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2018年中考历史提分训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解析.docx_第1页
湖南省邵阳市2018年中考历史提分训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解析.docx_第2页
湖南省邵阳市2018年中考历史提分训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解析.docx_第3页
湖南省邵阳市2018年中考历史提分训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解析.docx_第4页
湖南省邵阳市2018年中考历史提分训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选择题1.“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这是一位历史学家对苏俄1921年实施的某一政策的评述。该政策是( ) A.新经济政策B.两个五年计划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2.社会主义社会曾经是过去几代人的梦想。然而,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梦想变成现实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 A.巴黎公社B.俄国二月革命C.俄国十月革命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3.下边是某次辩论中辩论双方的观点。双方辩论的是哪国经济体制的影响?( )A.列宁领导下的苏俄B.斯大林执政时的苏联C.罗斯福执政时的美国D.卡达尔领导下的匈牙利4.观察下面19131925年俄国粮食产量表,其中1923年和1925年俄国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注:1普特=168千克 A.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了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5.下面图1和图2分别宣传20世纪前期苏联、美国的某项措施。这两项措施的实施都( )图1 五年计划,四年完成图2推行“以工代赈”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C.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D.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的完成6.“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种体制”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市场经济体制7.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有直接的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程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发挥过积极作用8.某班历史课上围绕苏联(俄)经济建设开展了辩论活动,形成如下结论。据此判断,他们辩论的是( )利与当时苏联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使苏联在工业化建立的最初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弊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后来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A.斯大林模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 D.土地法令9.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中这样一段文字:“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政策的灵魂在于给农民发展经济、谋求生计的应有的自由自主的权利。”该政策指的是( ) A.废除农奴制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0.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 A.辛亥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C.俄国十月革命 D.法国巴黎公社11.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12.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指出:“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 陷于困境。”材料中“前所未有的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新经济政策B.戈尔巴乔夫改革C.赫鲁晓夫改革D.斯大林模式13.在苏俄实行某一政策后,农民可以公开售卖他们的产品,零售店和雇工少于20人的小工厂又可以在私营企业主的经营下营业,重工业、银行和矿山仍然保留在政府手中。由此可见当时苏俄实行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自由放任政策14.针对相当长时间内社会主义必须与资本主义并存这种情况,列宁在论社会主义一问中指出:“和狼在一起,就要学狼叫。”为此,苏俄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 A.“加速发展战略”B.“新经济政策”C.“门户开放”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5.彼得格勒起义的消息传到莫斯科后,莫斯科苏维埃也于7日傍晚成立军事革命委员会,领导工人、士兵发动起义。经过激战,起义军于11月16日攻占克里姆林宫,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与此同时,革命烈火燃遍俄国大地。到1918年春天时,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与上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巴黎公社 B.十月革命 C.二月革命 D.辛亥革命16.“耐普曼”是俄国历史上出现的从事私营经济的经营者,所经营的绝大多数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用品如初级农具、家具、锅碗、衣物等用品和食盐、面包等食品。“耐普曼”应该出现在( ) A.俄国农奴制改革后B.十月革命后C.实施新经济政策时期D.斯大林当政时期17.列宁说:“战争使最文明的、文化最发达的国家陷于饥饿的境地。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战争这一巨大的历史过程又空前的加速了社会的发展。”以一战为例,对列宁这句话的理解是( ) A.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B.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C.两极格局的形成D.纳米比亚的独立18.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反映的是( )农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商贸恢复自由贸易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苏联农业集体化政策D.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包括(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鼓舞了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 A. B.C. D.二、材料分析题 21.新中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探索,有成就也有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斯大林时期)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高速度实现工业化、农业就不能按常规发展,而是必须适应工业的要求,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来源。世界通吏第三编材料二:19531957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三:1960年与1957年相比,(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而农业总产值却下降了227%;工业和农业产值比例由57:43,变为78:22。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八年级下册) (1)苏联工业化建设到1937年时取得了什么成就?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建设存在什么缺陷? (2)举一例“汽车制造业”的成就。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有何意义? (3)材料三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暴露出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当时我国哪些运动所致? (4)综上所述,从中苏工业化建设的得失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22.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根据要求,探究下列问题。【真理之火不熄】材料一:【实践之力铿锵】材料二:我们决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材料四:多一些社会主义,意味着社会生活中多一些民主、公开性和集体主义总而言之,就是多一些社会主义本质所包含的内容。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思想之光闪耀】材料五: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马克思主义横空出世,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暗夜的长空。170年后,新的思想开启新的时代。作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引领中华民族向着伟大复兴的目标奋进,书写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奇迹。 (1)材料一的四幅图片,反映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持何看法?请结合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举出20世纪20年代俄中两国各一个成功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事例,并分别指出其历史意义。 (3)有学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马克思主义”,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综上所述,请你谈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意义。 23.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俄国(苏联)既有过耀眼的崛起腾飞,也有过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这些都深刻影响着世界现代史的进程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阅读下列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1861年起,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材料二: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材料三:1932-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项目年份1932年1937年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3221机器制造业2121拖拉机2121电力7432石油2121钢5432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苏联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和“药品荒”,人们抢购成风,通货膨胀严重,群众极为不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力挽狂澜,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宫的上空降下。 (1)材料一中“这种制度”指的是当时俄国盛行的什么制度?依据材料分析这一“社会改革”所起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4)依据材料四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什么?此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5)俄国(苏联)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有着怎样的深刻启迪?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答案】A 【解析】【分析】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恢复经济的任务,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A。【点评】重点识记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影响。本题难度适中。2.【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中的“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梦想变成现实的社会主义革命”判断,1918年11月7日,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宣告了“十月革命”的开始。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3.【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正方与反方辩论的内容”,可以判断这场辩论会的主题是斯大林模式的利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这种高度集权,导致该国经济发展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B项符合题意;列宁领导下的苏俄,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但是工业没有巨大成就。A项不合题意;罗斯福执政时,通过实行新政使美国成功的摆脱了经济危机,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C项不合题意;卡达尔领导匈牙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现象,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斯大林模式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时间、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4.【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18年,不符合题意;B项1923年和1925年俄国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在于1921年俄共(布)“十大”决定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上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所有。这一政策的施行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同时,战争的结束使得社会相对安定,社会经济发展恢复,B项符合题意;C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是1936年,不符合题意;D项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是1928年1937年,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本题考查了新经济政策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需掌握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还要掌握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区别。5.【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图1反映的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是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图2是罗斯福新政中的措施“以工代赈”,反映的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二者的共同之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符合题意;B项罗斯福新政是受经济危机影响而实行的,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当时没有受危机冲击。故B项解读错误;C项苏联工业化建设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没有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罗斯福新政的“以工代赈”为工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减少了失业,故C项解读错误;D项斯大林执政前,苏联没有实现工业化,而美国在罗斯福新政已经完成工业化,故D解读错误,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前期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美国罗斯福新政共同点的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熟悉20世纪前期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过程和影响,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根据本国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的经济政策,都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6.【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意思可知是斯大林模式,这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人民不满意,C项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没有存在半个世纪这么久的时间,从1918年实行带1921年被新经济政策取代,仅仅几年的时间,A项不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列宁实施的政策,但后来斯大林上台之后实行农业集体化,逐渐放弃了新经济政策的做法,B项也不符合题意;市场经济体制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D项不符合题意。ABD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注意准确识记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本题难度适中。7.【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的信息可知,材料说明五年计划尽管有不足之处,但它却对当时的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是具有合理性的,ABD都是正确的,C项说法过于绝对,属于不正确的内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会评价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8.【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中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关于斯大林模式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辩论。斯大林通过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也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积极意义;但是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斯大林迷失产生的弊端。BC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了斯大林模式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时间、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9.【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政策的灵魂在于给农民发展经济、谋求生计的应有的自由自主的权利。”反映的是列宁新经济政策。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苏俄放弃原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余粮可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和货币的关系。C项符合题意;废除农奴制,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农奴在获得解放使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是需要出钱赎买,价钱远远高于市场价。不符合给农民发展经济。A项不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制,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B项不合题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实行农业集体化,也损害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10.【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马克思主义的由理论变为现实。11.【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4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可知,1928年的4以后是1932年,此时美国正经历经济危机,而苏联从1928年开始了一五计划,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受到美国人的关注。B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12.【答案】D 【解析】【分析】斯大林模式是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大大加强,为以后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础,在一定历史阶段对苏联发挥了积极作用。D项斯大林模式,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13.【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相关知识点。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联系起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题干材料是新经济政策的表现。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新经济政策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区别。14.【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列宁在苏俄政府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按经济规律,允许商品经济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符合材料中“相当长时间内社会主义必须与资本主义并存”的特征。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以新经济政策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15.【答案】B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11月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进攻。次日凌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马克思主义的由理论变为现实。16.【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俄国历史上出现的从事私营经济的经营者,所经营的绝大多数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用品如初级农具、家具、锅碗、衣物等用品和食盐、面包等食品”,由此判断与列宁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存一定范围和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的某些经济模式和经营方式,以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因此“耐普曼”应该出现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时期。所以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新经济政策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区别。17.【答案】A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战争指的是一战,一战给了俄国沉重的打击,使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故答案为A。【点评】学生要理解战争引起了革命,革命又制止了战争这一理论。本题难度适中。18.【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表格中的内容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政府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变余粮收集制为粮食税”“部分恢复私人企业”“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B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新经济政策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特点、新经济政策实行的时间。19.【答案】C 【解析】【分析】“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是指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之时苏联正进行高度集中的有计划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以C项符合题意,AB项都是在苏联成立之前。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应该掌握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本题难度适中。20.【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17年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排除。仔细审查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马克思主义的由理论变为现实。二、材料分析题21.【答案】(1)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化是围绕发展重工业进行的,即重工业畸形发展,而农业和轻工业几乎无从发展,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2)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到1937年,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在经济建设中,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如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经济结构。(2)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1956年,我国第一座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3)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材料三中“1960年与1957年相比,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而农业总产值却下降了227%;工业和农业产值比例由57:43,变为78:22。”暴露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由于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对中国基本国情认识不准确,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8年开始,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重大失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使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也导致了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4)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故答案为:(1)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化是围绕发展重工业进行的,即重工业畸形发展,而农业和轻工业几乎无从发展,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2)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探索,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22.【答案】(1)从理论到实践,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2)实事求是,继承、发展、创新、丰富。俄国: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找到了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中国: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同志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使中国革命形成星火燎原之势。(3)戈尔巴乔夫改革在政治上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导致苏联思想界混乱;又主张由“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导致苏共领导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被弱化。所以说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马克思主义”。(4)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一辈革命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国情相结合,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始;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创立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共建立新中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建设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国情相结合,创立邓小平理论,指引中共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后来的历届领导者不断丰富和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也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的理论,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可知,列宁主张实事求是,继承、发展、创新、丰富马克思主义;第二问开放性题目,俄国: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找到了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中国: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同志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使中国革命形成星火燎原之势。(3)依据所学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在政治上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导致苏联思想界混乱;又主张由“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导致苏共领导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被弱化。所以说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马克思主义”。(4)开放性题目,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一辈革命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国情相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