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第2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检测.docx_第1页
2018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第2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检测.docx_第2页
2018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第2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检测.docx_第3页
2018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第2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检测.docx_第4页
2018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第2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检测.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6第2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一、选择题1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B太阳能来源于地球之外,所以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C蘑菇是需氧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D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渠道B使用粪便作肥料,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D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4人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了很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经验。下列关于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食物链越长,能量传递效率越高B大力植树造林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C引进外来物种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D人为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5大麦麦秆放进水中会腐烂释放出抑制藻类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凤眼莲能分泌促进水中藻类植物的叶绿素分解的物质,利用以上原理可以降低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正确的是()A凤眼莲能促进叶绿素的分解,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凤眼莲可降低水华的发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为了监测水华的发生,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藻类进行计数D用大麦麦秆治理水华不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6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树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慢C外来物种入侵会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来保持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8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B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C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甲所在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9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和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C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D图中/的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10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与丙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B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均处于第二营养级C甲、乙、丙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D生物X可能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生物Y可能含有线粒体二、非选择题11.“稻鸭共作”稻田复合种养系统正在全国各地大力推广。如右图为一稻田生态系统简易食物网,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共有_条食物链,鸭与稻田害虫属于_关系。(2)鸭所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在鸭的_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_。(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_。12某农牧结合的自动化控制的现代化农场,其收获的粮食既作为肉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食物,作物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奶牛;生产的鸡肉供人食用,奶牛仅向农场供应牛奶;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的肥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空间因素):(1)请绘制农场内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_。牛与鸡之间_(填“有”或“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2)该农场生态系统中,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的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有机肥料还田,强化了该生态系统的_功能。(3)该农场原先用1/3的玉米养鸡、2/3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肉鸡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人群获得的能量数值会怎样变化?_(假设能量传递效率不变,填“增加”“减小”或“不变”)。(4)有同学认为,沼气作为清洁能源为该农场供能,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打破了生态系统能量单向流动的规律。你认为对吗?_,原因是_。13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不同处理蒙古栎杨红松白桦未分解叶2.445.944.797.30半分解叶7.209.428.715.23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_。据表分析,在不同叶片中蚯蚓对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_的数量和种类,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_。(1)分解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杨半分解叶叶片种类和分解程度(3)蚯蚓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6第2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参考答案1 D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A项错误;太阳能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项错误;蘑菇营腐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C项错误;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项正确。2 C解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渠道,A项正确;使用粪便作肥料,使有机物中的能量更充分地被利用,同时将有机物变成无机物,所以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B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项错误;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可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项正确。3 B解析: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项正确;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促进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项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了害虫的优势度,C项正确;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项正确。4 D解析: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不会因食物链的延长而提高,A项错误;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是:化石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因此大力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B项错误;引进外来物种,如果导致生物入侵会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C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其作用之一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所以人为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D项正确。5 C解析:凤眼莲能促进水中藻类植物叶绿素的分解,凤眼莲自身的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A项错误;凤眼莲可降低水华的发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项错误;引起水华发生的藻类主要为单细胞生物,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藻类进行计数,以监测水华的发生,C项正确;用大麦麦秆治理水华的原理是:放进水中的大麦麦秆腐烂释放出的化学物质抑制藻类植物生长,因此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D项错误。6 C解析:鹰迁入后,形成的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黄雀的数量减少、螳螂增加、蝉减少等系列变化,A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错误。7 A解析: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草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比沙漠生态系统复杂,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快,B错误;外来物种入侵会降低物种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来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8 C解析:由图可知,在相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甲生物群落的变化明显,说明其生物多样性较低,A错误;甲生物群落和乙生物群落对外界环境变化表现出的反应不同,说明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但有些生物种类可能会相同,B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正确;并非所有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呈负相关,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其恢复力稳定性也低,D错误。9 B解析:是流入兔这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项错误;是兔食草后未吸收的残渣,是兔的遗体残骸,它们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B项正确;分解者获得的能量多少无法得知,C项错误;图中/的值不代表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项错误。10 D解析: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甲、乙、丙共同组成生物群落。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A项错误。乙是消费者,在该生态系统中不一定都处于第二营养级,B项错误。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的各种生物类型外,还包括无机环境,C项错误。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如硝化细菌等,因此X可能是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所以生物X可能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分解者包括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还包括少数动物,可见图中Y可能是真核生物,含有线粒体,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1. (1)7捕食和竞争(2)细胞呼吸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3)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解析:(1)图中水稻、稻田杂草均为生产者,共有7条食物链,鸭捕食稻田害虫,同时鸭和稻田害虫都捕食稻田杂草,因此二者之间属于捕食和竞争关系。(2)鸭所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通过鸭的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个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12 (1)无人工条件下,它们取食玉米的器官或部位不同(2)CO2物质循环(3)减小(4)不对该部分能量不能被生物体重新利用,并未回到群落中解析:(1)根据对种间关系的认识,容易判断出牛与鸡之间不具有竞争关系,因为牛食玉米秸秆而鸡吃玉米籽粒;人与鸡之间则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因为玉米籽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人与牛之间则属于捕食关系,不存在竞争关系,因为牛食玉米秸秆而人吃玉米籽粒或牛肉。(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而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有机肥料还田,强化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3)假设该农场生产的玉米总能量为A,能量传递效率以10%来计算,将其中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则人得到的能量为A1/310%10%A2/310%7%A;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则人得到的能量为A2/310%10%A1/310%4%A。因此,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变为原来的4/7,该农场人群获得的能量数值会减少。(4)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3 (1)分解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杨半分解叶叶片种类和分解程度(3)蚯蚓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