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doc_第1页
重庆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doc_第2页
重庆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doc_第3页
重庆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doc_第4页
重庆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学院:工商学院 姓名:鲜 伶 学号:0701012012摘要: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关键词:留守儿童 学习问题 心理偏差 政策建议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9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9.5%。走访8名留守儿童家庭。问卷调查选取的样本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学校的在读学生,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7-18岁之间。所有接受问卷调查的全部是留守儿童。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家中有两个孩子的居多;家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孩子占相当比重;独生子女家庭也有一定的比例,大部分分布在低年级。对淮阴区宋集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发现有些情况也是极其严重的,现形成如下调查报告:表21 我省留守儿童的基本数据性别男(人数及百分比)女(人数及百分比)1059人 53937人 46.9家庭类型单亲(人数及百分比)双亲(人数及百分比)160人 81836人 92监护类型母 亲父 亲祖(外)父母亲戚朋友自 我409人20.5288人14.4936人46.9265人13.398人4.9%留守时间一年以内一到两年两年至三年三年以上329人16.5429人21.5%719人36.0519 人26.0去父母工作地去 过(人数及百分比)没 去 过(人数及百分比)693人 3471303人 653亲子联系经常(人数及百分比)偶尔(人数及百分比)很少(人数及百分比)844人 42.3%687人 34.4%465人 23.3%父母在电话中最关心的问题学习(人数及百分比)生活(人数及百分比)思想(人数及百分比)812人 40.7431人 21.686人 4.3人际交往人身安全其 它30人 1.5531人 26.6106人 5.3为了了解我省留守儿童的行为及心理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需求及其存在的问题,我们分别采用了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的形式。总的说来,座谈会和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与现实可能有一定的差距,这可能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在座谈会上乡(镇)村干部、学校老师、留守儿童监护人都希望把问题说得严重一点,以期引起上面的重视;二是留守儿童本人在填答问卷时,一般都不愿意把自己说得很差,因此往往对一些优秀的、好的项目进行选答,这也是与一般少年儿童的道德水平吻合的。表22 是否有课堂违纪行为调查项目人数百分比()经常27413.7偶尔39719.9很少132566.4合计19961000表23 是否有抽烟、喝酒、夜不归宿、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调查项目人数百分比()抽烟55327.7喝酒25712.9夜不归宿29514.8打架斗殴1005.0合计1205(人次)以上调查统计数据说明,我省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水准还是基本吻合一般少年儿童道德行为水平的。但我们必须看到,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亲子关系的相对疏离,家庭功能的缺失,使得他们更难得到来自父母的道德教化及其有效控制和帮助,这就加大了他们产生不良道德品行的可能性。一、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做了一个专项调查。在崔海村留守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了66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27人;中学35人,小学31人),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分析的测试对象。 这一专项调查显示,一半以上(57%)的留守中学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47.7%,中度为33.4%,重度达到18.9%。通过分析还发现,这些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往往与父母的打工年限有关,时间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在对慧宇小学近200名留守学生的智力测试和文化知识检测中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身心发育健康状况不良的人数占总数的80%。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成绩较差。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因而,如果留守儿童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这同时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与城市相比,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辅导相对要少很多。 (2)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不好仅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方面,更让人担忧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心理问题。从个性特征上看,留守儿童常常会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的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自己,不少留守儿童还出现过早与异性朋友亲密交往,以及同性之间结拜姐妹、兄弟,或者异性之间结拜兄妹,最终发展成所谓的“小恋人”的现象。 (3)亲情的饥渴。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4)性格有明显缺陷。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 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5)道德发展出现危机。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外出打工的父母亲对留在家乡的子女要求过低,很多农民工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聪明,将来不会有什么大出息。这种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再加上多数农民工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有的中小学对于留守儿童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使得这些孩子缺乏教育和约束,他(她)们受到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得这些留守儿童道德准则下降,常常干出一些有悖于基本道德规范的事情来。如有的打群架、偷盗、虐待老人等等。 (6)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极大地妨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原因分析留守儿童的这些问题形成,既有家庭原因,也有学校原因,更有社会方面的原因,现具体分析如下。第一,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环境,儿童的社会生活知识、道德规范,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的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祖辈在儿童的教育上往往存在许多误区。其一是祖辈觉得儿童缺少了父母的照顾,对儿童过分溺爱,养成了儿童任性的性格;其二是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他们很难和儿童交流,在学习方面不能给儿童任何帮助,而寄住在其他亲戚家的儿童,新的家庭环境对儿童更加不利,站在亲戚的立场上不便对儿童进行管束,儿童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第二,来自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是家庭以外最主要的社会化主体,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学校无法及时联系到家长,进而无法和他们一起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监管。加之留守儿童的家庭大多由祖辈抚养,而老人由于文化程度和教育方法的局限性,往往忽视了对留守儿童内心世界的关注,与学校教育无法协调一致。使得学校、家庭之间形成了断层。据曹桥回民小学调查,这个只有400名学生的小学,有三分之二的是留守儿童。由于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直接关照,老师难管难教,造成儿童性格放纵,活动无拘束,生活无规律,很多学生怕学厌学,学习成绩很差。在推行新课改过程中,农村中学基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由于现行教材都是以城市教育为参照,严重脱离农村的实际,再加之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寄宿制学校较少,办学条件较差,使得很多留守儿童不能健康成长,形成知识的匮乏和人格的扭曲。第三,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由于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所以存在着很大的交通安全方面的隐患。同时,由于社会监管不力,存在着许多不良社会环境,如游戏厅、网吧等对自制力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致使他们误入歧途,抱憾终身。更为严重的是对于当前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在很多农村村乡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再加上在一些偏僻和落后的乡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度落后,有的连电视机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文化站、图书室,单调枯燥的生活使得儿童在成长发育阶段物质文化生活匮乏。在有的农村,由于某些宗法观念的影响,儿童受到歧视和排斥,使得儿童的权益的不的有效的保护,一旦发生问题没有任何的保障措施。三、当前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工作的政策措施及其成效 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日益增多,近些年来,江西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支持下,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围绕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结合各地的实际,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又各具特色的政策措施,创造了一系列成功的典型经验。如赣州市于都县在推行“留守孩关爱工程”过程中形成的“三知(即要求教师清楚地知道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清楚地知道留守儿童代管人的基本情况,清楚地知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和联系方式)、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多家访)、三沟通(即要求中小学教师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代管人沟通,定期与校外义务辅导员沟通)”和校外“一组(组建校外学习小组)、一员(聘请校外义务辅导员)、一中心(创办托管中心)”机制,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委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典型案例,在全国进行宣传和推广。下面,简要报告江西省各地近年来采取的有关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政策措施及其初步成效。 (一)重视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领导机制 为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等各项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加强与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沟通与协调,全省大部分县(市、区)都成立了以县(市、区)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赣州市以推广于都县“留守孩”教育管理工作经验为契机,2004年即将全市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关工委联合制定了关于在全市推广实施“留守孩关爱工程”的工作方案,并由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转发至各县(市、区)和政府各职能部门。2005年3月,赣州市委、市政府又在于都县召开现场会,专题研究部署全市“留守孩关爱工程”工作。两年多来,在当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赣州市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与此同时,全省各地农村中小学校也成立了类似机构,建立了以学校各职能部门和班主任为主体、全员参与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机制。修水县查津镇中心小学还联合社会热心人士组建成立了“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全方位关注、关照留守儿童的日常学习与生活。 (二)广泛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与联系卡制度 作为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些年来,江西省各地农村中小学校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在大规模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了内容详尽的学习与生活档案或成长袋,以便于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留守儿童档案或成长袋的内容及记录方式大都统一规范,主要包括: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学习与在校表现、外出务工父母基本情况及其去向和联系方式、临时监护人基本情况及其联系方式等。此外,每个留守儿童还有一份联系卡,用以实时记录教师与留守儿童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联系与沟通情况。 与留守儿童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定期联系与沟通,是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综合全省各地的不同情况与做法,中小学校及其教师与留守儿童父母及临时监护人联系、沟通的主要方式及内容包括:留守儿童入学时发出致家长的一封信,详细阐明学校的教育管理措施及家长对孩子精神关爱的重要性;留守儿童入学后教师至少每月一次定期家访,与临时监护人沟通学生在校与在家的主要表现及其教育管理策略;一学期24次与留守儿童父母的电话或书信联系,报告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近况特别是孩子取得的成绩与进步,新余市的许多学校则通过网上家长学校与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互动交流;在家长返乡期间,及时召开留守儿童家长恳谈会,与家长面对面探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些举措的实施,不仅能够使留守儿童的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情况,放心在外务工,也有利于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高度重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作为集中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有效形式,近年来,在国家的支持下,江西大力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到目前,全省共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416所,2007年将继续完成12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任务。 作为全省和全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试点县,江西山区小县铜鼓从1998年起步,大力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到目前,全县共建成粗具规模的寄宿制中小学23所,农村小学住宿生达到38.5,农村初中住宿生达80.3。该县寄宿制学校建设的主要特色在于,学校实行两张课程表,一张抓好基础教育课程安排;第二张是组织留守儿童大力开展课外特色与兴趣小组活动,挖掘“留守儿童”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兴趣,走“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办学之路。从下午4点30到8点30,学生用一小时处理个人事务,在生活教师的指导下学会生活自理;一小时开展课外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外活动;一小时看少儿电视节目;一小时做作业和温习功课。丰富多彩的寄宿生活不仅使留守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大提高,更增强了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使留守儿童安于学校生活、热爱学校生活。 (四)努力完善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制度 由于许多留守儿童存在监护管理上的盲区、家庭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如家长的金钱补偿心理与行为)和社会环境的“雷区”,导致不少留守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差,行为习惯不良(如说谎、抽烟、喝酒等)和沉迷网络游戏、打架斗殴等违规、违纪现象多,少数学生已经开始凸现人格不健全(如孤僻、自卑、冲动易怒等)与道德危机(如偷盗等)。针对这一现象,江西各地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农村中小学校,牢固树立以留守学生为本、教书与育人并重的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完善校内管理制度,采取各种方式和措施,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一方面在司法、公安等部门配合下,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集体性生存教育、安全教育与法制教育及其他主题活动,强化学生的自尊、自立、自理与自强意识;另一方面则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留守学生的个别化帮扶与监管制度,如通过“两免一补”、春蕾计划、希望工程等困难学生扶助工程,帮助他们克服经济上的困难;通过同学互助和教师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通过谈心、感化与集体的关心,帮助他们克服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等等。健全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强化实施已取得明显成效,大部分学校留守儿童的违规违纪现象大幅下降,违法犯罪率为零。 (五)全面构建留守儿童情感呵护工程 针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现状,江西广大留守学生集中的农村中小学校,大力构建留守儿童情感呵护工程,尽可能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情感补偿教育,对广大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是广泛推行“代理家长”制度。主要在班主任、学校领导、课任教师及富有爱心的社会人士中征募,留守儿童代理家长要负责监管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情况。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比较“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的结对帮扶职责相对单一,因而方式更灵活、范围更宽泛,可以师生之间结对帮扶,也可以在学生之间进行结对帮扶;可以结成学习帮扶对子,也可以结成生活或情感帮扶对子等。 三是开通留守儿童亲情热线。江西的许多农村中小学校,近年来充分利用校园网,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为留守儿童架设亲情热线,定期(一般每人一周或两周一次)让远隔万水千山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面对面”地倾诉衷肠,以满足其情感生活的需要。这是留守儿童日常生活中最期待的一件事。 四是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在高安市蓝坊初中等江西许多留守儿童集中的农村中小学校,为了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他们从紧张的教学用房中拿出最好的办公室,从拮据的办学经费中挤出钱来,为留守学生购置大量的书刊和体育运动器材,甚至专门为留守学生举办小型运动会、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等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节假日与课外生活,帮助留守学生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在婺源县等地,还有一些退休教师个人免费创办的“留守儿童之家”在数年如一日地滋润着留守儿童饥渴的心田。 五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疏导与调适“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学习压力过大以及青春期等导致的各种心理障碍,江西的大多数留守儿童较集中的学校都通过配备心理辅导教师、设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热线等方式,积极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理障碍干预,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四、加强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工作的若干政策建议 根据初步的摸底调查,就全省范围来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江西而言,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留守儿童仍将呈现稳步、缓慢增长的趋势。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子女特别是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工作,仍将是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及初步分析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供政府决策部门参考。 (一) 强化政府行为和政府统筹协调力度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关系一代人的成长与发展,关系广大农民工的切实利益。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工作和保障机制,形成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但是,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不少地方政府领导由于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管理工作及其深远的社会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对此项工作往往停留于一般性号召,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或职责不明或互相推诿,最终导致几乎所有的教育管理责任都落到了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身上,学校的职责被无限放大,致使许多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及其教师已经不堪重负。 切实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和政府统筹协调的工作力度。为此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1以省人民政府的名义,面向全社会,全面推进“江西省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从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经费保障、舆论宣传等各方面,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基本保证。尤其是要进一步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主要负责留守儿童的入学安排及校内教育教学工作,教育、培训留守儿童校外辅导员、家长及临时监护人;留守儿童的校外教育管理工作主要应由基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负责。 2省教育厅应选择适当时间、适当地点(如于都县),尽快召开全省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表彰一批在基层长期从事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3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特别是应通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帮助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本地就业务工,以有效减少农民工夫妻双双外出务工现象,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 (二)大力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实行寄宿制管理是有效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最重要形式。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经费的不足以及相关政策的连续性问题。一是过去农村以集资或承建方带资方式进行校舍建设的模式(应该说,容纳江西40余万留守儿童寄宿的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和食堂大部分都是这样建起来的),二是因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相关政策抵触而停止。那么,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唯一经费来源就剩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经费了。以江西为例,每年2.85亿元的专项维改经费(除了校建,更多的要用于校舍的正常维修),对于近百个县(市)数以千计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来说,永远是僧多粥少。 从当前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后的现实情况看,对于集中了整个乡镇适龄少年儿童的乡镇初级中学及乡镇中心小学,均应按寄宿制学校的标准进行建设。为此建议: 1国家教育部结合当前正在实施的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继续专项推进中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地方财政按比例进行配套。 2尽快调整农村中小学师资配备标准,增加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编制。根据农村寄宿制学校实际运行情况,同时征求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寄宿制学校意见,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配备标准以小学50名学生1人,初中100名学生1人;或小学每班1人,初中23班1人为宜。同时按500名学生1人的标准配备或培训专职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 3鉴于不少留守儿童常年滞留学校(尤其是许多父母双双外出的留守学生即使寒暑假也不离校),由此导致水电费、学生食堂等学校运行成本增加,因此应该考虑适当增加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预算。 (三)规范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托管工作 当前,大量就读于非寄宿制学校(其中绝大部分为村小与教学点的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留守儿童,其课外尤其是节假日期间的校外教育管理问题是一个亟待重视与规范的问题。由于居住分散,加上祖辈监护不力,为有利于其学业进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与身心健康成长,对这部分留守儿童,必须通过建立校外托管中心或“留守儿童之家”等机构集中进行社会化教育管理。就读于寄宿制学校的中小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