 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答案】A【解析】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不具有特异性,属于非特异免疫;其余三项的疫苗、抗体均与抗原抗体的特异识别有关,属于特异性免疫。8.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 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B. 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C. 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D. 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干扰素消灭【答案】C【解析】由题干“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知,肠道病毒引起的免疫为细胞免疫,与靶细胞接触的是效应T细胞,不是浆细胞和抗体。最终消灭肠道病毒的是抗体,不是干扰素,干扰素属于淋巴因子,仅起增强其他免疫细胞杀伤力的作用。C选项正确。9. 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对实验结果预测正确的是()A. 上述四组实验中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4B. 上述四组实验中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3C. 主枝仍能直立生长的只有丙D. 能弯向光源生长的只有丁【答案】D【解析】上述四组实验中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2,因为去掉顶芽,侧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主枝仍能直立生长的只有甲。能弯向光源生长的只有丁,表现出向光性。10. 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 )生产无子西瓜 无子番茄 棉花摘心 培育多倍体枝条扦插A. B. C. D. 【答案】B【解析】生产无子西瓜是多倍体育种,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棉花的摘心是解除顶端优势,培育多倍体是利用染色体变异原理,枝条扦插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原理,所以B选项正确。11.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湖泊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稻田中所有的稗草是一个种群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详解】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不一定是同一物种,错误;池塘中的所有的鱼也不一定是同一物种,错误;稻田中所有的稗草是同一个物种,它们构成一个种群,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错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正确。故选A、B、C错误,D正确。12.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面积为2 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A. 小于92只 B. 大于92只 C. 小于161只 D. 大于161只【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有题意可知,该题调查种群密度采用的是标志重捕法;设种群数量为X,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标记个体数/种群数量=第二次捕获的标记数/第二次捕获数,即50/X=13/42,可得X=161;又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即第二次捕获的标记数减少,故所得是X应该比实际值大,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小于161只;选C考点:标记重捕法点评:明确标记重捕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13. 下面的实例中,能构成群落的是()A. 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B. 大兴安岭的红松林C. 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 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为生态系统,A错误;大兴安岭的红松林为生态系统,B错误;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为群落,C正确;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为种群,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4.近些年来,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份,在平原地区大力发展煤矿建设。这虽然为缓解能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同时也严重地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环境。一是造成了许多塌陷区,二是堆积了很多很大的矸石山。试想,几十年过后这些塌陷区内和矸石山上将会分别出现() A. 绿油油的庄稼和不毛之地B. 水草丛丛和片片地衣C. 池塘群落和森林群落D. 鱼鸭满塘和果树满山【答案】C【解析】【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 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因塌陷地区内有大量的水,故经过几十年的次生演替,许多塌陷地区将演替为池塘群落;因为矸石山上全是岩石,其上面会发生初生演替,经过几十年的演替,可以构成森林群落;故A、B、D错,选C。15. 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正确叙述是()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植物都是生产者动物都是消费者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分解者: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硝化细菌不是分解者,错误;生产者:能利用光能或者化学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如大部分植物和一些光合细菌;属于自养型; 正确;菟丝子是植物,但不是生产者, 错误;消费者:利用他人有机物合成自身有机物的个体,大部分的动物等;有些动物是分解者,如蚯蚓错误; 异养型生物还可以是分解者,错误。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的种类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识记常见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的种类16. 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B. 食物链越短,终极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 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答案】C【解析】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的,而不能倒过来流动,A正确;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多,原因是能量逐级递减,从前一种生物的能量只有10%20%能够传给下一种生物,其他的能量都损耗掉,B正确;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C错误;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D正确。【考点定位】种群的数量变动【名师点睛】能量流动的时候只能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而不能倒过来流动,所以说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是指从前一种生物所包含的能量只有10%20%能够传给下一种生物,其他的能量都损耗掉了。17. 如图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20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 )A. 80 g B. 900 gC. 800 g D. 600 g【答案】B【解析】依图中食物关系分析,猫头鹰处于第三、四营养级。在食物链中,猫头鹰属第三营养级,可把此食物链简化为一条,即植物鼠(兔)猫头鹰,最少消耗植物20 g4/520%20%400 g。另一食物链“植物鼠蛇1/5,猫头鹰”中,猫头鹰属第四营养级,最少消耗植物20 g20%20%20%500 g,所以最少需要消耗植物900 g。18. 下列与生态系统功能相关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的驱动B. 物质与能量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流动,信息的流动只在生物之间发生C.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死亡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D. 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上大气中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答案】B【解析】物质可以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但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并且信息的传递可以发生在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故B项错误。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B. 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C. 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 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以舞蹈动作示意其他蜜蜂去采蜜,这是一种行为信息【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信息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信息传递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要提高黄麻产量应促进其营养生长而抑制其生殖生长,延长光照时间推迟植物开花,因此有利于提高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利用。【详解】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A正确;信息传递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B正确;要提高黄麻产量应促进其营养生长而抑制其生殖生长,延长光照时间不利于短日照植物开花,因此有利于提高产量,但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利用,C错误;行为信息是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通其特殊行为特征传递的信息,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以舞蹈动作示意其他蜜蜂去采蜜,这是一种行为信息,D正确;故选C。20.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近年来的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面临濒危。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 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B. 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C. 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D. 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就弱。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所以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致使草原退化。野生黄羊与家羊是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而家羊并不是外来入侵物种。所以B观点不正确。考点:生物系统的稳态点评:本题较容易,要求学生识记生态系统稳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类型和特征的理解。21. 要实现目的基因和运载体DNA分子重组,必须具有的工具酶是( )A. 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B. 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C. DNA解旋酶和DNA连接酶 D. 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聚合酶【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基因工程中需要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目的基因和质粒切割成相同的黏性末端,然后利用DNA连接酶将两者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进行连接,A正确;DNA聚合酶用于DNA的复制,不属于基因工程的工具酶,B错误;DNA解旋酶一般用于DNA复制过程的解旋步骤,不属于基因工程的工具酶,C错误;DNA聚合酶用于DNA的复制,不属于基因工程的工具酶,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22. 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研发出基因编辑新技术NgAgo-gDNA的成果发表在英国自然生物技术上,该技术使基因工程技术更精准、更高效。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工程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聚合酶B. 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 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菌繁殖快D. 只要目的基因进入了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地实现表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基因工程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A错误;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切割磷酸二酯键,B错误;细菌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有多个,如细胞体积小,繁殖周期短;遗传物质少等,C正确;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中,由于操作失误和不可预测的干扰等,并不是所有受体细胞都能按照预先设计方案进行重组和表达,真正能有效表达的只是一小部分,D错误。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23. 下列关于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 质粒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中的一种颗粒状细胞器B. 细菌质粒的复制过程一定是在宿主细胞外独立进行的C. 质粒只有在导入宿主细胞后才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D. 质粒是细菌细胞质中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DNA分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质粒是存在于细菌中一种环状DNA分子,不是细胞器,A错误;细菌质粒的复制过程是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的,有的质粒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如大肠杆菌的Ti质粒的T-DNA,B错误;在体外,若给予适宜的条件,复制也可能进行复制,C错误;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D正确。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名师点睛】1、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2、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 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3、天然的质粒不能直接作为载体,基因工程中用到的质粒都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进行过人工改造的。24.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是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的B. 目前基因工程中所有的目的基因都是从供体细胞直接分离得到的C. 基因工程能使科学家打破物种界限,定向改造生物性状D. 只要检测出受体细胞中含有目的基因,那么目的基因一定能成功进行表达【答案】C【解析】基因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A错误;基因工程中的目的基因可以从供体细胞直接分离得到,也可以人工合成,B错误;基因工程能使科学家打破物种界限,定向地改造生物性状,C正确;细胞中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不一定会成功表达,D错误。25.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载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构建基因文库时不需要载体 B. 载体都是环状DNA分子C. 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 D. 只来自于原核细胞【答案】C【解析】构建基因文库时,需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与载体连接后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A项错误;在基因工程中,目前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其中质粒是小型环状的DNA分子,可来自于原核细胞,B、D项错误;载体必备的条件之一是:具有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C项正确。【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的载体。26.基因工程的正确操作步骤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提取目的基因A. B. C. D. 【答案】C【解析】基因工程主要包括四个步骤:1、提取目的基因;2、目的基因与动载体结合;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所以题中排序为,答案为C。【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27.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的基因,并以质粒为运载体,采用转基因方法培育了抗枯萎病的金茶花新品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抗枯萎病的金茶花与原金茶花之间没有形成生殖隔离B. 质粒是能自我复制的小型细胞器,因此适合做运载体C. 抗枯萎基因最终整合到植物的染色体组中,该技术应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 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抗病金茶花,将来产生的配子不一定含抗病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等,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抗枯萎病的金茶花不是新物种,所以与原金茶花之间没有形成生殖隔离,A正确;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质粒不是细胞器,B错误;抗枯萎基因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最终整合到植物的染色体组中,该技术应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正确;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抗病金茶花,其抗病基因只存在于某一条染色体上,相当于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有1/2含有抗病基因,1/2不含抗病基因, D正确;故选B。28.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治疗就是用正常基因替代缺陷基因B. 种基因探针能检测人体内的各种病毒C. 基因工程只能利用微生物生产干扰素D.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无免疫排斥反应的克隆器官【答案】D【解析】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并使之发挥功能,A项错误;基因探针只能和特定的核苷酸序列结合,种基因探针只能检测人体内的一种病毒,B项错误;基因工程可以利用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生产干扰素,C项错误;剔除受体细胞的某些抗原基因,利用基因工程可以培育无免疫排斥反应的克隆器官,D项正确。【点睛】本题易判断A项正确,错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基因治疗的含义,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并使之发挥功能,并不一定是用正常基因替代缺陷基因。29.目前科学家把兔子血红蛋白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细胞中,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合成了兔子的血红蛋白。下列所叙述的哪一项不是这一先进技术的理论依据( )A. 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B. 基因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C. 兔子血红蛋白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都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都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D. 兔子与大肠杆菌有共同的原始祖先【答案】D【解析】兔子血红蛋白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都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并且共用一套密码子,说明兔子和大肠杆菌有共同的原始祖先,由于血红蛋白基因和大肠杆菌DNA控制合成的产物不同,说明它们的核苷酸数量、排列顺序不同,但两者的空间结构都是双螺旋结构,虽然兔子和大肠杆菌有共同的祖先,但这一点与转基因技术无关,综上所述, D项错误。30. 下列关亍蛋白质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 蛋白质工程能定向改造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使之更加符合人类的需要B. 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C. 蛋白质工程能产生出自然界中不曾存在过的新型蛋白质分子D. 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密不可分,又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蛋白质工程能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定向对现有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进行改造,使之更加符合人类需要,A正确;B蛋白质工程能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实现对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进行改造的,蛋白质工程操作的直接对象是基因(DNA分子),而不是蛋白质分子,B错误;C蛋白质工程可以通过基因合成,制造自然界不曾存在过的新型蛋白质分子,C正确;D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二者密不可分,D正确。考点:蛋白质工程【名师点睛】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不同项目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区别原理中心发展的逆推基因重组过程预期蛋白质供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合成DNA表达出蛋白质获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实质定向改造或生产人类所需蛋白质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一伙的人类所需的生物类型或生物产品(基因的异体表达)结果生产自然界没有的蛋白质生产自然界已有的蛋白质联系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延伸出的第二代基因工程,因为是对现有蛋白质的改造或制造新的蛋白质,所以必须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实现31. (11分)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非常重要。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内环境通过 调节和 调节实现相对稳定。(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 。(3)体温相对恒定是保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温度感受器位于 上。与体温调节直接相关的两种激素是 和 。(4)体液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脑中缺血,使细胞内Na浓度升高,会引起细胞 。如果人体大量失水,血浆渗透压将 ,引起 激素分泌增加, 中枢兴奋。【答案】(1)体液(激素) 神经(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3)下丘脑 皮肤和黏膜 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 (4)水肿(吸水) 升高 抗利尿 渴觉【解析】人体内环境指的是人体的细胞外液,由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组成,共同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由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来实现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人体依靠皮肤和黏膜上的温觉感受器来感知环境温度的变化。与体温调节直接相关的两种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体液中的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也会内环境造成影响,如细胞内Na浓度升高,将会引起细胞吸水,造成细胞内水分过多而水肿。如果人体大量失水,就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进一步会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也会通过神经的传导作用于大脑皮层引起渴觉中枢兴奋而产生渴觉。32.图表示的是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如果该种群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是按_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_和_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_,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此曲线方式增长,阴影部分的含义是_。(2)在一定环境中,除上述影响外,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_的影响。在与其他种群关系之间受限制的因素如被_和进行_等。因此,种群数量按_曲线方式增长,最多达到K点为止,此时种群增长率为_。【答案】 (1). a (2). 食物资源 (3). 空间资源 (4). 种内斗争 (5). 环境阻力(或:因生存斗争减少的个体) (6). 阳光、温度、水 (7). 捕食 (8). 竞争 (9). b (10). 0【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曲线a表示J型曲线,曲线b表示S型曲线;“J”型曲线:呈指数增长,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值。【详解】(1)如果种群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是按a曲线即以“J”型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由于生活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种内斗争,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a曲线方式增长,有一部分个体在生存斗争中会被淘汰,而是以“S”型曲线增长。故图中阴影部分的含义是:因生存斗争减少的个体。(2)在一定环境中,除生活资源和空间影响外,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受阳光、温度、水分的影响。同时,种群数量还受生物间的相互制约,如捕食和竞争等。因此,种群数量增长按“S”曲线方式增长,最多达到K值为止,此时种群增长率为零。【点睛】“J”型曲线是在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理想状态下的种群增长曲线;而“S”型曲线是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有限的状态下的种群实际增长曲线。“S”型曲线和“J”型曲线之间的差值叫环境阻力,表示了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33.如果图1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2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_形式进行循环的。(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_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图1中的_等过程。(3)图2中A表示_的能量,B表示_的能量。B比A的能量少,原因是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_。(4)参与图1过程的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_。(5)从图2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6)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_,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7)如果将狼(是该生态系统没有的生物种类)引入该生态系统,狼的数量变化情况请用曲线表示在坐标图上。(纵坐标上的点表示狼的起始数量) _【答案】 (1). CO2 (2). 光合 (3). (4). 初级消费者同化 (5).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6). 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7). 异养型 (8).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9). 能量流动关系 (10).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分析图1:表示光合作用,表示食物链(网),表示呼吸作用,表示分解作用,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分析图2:图示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详解】(1)无机环境中的碳是以CO2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物群落中的碳又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的,所以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2)据图分析,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途径光合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的,表示呼吸作用,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表示燃烧,这三个途径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图1中的过程。(3)据图2分析,A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的能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B比A的能量少,原因是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4)图1中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分解者的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5)从图2可以看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6)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