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儿科课件.ppt_第1页
课件:儿科课件.ppt_第2页
课件:儿科课件.ppt_第3页
课件:儿科课件.ppt_第4页
课件:儿科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生儿: 又称初生儿。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正常新生儿: 指出生时胎龄37周和42周,体重2500g和4000g,身长47cm以上(约50cm)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新生儿。,新生儿疾病,新生儿特点,1一般特征 2皮肤及黏膜 3呼吸系统 4循环系统 5消化系统 6泌尿系统 7血液系统 8神经系统 9体温 10免疫系统 11能量及体液代谢 12常见的特色生理状态,新生儿疾病特点,新生儿疾病病因主要与先天禀赋和后天调护有关,以感染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为多见。,新生儿养护,1保暖 2喂养 3卧位与呼吸管理 4皮肤黏膜护理 5拭口去毒 6衣着 7预防接种 8日常观察 9新生儿推拿,初生儿期保健,小儿初生,乍离母腹,如嫩草之芽,脏腑柔弱,气血未充,全赖悉心调护,若稍有疏、忽,易致患病,甚至夭折。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一生最高峰,因而,初生儿期保健值得高度重视。 新生儿有几种特殊生理状态,不可误认为病态。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有散在黄白色、碎米大小隆起颗粒,称为“马牙”,会于数周或数月自行消失,不可挑刮。生后3-5天乳房隆起如蚕豆到鸽蛋大小,可在2-3周后消退,不应处理或挤压。女婴生后57天阴道有少量流血,持续l-3天自止者,是为假月经,一般不必处理。新生儿两侧颊部各有一个脂肪垫隆起,称为“螳螂子”,有助吮乳,不能挑割。还有新生儿生理性黄疽等,均属于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胎黄,胎黄:以婴儿出生后出现皮肤、面目、尿液皆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疸”。 胎黄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类。 出现生理性胎黄时,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 足月儿大多在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 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至4周。 病理性苔黄,黄疸出现时间过早(出生后1天之内出现)或退而复现,程度较重,持续时间长,伴有精神萎靡,纳呆以及相关的病证。,病因病机,形成病理性胎黄的病因很多,主要为胎禀湿蕴,由于孕母素蕴湿盛或内蕴湿热之毒,遗于胎儿,或因胎产之时,出生之后,婴儿感受湿热邪毒所致。若孕母体弱多病,气血素亏,可致胎儿先天禀赋不足,脾阳虚弱,湿浊内生;或生后为湿邪所侵,湿从寒化,寒湿阻滞。 还有小儿禀赋不足,脉络阻滞,或湿热蕴结肝经日久,气血郁阻,均可以形成本病。 胎黄的病变脏腑在肝胆、脾胃。其发病机理主要为脾胃湿热、寒湿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久则气滞瘀积。因病因、病程、体质的差异,证候有湿热郁蒸、寒湿阻滞、气滞瘀积的区别。湿热郁蒸者,热为阳邪,故黄色鲜明如橘皮。热毒炽盛,黄疽可迅速加深,而湿热化火,邪陷厥阴,则会出现神昏、抽搐之险象。若正气不支,气阳虚衰,可成虚脱危证。寒湿阻滞者,寒为阴邪,故黄色晦暗。气滞瘀积因气机不畅,肝胆失常,络脉瘀积而致,其黄色晦暗,伴肚腹胀满,右胁下结为痞块。 此外,尚有因先天缺陷,胆道不通,胆液不能疏泄,横溢肌肤而发黄。,临床诊断,1症状:以皮肤、面目、尿液皆黄为主要症状。 可伴有嗜睡甚则神昏、不欲吮乳,纳呆,恶心,呕吐、抽搐、口渴、大便稀溏或呈灰白色。 2. 体征:可有发热,精神倦怠,四肢欠温,烦躁不安,右胁下痞块,腹胀,舌红或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苔黄或白腻。 3.辅助检查:血清胆红素,黄疸指数显著增高。 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试验阳性或阴性。 母子血型测定,检测ABO或Rh血型不合引起 的溶血性黄疽。 肝功能可正常。肝炎综合征应作肝炎相关抗原抗体系统检查。,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 胎黄以皮肤、面目发黄为主证,辨证首先要区别其性质,以黄疽出现的时间、程度、消退情况,结合全身症状以区别属生理性胎黄还是病理性胎黄。 其次辨别胎黄的阴阳属性,凡黄疽色泽鲜明如橘,烦躁多啼,门渴喜饮,舌红苔黄腻,属阳黄;黄疽色泽晦暗,久久不退,神疲肢凉,腹胀食少,大便稀溏,舌淡苔薄,则属阴黄。,治疗原则,生理性苔黄能自行消退,毋须治疗。病理性苔黄以利湿退黄为主,湿热熏蒸治以清热利湿,寒湿阻滞治以温中化湿,瘀积发黄治以化瘀消积。,三、分证论治,1湿热郁蒸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哭声响亮,不欲吮乳,口渴唇干,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深黄,舌质红,苔黄腻。 分析:此为阳黄证。湿热之邪蕴阻脾胃,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故面目皆黄;热为阳邪,故黄疸色泽鲜明;热甚于内故门渴唇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2寒温阻滞,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神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 分析:寒属阴邪,湿性粘滞,寒湿内阻,肝胆疏泄失常,故黄疸晦暗,持久不退;寒湿中阻,脾阳不振,故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腻为寒湿之象。 治法:温中化湿。 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减。,3气滞瘀积,证候: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逐渐加深,晦暗无华,右胁下痞块质硬,肚腹膨胀,青筋显露,或见瘀斑、衄血,唇色暗红,舌见瘀点,苔黄。 分析:气滞血瘀,肝胆疏泄不畅,故黄色晦暗无华。瘀血内阻故右胁下结成痞块,质硬。血瘀内阻,血不循经,故见衄血、瘀斑。 治法:化瘀消积。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脐风,脐风:俗称“脐带风”,由于多在生后4-7天内发病,故又有“四六风”及“七日风”之称。,病因病机,主要致病因素为断脐不当或脐带结缚不妥,感受风冷水湿秽毒之邪,致外风侵入脐中,或用不洁器具断奶时为邪毒所侵,迅速沿经络而入内脏。 1.邪阻经络 2.邪毒中脏,2019/4/19,16,可编辑,诊断要点,1、病史 本病多有脐带处理不洁史。 2、症状 早期见哭闹不安,吸吮困难,随后出现唇青口撮,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可有二便不通。喉部痉挛可发生窒息。光、声、触动等刺激可诱发抽搐发作。 3、体征 面青唇紫,颈项强直,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脐突腹紧,或有身热汗出,舌黯红或红绛,苔薄,指纹青紫。 4、辅助检查:脐部分泌物培养可查到破伤风杆菌。,鉴别诊断,痫病: 虽有反复全身抽搐史及神昏,但无苦笑面容。,辩证施治,1、经络闭阻 (喷嚏多涕,烦躁啼哭,张口不利,吮乳口松,苦笑面容,颈项强直,或有四肢抽搐,舌淡红,苔薄,指纹紫。) 治法:疏风通络。 方药:玉真散加减。,2.邪毒中脏 (不啼不乳,面青唇紫,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频繁,脐突腹紧,二便不通,身热汗出,痰涌气促,舌黯红,苔薄,指纹青紫。) 治法:表里双解。 方药:集成坑壑丹加减。,3.气阴两虚 (抽搐渐缓,口撮渐松,可张口吮乳;神疲乏力,形体消瘦,动则汗出,舌红绛,苔薄,指纹淡滞。)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和胃。 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减。,硬肿症,硬肿症是新生儿由于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等原因引起的病证,临床从局部甚至全身皮肤、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为特征。 本病在寒冷的冬春季节多见,若由于早产或感染所引起,夏季亦可发病。多发生在生后7-10天的新生儿,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见。本病预后较差,病变过程中可并发肺炎和败血症,严重者常合并肺出血而引起死亡。,病因病机,硬肿症的病因主要是胎禀虚弱及感受寒邪,少数则因感受温热之邪而致。 初生小儿,稚阴稚阳之体,尤其双胎儿、早产儿先天禀赋不足,阳气虚弱为发病之内因,小儿出生之后护理、保暖不当,感受寒邪为主要发病之外因,亦有部分患儿由于感受温热之邪而发病。 硬肿症病变脏腑在脾肾,阳气虚衰、寒凝血涩为主要病机。 寒为阴邪,最易伤人阳气,先天禀赋不足之小儿感受寒邪,直中脏腑,伤脾肾之阳,或生后感受它病,阳气虚衰,致寒邪凝滞,气滞血瘀而发病。 脾阳不振,水湿内停则见水肿,寒侵腠理,肺气失宣,肌肤失调,皮肤硬肿加重。肾阳虚衰,阳气不能温煦肌肤,营于四末,故身冷肢厥。阳虚则寒,寒凝则气滞血瘀,致肌肤僵硬,色呈紫暗。严重者血不循经而外溢。阳气虚极,正气不支,引起阳气衰亡,可见气息微弱,全身冰冷,脉微欲绝。 另有少数患儿因感受湿热之邪,毒热蕴结,耗气伤津,阴液不足,血脉不充,血行涩滞,气血运行不畅,亦可致肌肤硬肿。,诊断要点,1病史:处于寒冷季节,环境温度过低或有保暖不当史;严重感染史;早产儿或足月小样儿;窒息、产伤等所致的摄入不足或能量供给低下。 2症状:以全身皮肤发凉,体温不升,皮下脂肪变硬,水肿为主症,可伴有哭声低微,吸吮困难,僵卧少动,睡多哭少,气息微弱等症。 3.体征:体温不升或35c,四肢或躯干皮肤冰冷。皮肤硬肿,常呈对称性,先从小腿、大腿外侧开始,继而累及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甚至波及全身,皮肤紫黯,不能用手捏起。舌淡白或黯红,苔薄白,指纹淡红或隐伏不现,或沉滞不显。,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 本病可分为轻症和重症,主要从患儿体温、硬肿部位、硬肿面积来区别。若一般反应尚可,体温正常或不升,硬肿以下肢、面颊为主,硬肿面积50者为重症,轻症多属寒凝血瘀证,重症多属阳气虚衰证。重症死亡率较高。 本病临床尚须辨别虚、寒、瘀孰轻孰重,患儿全身冰冷、僵卧少动、反应极差的重症多属虚;反应尚可,全身欠温,四肢发凉,肌肤硬肿的轻症多属寒,两种证型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瘀。,二、治疗原则,硬肿症的治疗原则是益气温和,活血化瘀,其中阳虚者温补脾肾,寒甚者散寒通阳,血瘀者行气活血。同时配合复温、中药外敷等法,可增强疗效。,三、分证论治,1寒凝血滞 证候:全身欠温,四肢发凉,反应尚可,哭声较低,肌肤硬肿,难以捏起,硬肿多局限于臀、小腿、臂、面颊等部,色暗红,青紫,或红肿如冻伤。指纹紫暗。 分析:本证为轻症,系体弱小儿中寒而致,阳气不足,复感外寒故全身欠温,四肢发凉;寒凝则气滞血瘀而见皮肤暗红,青紫。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2阳气虚衰,证候:全身冰冷,僵卧少动,反应极差,气息微弱,哭声低怯,吸吮困难,面色苍白,肌肤板硬而肿,范围波及全身,皮肤暗红,尿少或无。唇舌色淡,指纹淡红不显。 分析:本证多属重症,阳气衰弱则全身冰冷,僵臣吵动;阳气虚衰,经脉不利则面色苍白,肌肤板硬而肿。 治法:益气温阳,调和气血。 方药:参附汤加味。,三、复温疗法,复温是治疗本症的重要措施之一,方法多种。轻者可放在26度-28度室温中,置热水袋,使其逐渐复温。重者先置26度28度室温中,1小时后置28度暖箱中,每1小时提高箱温1度,至30度-32度,使皮肤温度达36度左右。也可因地制宜,采用其他各种保暖和复温方法,在12-24小时内使体温恢复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