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当代科技发展与中国自主创新战略李正风老师.ppt_第1页
课件:当代科技发展与中国自主创新战略李正风老师.ppt_第2页
课件:当代科技发展与中国自主创新战略李正风老师.ppt_第3页
课件:当代科技发展与中国自主创新战略李正风老师.ppt_第4页
课件:当代科技发展与中国自主创新战略李正风老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科技发展与中国自主创新战略,李正风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 ,重点与难点 近代科学革命的产生 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当代科技发展的特征和趋势 中国的自主创新战略,一、重点与难点,重点: 科学技术革命的发生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价值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特点与趋势 中国自主创新战略的基本思想 难点: 如何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二、近代科学革命的产生,古代的知识生产方式 两种传统的合流 近代科学革命:知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近代科学革命:深刻的社会变革,1、古代的知识生产方式,Science 源于拉丁文scientia(知识)。据科学史家席泽宗先生考,1830年左右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将学科分类时,才用这个词来代表将研究对象分为众多学科(如物理学、化学)加以研究的学问,以与众学科统辖的学问philosophy相对应。 古代“知识”的两种方式:“哲学思辨”与“经验试错”。分别代表了两种知识传统:思辨理性传统与工匠技术传统。 本-戴维:在传统社会中,拥有和创造科学知识的人通常或者是技师(包括医生),或者是哲学家。,梅森的观点,在近代历史之前,很少有什么不同于哲学家的传统,又不同于工匠传统的科学传统而言。但是,科学是源远流长的,可以追溯到文明出现以前。不管我们把历史追溯多远,总可以从工匠和学者的知识中发现某些带有科学性的技术、事实和见解;不过在近代以前,这些知识或服务于哲学传统,或服务于工匠传统要求。,“哲学思辨式”的知识生产方式,哲学思维与原始思维 Philosophy: 智慧与爱智慧知识作为智慧的结果;何为“智慧”知识与意见的区别; 亚里斯多德的知识前提:惊异、闲暇、自由。 “有经验的人较之只有些官能的人为富于智慧,技术家又较之经验家,大匠师又较之工匠为富于智慧,而理论部门的知识比之生产部门更应是较高的智慧。这样,明显地,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 亚里斯多德,经验试错的知识生产方式,经验性的试错和改错指的是技师或思想家在工作时进行的一种自发活动,它只是其生产的副产品。形成的知识更多地表现为技能和技术 技师和工匠主要指服务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特定需要的工程师、建筑师、医生,以及占星术士、炼金术士等。较之于其他物质生产实践者,他们的实践行为更经常性地面临新的问题,更需要通过“试错和改错”来调整其实践方式。 经验试错的知识生产的前提条件:致用(实践的准确和高效)、惊奇(关注实践中的错误和新奇的现象)、意识(注意探求错误发生的原因和新的实践模式),经验试错的知识生产方式,以直接的方式表现了科学知识生产的功利效用,以最朴素的方式沟通了科学知识生产与现实的物质生产和技术实践之间的联系。 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知识、实践技能和技术。尽管是不规则的、缓慢的积累。 尽管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但却在知识生产的过程中,通过是否有助于提高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行为的有效性而维系着一种知识生产的纠错机制。 形成了一种观察和实验的传统,并提供了与之相关的技能和仪器。,科学知识往往以朴素的形态存在。 科学知识的生产具有极大的偶然性。 科学知识生产往往只在有限的范围内展开。 科学知识缺乏有效共享。,比较,比较,比较,2、两种传统的合流,梅森:“科学主要有两个历史根源。首先是技术传统,它将实际经验与技能一代代传下来,使之不断发展。其次是精神传统,它把人类的理想和思想传下来并发扬光大。” “一直要到中古晚期和近代初期,这两种传统的各个成分才开始靠拢和汇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新的传统,即科学的传统。从此科学的发展就比较独立了。科学的传统中由于包含有实践的和理论的两个部分,它取得的成果也就具有技术和哲学两方面的意义。” 这种合流不仅具有技术和哲学的意义,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变革。,3、近代科学革命:知识生产方式变革,科学革命的两种含义: 科学中的革命:知识、观念的重大变革 “科学”的革命:知识形态和知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近代以来知识生产状况的变化,近代知识状况:稳定、迅速的增长 日本学者汤浅光朝:“如果把埃及文明的发生算做是在公元前5000年,至今我们已有7000年的历史了,但是可以称之为近代科学者在其产生后至今也仅有300年。如果将7000年作为一昼夜的话,300年只相当于一个小时。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创造了现在我们正在享受着如此物质文明的世界。” 美国学者普赖斯:从皇家学会哲学会刊问世至现代,科学期刊和科学论文的数量近乎稳定地按指数增长。,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知识形态和知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实验型”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确立 知识生产本身构成一种目的性行为,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设计”活动。 有意识的“实验方法”在探求“真知”中具有重要作用。 “实验性”试错和改错不依附于其他活动,所要求的资金、时间、人力等投入失去了转嫁的可能。因此,“实验性”试错和改错“需要成本”。,求真知:实验方法与理性思维的结合,对传统知识的批判 “求真知”的“技术”与“方法” 正确的规则和程序比洞察力和才智更为重要 方法问题之所以成为科学革命的中心,是因为新的科学或新的哲学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数学与实验的结合。科恩 培根:新工具;笛卡尔:方法谈;伽利略:数学与实验的结合,科学家和技师在实验室中工作,为什么要探求“真知”:科学是有用的,科学在被当作一种具有自身的价值而得到广泛的接受之前,科学需要向人们表明它除了作为知识本身的价值以外还具有其他的价值,以此为自身的存在进行辩护。 “新科学的一个革命性的特点是增加了一个实用的目的寻求科学真理的一个真正目的必然对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起作用。这种信念在16世纪和17世纪一直在发展,以后越来越强烈而广泛地传播,构成了新科学本身及其特点。” 科恩牛顿革命,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的真正合法目标,就只是给人类生活提供新的发现和力量。但是一般说来,人们不但不把增加技术科学财富的任务自己担负起来,而且从已有的财富中他们所采取和寻求的并不是什么别的东西,只是他们可以转用到他们的讲演中去的东西,或者他们可以用来得到什么、取得名誉以及某种类似的好处的东西。,需要倡导一种使科学服务于人类进步的、并在经验能力和理性能力之间永远建立起“真正合法的婚姻”的新观念:科学的真正合法目标,应该是“把新的发现和新的力量惠赠给人类生活”。,英国皇家学会的章程草案,我们明白,再没有什么比提倡有用的技术和科学更能促进这样圆满的政治的实现了。通过周密的考察,我们发现有用的技术和科学是文明社会和自由政体的基础。它们通过奥菲士(希腊神话中的歌手,善弹竖琴,歌声富有魔力,可感动鸟兽草木。)的魔力把众人组织成城市,结合为行会。这样,通过把好几种技术和工业生产方法汇集起来,就可以用互相交流的办法使全体都学会每个人的特殊才能;我们只有增加可以促进我国臣民的舒适、利润和健康的有用发明,才能有效地发展自然实验哲学,特别是其中同增进贸易有关的部分;这项工作最好由有资格研究此种学问的有发明天才和有学问的人组成的一个团体来进行。他们将以此事件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并组成为拥有一切正当特权和豁免权的正式学会。,4、近代科学革命:深刻的社会变革,默顿:自十七世纪中期以来,科学已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并被组织起来。在这方面,皇家学会的建立是一个例证。可是,所有这一切并不是自发生成的。其先决条件业已深深扎根在这种哺育了它,并确保它的进一步成长的文化之中。 科学的最大的和持续不断的发展只能发生在一定类型的社会里,该社会为这种发展提供出文化和物质两方面的条件。这一点在近代科学的早期,即在它被确立为一种带有它自身的(理应是明显地表现出来的)价值的重大的体制之前,显得格外明显。,近代科学革命与新型社会,新的文化价值体系 新的知识生产模式 新的科学技术系统 建立在科学和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型社会 一种具有扩张性的文明形态 这种西方文明对传统的文明形态在精神上、观念上和物质形态上提出了挑战文明的冲突在西方文明不断扩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三、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科学和技术 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与社会变革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与社会控制,1、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科学和技术,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 科学的力量也是不费资本家分文的另一种生产力。,思想的演变: 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逻辑: 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 因此变革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 进而变革社会文化和上层建筑,近代科学与社会变革,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象不到的。 科学分离出来成为与劳动相对立的、服务于资本的独立力量。 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2、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和社会变革,工业革命:以技术革命为中心的社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本质上是工业技术革命。 技术革命:知识进步物化为先进工具并因此解放社会生产力的技术变革。依托知识进步、科学突破并蕴育、催生科学革命,本质上是科学技术革命。 社会变革:科技革命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的力量。 科技革命在人类社会的变革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工业科技革命,感知科技革命,走向知识社会和知识经济,科学和技术成为愈益重要的因素,农业经济:土地、体力为主导,工业经济:资本、物资为主导,知识经济:知识、智力为主导,3、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与社会控制,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多样性: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 科学技术社会后果的生成性:创造并不可完全预期 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伴随着工业文明、科技文明的发展,人类进入到“风险社会” 相关争论:价值中立说 Vs 价值负载论,核能利用:福音还是灾难?,爱因斯坦:E=mc2 哈恩:原子核裂变 费米、约里奥-居里夫妇:链式反应 奥本海默:美国原子弹之父,核电站,科学技术的异化与社会控制,科学技术的异化有深刻原因: 从思想观念看,人类因改造自然的胜利而过高估计了对自然的征服能力; 从发展水平看,一定阶段的科学技术创造了“人化自然”,却不可能完全预测它的后续效应; 从社会层面看,主要根源于不断扩张的资本和特殊利益集团对科学技术的“绑架”、有效的法律和制度监管缺失、道德约束和正确价值观导向不足。 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社会控制与社会治理,四、当代科技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势 世界各国应对新科技革命的战略,科技发展加速化。 科技知识综合化。 科技研究集约化。 成果转化产业化。,科技人文交融化。 科技社会互动化。 科研开发国际化。,1、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主要特征,科学技术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相对论和原子核裂变原理形成了核技术和核能工业; 量子理论促进了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成就发展了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20世纪上半叶,电话走进50%美国家庭用了60年的时间; 90年代互联网进入50%的美国家庭只用了5年时间; 单位面积芯片的存储量每18个月增加一倍,主干网带宽将每6个月增加1倍,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大大缩短,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和渗透,导致新学科诞生,如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纳米科学等;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改变人们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 技术融合日益显著,最具代表性的是纳米、生物、信息和认知四大领域汇聚融合,纳米,信息,科学的交叉融合和技术的集成,导致重大的创新突破,孕育着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生命,认知,科技全球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融合和有效配置改变了科技传统组织结构。 国际大科学工程研究方式出现,推进世界科学家的合作; 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获取强大竞争力,成为促进科技全球化的主要力量。,科技全球化深刻改变了科学研究的传统组织结构和方式,当代科学技术是否处在革命性变革的前夜? 路甬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当今世界科技正处在革命性变革的前夜,在今后的10-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2、当代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如何理解群体突破? 传统学科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在学科的边缘和跨学科的领域出现大量新的科学问题,突破这些重大科学问题将导致多学科的协同发展。 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界限将被进一步打破。 出现一批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三个不同层面大融合的科学技术群落,以及多学科创新的集聚。,科技发展群体突破的态势是否已经形成?,如何理解科学和技术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科技如何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信息科技成为引领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力量; 生命科学酝酿的新的主导产业将对提高生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 能源科技将为化解世界性能源和环境危机开辟新的途径; 空间科技将进一步促进人类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科学技术如何向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如何理解科技和创新的关系? 如何理解不断出现的新概念:科技创新、科学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等。 从“创新”到“创新体系” 创新从经济现象到经济、政治、科技等多维度相互结合的复杂社会现象,成为多种角色共同参与的系统行为。 科技发展日益成为创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科技政策和科技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科技发展日益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科学技术和国家利益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技术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迅速拓展。科学技术将越来越呈现合作与竞争并存、开放与垄断交织的态势。 世界科技发展的总体格局,正在由少数发达国家为中心,向多源多极化方向演化。,科技发展呈现出新的国际格局,美国:创新美国(2004),国家创新生态系统(2008) 欧洲:创造一个创新型欧洲(2006) 英国:创新型国家(2008) 日本:创新2025 -,3、世界各国应对新科技革命的战略,创新将成为美国能否在二十一世纪取得成功的第一要素;过去我们优化我们的组织以提高效率和改善功能,面对未来美国必须优化整个社会而创新。美国国家和个人的繁荣、国土安全以及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最终来自于高产的、开放的和门类齐全的经济。美国在全球市场展开竞争与合作的同时,必须牢记:最重要的竞争发生在思想、知识和向市场传播新型价值标准的领域。从中学教室到大学校园、再到政府大厅,从乡村到城市最后到世界市场,美国必须开创出创新增长的新时代!,The dynamic system of interconnected institutions, persons, and policies that are necessary to propel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the U.S. innovation ecosystem. Over the last six years, the Presidents Council of Advisor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CAST) has reported on various aspects of this ecosystem, including trends in Federal funding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Federal-State partnerships for R&D, and mechanisms for enhanced technology transfer. This report builds on these studies to investigate another critical component of the innovation ecosystem: research partnerships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the private sector.,Innovation is important for national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growth. Comparative studies of productivity growth typically explain at least some of the productivity gap between the UK and the US (the productivity leader in recent years) as being due to lower levels of investment in, or returns from, investment in R&D. New analysis supports this view by providing evidence for a number of countries of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strategies of business innovation, including R&D but also non-technologically based modes, and turnover per employee. Innovation can also be a source of social, environmental and cultural benefits although evidence here tends to be qualitative rather than expressed in economic values.,发达国家的竞争优势越来越从在全球市场中对产品和资本的垄断转向对技术和知识的垄断。,国际竞争新格局:基于知识和技术的垄断,OECD发布2005年三方专利分布结构:,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中国仅占0.82%。,如何理解自主创新? 中国为什么提出自主创新战略? 发达国家为什么会质疑? 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五、中国的自主创新战略,1、如何理解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国内关于自主创新的争论: 要不要自主创新? 能不能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不是不要开放学习?,国外对中国自主创新的曲解,国外对中国的自主创新政策进行不恰当的解读。 如: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理解为鼓励企业去偷技术; 把鼓励自主创新看成要进行市场垄断和封锁,把外国企业排斥出去等。,要不要自主创新?,观点之一: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只要能够利用先进的技术就可以。 观点之二:中国不必自主创新,利用好廉价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就可以吸引外资,实现经济增长。用中国的市场就可以换来技术。,能不能自主创新?,质疑:中国不是不要自主创新,但现阶段没有自主创新的能力,提自主创新是超前了。 强调自主创新,关键是提高创新能力,提高自立、自强的意志和决心,不断增强在竞争过程中的自主性。如果没有自主创新的意识,永远不能积累和提升能力,永远不能在竞争中获得主动地位。,自主创新是不是不要对外开放?,自主创新不排斥技术引进,更不排斥对外开放,而是强调在技术引进和对外合作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强调在更高层次上的技术引进与对外合作。 对外开放是通过相互学习更快地提高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开放的“自主创新”,是 否 有 提 升 创 新 能 力 的 目 标 ?,是否利用外部的知识源?,如何理解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体现的是相对落后但同时具有赶超意志的精神。 自主创新从突出创新结果转向突出创新能力,强调的是以提升能力为核心,以获得自主知识产权为特征的创新战略。 自主创新追求的是在竞争的关系中塑造自身优势,在竞争中获得主动地位。,2、为什么提出自主创新战略?,三种发展道路 资源依赖型 强国依附型 自主创新型,不能走依附型的发展道路,中国不能奢求他人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引进技术不等于引进技术创新能力,要摆脱“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困境,必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发达国家的技术出口管控,发达国家限制甚至封杀后发国家对先进科技的获取和吸收,以保持他们在高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 欧美的技术出口限制 美国黑鹰直升机,不能依靠比较优势实现长久发展,全球化条件下要素属性的变化: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并不为中国企业所独享 比较优势不能使中国摆脱全球价值链分配中的“低端锁定” 比较优势逐渐失去之后,我们还靠什么? 缺乏比较优势的日本、韩国与拥有比较优势的拉美国家之比较,国际分工中的不平等关系,我国企业生产的DVD机每台售价不到30美元,专利费10美元,最终利润1美元。2005年上百家企业因此倒闭。 贴牌生产的美国芭比娃娃,在美国售价20美元,我国生产企业毛利35美分。 不能永远陷于“八千万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的境地。,模仿创新阶段,消化吸收引进的技术 60年代纺织品和电子产品 70年代汽车、钢铁、造船和机械,集成创新阶段,自主创新阶段 (逐渐呈现),基于生产的创新 新一代汽车、造船和钢铁产品 80年代和90年代的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CDMA、电视液晶显示屏(TFT-LCD),路径导航创新 2000年代的系统芯片(SOC)、掌上电脑(PDA)、第4代手机、燃料电池、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光学、下一代汽车等,1960,1980,1990,成熟阶段,成长阶段,起步阶段,2000,1970,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发展的观念:科学发展观 发展的目标:全面小康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等 发展的道路:创新驱动的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自主创新战略: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走向创新型国家,日本松下电器全球第一。中国电信集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名列全球第二,华为第四。 企业更加重视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提升。 凸显中国自主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成果。,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英国皇家学会的一篇报告: 中国已经成为在国际科学杂志发表文章数量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美国,而在此之前中国处于世界第六位。 另一方面指出目前中国庞大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并不成正比。,3、发达国家为什么质疑?,质疑之一:中国是否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是否鼓励“偷”技术? 质疑之二:中国自主创新战略是不是造成不平等的竞争环境? 质疑之三:中国自主创新战略是否触及了发达国家的核心利益?,几则报道,美国之音2011年5月3日报道: 中国只是一只最新的纸老虎? 环球时报2010年12月17日:奥巴马演讲十次提中国, 严防创新上输给中国,美国质疑中国的自主创新战略,2010年,“自主创新”成为中美政治经济领域关注焦点。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我国政府秉持的自主创新战略成为美方质疑和批评的焦点,美国高官也对中国各级部门提出的“自主创新”政策表示“关切”。与此同时,美国商会的一份分析报告也将矛头直指自主创新。 中国自主创新战略直接影响的是:跨国公司的企业利益与发达国家的国家利益。,2010年5月24日,第2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美国商会媒体总监JP菲尔德:自主创新政策的重点是利用中国迅速发展的国内市场和强大的管理机制来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同时解决中国巨大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