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七章根及根茎类中药.ppt_第1页
课件:第七章根及根茎类中药.ppt_第2页
课件:第七章根及根茎类中药.ppt_第3页
课件:第七章根及根茎类中药.ppt_第4页
课件:第七章根及根茎类中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根类(Radix)中药大多数来源于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的根,有的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或地上茎残基。 根类中药性状鉴别:应注意外表和断面特征。 双子叶植物根 单子叶植物根 多圆柱形或圆锥形 多须根或块根, 表面较粗糙 表面较光滑 多有栓皮、皮孔及支根痕 无栓皮及皮孔。 具次生构造 具初生构造 表面常有木栓 表面常有表皮,无木栓 断面有形成层环纹 断面有内皮层环纹 中心通常无髓 中央有明显的髓部,2,根类中药显微鉴别:横切面构造 双子叶植物根 单子叶植物根 木栓层/表皮(龙胆) 表皮/根被(百部/麦冬 /后生表皮(细辛) /后生皮层(川乌) 皮层 -小 皮层-大 有内皮层及凯氏带 无限外韧维管束环列 辐射维管束 (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 (韧皮部木质部) 无髓(龙胆有髓) 髓,3,双子叶植物根除上述正常构造外,有的具有异常构造,主要有 多轮同心环维管束(苋科、商陆科、紫茉莉科、防己科、石竹科) 木间韧皮部(内涵韧皮部):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如华山参根 复合维管束如何首乌根 根类中药粉末特征 分泌组织 乳汁管(党参)树脂道(人参)油室(当归) 草酸钙结晶簇晶(人参)方晶(甘草)砂晶(怀牛膝),针晶(麦冬) 淀粉粒 (如葛根)/菊糖(如桔梗) 厚壁组织-石细胞(党参)/纤维(甘草),4,根茎类中药,根茎类(Rhizoma)中药是指供药用的各种植物的地下茎,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和鳞茎。 性状鉴别:首先应根据中药的形状区分根状茎、块茎、球茎或鳞茎,然后观察中药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有节与节间/节上常有鳞叶/鳞毛、叶柄残基或叶痕;根茎顶端常有茎残基或茎痕,侧面和下面有细长的不定根和根痕。,5,双子叶植物根茎断面 单子叶植物根茎断面 外表常有木栓层 外表无木栓层 维管束环状排列 内皮层环纹/散生维管束 中央有明显的髓部。 髓部不明显 蕨类植物根茎断面 断面可见数个周韧型维管束呈断续环状排列。每一个维管束又称分体中柱,即中心木质部,外围是韧皮部、中柱鞘和内皮层,如绵马贯众。有的根茎具双韧管状中柱,如狗脊。分体中柱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是鉴定的重要依据。,6,根茎类中药的显微鉴别,根茎类中药的横切面构造特征 蕨类植物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表皮(厚壁) 木栓层 表皮 /下皮细胞 基本薄壁组织 皮层 皮层 周韧型维管束 无限外韧维管束 有限外韧维管束 木质部只有管胞(梯纹) 周木型(香附/石菖蒲) (韧皮部木质部)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韧皮部木质部) 薄壁组织 髓 中心无明显的髓部,7,根茎类中药的粉末特征 1、分泌组织 油室(川芎、苍术) 油细胞(姜)乳汁管( 桔梗)树脂道(人参) 黏液细胞并含针晶束(麦冬、半夏、白芨) 2、厚壁组织 石细胞(黄连)纤维(韧皮纤维/晶纤维/木纤维如石菖蒲) 3、导管/梯纹管胞(绵马贯众) 4、草酸钙结晶 针晶(茅苍术)方晶(石菖蒲) 5、木栓/表皮(鳞片表皮常见气孔) 6、淀粉粒(山药)/菊糖(茅苍术),8,根茎类中药选论,1、教学要求:掌握常用药材的来源、性状、显微与理化鉴别特征、有效成分、品质鉴定要求(含量测定/浸出物/杂质检查)及常见混淆品鉴别。 2、重点品种:绵马贯众、大黄、何首乌、川乌与附子、白芍、黄连、延胡索、甘草、黄芪、人参、西洋参、三七、当归、川芎、柴胡、龙胆、丹参、黄芩、地黄、桔梗、党参、苍术、天南星、半夏、川贝母、麦冬、山药、莪术、天麻 3、一般品种:狗脊、牛膝、太子参、防己、板蓝根、苦参、葛根、防风、紫草、玄参、巴戟天、天花粉、白术、泽泻、石菖蒲、百部、知母、黄精。,9,狗 脊 Rhizoma Cibotii,【来源】 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 (L.) J.Sm.的干燥根茎。 【性状鉴别】药材特征(1)不规则长块状,长1030cm (2)表面深棕色,被光亮的金黄色茸毛,上面有数个棕红色叶柄残基,下面残存黑色细根。(3)质地坚硬I:药材图片-根 饮片特征 生狗脊片(1)不规则长条形或圆形纵片,长520cm, 厚1.55mm,偶带金黄色茸毛,外表深棕色;(2)切面浅棕色较平滑,近外皮处有一条明显凸起的棕色木质部环纹;(3)质坚脆,显粉性。I:图片 熟狗脊片(1)表面黑棕色,质硬角质样(2)微香,味微甘。 【成分】 根茎含绵马酚,毛茸含鞣质及色素。,10,绵 马 贯 众 Rhizoma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tis,处方别名 贯众 【来源】 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 带叶柄残基的干燥根茎。 【产地】 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根茎,削去叶柄、须根,除去泥沙杂质,晒干。 【性状鉴别】 药材特征(1)长倒卵形而稍弯曲,上圆下尖,有的纵剖为两半,长720cm,粗48cm。(2)外表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叶柄残基及条状鳞片,并有弯曲的须根。(3)叶柄残基呈扁圆柱形,质硬,断面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每个叶柄残基外常有3条须根;(4)根茎质坚硬,断面呈深绿色至棕色。有黄白色小点状维管束513个,排列成环,其外散有较多的叶迹维管束。(5)气特殊,味微涩、渐苦而辛。I:图片,11,饮片 绵马贯众 为不规则厚片或小块。外表、切面、气味同药材 绵马贯众炭 形如绵马贯众。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味涩 【显微鉴别】叶柄基部横切面 表皮细胞1列,外壁稍厚。 下皮层为数列多角形棕色厚壁细胞。 周韧维管束(分体中柱)513 个,环列;有内皮层(凯氏点明显)和中柱鞘;木质部由多角形管胞组成。 薄壁组织排列疏松,常有间隙腺毛。 薄壁细胞 内含淀粉粒及棕色物质。I:图片,12,【成分】 主含间苯三酚衍生物绵马精(filmarone)、 绵马酸类(filicic acids)、黄绵马素类、白绵马素类等;挥发油; 鞣质 等。间苯三酚类化合物为抗肿瘤与驱虫有效成分,以绵马精驱虫效力最强;但储存日久,有效成分易分解而疗效降低。挥发油亦有驱虫活性。 【理化鉴别】 取叶柄基部或根茎横切片,滴加1%香草醛溶液及盐酸,镜检,间隙腺毛呈红色。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本品用绵马贯众对照药材为对照品,进行薄层色谱实验,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应显相同颜色的斑点。,13,【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驱虫 。用于虫积腹痛,疮疡。绵马贯众炭止血,用于崩漏。用量4.59 g.。 【附注】 商品贯众来源复杂,同名异物现象严重,据调查全国称“贯众”的原植物有9科17属49种,在全国各地有使用习惯的有以下几个品种:I:药材图片-根 紫萁贯众 紫萁科 紫萁 根茎 断面分体中柱U形 狗脊贯众 乌毛蕨科单芽狗脊/狗脊蕨根茎 58个/ 24个 荚果蕨贯众 球子蕨科 荚果蕨 根茎 八字形 乌毛蕨贯众 乌毛蕨科 乌毛蕨 根茎 10多个成环 贯众 鳞毛蕨科 贯众 根茎 35个 苏铁蕨 乌毛蕨科 苏铁蕨 根茎 10多个呈“U”字形 。,14,大 黄 Radix et Rhizoma Rhei,处方别名 生军、川军、锦纹 【来源】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产地】 掌叶大黄 主产于甘肃、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多为栽培。 唐古特大黄 主产于青海、甘肃、西藏及四川,野生或栽培。药用大黄 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陕西等省,栽培或野生。 商品中以掌叶大黄产量大,唐古特大黄次之,药用大黄产量较少。,15,【采收加工】秋末或次春采挖,除去泥土及细根,刮去外皮(忌用铁器),加工成卵圆形、圆柱形或切成块、瓣、厚片,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性状鉴别】 药材特征 (1) 类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片状,长317cm,直径310cm。(2)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3)质坚实,断面黄棕色,颗粒性。根茎断面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断面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4)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唾液染成黄色。I:图片,16,饮片 生大黄 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厚片或块,周边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或残存有棕褐色至黑棕色外皮。质轻、脆,易折断。切面、气味同药材。 酒大黄 形如大黄。表面深棕色或深褐色,偶有焦斑。略有酒气。 熟大黄 形如大黄。表面黑褐色。有特异香气,味微苦。 大黄炭 形如大黄。表面焦黑色,断面焦褐色。质轻脆,易折断。有焦香气,味微苦涩。,17,【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特征 韧皮部有大型黏液腔。形成层环明显。木射线宽24列,内含棕色物,导管排列稀疏。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淀粉粒。 根茎横切面特征 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异常维管束的形成层环外侧为木质部,内侧为韧皮部,韧皮部中有大型黏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射线呈星状射出。 粉末特征 黄棕色。草酸钙簇晶多而大,掌叶大黄棱角多短钝,唐古特大黄簇晶棱角多长宽而尖,药用大黄簇晶棱角多短尖。 导管多为网纹、具缘纹孔及螺纹导管,淀粉粒甚多,单粒呈类球形,脐点星状;复粒由28分粒组成。,18,【成分】 含蒽醌衍生物,游离蒽醌有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等,为大黄的抗菌成分;结合性蒽醌系大黄的主要泻下成分,番泻苷A、B、C、D、E、F(sennosideA、B、C、D、E、F)等。含鞣质类(收敛成分) 【理化鉴别】 (1)粉末微量升华,可见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加碱显红色。 (2)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以大黄对照药材、大黄酸对照品作对照,进行薄层色谱法试验,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黄色的荧光主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日光下检视,斑点变为红色。,19,【检查】 土大黄苷 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2ml,温浸10分钟,放冷,取上清液10l点于滤纸上,以45%的乙醇展开,取出,晾干,放置10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 【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大黄素(C15H10O5)和大黄酚(C15H10O4)的总量不得少于0.50%。 【功能与主治】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湿热黄疸,瘀血经常闭,痈肿疔疮,急性阑尾炎,烫伤。用量330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孕妇慎用。,20,【附注】 伪品 同属波叶组植物藏边大黄Rheum emodi Wall、河套大黄(波叶大黄) Rhotaoense CYCheng et CTKao、华北大黄R. franzenbachii Munt、天山大黄R. wittrochii Lundstr.等的根和根茎,在部分地区和民间称山大黄或土大黄。药材根茎直径多在5cm以下,横切面除藏边大黄外均无星点。虽然也含有蒽醌衍生物成分,但不含或仅含痕量双蒽酮苷番泻苷类,故泻下作用很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