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系统化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1页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系统化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2页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系统化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3页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系统化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4页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系统化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系统化教育研究研究报告内容摘要小学生心理发育一般处在:习惯培养初期和习惯培养的中期阶段。在这个时期注重对儿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会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发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有可能促进学生以后的智力发育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才有可能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现代化社会的道德水准,具有一定程度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掌握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基本技能,有效服务社会的劳动者。才可能培养出一大批会做人、会生活、会学习、会劳动,具有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任何一种良好的习惯,都必须有意识地培养才能养成,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层次性、系统化教育,就是把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作为一个按照一定的层次和内部联系组合成的整体去进行教育的过程。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层次性、系统化教育应该包括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系统化,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层次化,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科学化等内容。关键词 习惯 系统化教育 一、研究问题1、问题的提出(1)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曾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小学教育是为培养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教育,儿童阶段又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注重对儿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会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发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就告诉我们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说明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2)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容乐观我校学生中具有本市户籍及非京籍务工子弟的学生各占一半,加之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及长辈倍加呵护,有的学生易焦躁、任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如:缺少起码的文明素养,无团队精神,自制力差,经不住挫折。在生活方面:他们行为散漫、不守规矩、随心所欲,更不懂得如何利用身边的小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们是家庭的中心,是爸爸妈妈生活的主宰,他们已经习惯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做任何事情不必考虑后果,他们缺乏关心、宽容、体谅他人的心因此,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小学生养成教育亟待加强。他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的行为习惯,外在素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学生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必须从现在抓起。 2、研究的意义(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抓住儿童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小学生行为规范训练和养成教育,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育。(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促使教师提升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在日常工作中自觉落实“小学各学科德育纲要”。不仅能提高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识及能力,还能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3、研究的内容小学阶段最适合培养学生的哪些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有哪些?如何做到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系统化教育?这将是研究的主要问题。由此确定了如下研究内容:(1)梳理、筛选、确定小学阶段最适合培养的良好行为习惯,明确1-6年级小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2)边实践边总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并将成果固化,编写德育校本教材。(3)开设德育校本课程,不断验证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策略的可行性。通过以上研究,在实践上为德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目标、组织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途径提供依据,为一线教师总结一套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有效解决目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教育目标层次混乱、教育内容选择随意、方法途径单一、教育实效性不高等问题,为实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和可操作化奠定基础。二、概念界定习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想改正某种不良习惯,也常常需要一段时间。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是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会变成你的信念。 习惯的形成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头17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去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个阶段是721天左右,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是2190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一旦跨入这个阶段,你就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个习惯已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为你“效劳”。 系统化教育:有条理的按一定要求培养。整体释义:本课题为应用性基础研究。着眼于小学生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三、研究设计第一阶段(2008年2月9月)准备阶段:(1) 进行教师、学生问卷调查;(2) 文献研究、概念界定、明确研究问题;第二阶段(2008年10月2010年1月)实施阶段:(1)梳理、筛选、确定小学阶段最适合培养的良好行为习惯;(2)明确1-6年级小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3)编写德育校本教材初稿;(4)开设德育校本课程,进行德育校本教材实践;(5)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6)修改完善形成学校德育校本教材,将研究成果固化。第三阶段(2010年2月10月)总结阶段:把整个研究过程以及结果系统化,整理成文。四、研究成果1、确定小学阶段各个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我们通过问卷对校尉胡同小学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校尉胡同小学关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分析及措施的报告”。在此基础上筛选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确定重点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学会人际交往,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我们还拓展了实践领域,通过行为训练和实践服务,努力改变学习与实践相脱节的状况,帮助学生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为了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我们从学生需要和本校发展出发开发了德育校本课程,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固化下来,形成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体系。2、制定校尉小学班级学生行为习惯常规,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奠定基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依赖于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常规来作保证。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各班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班级常规制度,让学生有“法”可依、照章执行。学校积极在知与行的统一上下功夫,常抓不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这些常规成为学生的习惯并保留下来。3、编写德育校本教材,开设德育校本课程,落实习惯培养课题组成员依据多年来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积累的经验,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特点,通过自行研讨,采取改编、拓编、自编的方式,编定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校本教材。主要课程内容如下:为了确保校本教材内容的有效落实,学校将每周一下午的第二节课定为德育校本授课时间,由班主任担任主讲教师。建立交流、督导、监控、激励制度,促进教师实施德育校本课程。如:教案、评价表通过两年多的校本课程实践,我们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立足教育,落到细节,重在指导,贵在坚持,逐步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4、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系统化教育研究的主要策略在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我们循序渐进地确立养成目标,强化每一步训练。训练点分层,有系统地进行,如:文明礼貌教育先从“热情礼貌对待每个人”做起,第一步要做到对待老师和家长有礼貌,会主动问好、道别;第二步要求做到对待为我们服务的工人师傅和来校的客人有礼貌,会主动问好;第三步要求做到“会说话”会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礼貌用语。环境教育从“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做起,第一步要求个人做到服装整洁、位斗整洁;班级做到窗明地净、物品整齐;第二步要求个人做到书本皮干净,班级做到墙壁干净。规则教育从“规规矩矩做好每件事”做起,第一步个人做到上下楼梯靠右行走,课间活动不追跑,班级做到课前预备排队上下楼安静有序;第二步个人做到书包拉索随用随拉,班级做到午餐安静不剩饭菜。环境教育第一步要求做到“有痰不乱吐、把纸屑扔进垃圾桶”,第二步要求做到“见到纸屑弯腰捡起”。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我们注重训练和检查,注重行为的正强化,使这些日常生活的习惯不仅促进了孩子们道德信念的形成,促进了班集体的人文环境,更形成了学校良好的校风。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条策略:(1)充分利用校内环境,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环境对人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为此学校努力追求育人环境的构筑。如:校训上墙,楼梯口设置文明警示语,楼道悬挂名人画像,展示学生作品,班设荣誉栏、少先队角、教育角,定期出版,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营造“书香班级文化”。通过这样的细细品读语言文字,逐步挖掘学作品内涵,提取人物的品格精华,再通过教室布置、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在读书活动的氛围中,滋润了他们的心田,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并最终渗透在他们的行动中。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出浓厚的、健康向上的德育氛围,促使学生优良行为品质的养成,通过耳濡目染,使养成教育的各项要求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在社会实践体验中,感受文明人的快乐,感受行为习惯的重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文明礼仪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使教育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而真实性、有序性、参与性、有效性的实践活动,又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将课堂搬到社会,老师带领学生到十字路口,认识过马路的红绿灯标志,并带领学生练习过马路;在礼仪教育中,开展了“让食、让路、让座”的“三让”活动,孩子们把第一口饭菜夹到家长碗中,出入门时让长辈和他人先行,乘坐公交车让老幼病残孕先坐,把关爱送给周围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到每一次实践活动中。每年国庆前夕到天安门观看花坛美景,同学们在广场上捡起游人们扔的烟头、纸屑,用“弯弯腰留下一片清洁”的行动,赢来中外游客赞誉的目光;游园时做到排队不争抢、不毁坏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午餐后“人走地净”已成为共同的行动;观看演出时从进场到离开除了热情的掌声听不到说话声,看不到中途上厕所走动的人;乘坐电梯时,学生们整齐的右侧站立,成为公共场所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迎奥运的热潮中,我们开展“小手拉大手,志愿迎奥运”的系列宣传活动。在王府井大街举行的“牵手奥运、礼仪同行”活动中,孩子们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地宣传倡议,400余名中外游人纷纷在宣传板上签名、留言,他们发出“观校尉风采,与北京同行”的感言;“排队推动日”的活动中,学生和家长在长安街上手持“文明乘车、方便你我”,“遵守秩序、排队候车”,“好形象、好榜样”的宣传牌,维持站台秩序;在王府井北口,学生们身披“文明礼仪小使者”的红色绶带,手持“珍爱生命、请文明出行”,“保安全、请走斑马线”,“讲文明、请看绿灯行”的宣传牌,维持路口的交通秩序,劝阻闯红灯的行人;在西单商业街和王府井步行街,孩子们开展呼唤文明、杜绝陋习的“禁痰”宣传活动;在东单路口“世界地球日”的宣传活动中,同学们身穿用废弃物制作的环保服装,向行人发放宣传单和布袋,宣传环保理念,倡导环保行为。欣龙春绿色消费网站、北京晚报、北京日报等媒体都有相关的报道,近两年中,我校已有近500人次参加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社会实践宣传活动。“小手拉大手”影响了社会,收到良好的反响和效果,做文明的社会人,为社会文明作贡献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了孩子们的成长。 建立星级评比制度,在检查中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由于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凭简单的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任何行为习惯的养成总要在实践中得以训练和体现。因此,为了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持之以恒地开展“日查、周结、月评、期末奖”的常规教育评比活动。把学生个人的行为表现与班级集体的荣誉结合起来,使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学生能比较自觉地遵守规范,在学生中形成一个争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日查:每天由老师和小卫士(学生)组成的检查小组,按照“进校”、“卫生”、“放学”、“课间”、“两操”五项,进行全天“五项全优,及位斗、桌面、书本皮、书包拉链、储物柜、开窗通风的细致检查,随时随地纠正学生行为偏常的现象。同时对学生的违规行为逐人登记,逐班评分(采用加分制),逐日公布,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周结:总结一周工作,表扬进步大的班级、学生。通过公布每周量化评比加分情况,督促各班进行反思,找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不足,不断改进班级工作,提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月评:进行每月的班级量化的评比,以共同明确待达标要求,以评价促养成,循序渐进鼓励评价提高,使学生外化行为转变为内驱力,产生正效应。期末奖:每学期末都要根据平日的量化成绩,评选出“班级量化”奖项、“五项全优”的奖项,以促进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整体提升。 加大自我教育力度,营造学校教育氛围,深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开设“礼仪课堂”,“好习惯课堂”丰富学生认知,利用七嘴八舌议道德大讨论,加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力度,形成共识。弘扬正气。又如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我校各中队都举行了“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队会的观摩活动。队会紧紧围绕“好习惯伴我成长”的教育主题,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让队员们看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明白应从身边的实际情况出发,改正不足,养成良好的习惯,更让队员们深刻地认识到养成好习惯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更要付诸实践。队会活动不仅成为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同时也成为展示少先队员风采的舞台,孩子们通过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班级管理中,我们推行了班级责任岗位制,创设各种学生岗位:卫生、文明、节能、作业、纪律、活动等小干部岗位,明确各种岗位的职责,让学生,体验岗位的酸甜苦辣,感受岗位的责任与义务,增强学生感性的认识,提高学生负责的精神。同时,我们也设立了家庭责任岗位,让孩子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劳。我们在体验的同时也进行岗位职责考核评比活动,对学生在岗位上的表现进行打分,从而激励学生对自己一言一行进行反省与修正,最终提高负责的决心与自我教育的能力。(3)进行学科德育渗透,多方面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在学科教学中度过的,而在各学科中都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丰富内容,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各学科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因此如何挖掘这些学科中的教育资源,强化对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加强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此我们坚持做到了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各科教学中的育人功能,我们坚持制定每节课的德育渗透点。渗透对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坚持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做到: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自觉渗透;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全面渗透;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渗透;关注动态生成资源,有机渗透;精心创设情境,巧妙渗透。总之,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对于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渗透的德育点不同,避免生搬硬套。我们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深挖各种德育因素,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和谐统一,使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们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从而为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任务贡献力量。(4)“小手拉大手”,两代人共同成长,利用家校合力巩固良好行为习惯学校教育长于言教,家庭教育长于身教,家庭影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以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形式发挥着特殊作用。我们在思考中感到,学校教育永远是处在大环境中的,是与家庭教育互动的,是相互影响的。今天的孩子们非常幸运的成长在相对稳定与进步的社会,他们对成人的世界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说“两代人共同成长”是新型社会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文明素质,是促进家庭教育的必然趋势。我们的责任不仅要提高学生自身道德素质,同时还要力求影响和带动家长,营造家庭的文明氛围,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这不仅是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基于此认识,我校开展了小手拉大手系列活动,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力求解决问题、指导行为。“我与家人共答题”,共同学交通安全知识,和家长一起做遵守交通法规的文明行路人;“我与家人文明看戏”,同看话剧,和家长共同做礼貌热情的文明观众;“我与家人共成长”的礼仪知识的学习,和家长共同做有素质、有教养的文明北京人。我们要求学生们将每一次的礼仪知识讲给家长听,既考察了学生对礼仪知识的知晓情况,又影响带动了家长。一位家长是这样写的:“听儿子给我讲了关于乘车、走路、上下楼梯、乘电梯等一些生活细节中的礼仪常识,以前我并不清楚,是儿子给我补上了这一课。现在孩子既然告诉我们,并要求我们做出榜样,那我们就不能无动于衷,让我们跟孩子一起做一个文明的行路人。”三年级一位学生的父亲写道:“以前我常骂孩子,看他们学习和其它事不满意,一着急就开始骂。今天听孩子回家宣传告别脏话,我一定改掉这个坏毛病,一定!”“礼仪课堂”、“好习惯课堂”和“家长学校”互动相融,改变着家长的生活陋习,促进着家长的文明观念,形成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局面!5、课题研究初显成果通过研究,我们针对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化教育,在内容上分清层次,在目标上区别层次:低年级以自我规范为主、中年级以自我调整为主、高年级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为主。在手段上:采取系统目标和分层教育相结合、榜样示范和整体提高相结合、愉快活动和严格训练相结合、规章制度和检查激励相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经过两年多的课题研究,我们在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成功探索,我校召开了德育现场会,经验被推广。学校被命名为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特色的“东城区实施素质教育特色校”,课题主要成员多次被邀请在全区小学介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经验,并在全区班主任培训中传授经验,兄弟区县及外省市的小学也慕名来我校参观学习。五、结论与反思(一)研究结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层次性、系统化教育,就是把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作为一个按照一定的层次和内部联系组合成的整体去进行教育的过程。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层次性、系统化教育应该包括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系统化,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