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精华与企业管理.ppt_第1页
三教精华与企业管理.ppt_第2页
三教精华与企业管理.ppt_第3页
三教精华与企业管理.ppt_第4页
三教精华与企业管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道禅思想精髓与现代管理哲学 -兼论大东方领导力-,李大志 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如何提升管理境界: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一、现代管理与中国特色的管理智慧 1、管理学中的“术”与“道” 如果说西方管理学以“术”见长的话,那么,中国传统的管理智慧则以“道”为尊。 这是东方管理智慧的精髓。 2、现代管理学中的“中国智慧热” 中国传统文化智慧对现代管理水平之提升的绩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却成为西方企业文化的热门话题(Cynthia Montgomery,2004)。,如何提升管理境界: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3、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形成 与儒道佛三教合一 形成于3000年前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百家争鸣”一说。 我们主要讨论儒道佛的管理思想。 事实上,今天西方企业最关注的除了兵家的谋略思想外,也正是儒(新儒家)、道(新道家)佛(中国禅)的智慧。,如何提升管理境界: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 儒家强调道德的力量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道家强调自然的力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25章)的思想。 佛家强调觉悟的力量: 佛教的“佛”就是觉的意思,它从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由觉而悟,从而拥有信仰的过程。,分论之一:,儒家文化 与 现代管理中德性的力量,儒家文化与德性的力量,一、儒家伦理思想的发展历程 1.发展历程 其创始人是孔子 ; 集大成者为孟子。 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诞生于春秋战国,发展至汉代在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下成为主导文化。 勃兴于唐宋:唐太宗“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曾经带来盛唐气象。,儒家文化与德性的力量,衰弱于明清:“五四”运动对孔孟之道的全盘否定。 复兴于现代:西方新儒学的兴起和当今中国的儒学热。 2.儒家德治思想的现代意义 孔子“为政以德” (论语为政)的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德法并举”的现代管理理念。 德性就是力量。,儒家文化与德性的力量,二、儒家德性思想的基本内容 1.德性立身 孔子有“三达德”之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孟子有仁、义、礼、智“四端”说。 董子则有“五常”说:仁、义、礼、智、信 。 “德配天地,道贯古今。”(南京夫子庙) 这是儒家关于德性的总原则。,儒家文化与德性的力量,2.以和为贵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君子和而不流。”(中庸) 这是儒家关于人际关系方面的德性原则。,儒家文化与德性的力量,3.中庸为美 中者,以中为用; 所以,孔子讲“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不得中行而与之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子路) 这是儒家关于做事方面的德性原则。,儒家文化与德性的力量,4.克己复礼 孔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论语子路) 王阳明有“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一说。 孔子曾经提出克己的三大目标指向:“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这是儒家关于对己方面的德性原则。,儒家文化与德性的力量,5.诚信无欺 诚者,言必成之谓;信,人言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 这是儒家关于交往方面的德性原则。,分论之二:,道家文化 与 现代管理中的智慧力,道家文化与 现代管理中的智慧力,一、道家发展史的简要考察 1.道家之学的产生 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章)的思想。 集大成者:庄子则提出“不刻意”的命题。(庄子刻意篇) 2.道家的衰落与复兴 道家在几经曲折之后具有复兴的趋势。林语堂在中国人的智慧一书中把道家的智慧称为“自然”的智慧。,道家文化与 现代管理中的智慧力,二、道家“道法自然”的智慧 与内蕴的管理之道 1. 天道自然与自然而然的原则 天道是自然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25章)。 李约瑟认为道家智慧的实质是禁止反自然的行为(1963)。,道家文化与 现代管理中的智慧力,“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51章) 美国的里根总统在1987年的国情咨文中曾经大力推崇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60章)的思想,一时传为美谈。,道家文化与 现代管理中的智慧力,2、崇尚无为与有所不为的原则 自然是无为的: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37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81章) “不刻意而高。”(庄子刻意篇) 所以,庄子有“六无之德”的理论:无欲、无念、无名、无言、无功、无我。,道家文化与 现代管理中的智慧力,3、阴阳统一与相辅相生的原则 自然是阴阳对立统一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刑(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先后相隋(随)。”(老子2章) “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老子22章) (后来的苏轼加了“大勇若怯,大智若愚”二句。),道家文化与 现代管理中的智慧力,即太极思维原则(西方人亦称“太极管理”模式),道家文化与 现代管理中的智慧力,4、虚静知足与谨守柔弱之道的原则 自然是虚静的: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老子16章) “致虚极,守静笃。”(老子16章) “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质也。”(庄子刻意篇),道家文化与 现代管理中的智慧力,“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老子78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老子8章)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子58章)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庄子山木) 这也是中国人做人的韬略。,分论之三:,佛禅文化 与 现代管理中的觉悟力,佛禅文化与 觉悟的力量,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创立于古代印度 ( 前566486),其创始人为乔达摩悉加多,相传他在菩提树下悟道。 2.中国化过程 : 汉时传入白马寺隋唐时发展至宗派林立:法相宗、律宗、密宗、天台宗(止观)、禅宗(顿悟)、净土宗(念佛)以及藏传佛教喇嘛教等。,佛禅文化与 觉悟的力量,二、佛禅的基本教义与内蕴的领导智慧 1. 四大皆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心经) 这里的“空”是无常之谓。 “外四空”:地、水、风、火 。 “内四空”:钱财、权位、家室、子女。,佛禅文化与 觉悟的力量,因此,佛门主张“空观大千世界” 。有“佛书”之誉的红楼梦中“好了歌”唱的就是空观这四大物事。 慧能:“心如虚空,名之为大。” (坛经般若品) “试问本来无一物,更从何处悟三生。” 这是现代管理中指向外部世界的觉悟力: 空的力量。,佛禅文化与 觉悟的力量,2、四圣谛: 苦谛: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等八苦。 集谛又称因谛:贪、嗔、痴“人生三毒”。 灭谛:断弃、离欲、灭没、寂静。 道谛: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八正道。,佛禅文化与 觉悟的力量,所以,佛教讲述了“人生苦海无边”的事实,但是,它更给出了“回头是岸”的路径: “心无挂碍,故无烦恼。”(般若心经) “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 (坛经般若品) 这是现代管理中指向自身心灵的觉悟力: 灭的力量。,佛禅文化与 觉悟的力量,3、普渡众生: 众生是缘和惜缘的思想。 当年佛祖“舍小家为大家”的众生情怀。 印度佛教讲“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的教义。 佛祖曾以“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问弟子,从而阐明众生因缘的道理。 “不二真谛”中“自他不二”的命题。,佛禅文化与 觉悟的力量,观音的宏愿:“只要人世间尚有苦难,就誓不成佛。” 地藏王的宏愿:“众生渡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这是现代管理中指向与他人关系的觉悟力: 缘的力量。,佛禅文化与 觉悟的力量,4、因果报应: 佛祖有两大口头禅: 其一是“三世轮回是因果”,其二是“怕因不怕果”。 但是,中国禅的教义里更强调现世报:“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未来果,现在作者是。” 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 种甚因结甚果; 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 欲求佛先求心。,佛禅文化与 觉悟的力量,乾隆: “一心一意大慈悲,无染无着; 千手千眼观自在,有因有缘。”(五台山菩萨顶) 这是现代管理中指向为人处世的觉悟力: 果报的力量。,佛禅文化与 觉悟的力量,5、六度修行: 其一:“布施”度悭贪佛门主张“给予的快乐之道”:财布施、法布施、内布施。 其二:“持戒”度毁犯佛祖的临终叮咛:“以戒为师”;比丘戒250条,比丘尼戒348条,居士五戒;中国禅里更主张“心戒”。,佛禅文化与 觉悟的力量,其三:“忍辱”度嗔恨弥勒和尚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其四:“精进”度懈怠“八正道”之一就是正精进,晨钟暮鼓的激励;木鱼的象征;佛有“不可自满”的口头禅。,佛禅文化与 觉悟的力量,其五: “智慧”度愚痴在佛门智慧又称般若或摩诃般若,主要体现为一种境界或称法门;赵朴初先生(1990年)有佛门光明心、不生比较心、不动心、安心、放下执著心之五大智慧说。 其六:“禅定”度散乱“禅”为梵文音译,意为静修之意。慧能的解释是:“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坛经坐禅品),佛禅文化与 觉悟的力量,茶禅: 为赵州和尚所创。佛家因此反对饮酒。 “小住为佳, 且吃了赵州茶去; 曰归可缓, 试闲吟陌上花来。”(杭州龙井茶馆之对联) 这是现代管理中指向人格砺炼的觉悟力: 平常心的力量。,佛教文化与 觉悟的力量,茶禅图: 为赵州和尚所创,可,清,以,心,佛禅文化与 觉悟的力量,平常心是道 :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日日都是好时节! 这也就是“境由心造”的道理。,佛禅文化与 觉悟的力量,“中国禅”在国外政界与管理层的流行: 禅学大师日本的铃木大拙及其代表作:禅与心理分析(与当代西方著名的学者弗罗姆合著)对禅的推崇。英国禅学中心约翰克鲁克主张“以佛疗心”(1991年)。 佛门三帖养心药(游乾桂,1999年):第一为真空妙有,第二为随缘行,第三为观自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