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操作方法针刺补泻手法.ppt_第1页
课件:操作方法针刺补泻手法.ppt_第2页
课件:操作方法针刺补泻手法.ppt_第3页
课件:操作方法针刺补泻手法.ppt_第4页
课件:操作方法针刺补泻手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使用,第十二章 针灸与推拿 第一节 毫针刺法 张训浩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目录,第十二章 针灸与推拿 第一节 毫针刺法 一、毫针基本知识 二、毫针针刺练习 三、针刺前的准备 四、针刺操作方法 五、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六、针刺注意事项,学习目标,1.掌握毫针刺法的概念、作用与适应证。 2.熟悉毫针刺法注意事项。 3.了解毫针刺法的操作用具。 4.具备毫针刺法实际操作的能力。 5.能运用毫针刺法的理论知识合理处理毫针刺法出现的异常情况。,第一节 毫针刺法,一、毫针基本知识 1.毫针材料:多是选用不锈钢制成。 2.毫针结构:一般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五部分。,一、毫针基本知识,(1)针尖是针体尖端锋锐部分,又称针芒,是毫针刺入腧穴的关键部位。 (2)针身是针尖至针柄之间的主体部分,又称针体,是毫针刺入腧穴内相应深度的主要部分。 (3)针根是针体与针柄连接的部分,是观察针体刺入腧穴深度和提插幅度的外在标志。 (4)针柄是针根至针尾的部分,是医者持针、行针和实施手法操作的主要部分。 (5)针尾是针柄的末端部分。,一、毫针基本知识,毫针的长短、粗细规格以针身的直径和长度来区分。临床上以长短为13寸(2575毫米)和粗细为2830号(0.320.38毫米)最为常用。 短毫针主要用于耳穴和肌肉皮肤浅薄部位的腧穴作浅刺之用。 长毫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作深刺和某些腧穴作横向透刺之用。毫针的粗细与针刺的强度有关。,毫针粗细规格表,毫针长度规格表,二、毫针针刺练习,目的:能顺利进针,熟练进行各种手法操作,减轻进针疼痛,不影响治疗效果。 练习内容:进行针指力和手法。 练习方法:纸垫练针法 棉团练针法 人体练针法,三、针刺前准备,(一)针具的选择 1.选择依据:病人的性别、年龄、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深浅和腧穴所在的部位。 2.具体情况 (1)粗且长毫针:男性、体壮、形肥、病位较深者,皮厚肉多且针刺宜深的腧穴。 (2)短且细毫针:女性、体弱、形瘦、病位较浅者,皮薄肉少之处和针刺较浅的腧穴。 3.注意 (1)选针时常以将针刺入腧穴应至之深度,而针身还应露在皮肤上稍许为宜。 (2)针具的质量。,三、针刺前准备,(二)体位的选择 1.原则:既有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又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的留针而不致疲劳。 2.常用体位及适应情况 3.注意:尽可能用一种体位针刺取穴,应尽量采取卧位。 (三)消毒,四、操作方法,(一)进针法 1.定义:又称刺针法、下针法、入针法、内针法,是指运用各种手法将针刺入腧穴皮下的方法。 2.刺手与押手 (1)刺手:持针的手,主要作用是掌握针具及施行各种手法操作。 (2)押手:辅助进针的手,主要作用是固定腧穴皮肤,使毫针能准确刺入腧穴,减轻进针时的疼痛,协助调节和控制针感。,四、操作方法,3.操作方法 (1)单手进针法 多用于较短的毫针; (2)双手进针法 1)指切进针 多用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 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 多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4)提捏进针法 多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四、操作方法,(二)针刺角度、方向与深度 1.意义:增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的关键。 2.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所刺部位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分为直刺、斜刺和平刺三种角度。,四、操作方法,3.针刺方向 即进针时针尖对准的方向。 (1)依经脉循行方向:即根据针刺补泻的需要,达到“迎随补泻”的目的。 (2)依腧穴部位:即根据针刺腧穴所在部位的特点保证针刺安全,某些腧穴必须朝向某一特定的方向或部位。 (3)依病情:即根据患者病情治疗的需要,为使针刺感应达到病变所在的部位,针刺时针尖应朝向病变所在部位,达到“气至病所”的目的。,四、操作方法,3.针刺的深度 即将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 (1)原则:既有针感,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2)具体情况 1)年龄 2)体质 3)病情 4)部位 5)时令季节 小结:针刺角度、方向与深度之间相辅相成。,四、操作方法,(三)得气 1.定义:也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 2.意义 3.临床表现 4.影响得气的因素 (1)一是患者体质的强弱和病情的轻重及针刺部位。 (2)二是医者取穴及针刺方向、角度与深度和施术手法。,四、操作方法,(四)行针 1.定义:亦称“运针”,是指毫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 2.方法: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 (1)基本手法 1)提插法 2)捻转法,四、操作方法,(2)辅助手法 是行针基本手法的补充,是为了促使得气和加强针刺感应的操作手法。 1)循法 2)弹法 3)刮法 4)摇法 5)飞法 6)震颤法 毫针行针手法以提插、捻转为基本操作方法,并根据临证情况,选用相应的辅助手法。,四、操作方法,(五)针刺补泻 1.定义:针刺补泻就是通过针刺腧穴,采用适当的手法,以激发经气,最终实现扶正祛邪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2.影响针刺补泻的因素 功能状态、腧穴特性和针刺补泻手法 (1)功能状态 (2)腧穴特性,四、操作方法,(3)针刺补泻手法 对机体不同虚实状态进行治疗的主要手段,也是取得不同效果的重要环节,补泻手法操作是否准确得当,会直接影响到针刺补泻效果。,四、操作方法,(六)留针与出针 1.留针 将针刺入腧穴施术后,使针留置腧穴内称为留针。 (1)目的:为了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施术。 (2)留针时间:一般1020分钟。 2.出针法 又称起针、退针。 (1)操作方法 (2)注意事项,五、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一)晕针 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 1.原因 患者体质虚弱,或精神紧张,或过度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 2.临床表现 患者在针刺过程中,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心慌气短,出冷汗,四肢发冷,血压下降,脉象沉细,严重者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3.处理 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取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涌泉等穴,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4.预防 对于晕针重在预防。,五、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五、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二)滞针 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则感觉痛剧的现象。 1.原因 患者精神紧张,或当针刺入腧穴后,患者局部肌肉强烈收缩;或行针手法不当,向单一方向捻针太过。 2.临床表现 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五、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3.处理 患者精神紧张: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 单向捻针而致: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 4.预防 对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不必要的顾虑。注意行针的操作手法不宜刺激过大,避免单向捻转。,五、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三)弯针 指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弯曲的现象。 1.原因 医生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或患者在针刺过程中移动体位,或因针柄受到某种外力压迫、碰击等。 2.临床表现 针柄改变了进针或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转及出针感困难,患者感觉疼痛。,五、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3.处理 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 (1)针弯曲: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取出。 (2)患者移动体位所致:应让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取出。 4.预防 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要避免进针过速、过猛。选择适当体位,在留针过程中,嘱患者不要随意更动体位,注意保护针刺部位,针柄不得受外物硬碰和压迫。,五、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四)血肿 指针刺部位出现的皮下出血而引起的肿痛的现象。 1.原因 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受损,或刺伤血管所致。 2.临床表现 出针后,针刺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皮肤呈现青紫色。,3.处理 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到活动时,先冷敷止血后,再行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 4.预防 仔细检查针具,熟悉人体解剖部位,避开血管针刺,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揉按压迫针孔。,五、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六、针刺注意事项,1.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项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2.妇女妊娠时腹部不宜针刺。 3.眼区和项部及脊椎部的腧穴,注意针刺。 4.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注意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7.对尿潴留等患者针刺腹部的腧穴时,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