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诊病性辨证.ppt_第1页
课件:中诊病性辨证.ppt_第2页
课件:中诊病性辨证.ppt_第3页
课件:中诊病性辨证.ppt_第4页
课件:中诊病性辨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病性辨证 (是辨证中最重要的内容,辨清病性,即使病位不清,也可从整体上治疗) 概念:确定当前证候性质的辨证方法 病因与病性的区别和联系: 一、区别 1、病因:是发病的原因(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房室所伤、久病 等), 是“病因学”内容 2、病性:是病理的性质(风、寒、暑、湿、燥、火、寒、热、虚、 实、气、血),是“辨证学”内容,二、联系 1、中医辨证的方法是“审证求因”,是由病变的性质“推求病 因”通过临床表现探求的“病因”与“病性”往往是一的, 故风、寒、暑、湿、燥、火、七情、食积、瘀血、痰饮 等既有病因的属性, 也 有病性的属性 2、辨病性是当前的病理本质,辨清病性,病因也就清楚了 。 故辨病性更为重要。 3、内容:六淫、七清、气血、津液、阴阳五种病性辨证,一、风淫证(既有物理性质、又有生物性质) 1、概念:是指外感风邪所表现的证候,亦称外风证 2、成因:感受风邪 四时常有,无时不有 3、临床表现:(病位不同,证候有别) 风邪袭表 风邪袭肺 风客肌腠 风邪中络 风 痹 4、辨证要点:新病,恶风,发热,汗出,脉 浮缓 或骤发瘙痒、麻木、关节游走 疼痛,二 、寒淫证(既有物理性质、又有生物性质) 1、概念:是指外感寒邪所表现的证 候,或称实寒证 2、成因:感受寒邪 (外感、内伤) 3、临床表现:(有伤寒、中寒之分,病位不同症状有别) 伤寒证(表寒实证太阳伤寒证) 中寒证(里寒实证): 寒邪客肺 寒滞胃肠 寒凝肝脉 寒滞心脉 寒凝胞宫 寒 痹 4、辨证要点:新病,恶寒,无汗, 疼痛,苔白,脉弦紧 总有寒象(冷、白、稀、润、静),三、暑淫证(既有物理性质、又有生物性质) 1、概念:炎暑之季,外感暑邪所表现 的证候 2、成因:感受外界暑邪 3、临床表现: (有伤暑、中暑、暑风之分,症状各不同) 暑湿袭表证 暑伤津气证 暑闭气机证 暑闭心神证 暑热动风证 4、辨证要点:发热,口渴喜饮,汗多,气短神疲, 尿黄,四、湿淫证(既有物理性质、又有生物性质) 1、概念:即湿邪所致的证候 2、成因:外湿、内湿 3、临床表现:(有风湿、寒湿、湿热之分。病位不同, 症状有别) 风湿袭表证 寒湿凝滞筋骨证 寒湿困脾证 湿热蕴脾证 肝胆湿热证 大肠湿热证 膀胱湿热证 湿浊下注证 4、辨证要点:困重,痞闷,酸楚,腻浊,五、燥淫证(既有物理性质、又有生物性质) 1、概念:外感燥邪所表现的证候,又称外燥证 2、成因:秋季燥邪 3、临床表现:(温燥、凉燥不同,总有干燥之象) 燥邪犯表证、 燥邪犯肺证、 燥干清窍证 4、辨证要点:秋季干咳,口、鼻、咽、唇、皮肤干 燥,六、火热证(既有物理性质、又有生物性质) 1、概念:外感火热或阳热亢盛所致的证候 2、成因:外感热邪,或其它郁积之火 3、临床表现:(温、热、火,轻重有别,病性一致 。外感内伤, 症状有别,总有热象:热、赤、稠、躁、动) (外感)风热犯表证 肺热炽盛证 热扰胸膈证 肠热腑实证 热入营血证 热闭心包证 (内伤)心火亢盛证 胃热炽盛证 肝火上炎证 肝火犯肺证 4、辨证要点:壮热,渴喜冷饮,出血,局部红肿热痛,舌红绛,苔黄干 脉数有力,第二节 辨阴阳虚损证候 一、阳虚证 (具有物质与功能的统一性) 1、概念:指体内阳气亏损,机体失却温养,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以畏冷肢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属虚证、寒证的性质。 2、成因:阳气虚衰或阳气受损 3、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 畏冷肢凉,或自汗,脉沉迟无力阳气亏虚,机体失煦,寒从内生 便溏尿清或尿少浮肿,面色白光白,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胖,苔白滑 阳气不能蒸腾、气化水液, 可兼有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虚的证候。 4、辨证要点: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脉沉迟无力,【常见脏腑阳虚证】 阳虚可见于许多脏器组织的病变,临床常见者有心阳虚证、脾阳虚证、胃阳虚证、肾阳虚证、胞宫(精室)虚寒证,以及虚阳浮越证等,并表现有各自脏器的证候特点。这个我们会在脏腑辨证中详细讲到。 【常见阳虚兼夹证】 阳虚证易与气虚同存,即阳气亏虚证;阳虚则寒,必有寒象并易感寒邪;阳虚可发展演变成阴虚(即阴阳两虚)和亡阳;阳虚可导致气滞、血瘀、水泛,产生痰饮等病理变化。,二、阴虚证 (具有物质与功能的统一性) 1、概念:指体内阴液亏少而无以制阳,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以咽干、五心烦热、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属虚证、热证的性质。 2、成因:热病、久病、温燥、情志、房劳、衰老,3、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阴液亏少,机体失养 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阴不制阳,虚火内扰 4、辨证要点:颧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 细数,三、亡阳证(具有物质与功能的统一性) 1、概念:阳气极度衰微而欲脱所表现的危重证候 2、成因:阳虚、阴寒、邪盛、中毒、外伤、真心痛 汗、吐、 泻、大出血 3、临床表现:(温煦、固摄、推动等亡脱之象) 面色苍白, 四肢厥冷, 冷汗淋漓(汗质稀淡) 脉微欲绝 神情淡漠 呼吸微弱 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质淡润, 4、辨证要点: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呼吸微弱, 脉微欲绝,四、亡阴证(具有物质与功能的统一性) 1、概念:阴液耗损欲竭所表现的危重证候 2、成因:久病、高热、大汗、吐泻、大出血、烧伤 3、临床表现:(阴液大伤,汗出如油) 面色潮红 肢温身热 汗出如油 脉细数疾。 烦躁或昏愦,口渴欲饮,目眶凹陷,皮肤皱 瘪,小便极少,呼吸急促,舌红而干, 4、辨证要点:面赤唇焦,汗出如油,身热烦渴,脉细数疾,五、亡阴证与亡阳证的关系与鉴别 1、关系:亡阳者阴必伤,亡阴者阳必损,先后主次有别 2、先兆:病情危重,突然汗出 3、辨别: 辨汗:冷、稀、淡 与热、粘、咸 辨面色 :苍白与潮红 辨四肢 冷热:肢温或肢冷 辨肌肤寒热:身热或身凉 辨脉象 :微细欲绝与细数无力 辨神情:淡漠与烦躁 唇舌口渴:淡润与干红,第三节 辨气血证候 (气血密切相关,病证有虚有实:气病类、血病类、气血同病类) 一、气虚类四证 (一)气虚证 1、概念:元气不足,脏腑组织机能减退之虚弱证 2、成因:久病、重病、劳倦、体弱、高年 3、临床表现:(推动、固摄、防御、气化不足) 少气懒言 神疲乏力 动则益甚 脉虚无力 常兼头晕目眩,自汗 舌淡 4、辨证要点: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动则益甚,脉虚无力,(二)气陷证 1、概念:气虚升举无力,清阳下陷所见之虚弱证 2、成因:气虚加重,久病失养、劳力过度 3、临床表现:(升举无力,脏器下垂,) 头晕目眩 少气乏力 脘腹坠胀 便意频频 久痢久泄 脱肛、子宫脱垂 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脉弱 4、辨证要点:体弱,气短、气坠,脏腑下垂,(三)气不固证 1、概念:气虚,固摄无权所见之虚弱证 2、成因:气虚日久,体弱久病、房劳伤肾 3、临床表现:(病不同,症各异) 气不摄血:各种出血 气不摄津:自汗、流涎 膀胱不固:遗尿、失禁、余沥 大肠不固:滑泻不禁 精关不固:滑精早泄 胎元不固:流产、滑胎 4、辨证要点:体弱,气虚之症与任一“不固”共见,(四)气脱证 1、概念:元气虚极欲脱所见之危重证候 2、成因:气虚加重,大汗、吐泻、大出血,饥饿、 疲劳、暴 邪骤袭 3、临床表现:(成因不同,症状有共性) 气息微弱, 汗出不止 面色苍白 口开目合,手撒便遗, 意识朦胧、昏迷、 舌淡润,脉微 4、辨证要点:气息微弱,汗出不止,脉微弱,二、血虚类证 (一)血虚证 1、概念:血液亏少,脏腑、经络、组织失于濡养所见之虚弱证 2、成因:先天不足(父母体弱、多病) 后天失调:生化无源(脾胃、肾虚弱、瘀血阻络) 耗伤过度(失血、久病、思虑、寄生虫) 3、临床表现:(总有濡养、荣润不足之象) 失却荣润:面白无华或萎黄,眼、口唇、爪甲淡白, 脑失濡养:头晕眼花 心神失养 :心悸失眠 筋失濡养:手足发麻 血海不充:经少色淡、衍期、闭经, 舌淡,脉细 4、辨证要点:面、唇、舌、爪、睑淡白,舌淡,脉细,(二)血脱证 1、概念:血液亡脱所表现的危重证 2、成因:突然大量出血、反复出血、血虚加重 3、临床表现:(心、脑、机体失却濡养) 面色苍白 头晕目眩,甚至昏厥 心慌心悸 气微而短 四肢厥冷 舌淡枯白,脉微或芤 4、辨证要点:面、唇、舌、爪、睑淡白,舌淡,脉 细,(三)血脱、气脱、亡阴、亡阳的区别与联系 1、成因不同 2、先后有别 3、关键症状不同: 血脱:晕厥心悸 气脱:气息微弱 亡阴:汗热肢温 亡阳:汗冷肢厥 4、联系: 气可随血脱 气脱可亡阳 亡阴之后可亡阳,三、气滞类证,(一)气滞证 【概念】 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经络的气机阻滞, 运行不畅,以胀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成因】 一是情志不舒; 二是痰饮、瘀血、宿食、蛔虫、砂石等病理物质的阻塞, 或阴寒凝滞,湿邪阻碍,外伤络阻等, 都能导致气机郁滞; 三是脏气虚弱,运行乏力而气机阻滞。,表现 胸胁、脘腹等处或损伤部位的胀闷或疼痛 胀痛、窜痛、攻痛 嗳气、肠鸣、矢气后胀、痛等症可随之缓解 每随情绪波动而改变 脉弦,【常见脏腑气滞证】 临床常见的气滞证有肝气郁结证、胃肠气滞证、肝胃气滞不和证等,并表现出各自的证候特征。 【气滞导致的病理变化】 气滞常可导致血行不畅而形成气滞血瘀;气机郁滞日久,可以化热、化火;气机不利,可影响水液代谢而产生痰湿、水液内停。气滞一般是气逆、气闭的病理基础。,(二)气逆证 【概念】 指气机失调,气上冲逆,以咳嗽喘促、呃逆、 呕吐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成因】 外邪侵袭 痰饮瘀血内停 寒热刺激 情志过激等,临床表现:(肺、胃、肝,气逆症状不同) 肺气逆:咳喘 胃气逆:呃逆、嗳气、恶心、呕吐 肝气逆:头痛,眩晕,昏厥、咯血 辨证要点:咳喘,呃逆,嗳气,呕吐 注意:气逆只是一种病机,必须结合病因、病位, 方 可完成辨证,(三)气闭证 【概念】 指邪气阻闭神机或脏器、管窍,以突发昏厥或绞痛为主要表现的实性急重证候。,【成因】 强烈精神刺激; 砂石、虫、痰等阻塞脉络、管腔,导致气机闭塞; 溺水、电击等意外事故,致使心、肺气闭,临床表现:(神明闭塞,官腔闭塞,症状不同 ) 神机闭塞:突然昏仆或晕厥,四肢厥冷 气机闭塞:腰、腹绞痛,二便不通 呼吸气粗 舌暗苔厚,脉沉弦有力 4、辨证要点:突然昏厥、绞痛,二便不通,气粗 ,脉实,血瘀证,一、 【概念】 指瘀血内阻,血行不畅,以固定刺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关于瘀血: 1、说文:“瘀,积血也”。 2、证治准绳、皇汉医学:“污秽之血为瘀血”。 3、血证论:“离经之血为瘀血”。 瘀血凡离经之血未能及时排去或消散,而停留于某处,或血液运行受阻,积于经脉或脏器,呈凝滞状态,失却生理功能者。,二、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疼痛:刺痛,固定痛,常在夜间加重。 血证论:“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 则周身作痛,以其堵塞气之往来, 故滞碍而痛。” 分析: 1 、瘀血内积,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通-疼痛。 2 、夜间阳气内藏,阴气用事,血行较缓,瘀滞益甚-夜间加重。,()、肿块:在体表者,常呈青紫包块,在腹内者,可触及较坚硬而推之不移的肿块。 血证论:“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 则结为癥瘕” 分析: 血液瘀积不散而凝结成块。,() 、出血:色紫暗或夹有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或为妇女血崩、漏血。 血证论:“故凡吐衄,无论清凝紫黑, 总以去瘀为先。” 伤寒绪论:“大便溏腻如漆者为蓄血。” 分析: 血不循经而溢出脉外。,(4) 、瘀血色脉征: 1 、面色黧黑,或唇甲青紫,或皮下紫斑,肌肤甲错。 分析: 血行瘀滞,则血色变紫变黑。 血行障碍,气血不能濡养肌肤。,2 、腹部青筋显露,皮肤出现丝状红缕(皮肤显露红色脉络) 医林改错:“青筋,非筋也,现于皮肤者,血管也,血管青者,内有瘀血也。” 分析: 脉络瘀阻。,3 、舌质紫暗或见紫斑、紫点,或舌下脉络曲张。 金匮要略:“患者胸满、唇萎、舌青,必有瘀血”;,4 、脉象多细涩,或结、代、无脉等。 分析:瘀血阻滞脉道,血脉被遏,以致脉气往来艰涩。,三、 【成因】 : (1)、是外伤、跌仆及其他原因造成的体内出血,离经之血未及时排出或消散,淤积于内。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四:“血之在身,随气而行,常无停积,若因坠落损伤即血行失度皆成瘀血。” (2)、气滞。 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说:“气运乎血,血本随气以周流,气凝则血亦凝矣。夫至气滞血瘀,则作肿作痛,诸变百出。”,(3)、血寒或血热。 素问调经论:“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 医林改错:“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 (4)、湿热、痰浊、砂石等有形实邪压迫、阻塞脉络,以致血运受阻。 (5)、气虚、阳虚。 医林改错论抽风不是风:“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四、 【辨证依据】 以固定刺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为主要表现。 五、 【常见脏腑血瘀证】 心脉瘀阻证、瘀阻脑络证、胃肠血瘀证、肝经血瘀证、瘀阻胞宫证、瘀滞胸膈证、下焦瘀血证、瘀滞肌肤证、瘀滞脉络证等,并表现出各自脏器、组织的证候特点。,六、 【病案举隅】 (1) 、刘某,男,63岁,全身性皮肤瘙痒4年,每到冬季加重,彻夜不眠。查全身抓痕累累,皮肤干燥,色暗粗糙,舌质暗红,有瘀点,苔薄黄,脉弦涩。 (2) 、患女,36岁,月经错后、四五十天一至,经前乳胀,经量少,色紫有块,常感头晕眼花,面颊部有对称状褐色斑二片,舌淡有瘀点,脉弦细涩。 (3) 、患女,27岁,患者,头昏,两下肢微肿,腰痛,面色晦暗,眼眶周围尤甚。月经量少,色紫黑,行时两日即净。舌边尖瘀斑明显,苔薄黄腻,脉细涩。,五、血热证,【基本概念】 血热证是指热(火)邪侵入血分而迫血妄行所表现的证候。 所谓血分,相对于气分而言病势较深,且有动血、耗血的病理倾向及其临床表现。 本证的热(火)邪,既可是外感的暑、热之邪或其它淫邪转化之热邪,也可是情志过激、食积等化生之内热。,【临床表现】 面红目赤,舌绛,脉数疾热在血分,血行加速,脉道扩张 各种出血色深红,或斑疹显露,或为疮痈血热迫血妄行 心烦,失眠,躁扰不宁,甚则狂乱、神昏谵语血热内扰心神 身热夜甚,或潮热,口渴热邪升腾,耗伤津液 【辨证依据】 以身热口渴、斑疹吐衄、烦躁谵语、舌绛、脉数等为主要表现。, 咳血、吐血、衄血 迫血妄行 出血证 便血、尿血、崩漏 火热内炽 侵迫血分 扰神 心烦 邪热内扰热象 伤津 身热口渴 舌脉 舌红绛、脉数 灼血腐肉 红肿灼痛,六、血寒证,【基本概念】 血寒证是指寒邪客于血脉,凝滞气血,而致血行受阻所表现的证候。本证之寒,主要来自外感的阴寒,多属实寒证,也有部分兼有阳虚的虚寒病机 【成因】 血寒证主要因寒邪侵犯血脉,或阴寒内盛,凝滞脉络而成。,【临床表现】 恶寒,手足或少腹等患处冷痛拘急、得温痛减。 肤色紫暗发凉,或为痛经、月经衍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唇舌青紫,脉沉迟弦涩。,分析, 寒邪客于血脉,气机凝滞 故手足、少腹冷痛。 寒则泣不能流 故遇寒痛增 血气者,喜温而恶寒 温则消而去之 故得温痛减 寒凝胎官,冲任阻滞 故妇女少腹冷痛、经期推迟, 经暗有块,甚或经闭 寒滞血脉,气血不畅 四肢厥冷、肢端青紫、舌暗、 脉沉而涩。,三、气血同病辨证,气虚证和血虚证同时存在的复合证候 1.气血两虚证 面色淡白或萎黄,气短心悸,眩晕乏力 气虚统血无力,致使血溢脉外的证候 2.气不摄血证 慢性出血,尤其是便血、肌衄、崩漏, +气虚的表现 由于大量失血 元气脱泄的危重证候 3.气随血脱证 大出血同时+呼吸微弱、大汗不止、面 色苍白、神情淡漠、脉微欲绝气脱表现,气虚运血无力 血液瘀滞 4.气虚血瘀证 气虚证+血瘀证 气机郁滞 血行瘀阻 5.气滞血瘀证 气滞证+血瘀证,第四节 辨津液证侯,“津液”为体内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它是血液的组成部分,属“阴”的范畴。 津液功能:滋润濡养、充养血脉。,津液的代谢,津 液,饮 食 水 谷,生 成,脾气散精,呼吸,肺主行水,肾主津液,肝主疏泄,三焦决渎,输 布,排 泄,尿,便,汗,一、津液亏虚证,【概念】 指体内津液亏少,脏腑、组织、官窍失却滋润、濡养、充盈,以口渴尿少,口、鼻、唇、舌、皮肤、大便干燥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成因】 大汗、大吐、大泻、高热、烧伤等,使津液耗损过多;外界气候干燥,或体内阳气偏亢,使津液耗损;饮水过少,或脏气虚衰,使津液生成不足,均可形成津液亏虚的证候。,【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口、鼻、唇、舌、咽喉、皮肤、大便等干燥,唇焦或裂,眼球深陷,皮肤枯瘪而乏弹性,渴欲饮水,小便短少而黄,大便干结难解津液亏少,不能充养濡润组织官窍 舌干红少津、脉细数阴液亏少不能遏制阳气,阳气偏旺 【辨证依据】 以口渴尿少,口、鼻、唇、舌、皮肤、大便干燥等为主要表现。,二、痰证,【概念】 指痰浊内阻或流窜,以咳吐痰多、胸闷、呕恶、眩晕、体胖,或局部有圆滑包块,苔腻、脉滑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参考: 丹溪心法痰: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心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 赤水玄珠中风:痰乃津液之变。 存存斋医话稿卷一:痰属湿,为津液所化。盖行则为液,聚则为痰。 “痰”是体内水液停聚凝结而形成的一种质稠浊而黏的病理产物。,【成因】 :六淫,七情,饮食,过逸,过劳-伤及肺、脾、肾 【临床表现】 :(痰则无处不到,症状各异,但舌脉有共性) 停于肺:咳喘、胸闷,痰多粘稠,喉中痰鸣 阻于胃:脘痞,纳呆,恶心,呕吐痰涎, 蒙弊清窍:眩晕 蒙蔽心神:表情淡漠,神昏神乱, 流窜经络: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结于组织:瘰疬,气瘿,痰核, 乳癖,梅核气 苔腻,脉滑 辨证要点:痰多,胸闷;脘痞,呕恶;眩晕,体胖,苔腻,脉滑,三、饮证 【概念】 指水饮停聚于腔隙或胃肠,以胸闷脘痞、呕吐清水、咳吐清稀痰涎、肋间饱满、苔滑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成因】 “饮”是体内水液停聚而转化成的一种较痰清稀、较水浑浊的病理性产物。可因外邪侵袭,或为中阳素虚,使水液输布障碍,而停聚成饮。,【临床表现】 饮停部位不同,可见不同的症状。 1、脘腹痞胀,水声漉漉,泛吐稀涎或清水饮停于胃肠(狭义的“痰饮”) 2、咳嗽气喘、吐痰多而质稀色白,胸闷心悸,甚或喉中哮鸣有声,气短不得卧饮停于心包(支饮) 3、胸胁饱满,支撑胀痛,咳唾引痛,胸闷息促,随呼吸,咳嗽,转侧而痛增饮停于胸胁(悬饮) 4、饮邪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肢节疼重(溢饮) 【辨证依据】 以胸闷脘痞、呕吐清水、咳吐清稀痰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