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历史沿革报告.doc_第1页
新能源汽车历史沿革报告.doc_第2页
新能源汽车历史沿革报告.doc_第3页
新能源汽车历史沿革报告.doc_第4页
新能源汽车历史沿革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能源汽车发展历史一、新能源汽车定义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因国家不同其提法也不相同,在日本通常被称为“低公害汽车”,2001年以日本国土交通省、 环境省和经济产业省制定了“低公害车开发普及行动计划”。该计划所指的低公害车包括5 类,即: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以甲醇为燃料的汽车、排污和燃效限制标准最严格的清洁汽油汽车。在美国通常将新能源汽车称作“代用燃料汽车”。在我国按照发改委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五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其中,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气(NG)、液化石油气(LPG)、乙醇汽油(EG)、甲醇、二甲醚之外的燃料。在我国各政府文件中对新能源汽车种类的划分也是有区别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第三条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主要指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新能源汽车主要指插电式(plug-in)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阶段从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上看,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种类从最初的纯电动汽车发展到今天多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世界汽车发展史上,电动汽车的发明比内燃机汽车还要早。因此,新能源汽车也是最古老的汽车之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经历以下几个主要的阶段:(一)19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电动汽车的崛起电动汽车的历史并不比内燃机汽车短,甚至比奥托循环发动机(柴油机)和奔驰发动机(汽油机)还要早。苏格兰商人罗伯特-安德森在1832年到1839年之间(准确时间不明)研发出电动车。早在1835年,由荷兰的Sibrandus Stratingh教授设计了第一款小型电动车,他的助手克里斯托弗-贝克则负责制造。但更具实用价值,更成功的电动车是由美国人托马斯-达文波特和苏格兰人罗伯特-戴维森在1842年研制的,他们首次使用的是不可充电电池。(二)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电动汽车的发展随着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在电池性能、容量等技术方面的突破,到1881年法国发明家Gustave Trouve在巴黎举行的国际电力博览会上演示了三轮电动车。在1884年,托马斯-帕克将电动车实现量产。在1897年,美国费城电车公司研制的纽约电动出租车实现了电动车的商用化。20世纪初,安东尼电气、贝克、底特律电气 (安德森电动车公司)、爱迪生、Studebaker和其它公司相继推出电动汽车,电动车的销量全面超越汽油动力汽车。电动车也逐渐成为上流社会喜好的城市用车,在早期的汽车消费市场上电动车比内燃机驱动的车辆有着更多优势:无气味、无震荡、无噪音、不用换挡和价格低廉等。因此,电动汽车在当时的汽车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据统计,到1890年在全世界4200辆汽车中,有38为电动汽车,40为蒸汽车,22为内燃机汽车。(三)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末电动车停滞期随着美国德洲石油的开发和内燃机技术提高,电动车在1920年之后渐渐地失去了优势。汽车市场逐步给内燃机驱动的汽车所取代。只有在少数城市保留着很少的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以及很有限的电瓶车(使用铅酸电池组,被使用在高尔夫球场、铲车等领域)。电动车的发展从此停滞了大半个世纪。随着全球石油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及内燃机驱动汽车的技术不断成熟,人们几乎忘记还有电动车的存在。然而运用在电动车上的技术:电驱动、电池材料、动力电池组、电池管理等等也处于停滞状态。(四)20世纪末到今天电动车的复苏及创新期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大气环境的严重污染,让人们重新认识到电动汽车的重要性。 1990年之前提倡使用电动车主要还是以民间为主。比如1969年建立的民间学术团体组织:世界电动车协会(World Electric Vehicle Association) 。20世纪90年代,各个主要的汽车生产商开始关注电动车的未来发展并且开始投入资金和技术在电动车领域。新能源汽车的概念也应运而生,类型也得到了丰富。在1990年1月的洛杉矶汽车展上,通用汽车的总裁向全球推介Impact纯电动轿车。 1992年福特汽车使用钙硫电池的Ecostar , 1996年丰田汽车使用镍氢电池的RAV4LEV, 1996年法国雷诺汽车的Clio, 1997年丰田的Prius混合动力轿车下线, 1997年日产汽车世界上第一辆使用锂离子电池的电动车Prairie Joy EV, 1999年本田汽车发布、销售混合动力 Insight。 与以往的电动车生产厂家所不同,新成立的Tesla汽车公司 完全生产纯电动车。2006年推出的Roadster跑车0-60英里只要3.9秒,每次充电可行驶400KM。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京华客车厂生产的纯电动公交车进行了一定规模地实际运行。最重要的是,它采用了充换电站模式。这一模式展示了未来充换电站逐步取代加油站的趋势。三、新能源汽车主要类型、发展情况及其优缺点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及其他新能源汽车等。(一)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主要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量的车型。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目前国内市场上,混合动力车辆的主流都是汽油混合动力,而国际市场上柴油混合动力车型发展也很快。 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点包括:第一,油耗相对较低、污染少;第二,可以使汽车制动时、下坡时、怠速时能量回收;第三,可以根据情况关停内燃机,仅由电池驱动,实现“零”排放。不过,其最明显的缺点是长距离高速行驶基本不能省油。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是混合动力系统,它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车性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混合动力系统总成已从原来发动机与电机离散结构向发动机电机和变速箱一体化结构发展,即集成化混合动力总成系统。混合动力总成以动力传输路线分类,可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等三种。串联式动力:串联式动力由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三部分动力总成组成,它们之间用串联方式组成动力单元系统,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发电,电能通过控制器输送到电池或电动机,由电动机通过变速机构驱动汽车。小负荷时由电池驱动电动机驱动车轮,大负荷时由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驱动电动机。当车辆处于启动、加速、爬坡等工作情况时,发动机、电动机组和电池组共同向电动机提供电能;当电动车处于低速、滑行、怠速的工作情况时,则由电池组驱动电动机,当电池组缺电时则由发动机-发电机组向电池组充电。串联式结构适用于城市内频繁起步和低速运行,可以将发动机调整在最佳工作情况点附近稳定运转,通过调整电池和电动机的输出来达到调整车速的目的。使发动机避免了怠速和低速运转,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减少了废气排放。但是它的缺点是能量几经转换,机械效率较低。并联式动力:并联式装置的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汽车,发动机与电动机分属两套系统,可以分别独立地向汽车传动系提供扭矩,在不同的路面上既可以共同驱动又可以单独驱动。当汽车加速爬坡时,电动机和发动机能够同时向传动机构提供动力,一旦汽车车速达到巡航速,汽车将仅仅依靠发动机维持该速度。电动机既可以作电动机又可以作发电机使用,又称为电动发电机组。由于没有单独的发电机,发动机可以直接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车轮, 这种装置更接近传统的汽车驱动系统,机械效率损耗与普通汽车差不多,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混联式动力:混联式装置包含了串联式和并联式的特点。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根据助力装置不同,它又分为发动机为主和电机为主两种。以发动机为主的形式中,发动机作为主动力源,电机为辅助动力源;以电机为主的形式中,发动机作为辅助动力源,电机为主动力源。该结构的优点是控制方便,缺点是结构比较复杂。(二)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就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有一部分车辆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其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目前电动车最大的障碍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价格影响了产业化的进程。纯电动汽车主要优点:1、技术相对简单成熟,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2、纯电动汽车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减少,而且电厂的排放较为集中,清除各种有害排放物较容易,相关技术成熟。另外,电力来源广泛,可以从多种一次能源获得,如煤、核能、水力等。电动汽车还可以充分利用晚间用电低谷时富余的电力充电,使发电设备日夜都能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3、有研究表明,同样的原油经过粗炼,送至电厂发电,经充入电池,再由电池驱动汽车,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经过精炼变为汽油,再经汽油机驱动汽车高。因此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纯电动汽车主要缺点:1、目前蓄电池单位体积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使用周期短,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2、电动车的电池成本较高,又没形成经济规模,故购买价格较贵,使用成本不确定,这主要取决于电池的寿命及当地的油、电价。(三)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的。燃料电池汽车具有以下优点: 1、零排放或近似零排放; 2、减少了机油泄露带来的水污染; 3、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4、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5、提高了发动机燃烧效率; 6、运行平稳、无噪声。同样也存在着不足,如造价偏高,反应/启动速度慢,氢气存储运输不便等。近几年来,燃料电池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世界著名汽车制造厂,如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丰田和通用汽车公司已经宣布,计划在2004年以前将燃料电池汽车投向市场。目前,燃料电池轿车的样车正在进行试验,以燃料电池为动力运输的大客车在北美的几个城市中正在进行示范项目。在开发燃料电池汽车中仍然存在着技性挑战,如燃料电池组的一体化,提高商业化电动汽车燃料处理器和辅助部件汽车制造厂都在朝着集成部件和减少部件成本的方向努力,并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四) 氢动力汽车氢动力汽车是一种以氢气为主要燃料的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其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因此,氢动力汽车是传统汽车最理想的替代方案。氢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释放的能量足以使汽车发动机运转,而且氢与氧气在燃料电池中发生化学反应只生成水,没有污染。因此,许多科学家预言,以氢为能源的燃料电池是21世纪汽车的核心技术,它对汽车工业的革命性意义,相当于微处理器对计算机业那样重要。主要优点:排放物是纯水,行驶时不产生任何污染物。 主要缺点:1、氢燃料电池成本过高,而且氢燃料的存储和运输按照目前的技术条件来说非常困难,因为氢分子非常小,极易透过储藏装置的外壳逃逸;2、氢气的提取需要通过电解水或者利用天然气,如此一来同样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除非使用核电来提取,否则无法从根本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五)燃气汽车燃气汽车是指用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和液化天然气(LNG)作为燃料的汽车。这种汽车的优点包括使用性好,无积碳,发动机寿命长,汽车大修里程可提高50%以上, 比使用常规燃料节约50%以上的维修费用。 其缺点包括发动机动力性能有所下降,加气站的费用较高等。近年来,世界上各国政府都积极调整汽车燃料结构。燃气汽车由于其排放性能好,可调正汽车燃料结构,运行成本低、技术成熟、安全可靠,所以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当前最理想的替代燃料汽车。替代燃料的作用是减轻并最终消除由于石油供应紧张带来的各种压力以及对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近期,中国仍将主要用压缩天然气、液化气、乙醇汽油作汽车的替代燃料。汽车代用燃料能否扩大应用,取决于中国替代燃料的资源、分布、可利用情况,替代燃料生产与应用技术的成熟程度以及减少对环境污染等;替代燃料的生产规模、投资、生产成本、价格决定着其与石油燃料的竞争力;汽车生产结构与设计改进必须与燃料相适应。(六)生物乙醇汽车乙醇俗称酒精,也就是说,使用乙醇为燃料的汽车。在汽车上使用乙醇,可以提高燃料的辛烷值,增加氧含量,使汽车缸内燃烧更完全,可以降低尾气有害物的排放。这种汽车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减少污染。主要不足之处是制作过程成本过高,储存时间稍长会吸收空气中的水份,发生液相分离,影响使用,而且由于目前原料主要来源于粮食作物,大量推广会引起粮食问题。醇代替石油燃料的活动历史已经很长,无论是从生产上和应用上的技术都已经很成熟,近来由于石油资源紧张,汽车能源多元化趋向加剧,乙醇汽车又提到议事日程。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应用乙醇汽车,有的已达到较大规模的推广,乙醇汽车的地位日益提升。乙醇汽车的燃料应用方式:1、掺烧,指乙醇和汽油掺合应用。在混合燃料中,乙醇和容积比例以“E”表示,如乙醇占10%,15% ,则用E10,E15来表示,目前,掺烧占乙醇汽车占主要地位;2、纯烧,即单烧乙醇,可用E100%表示,目前应用并不多,属于试行阶段;3、变性燃料乙醇,指乙醇脱水后,再添加变性剂而生成的乙醇,这也是属于试验应用阶步。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态度:我国提早开始了技术储备。在“十五”期间,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和清洁汽车科技行动攻关计划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在“863”计划中又启动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继续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这期间,我国科技计划累计投入近20亿元,分别组织实施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确立了“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即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三种整车技术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驱动电机、动力电池三种关键技术为“三横”。(一)国家近年来推出的相关政策1、2009年1月23日,财政部、科技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096号),确定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等13个城市作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试点城市。同时颁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官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根据暂行办法,补助对象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其中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混合动力汽车最高补助5万元,纯电动汽车补助6万元,燃料电池汽车补助25万元;10米以上城市公交车,混合动力汽车补助542万元,纯电动汽车补助50万元,燃料电池汽车补助60万元。2、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强调将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规划提出,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央财政将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3、2009年6月17日,工信部公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并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企业准入条件和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条件,以及新能源汽车企业准入的申请程序和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的申请程序。4、2010年5月31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扩大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财建2010227号),在已有的13个试点城市的基础上,增加天津、海口、郑州、厦门、苏州、唐山和广州等7个试点城市。同时下发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财建2010230号),确定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和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一同下发的还有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所指“新能源汽车”包括“插电式(plug-in)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同时还明确了私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形式(直接购买、整车租赁和电池租赁)和补助标准。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5、2010年7月28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增加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的通知(财建2010434号),在已有的20个试点城市的基础上,增加沈阳、成都、呼和浩特、南通和襄阳等5个试点城市。6、对未来十年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指导意义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将在今年“两会”后正式颁布。按照此前媒体公布的规划草案内容,中国新能源汽车在2015年要达到“初步产业化”的目标,即市场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到2020年,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销量达到世界第一,年产销量达到1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规划草案拟定的节能目标为:2015年,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水平较2008年下降35%,为5.9L/km;2020年,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达到4.5L/km,商用车新车平均油耗比2015年下降30%;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与国际发展同步,平均油耗目标高于美国,与欧盟处于同一水平。(二)国内主要试点城市的发展状况1、北京:在新能源示范运行方面走在其他城市前面。北京市政府在新能源汽车采购方面给予了政策性资金倾斜,2009年用于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财政经费达5.5亿元,已全部拨付到位。2009年,北京交付使用1000辆新能源汽车。2010年,北京新增1050辆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2、上海:新能源公交线达30多条上海以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围绕“世博园区零排放,周边低排放”的目标,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2009年,上海已进入商业化运营的新能源汽车公交线路有30多条。2010年,上海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规模将超过1000辆。3、杭州:上路运营新能源汽车近300辆杭州示范推广试点起步早、基础好。政府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积极性高,投入大。2009年,上路运营的新能源汽车近300辆。按照计划,到2012年将达到3000辆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4、深圳:2009年,已经投入使用了101辆混合动力公交车。根据深圳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实施方案,到2012年,深圳全市公交、公务、私家车三个重点领域,将累计示范推广各类新能源汽车2.4万辆。为推广新能源汽车,深圳市政府投入20亿元以上,并将家用车纳入了示范推广方案,每辆补贴5万元。5、大连:一汽集团建立“大连新能源汽车示范基地”,投入77辆新能源公交车,其中62辆混合动力公交车、15辆纯电动客车。根据计划,到2012年,大连将实现超过2400辆。6、长春:相继成立长春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程领导小组,长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办公室和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主推一汽集团生产的混合动力公交车,在2010年初,有100辆气电混合动力公交车投放。2012年以前,长春市将有1000辆新能源公交车上线运营。(三)近几年国内主要生产商和主要车型序号生产企业产品简介产品类型1上海通用别克君威HEV轿车2比亚迪E6纯电动轿车3F3DM双模混合动力轿车4天津清源电动车公司哈飞纯电动微客纯电动5重庆长安CV11混合动力轿车6奇瑞BSG混合动力 , 节油 10%7ISG混合动力 , 节油 17% 8上汽集团帕萨特燃料电池轿车9一汽轿车B70HEVHEV奔腾轿车10江淮汽车HFC4HA1 - B混合动力11北汽集团勇士混合动力12一汽海马福仕达纯电动轿车节油 10%13东风股份公司轻卡纯电动14一汽大连客车厂CA6124SH2HEV大客车15南车时代TEG6128HEV大客车16北汽福田BS6123C7B4D混合动力客车17东风电动车公司EQ6100HEV客车18EQ7200HEV轿车19中通客车LCK6112GHEV公交车20重庆恒通CKZ6116HEV公交车五、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国外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科技推广、汽车制造、销售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接下来主要介绍日本、美国、欧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及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日本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 因此异常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政府通过主导制定 “新国家能源战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日本经济产业省和资源能源厅于2006 年 5 月制定了“新国家能源战略”,提出到 2030 年,能源效率要比现在提高 30%,将石油依赖度从目前的近 50%降至40%,其中运输部门的石油依赖度降低 20% 。 日本混合动力车已形成产业化,鼓励燃料电池和生物燃料的发展,高能锂电研制和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独树一帜。目前,丰田、本田、日产等日本厂商的混合动力汽车不仅在国内热销,在国际市场上也令其他国家厂商望其项背。同样,锂电池企业居全球前列。根据中投的研究报告显示, 全球主要的汽车锂电池的生产企业有二十多家,包括美国的A123和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s)、中国的比亚迪、韩国的LG化学,而日本则有日本电气(NEC)、东芝、日立制作所、G S Yuasa、丰田汽车和松下电器产业的合并公司 Panasonic EV Energy等十来家相关企业。此外,日本还重视燃料电池和生物燃料等技术开发。根据相关计划,在5 年内将斥资 2090 亿日元开发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液体合成燃料技术、车用电池,以及氢燃料电池科技;2007已经着手生物燃料的普及,拟在2011 年单年度生产生物燃料 5 千万升。2、推动新能源汽车应用的措施 从 1973年到2003年30年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从238 万亿日元到 506 亿日元,增长了一倍多,而原油进口反而从28861万升下降为 24485 万升。2006 年 5月,日本资源能源厅和经济产业省又制定了“新国家能源战略”。计划到 2030年,日本的能源效率要比现在提高 30%,将目前近50%的石油依赖度进一步降低到40%”,将运输部门的石油依赖度从目前的100%降低到80%。 在新能源汽车及替代燃料方面,日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l)通过普及混合动力技术等使替代燃料消耗量提高并降低油耗;(2)促进电气、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开发与普及的支援;(3)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生物乙醇和柴油等燃料的多样化及其有效利用。在新能源汽车和替代燃料普及方面,2001年以日本国土交通省、环境省和经济产业省制定了“低公害车开发普及行动计划”。该计划所指的低公害车包括5类,即: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以甲醇为燃料的汽车、排污和燃效限制标准最严格的清洁汽油汽车。该计划主要由国土交通省以独立行政法人交通安全环境研究所为核心研究机关进行实施,以推动新一代低公害车的开发与实用化为主要目标,原计划到2010年,这些种类的低公害车要从2001年约63万辆增加到1000万辆,而后修改为到2010年达到 1340万辆。2007年5月,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公布了“新一代汽车及燃料计划”。该计划提出了实现“到2030 年,将交通运输领域石油依赖度降低到80%”目标的具体手段,以及实现“新一代电池、清洁柴油、氢燃料电池、生物燃料,利用IT技术创建世界一流友好型汽车社会构想”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此外,该计划还提出,截至2030年,分别在2010年、2015年和2020年设定目标,通过产业间、政府间以及“产官学”联合来实现计划目标。同时,在世界对防止地球温暖化的关心日益高涨之下,以首相官邸为主导,出台了反映日本对解决地球温暖化问题的导向方针的新战略 “美丽星球 50 计划”。计划到2050年,将世界范围内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日本将推动低碳能源应用以及开发、推广新能源汽车。 3、促进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措施日本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重点是混合动力汽车。日本是国际上在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方面最成熟的国家。日本业界普遍认为,锂离子电池作为未来的主流技术路线不容置疑,锂离子电池将在2011 开始逐步取代镍氢电池。日本主要的汽车和电池企业纷纷投资建设车载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将集中在2010-2011 年投产。日本的丰田、日产、本田、铃木、三菱、马自达、富士重工、大发、雅马哈等9家汽车厂商,以及摩托车生产企业和三洋电机、日立制作所、松下电池工业、asona能源、GSYUASA公司等电池生产商,再加上东京电力公司、日本汽车研究所、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等单位将共同参与实施试验,制定统一的锂电池规格和安全标准,同时,充电方式也将标准化。日本在新能源汽车及替代燃料推广方面,日本也制定了多项措施和计划。国土交通省于2003 年开始制定燃料电池汽车实用促进计划,成立了“促进燃料电池汽车实用化项目研讨会”,以独立行政法人“交通安全环境研究所”为核心研究机构,2003 年投入3.5 亿日元,用来制定有关车辆安全、环境方面的标准和研究有关燃料电池车作为道路维修管理车辆进行实验性导入等问题。2005 年 3 月,日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氢燃料电池汽车安全标准,并对国内2家汽车企业的氢燃料汽车进行了认证。日本交通省投入2.15亿日元,于2005年10月成立了“燃料电池巴士技术研讨会”,以促进燃料电池车的下一阶段的应用。日本在生物燃料推广方面,日本政府制定了到2011年,单年度生产生物燃料5000万升的目标。2007年在原有的新能源预算中追加109亿日元,用于“生物燃料利用样板实证项目”,其中包括生物燃料利用地区试点工程项目85亿日元,生物能源研究开发15亿日元,其它发展发展经费9亿日元。生物燃料利用地区试点工程是对即将正式导入生产的生物燃料,从原料采购到制造、销售进行大规模应用推广实证项目。氢燃料汽车研发推广方面,分两个阶段进行,即20002005年度和20062010年度,共有8家汽车制造厂的乘用车参加了行驶测试,通过测试,收集了在市区环境下的耗油量、环境特性、行车性能、安全性、等数据。在建立氢燃料加气站方面,2002 年由多个政府部门联合所有的大型汽车制造商、日本能源公司联合实施了日本氢能和燃料电池实证示范工程(JHFC)。在示范工程下,在东京建立了9个加氢站,每个加氢站都采用不同的技术,如汽油重整、石油重整、甲醇重整、碱液电解、高压氢存储、液态氢存储等等。这些加氢站运行得到的经验将用于将来全国氢气供给的基础设施发展上。2003年,日本启动了“燃料电池汽车启发推进事业”,对消费者教育示范活动,从另一个方面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与实用化。在公共团体主办的活动中展示燃料电池汽车、让消费者试乘试驾,还将新能源汽车方面材料作为学校教材予以推广,并且向被推广主体提供上限 500 万日元的补贴。美国1、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是可再生生物能源汽车。2007 年公布的可再生燃料标准要求美国汽车能耗的4%必须是可再生燃料,总量大约为47亿加仑(1加仑大约为4.55升)。这一标准值至2012年将达到75亿加仑。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具有丰富的谷类作物,特别是玉米的生产能力更是让其他国家望尘莫及,因此,将生物制备乙醇作为替代汽车燃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成为了美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核心。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鼓励以混合动力车为代表的其他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从美国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看,2006年各类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合计达到127万辆,其中E85的销量突破了101万辆,占79.6%。2003-2007年,美国乙醇汽油的消耗量年均增长率为27%。另外,混合动力汽车在美国的销售增速也较快。美国政府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占有主导作用,并且积极与研究机构、企业和社会团体合作,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阶段不同采取相应的政策。美国政府还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补贴政策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2、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法律法规 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法律法规在政策体系占据重要地位。通过立法和制定相应的政策目标,美国强制推行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为了应对汽车排放对环境污染的压力,1990年美国通过了旨在降低汽车尾气排放的清洁空气法案。1992年,美国制定了美国国家能源政策法案,规定到2000年发动机燃料中必须10%的非石油代用燃料。2005年,美国国会对这一法案进行了重新修订,到2010年发动机燃料中非石油代用燃料的比例将达到30%。美国将重点鼓励企业使用无污染能源和再生能源。同时,为刺激企业、家庭及个人更多地使用节能和环保能源,还制定了减税等奖励性立法措施,美国政府从2005年到2015年,将减税146 亿美元,促使天然气、石油、煤气和电力等企业采取节能措施。法案还决定将给予相关企业总额不超过50亿美元的补助,以提高能效和开发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法要求,到2012年,美国炼油厂将达到75亿加仑乙醇的生产规模。政府还提供贷款及其它方面的补贴,以鼓励清洁能源技术及新核能的研究开发。2007年,美国政府又相继通过了2007能源促进和投资法案和2007可再生燃料、消费者保护和能源效率法案两项重要法案。2007 能源促进和投资法案中,为鼓励清洁和可替代能源技术发展,美国政府将对石油企业征加税285亿美元,而政府对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企业的减税期限延长至2013年,并加大对混合动力汽车和生物燃料生产的激励措施。2007年的可再生燃料、消费者保护和能源效率法案对促进生物燃料的研发,提高车辆能源效率,减少车辆平均油耗等方面都做了规定。美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法律法规体系除美国联邦政府的法案外,各州政府法案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爱荷华州制定的综合可再生能源法案,通过加强财政激励以鼓励混合动力燃料的使用,加大爱荷华州对乙醇和生物柴油等再生燃料的使用,目标是2020年1月1日前达到 25%的可再生能源利用份额。再如,2006 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制定了2006 佛罗里达能源法案,采取州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发展乙醇等可再生能源,包括投入250 万美元资助乙醇厂建设,投入250 万美元资助垃圾生物燃料厂建设,以及投入99万美元支持糖废料转化乙醇研究项目等。除法律文件外,美国还制定了各种法规和标准以促进法律的执行。其中,2007年4月美国环保署制定了一项可再生燃料国家标准,以此鼓励在美国的机动车燃料中混合入可再生燃料。基于这一标准,2007年美国汽车能耗的可再生燃料加入量达到4.02%,谷物提炼为乙醇计算,总量大约为47亿加仑,至2012年总量将达到 75 亿加仑。据估算,如果到2012年能够达到该标准,美国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310万吨,降低汽油消耗39亿加仑,相当于减少了200多万辆汽车排放尾气。该标准的制定实施,标志着布什政府2007年制定的“10年内,通过开发替代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美国汽油消耗量压缩20%”的计划迈出了重要一步。3、促进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措施生物燃料汽车是目前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其实生物燃料作为汽车燃料在一百年前就已经有过应用。目前,美国每年的生物燃料产量约为120 亿加仑,大部分为利用玉米生产的乙醇燃料。美国新能源汽车中长期发展重点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技术研发和推广方面,美国政府在关键技术、产业化配套设施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投入了巨大的资金支持,其投资重点还随着阶段不同而变化,目前未大规模推广。在促进生物乙醇燃料应用方面,美国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刺激政策。2007年5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一项议案,鼓励农民在生物乙醇炼制工厂附近种植可生产能源的作物,并且鼓励种植生长较快的树木和其他纤维质植物作为生产乙醇原料;在生产生物能源的工厂建立起来后的两年内,农民每提供一吨物质即可获得45美元的匹配报酬。除美国联邦政府外,为了促进燃料供应和新能源基础设施的发展, 美国各州主要针对生产者,特别是燃料和基础设施供应商也推出了一系列补贴政策。4、其他扶持措施资金支持:1993年,美国成立了能源效率与可再生能源局(EERE),后于2002年7月1日进行了重组,不过仍沿用了原名称。EERE是美国能源部最重要部门之一,负责领导联邦政府的能源效率与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工作,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率(高价值)的研究和开发活动,并对企业、大学和其他个人或团体进行的提高能源效率和促进新能源发展为目的的研究和运营提供发展资金。EERE 项目主要以直接补助、合作性协议、持续奖金及延长奖金4种形式提供资金支持。其中,直接补助是 EERE项目的主要资助形式,主要针对企业和外部机构。仅2004年,EERE就提供了5.06亿美元的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按照2005 美国新能源法案的规定,购买新代用燃料汽车(非改装)给予减税,额度为购买代用燃料汽车比级别燃油车增加成本的50%,该政策自2005年12月3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执行,而享受该政策的车辆有氢燃料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汽车和车重小于8500磅采用稀薄燃烧技术的轻型柴油车。2007年5月,美国国内收入局(IRS)调整混合动力汽车的优惠措施,对于符合条件的混合动力车,购买通用品牌可享受减税250美元至1300美元;购买日产品牌可减免2350美元;购买福特环保汽车可获1950美元至2600美元的税收减免。为了激励代用燃料的生产,政府对代用燃料生产企业除了进行直接补贴外,还实行一系列的税收减免政策,主要是根据企业生产规模、开工年限以及各地的实际情况在一定限期内的实行直接税收减免。例如,俄克拉荷马州规定,2004-2010年,根据厂商开工时间、产能量对乙醇生产企业实行20美分/加仑税收减免;南卡罗莱纳州规定,2007-2009年开工的乙醇生产企业,2014年之前减税20美分/加仑,2014年后减税7.5美分/加仑。政府采购: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美国政府实行最低限额采购的方法,要求政府采购新能源汽车。根据2005年美国新能源法案规定,联邦车队必须购买一定比例的代用燃料汽车,如果是两用燃料车队必须要使用代用燃料,除非在当地没有代用燃料或者代用燃料价格十分昂贵的情况下,经批准后才有资格不使用代用燃料。欧盟1、欧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欧洲历来重视节能和减排。欧盟委员会于2007年公布了“新欧洲能源政策”,其目标是2020年将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降低20%,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到20%;同时将今后5年欧盟能源领域的研究开发预算提高50%。在替代燃料开发应用的发展方向上,生物燃料和氢燃料汽车是重点。而欧盟新能源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方向则是真正清洁高效的氢燃料汽车,特别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亚洲、欧洲竞争对手对电动汽车热情日益高涨的情况下,欧洲汽车厂商没有固守自己的观念。宝马、奥迪相继推出混合动力车,主要面向北美市场。此外,奔驰也与美国著名电动汽车生产企业特拉斯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携手研发电动版斯马特微型车。除欧盟委员会外,欧盟各国政府也根据本国情况制定了大量的政策和措施,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消费。2、促进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措施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上,生物燃料和氢燃料汽车是欧盟的重点,生物燃料汽车产业是欧盟在短期内的发展重点,目前有相对成熟的技术和基础设施,而欧盟的中长期重点则是氢燃料汽车,尤其是清洁高效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欧盟于2003年颁发了旨在推动生物燃料等可再生燃料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的“生物燃料促进指令”。根据该指令,到2010年底,欧盟境内生物燃油的使用要达到燃油市场的5.75%,所有欧盟国家在2004年年底之前要将该指令写入其国内的法案。2005年12月欧洲委员会公布了“生物能源和生物燃料行动计划”,该计划倡议在发电、交通、采暖等20多个领域使用生物能源。2006年1月欧洲委员会又通过了一项“生物燃料战略”。该战略用来推动第二代生物能源的技术研究开发,改善生物燃料的成本竞争力,促进生物燃料在欧盟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在氢燃料汽车的扶持措施方面,2004年,欧盟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欧盟的长期能源战略核心是发展以氢燃料电。氢能与燃料电池研究将在五大领域进行,即氢能生产、定置型、储藏、交通输送、便携终端应用等。欧委会2007年10月通过了一项关于氢燃料汽车发展的立法建议,计划从2008年到2013年,欧盟委员会和汽车企业各出资4.7亿欧元研发氢燃料汽车。由于氢气属于高度易燃气体,为利于生产和销售,欧盟委员会还将制定氢燃料储存设备、氢燃料汽车车型的车安全标准,在2010年到2020年使氢燃料车将达到商业的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欧盟委员会制定“智能能源欧洲发展”项目,在2001至2013年间预算投资1.8亿欧元用于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可再生能源开发,2007年,又将这一预算提高到7.8亿欧元。针对新的节能技术市场规模有限,生产成本过高不利促进研发的问题,欧盟决定开放公共采购,使用本地16的公共采购资金购买新能源车辆,以提高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此外,欧洲委员会在全面推广绿色公共采购,要求政府采购合同中必须包含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规定。3、欧盟各国政府的扶持措施由于欧盟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各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同,其中以德国、英国较为突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扶持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德国德国政府对生物柴油生产和使用进行扶持,如复兴信贷银行的农业领域生物燃料资助计划、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资助计划、可再生能源补贴计划等对生物柴油生产进行资助。政府还对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实行免税,并规定从2004年1月1日起,必须在石油柴油中加入5%的生物柴油。由于这些政策的扶持,使生物柴油的价格往往低于一般柴油的价格,因此,德国是目前世界上生物柴油利用最广泛的国家之一。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德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补贴科研机构和企业氢燃料汽车的研究和发展。2006年4月德国交通部宣布,政府将投入5亿欧元资金用以促进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同年5月8日,德国城市发展建设部、经济运输部与德国教育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