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20讲生物的进化(含解析)讲义.docx_第1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20讲生物的进化(含解析)讲义.docx_第2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20讲生物的进化(含解析)讲义.docx_第3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20讲生物的进化(含解析)讲义.docx_第4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20讲生物的进化(含解析)讲义.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讲生物的进化考纲要求1.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实例(a)。2.进化论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解释(b)。3.选择是进化的动力(b)。4.种群的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概念(b)。5.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b)。6.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a)。7.自然选择与生物适应的关系及实例(b)。8.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的过程及实例(a)。考点一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1.生物体既相似又相异(1)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一种自然的类群。同种个体之间能互相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2)生殖隔离:不同种的个体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或者在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拓展延伸生殖隔离的常见类型生殖隔离(3)生物界在类型上具有巨大的多样性,在模式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不同种的生物之间,在生物体、细胞或生物大分子等层次上,总会在一个或几个层次的结构与功能上存在着统一的模式。2.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1)进化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种群可以发生显著的变化,由一个物种演变为另一个物种。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的环境。(2)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一个祖先物种发展而来,遗传的力量使它们保持某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实例:人猿超科存在着特有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脊椎动物有同源器官,胚胎发育相似,说明存在着统一性。真核生物统一的细胞模式将动物、植物、真菌和众多的原生生物联系在一起。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之间在分子层次上存在着高度统一性,如DNA、RNA、蛋白质、遗传密码的高度统一性。3.选择是进化的动力在一个自然种群中,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之间在存活率和繁殖率上存在差异,自然选择就发生作用。经过世代的选择,种群中的有利变异被保存下来,并不断积累,微小变异积累成显著变异。新的类型、新的物种由此产生。因此,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4.种群的变异性生物通过变异产生新的基因,通过基因重组产生形形色色的基因型。5.种群基因频率的平衡和变化(1)相关概念(连线)(2)遗传平衡定律(哈迪温伯格定律):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3)促使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主要有突变、基因迁移、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自然选择等。(1)长舌蝠为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两者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2)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5)突变基因突变()(6)突变可以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7)某种抗生素由于长期使用药效下降,原因是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对药物有抗性的变异()1.如图所示为人和有关动物器官的比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生物在分类学上都属于脊椎动物,其中人、蝙蝠和海豚均属于哺乳类。(2)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的翅膀和蝙蝠的翼手,它们的外形和功能不同(填“相同”或“不同”),却有着相似的结构模式,在胚胎阶段都是由相同的组织发育而来的。(3)以上事实说明,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着统一性。2.下图为加拉帕戈斯地雀的进化历程,思考回答:(1)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地雀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物种发展而来的。(2)是遗传的力量使它们保持某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命题点一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1.下列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认识,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体现在类型上,而统一性体现在模式上B.研究的结构层次越基础,越能发现生物的统一性C.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都可以体现在个体水平上D.只有到了生物大分子的层次上,才能发现生物界的统一性答案D解析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有不同的体现,生物多样性体现在类型上,统一性体现在模式上;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都有几个层次的体现,而且在不同的层次上,体现的差别和一致性是不同的,越是最基本的结构层次,越能体现作为生命的高度一致性。2.(2018绍兴联考)通过对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和蝙蝠的翼手的相互比较,可以说明()A.生物在分子层次上存在高度统一性B.生物在细胞层次上存在高度统一性C.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统一性D.真核生物之间存在统一性答案C解析通过对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和蝙蝠的翼手的相互比较,发现这些器官的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属于同源器官,因此可以说明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统一性。命题点二进化论对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解释3.(2018杭州一中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答案D解析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由于物种之间存在种间关系,所以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B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正确。4.(2019衢州模拟)以下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生素可以诱发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B.某种群中若显隐性个体数量保持不变,则该种群肯定没有发生进化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必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表现型答案D解析抗生素不会诱发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抗生素对细菌起了选择作用,A错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某种群中若显隐性个体数量保持不变,但该种群也有可能由于基因突变等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而发生进化,B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必将导致生物进化,但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D正确。命题点三选择是进化的动力5.(2018宁波十校联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自然选择”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种变异都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B.有利变异更容易被保存下来C.微小变异可以积累成显著变异D.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答案A解析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其中只有可遗传变异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B正确;微小的有利变异可以通过遗传得到积累,C正确;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D正确。6.(2018嘉兴3月选考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种群中普遍存在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B.数代的人工选择可将微小变异积累成显著变异,从而培育出新品种C.基因座位杂合的个体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前提D.进化论认为同一物种的种群在不同环境中可发生性状分歧而发展出多个物种答案C解析基因座位杂合的个体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的一种,不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前提,C错误。考点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题型探究1.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的计算(1)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即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总个体数2)100%。(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以将百分号去掉,按定义公式计算或直接用“某基因的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百分比杂合子百分比的1/2”来代替。如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基因a的频率1基因A的频率。2.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基因频率的计算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一定注意:Y染色体上不含与X染色体上相对应的等位基因,因此只能计算X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数,绝不能将Y染色体计算在基因总数内。3.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进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1)已知A的基因频率是A%,a的基因频率是a%,则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A%A%,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a%a%,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A%a%2。(2)已知某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X%,则A的基因频率是,a的基因频率是1;或已知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Y%,则a的基因频率是,A的基因频率是1。命题点一常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1.(2018浙江名校新高考联盟联考)某生物种群中基因型AA的频率为10%,基因型aa的频率为60%,则基因a的频率为()A.36%B.50%C.60%D.75%答案D解析种群中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基因型Aa的频率100%60%10%30%,基因a的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60%1/230%75%。2.(2018浙江绿色评估联盟联考)已知人眼的褐色基因(A)对蓝色基因(a)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在某人群中,蓝眼3000人,褐眼7000人且其中纯合子有2000人。则该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0.7和0.3B.0.50和0.50C.0.45和0.55D.0.55和0.45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该种群中基因型aa的人数是3000,基因型AA的人数是2000,基因型Aa的人数为700020005000,由基因频率的概念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220005000)(3 0007 000)20.45,则a的基因频率为10.450.55。命题点二性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3.人类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一个1000人组成的人群里(男女11),女性患者4人,携带者32人,男性患者58人,则该人群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约为()A.4.9%B.6%C.7%D.9.8%答案C解析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等位基因的数目占这个基因可能出现的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根据题意可知,红绿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每个女性个体中含有2个相关基因,每个男性个体中含有1个相关基因,所以该人群中有10001/21 0001/221 500(个)相关基因。其中色盲基因的数量是42325898(个),则色盲基因的频率为981500100%7%,故C项正确。4.在某人群中对血友病进行调查后发现,基因型为XHXH的比例为42.32%,XHXh为7.36%,XhXh为0.32%,XHY为46%,XhY为4%。则在该地区XH和Xh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6%、8%B.8%、92%C.78%、92%D.92%、8%答案D解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是指某基因占该染色体总数的比例。首先求该人群中X染色体的总比例,即为42.32%7.36%0.32%46%(1/2)4%(1/2)75%,Xh的比例为7.36%(1/2)0.32%4%(1/2)6%,XH的比例为42.32%7.36%(1/2)46%(1/2)69%。所以该地区XH的基因频率为69%75%100%92%,Xh的基因频率为6%75%100%8%。命题点三利用遗传平衡公式计算基因频率5.(2019桐乡模拟)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是0.32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就一定会形成新物种D.若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0.4,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40%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种群遵循遗传平衡定律。隐性个体aa的基因型频率为0.64,则a的基因频率为0.8,A的基因频率为0.2,故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小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B错误;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是20.20.80.32,A正确;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C错误;若A的基因频率为0.4,则a的基因频率为0.6,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AA、Aa)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为0.4220.40.60.64,即64%,D错误。6.已知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10000,在人群中该病的隐性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以及此隐性基因的携带者(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1%和0.99%B.1%和1.98%C.0.1%和3.96%D.0.1%和0.198%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在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10 000,由遗传平衡定律可得:a的基因频率为1/100,A的基因频率为99/100,Aa的基因型频率为21/10099/1001.98%。命题点四自由交配与自交条件下的基因频率计算7.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0p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子B.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子C.pa时,显性纯合子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D.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子比例为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该群体的基因频率符合遗传平衡定律。当亲代只有HH和hh存在时,由于其基因型的比例不同,p的值也不同,取值范围为0p1,A项正确;若亲代只有杂合子,则H、h的基因频率均为,F1中HH、Hh、hh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对应图中b点,B项正确;当pa时,由图可知,Hh基因型频率hh基因型频率,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2a(1a)(1a)(1a),解得a,F1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为aa,C项正确;当pc时,HH基因型频率Hh基因型频率,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cc2c(1c),解得c,则F1中,HH,Hh,hh,F1自交一代,其子代杂合子Hh,纯合子比例为1,D项错误。8.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331B.441C.120D.121答案B解析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则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AA占,Aa占,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为,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后代中AA基因型的频率,Aa基因型的频率2,aa基因型的频率为,因此AAAaaa441。考点三自然选择导致适应与物种形成1.自然选择导致适应(1)适应是生物特有的一种现象,生命的结构及功能、行为、生活方式有助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延续,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但却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3)自然选择不仅能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而且能使有利变异积累起来。2.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1)异地的物种形成(2)同地的物种形成:在一次有性生殖中完成。归纳总结比较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项目地理隔离生殖隔离概念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不同的种群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够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够产生可育的后代特点自然条件下不进行基因交流种群间不进行基因交流联系(1)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时期;(2)一般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形成生殖隔离,也可能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3)只有地理隔离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不能产生新物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4)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1)任何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式,都能引起生物的适应性进化()(2)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3)地理障碍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可能导致生殖隔离()(4)突变和基因重组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但不是生物进化的前提()(5)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纯合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如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判断下列叙述:(1)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2)留居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3)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4)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命题点一生物进化导致适应1.肺鱼在夏季如遇池塘干涸,常藏身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苏醒”。下列各项均是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环境迫使肺鱼产生这种变异D.肺鱼与环境长期斗争的结果答案C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肺鱼能进行夏眠度过干旱的季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2.(2018浙江十校联考)青霉菌的产量最初是很低的,后来交替使用X射线、紫外线等照射和化学物质诱发突变,结果选育出了产量提高了数千倍的菌株。关于高产菌株的培育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青霉菌和酵母菌均为真核生物,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B.该选育过程说明自然选择不仅能保留有利变异,而且能使有利变异积累起来C.辐射和化学诱变方法可以提高突变率并使青霉菌定向发生产量提高的突变D.此方法培育的高产菌株发生了适应进化,比原菌株更能适应当前自然环境答案A解析青霉菌和酵母菌均为真核生物,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A正确;该选育过程说明人工选择不仅能保留有利变异,而且能使有利变异积累起来,B错误;辐射和化学诱变方法可以提高突变率,加快育种的进程,但是基因突变是多方向的,C错误;此方法培育的高产菌株对人类来讲是有利变异,但是不一定比原菌株更适应当前自然环境,D错误。命题点二物种形成3.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答案B解析图示是物种形成的常见模式,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a通过地理隔离形成两个种群a1和a2,又分别演化出b、c、d三个种群,b、d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形成了生殖隔离,故A项错误;由于d是由a1演变而来,c是由a2演变而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故B项正确;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由于b和d两个种群之间有地理隔离,有可能形成了生殖隔离,故二者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故C项错误;同理,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和d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仍是同一物种,故D项错误。4.某研究小组研究了某地的两个湖泊,每个湖泊中生活着两种相似的鱼:红褐色的和金黄色的。这一地区可能发生过洪水。他们不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于是做出两种如下图所示的假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假说甲认为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B.假说乙认为湖中原来只有红褐色鱼,湖中原来只有金黄色鱼,发洪水时,这两个湖中的鱼混杂在一起C.假说甲说明湖和湖由于地理障碍的作用形成金黄色鱼和红褐色鱼D.如果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说明它们不是一个物种答案C解析假说甲认为在两个不同湖中的灰色鱼均进化为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表明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A项正确;假说乙认为湖中原有的鱼种为红褐色鱼,而湖中原有的鱼种为金黄色鱼,由于洪水使两种鱼混杂在一起,B项正确;假说甲说明湖中红褐色鱼与金黄色鱼的形成过程中并不存在地理障碍,湖中也是如此,C项错误;不能交配或杂交后代不育的现象叫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项正确。探究真题预测考向1.(2018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答案C解析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A正确;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当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得使生物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B正确;个体并不是直接把性状传递给后代,传递给后代的是基因,考虑到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传递和分配,并不是所有的性状都能得以遗传,C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对影响个体存活和繁殖的差异进行了选择,D正确。2.(2018浙江11月选考,9)人体中的每一块骨骼,在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体中都有,只是大小比例有所不同。造成生物结构统一性的主要原因是()A.共同祖先遗传B.环境变化C.长期人工选择D.生物变异答案A3.(2017浙江4月选考)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D.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答案C解析菜青虫已发生抗药性变异,农药只是起选择作用,A项错误;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选择的结果,B项错误;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C项正确;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D项错误。4.(2017江苏,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答案A解析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部分基因,A项错误;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仍属于同一个物种,B项正确;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项正确;因为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所以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D项正确。5.某小鼠群体中,A、A和a互为等位基因,该种群基因型及个体数如下表:基因型AAAAAaAAAaaa个体数1002003001002001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的基因频率是35%B.A、A、a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A和A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D.该小鼠群体所有的A、A、a基因,构成小鼠的基因库答案D解析由题表信息可知,该小鼠种群共有1000个个体,则该等位基因共有2000个,其中A基因共有1002200300700(个),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7002000100%35%,A正确;A、A和a互为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正确;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小鼠种群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才能构成小鼠的基因库,D错误。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对比人和大猩猩的骨骼可以说明()A.统一的细胞模式将动物、植物、真菌和众多的原生生物联系在一起B.同种个体之间能相互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C.生物体层次上存在某种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模式D.人类与大猩猩的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答案C解析对比人和大猩猩的骨骼可知,人身体上的每一块骨骼,大猩猩身体上都有,只是大小比例有所不同。这说明人类与大猩猩在生物体这一层次上,存在着特有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A选项说明了所有真核生物之间在细胞这一层次上存在着统一性;B选项是从物种的角度说明了物种的特征之一。2.(2018浙江11月选考,17)研究小组对某公园的金鱼草种群进行调查及基因鉴定,得知红花(CC)金鱼草35株、粉红花(Cc)40株、白花(cc)25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鱼草种群中全部C和c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B.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由适应环境的变异造成的C.基因重组产生的粉红花为自然选择提供选择材料D.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答案D3.将两个不同种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杂种。观察杂种的染色体,可以看到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有些部分可以配对,有些部分不能配对,能配对的部分说明了它们具有相同的基因序列。下列关于这个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配对的部分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B.能配对的部分越多,说明亲缘关系越近C.能配对的部分越少,说明亲缘关系越近D.能配对的部分,说明具有亲缘关系答案C解析题目中提到的染色体配对,应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过程,而且能联会的部分一定具有相同的基因序列;能联会的部分越多,则亲缘关系越近;能配对、联会,则说明两种果蝇具有亲缘关系或有共同的祖先。通过以上分析可知,C项错误。4.下列叙述不能体现生物界具有高度统一性的是()A.遗传信息的载体通常是DNAB.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C.昆虫的翅和鸟的翅结构不同D.细胞是众多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答案C解析昆虫的翅和鸟的翅结构不同,体现出二者具有差异性。5.(2019舟山模拟)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家蝇种群来源敏感性纯合子(%)抗性杂合子(%)抗性纯合子(%)甲地区78202乙地区64324丙地区8415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及表格数据可知,杀虫剂抗性基因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碱基对替换),A项错误;由三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不能判断抗性基因突变率高低,C项错误,D项正确;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100%12%,B项错误。6.在一次红绿色盲的调查中共调查男女各200名,调查发现,女性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红绿色盲基因的频率是()A.4.5%B.6%C.9%D.7.8%答案B解析因为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男性为XY,红绿色盲基因(用b表示)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基因b共有36(即15152111)个,因此,红绿色盲基因的频率100%6%。7.如图甲、乙、丙代表不同的种群,甲和乙原本属于同一物种,都以物种丙作为食物来源。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太清楚甲和乙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甲和乙在一起还能进行自由交配,则它们就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B.甲和乙的关系一定为竞争C.若甲和乙仍然为同一物种,则它们具有共同的基因库D.甲和乙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它们朝着一定方向进化答案D解析两种群能自由交配且产生的后代可育,才能说明两种群属于同一物种,A错误;竞争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甲和乙若为同一物种,则不是竞争关系,B错误;每一个种群都有自己的基因库,甲、乙属于两个种群,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库,C错误。8.(2018杭州重点中学期中)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生殖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而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不定向的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答案D解析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生殖隔离,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错误;通过自然选择,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被保存下来,这样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9.下图中的、表示三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某种机会开始分布到、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三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说明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甲、乙两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其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乙、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D.甲、丙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答案B解析题中信息说明生物进化是由地理隔离引起的,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错误;甲、乙两个种群在新环境中基因频率会发生变化,基因库存在差异,无法进行基因交流,B正确;因为、表示三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所以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C错误;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组成有明显差异,但并非完全不同,进化改变的是种群而不是个体,D错误。10.(2018稽阳联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遗传的变异是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B.只有自然环境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自然选择使不同个体之间出现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差异答案D解析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A错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仅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错误;自然选择使不同个体之间出现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差异,D正确。11.(2019浙江五校联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新物种形成最显著的标志是出现了生殖隔离B.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C.一个种群中往往有成千上万的基因座位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等位基因D.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且显性基因频率比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答案D解析新物种形成最显著的标志是出现了生殖隔离,A正确;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B正确;一个种群中往往有成千上万的基因座位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等位基因,C正确;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但不同的种群中显性基因频率与隐性基因频率增加的快慢可能不同,D错误。12.(2018浙江超级全能生3月联考)科技工作者在广西发现了可能是现代栽培水稻祖先的万年野生稻,它们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而且可与近缘栽培水稻杂交产生可育子代,以提高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栽培水稻与野生稻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人类的需求及生存环境的变化是现代栽培水稻进化的动力C.通过持续的定向选择栽培水稻,其遗传物质可朝着一定方向突变D.通过近缘杂交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不改变栽培水稻的基因库答案B解析野生稻与近缘栽培水稻杂交产生可育子代,说明两种水稻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人类根据自身需求选种,体现了人工选择,生存环境的变化会选择适应环境的品种,可理解为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是现代栽培水稻进化的动力;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决定突变的方向;通过近缘杂交育种可引进亲缘关系较近物种具有特有基因,从而增大栽培水稻的基因库。13.(2018温州乐清乐成高中模拟)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该种群经自然选择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的频率最可能是()答案B解析三种基因型中,AA繁殖成功率最低,aa繁殖成功率最高,经过自然选择后,基因型为aa的个体越来越多,基因型为Aa的个体次之,基因型为AA的个体越来越少。二、非选择题14.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A基因频率为_。(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