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复习第七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19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docx_第1页
2019届高考地理复习第七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19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docx_第2页
2019届高考地理复习第七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19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docx_第3页
2019届高考地理复习第七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19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docx_第4页
2019届高考地理复习第七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19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以区域图或模式图为背景,考查城市化问题,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2.与城市人口流动、城市内涝等实际问题相结合,考查读图能力、信息提取及整合能力,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多为综合题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的起源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时间数量规模功能工业革命前少小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工业革命后增加扩大扩展“二战”以后继续增加继续扩大继续扩展,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二、城市化及其特点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图,回答问题并填表。1.概念: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驱动力驱动力含义因素推力(乡村)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A: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B: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拉力(城市)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C:就业机会多;D: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E: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3.表现: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4.特点(1)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深度思考1】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与城市化速度的快慢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说出两者的区别。提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在材料图中一般斜率较大。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环境影响面面观(1)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2)(3)2.生态城市建设(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深度思考2】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对城市的气温、湿度、地表径流会产生哪些影响?提示城市硬化面积增加,植被减少,会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形成“热岛效应”;城市凝结核增多,导致城市降水多于郊区;城市硬化面积增加,下渗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加,易形成城市内涝。四、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设、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2.对城市建筑的影响主要包括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是长期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持续的产生作用。考点一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差异分析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如下表所示。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目前速度趋缓(甚至停滞)快所处阶段后期阶段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大小原因起步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起步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城市化表现及原因表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20世纪20世纪5070年代20世纪70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4.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差异(1)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2)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3)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2018豫北七校联考)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下图示意1965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及某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的变化过程。据此完成(1)(2)题。(1)19651975年该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经济快速发展 B.自然灾害频发C.城市化问题突出 D.国家人口政策的影响(2)由图示信息可推测,近1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A.停滞增长 B.缓慢增长C.快速增长 D.持续下降解析第(1)题,经济快速发展会促进城市化发展,故A项错误;自然灾害频发、城市化问题突出一般不会导致城市化水平的快速下降,故B、C项错误;国家通过人口政策影响人口迁移,会使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可能导致城市化水平快速下降,故D项正确。第(2)题,从图中该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的变化可推知,近15年该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上升,与世界城市化水平差距逐渐缩小。故近1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快速增长。答案(1)D(2)C城市化过程和特点题目的分析思路1.根据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2.根据城市面积、范围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3.根据不同区域类型(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判断城市化进程和特点;4.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及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5.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考法一城市化进程的判断1.(2017江苏地理,2122)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1)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A.19852004年增多 B.19852004年减少C.20042013年增多 D.20042013年减少(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C.郊区化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累计百分比下降,数量和企业总数有关,该年数量等于总数乘以百分比,通过简单计算不难得出,19852004年增多,20042013年减少,故选AD。第(2)题,2004年之后,中心城区工业数量减少,郊区数量增多,大量工业企业向郊区迁移,说明该城市处于郊区化阶段;2004年之后,企业数量增加迅速,说明该城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故选BC。答案(1)AD(2)BC考法二城市化状况分析2.(2015广东文综,4)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国家中国*印度德国美国人口数(百万人)1 3381 15582307比重(%)171.384.5*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国家城市化的特点。由表中关于中国、印度的数据,可看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故D正确;再比较中国、美国数据,可看出C选项表述错误;该表只能体现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不能反映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数量以及城市化水平,故A、B选项可排除。答案D3.(2013四川文综,1112)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完成(1)(2)题。 时期(年)198519901990200020002011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6.495.726.22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3.774.283.79(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2)据上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解析第(1)题,对比表中数据可知,19852011年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小于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即城市用地年均增长速度快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说明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不断增加。第(2)题,1985年以来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缓慢,新增人口以机械增长为主,由农村人口进城务工转化而来,因此城市新增用地以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为主,城市用地的增加,使农业用地的面积有所减少。答案(1)C(2)D考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3)建设生态城市:(2015山东文综,34)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完成(1)(2)题。(1)上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A.8:00 B.12:00 C.14:00 D.18:00(2)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解析第(1)题,考查城市交通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读图正确获取关于交通状况的信息。据图知,拥挤路段主要分布在环线与放射线交会处及进城放射线路的右侧车道,故图示时刻最可能为上班时间。根据选项提供的时间可判断A项正确。第(2)题,考查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钟摆”交通现象的含义,一天当中人们往返于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像“钟摆”一样的交通,称为钟摆式交通。这种“钟摆”交通会加剧城市交通拥堵。要缓解城市的“钟摆”交通现象,主要是解决人口工作区和居住区分离的问题。由于城市郊区出现了一些大型居住区,但是缺乏企事业单位,如果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就可以解决部分人口工作区和居住区分离的问题,缓解“钟摆”交通现象。故D选项正确。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又增加了部分人口的工作区和居住区分离,加剧“钟摆”交通现象,A选项错误;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和优化城市中心区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加剧人口工作区和居住区的分离问题,加剧“钟摆”交通现象,B、C选项错误;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答案(1)A(2)D城市化问题解决措施的分析思路考法一城市绿化隔离带功能分析1.(2017课标,2)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题。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同解析本题考查城市景观图差异的原因。绿化隔离带的主要作用是“美化环境”“分离车道”,则景观整齐美观应是规划的共同要求,也是居民的共同爱好,故可排除B、C两项;既然都具有分离车道的功能,则“用地类型”应相同,故可排除A项;则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人为管理差异所致,结合选项,可能是行政管辖不同,管理差异所致。故D正确。答案D考法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2.(2016海南地理,1012)职位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1)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2)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3)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大力发展快速交通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部分产业迁至郊区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 B. C. D.解析第(1)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在1.00时最为平衡。细读图例,北京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图中0.951.00,即四环与五环之间。故选C。第(2)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典型商业区。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人口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故选B。第(3)题,分析得出,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比如交通拥挤等问题。所以采取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等。故选A。答案(1)C(2)B(3)A考法三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3.(2015课标,3)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题。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解析由材料可知“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C项正确。答案C考法四城市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2015课标,1)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题。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解析本题以珠三角地区传统的基塘农业的转变为背景,考查了城市化及其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基塘农业用地变为建设用地,使水域面积和地表植被减少,导致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减弱,从而使局部大气湿度降低,空气变干,降水减少,故A、B项错误;近地面风速的变化与地表粗糙程度相关,基塘改为建设用地导致粗糙程度变大,风速减小,C项错误;水域面积和植被减少引起的大气湿度降低、空中云量减少等一系列变化将导致局部气温变率增大,故D项正确。答案D考法五城市化对住宅建设的影响5.(2014课标,12)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下图)。据此完成(1)(2)题。(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周边地价较高,建设“握手楼”可以节省土地面积,同时增加房屋面积,农民将房屋出租可增加收入,因此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出租房屋增加收入。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握手楼”楼间距很小,说明寸土寸金,城市房价昂贵。“握手楼”主要目的是出租,不能反映居住人口减少;不是销售给市区居民,所以也不是反映人居环境恶化;周边农民的住宅不属于城区扩大。故选B。答案(1)D(2)B借题发挥城市中心“岛屿”效应热岛效应城市市区气温通常比郊区高雨岛效应市区降水比郊区偏多。原因:市区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市区凝结核多干岛效应白天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低于郊区湿岛效应夜晚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高于郊区混浊岛效应市区污染物比郊区多,能见度低限时规范专练(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8湖北调研)德国是欧洲人口较稠密的国家,2016年德国人口总数为8 200多万。下表是德国不同规模城市个数统计表,下图示意德国不同规模城市及乡村人口比重。据此完成12题。城市人口规模个数100万的大城市4100万50万的中等城市1050万10万的小城市7010万的乡镇13 5001.图表数据表明,德国()A.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进程快B.环境质量下降,城市问题严重C.城市人口比重大,集中在中小城镇D.卫星城市众多,形成城市群(带)2.德国的城市结构与人口分布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有效阻止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B.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C.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趋于平衡D.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解析第1题,图示德国城市人口比重为58.32%32.91%。则体现了城市人口比重大;其中小城镇人口比重达58.32%,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14个,体现了人口集中在中小城镇。故C正确。第2题,图示德国城市结构以中小城市为主,人口分布以小城镇人口比重最大;这种布局与分布,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也有利于资源要素分散到小城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答案1.C2.D(2018江西鹰潭一模)城市空间的极度蔓延是目前城市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某学者通过构造城市空间形态低碳绩效模型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典型模式进行分析,从公共服务中心的出行距离角度探索城市空间增长的低碳化模式,为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下表为我国某市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均出行距离比较(单位:km),据此并结合典型城市增长的模式及其公共服务中心分布图,完成34题。现状圈层增长模式双城增长模式新城增长模式市级3.403.503.316.17区级1.861.951.841.87综合2.212.332.212.943.城市空间增长模式中最优的低碳化模式是()A.现状 B.圈层增长模式C.双城增长模式 D.新城增长模式4.最优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是()A.新组团规模大体和中心城市处于同一水平B.新组团职能转移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C.新组团职能控制中心城市人口增长规模D.城市发展向各个方向均衡无限增长解析第3题,表中数据显示双城增长模式出行距离最短,所以消耗的能源最少,排放的碳也最少,故C正确。第4题,图示双城增长模式中两个城市范围相当,中心城市均为市级服务中心,说明规模大体和中心城市处于同一水平,故A正确。答案3.C4.A(2018山西名校联考)流域型城市是指一个地区城市的人、财、物的流动,存在着类似河流一样的主流和支流,支流汇入主流,最终融入更广阔的市场。下图是流域型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图中上游城市()A.资源的集聚效应强 B.彼此联系能力强C.多分布在沿边地区 D.与海洋联系密切6.从要素流动和产业链来看,中游城市()A.位于产业链末端,提供工业制成品B.位于产业链前端,提供工业制成品C.位于产业链末端,提供初级原材料D.位于产业链前端,提供初级原材料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知,“上游城市”城市潜能小,城市间联系强度弱,应该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因此多分布在沿边地区,故选C。第6题,要素的流动多从城市潜能较小的上游城市向城市潜能较大的下游城市汇集,中游城市处在产业链的前端,生产工业制成品,产品主要通过下游城市汇入市场,故选B。答案5.C6.B(2018蚌埠模拟)图1示意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现状,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出设计建议(图2所示)。据此回答79题。7.图1中路缘石与种植池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A.防止人为践踏 B.美化城市环境C.阻挡雨水杂物 D.减少建设成本8.环保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主要解决的是城市()A.热岛问题 B.内涝问题C.拥堵问题 D.大气污染问题9.图2中若路面、种植池宽度均相同,下列城市的路缘石高度最大的可能是()A.高雄市 B.重庆市C.北京市 D.乌鲁木齐市解析第7题,路缘石狭窄且明显高于路面,是为了防止人为践踏种植池。第8题,图2中种植池低于路面,有利于路面排水和下渗。第9题,四城市中高雄市纬度最低临海,海洋性特征显著,故高雄市降雨量最大,且降水频率更高,更易发生大范围积水。所以路缘石高度最大。答案7.A8.B9.A(2018广东联考)下图为城市住宅用地的两种布局模式。读图回答1011题。10.我国目前很多住宅用地采用“大院式”布局,其主要原因是()A.地价低廉 B.人口密度大C.便于管理 D.地形平坦11.下列关于两种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院模式有助于功能混合布局B.大院模式有助于节约城市用地C.街区模式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D.街区模式有助于节约建设成本解析第10题,住宅用地采用“大院式”布局,四周有墙,相对比较安全,也便于在一个小区内统一管理,与地价、人口密度和地形关系不大。第11题,街区模式道路与住宅区混合布局,有助于节约城市用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但会导致建设成本提高。答案10.C11.C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8山东青岛模拟)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2分)材料一“纳瑟姆曲线”是1979年由美国城市地理学家Ray.M.Northam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城市发展“纳瑟姆曲线”规律显示,当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代表经济发展势头较为缓慢的准备阶段,这个国家尚处于农业社会;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第一个拐点出现,代表经济发展势头极为迅猛的高速阶段,这个国家进入工业社会;城市化水平继续提高到超过70%之后,出现第二个拐点,代表经济发展势头再次趋于平缓的成熟阶段,这时,这个国家也就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进入后工业社会。材料二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表。时间1月2月7月10月全年平均气温差()5.26.05.46.05.5(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8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6分)(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8分)解析第(1)题,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