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之姚木兰与曼娘.ppt_第1页
京华烟云之姚木兰与曼娘.ppt_第2页
京华烟云之姚木兰与曼娘.ppt_第3页
京华烟云之姚木兰与曼娘.ppt_第4页
京华烟云之姚木兰与曼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语堂简介,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福建龙溪人(今漳州市),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贫穷的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早年留学国外,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英文系主任、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54年8月林语堂应华侨陈六使与南洋大学执行委员会邀赴新加坡,就任兴建中的南洋大学校长。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八十二岁。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据诺贝尔官网已公布的1901年至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数据库显示:1940年,作家林语堂被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赛珍珠和斯文赫定同时提名,1950年,赛珍珠再次提名林语堂作为候选人 。,小说背景,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它描写了清朝灭亡后,民国时期时北平几个典型的大户人家的生活,非常逼真的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画卷。 小说以主人公姚木兰的命运发展为线索,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雨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全景式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风云变动的历史风貌。,京华烟云以家庭为主要描绘对象,是一本家庭观念很重的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在书中,我们看到的家庭是安宁与和谐的,家庭成员父与子、母与子、夫妻、兄弟姐妹、妯娌、婆媳、主仆与仆仆之间的关系是自然的、和谐的。 书中穿插的是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史,那是一个多事之秋,一个动乱的时代,一个战争的年代。当时的中国政府岌岌可危,社会上动乱不安,中国面临着改朝换代的变化,但是,书中从无绝望的笔迹,反而到处都彰示着积极的希望,照射出胜利的光辉。尤其是在书中结尾处,人们喊着:“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乡”的口号,一个民族,由于一个共同的爱国热情而结合,由于逃离一个共同的敌人而跋涉万里。一个民族其雄伟的力量,像万里长城之经历千年万载而不朽。亿万的中国人共同在这伟大的史诗时代奋斗生活着。这就是中国的希望所在。,故事梗概,清末,曾家长子娶妻后即逝,二子经亚娶了清污吏牛家女儿素云,荪亚娶了深对当时社会诸多不合理现象不满的姚家二女儿木兰。木兰深明大义,虽爱上孔立夫,但仍在安排下嫁给荪亚,而将自己与立夫间的深情埋藏心底,虽然无法抗拒命运的安排,木兰却在“不认命”的信念下,她改变、创造了自己的命运。所以,她和荪亚始终是一对人人羡慕的恩爱夫妻,荪亚对她的深情,更是日深一日。但在新思想的冲击下荪亚不由自主的外遇了,旧时代中的新女性木兰不偏颇的处理为人所佩服。在曾家那一个日渐颓败的大家庭里当家主事,既有上一辈的压力,又有妯娌间的误会,木兰坚守原则的不凡气度更为人顺当。木兰明理经事,忠国爱家,孔立夫具有的救国救民思想:这一群爱国知识分子,历经国民革命、反袁帝制及北伐,而能在抗日时代,教育出爱国忠贞的第二代.,对女性的崇拜,作为一个生活在众多美好女性之中的男作家,周围女性的言行举止促使林语堂对女性产生最原始的崇拜,再加上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老庄道家“母”“牝”本根哲学的熏陶和游学西方国家时西方文化中女性崇拜的深刻影响,构筑了林语堂典型的女性崇拜思想。所以,女性形象一直是林语堂小说世界里的宠儿,更不用说他的京华烟云这部得意之作。在本小说中,包括曼娘、木兰、莫愁等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但让文本内容增值不少,而且充分体现了林语堂的女性崇拜思想,尤其是曼娘这一有着作者个人生活中女性投影的形象。,姚木兰,姚木兰是一个多元立体的人物,她是中国儒道思想的理想结合,是中西文化的辩证统一。 首先,父亲的影响和未兰幼年的经历,使她成为“道家的女儿”;同时,母亲的影响,使她成为“儒家的媳妇”,形成了她内道外儒的性格。 其次,由于特定的时代、社会环境以及父亲的开明,木兰是新思潮与旧传统俱在,是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统一。,性格分析,木兰性格,第一,容忍宽大,亲切和蔼。每一个认识她的人,都喜欢她,都愿意和她说话、做朋友。对待第三者,她不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对付,而是让第三者明白,她现在的做法是不对的,让第三者自己惭愧而退。对待妹妹和立夫,她也很宽容,本来她喜欢的是立夫,她如果自私,完全可以把爱说出来。但是她没有,她把这种爱化作了亲情,化作友情,化作对亲人的关心和爱护,无声无息的祝福他们。对待暗香,她有很多的遗憾,后悔当年没有把她救出,而意外的相遇,使她万分的开心,甚至想让她做自己丈夫的妾室,在那时,虽然男人三妻四妾是很平常的事,但是作为一个时代的新女性,她有现代的思想,她反对缠足,她反对男人娶姨太太。这从侧面也反映出那个时代虽然有很多新东西传到人的脑子里,但是中国最传统的封建礼教并未抛弃,它还在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第二,母性魅力。她在结婚的第三年,生下了儿子“阿通”,从此,荪亚在她的身上真正看到了另一个闪光点,那就是她的母性,大概有一两年的时间,她那游山玩水的热情都没有了,也不到外面小饭馆吃饭了,自然创造女人的时候所赋予女人的头脑之需,使女人的头脑和个性发展成功,能比男人的头脑更适合实际生活的需要,母性魅力是每一个女人都具有的,但是要把它激发出来不容易,而木兰的这个儿子把她的母性魅力完全地激发出来了。 第三,有很强的领导才能。在姚家,木兰的母亲有很多家里的事和木兰商量,大大小小的事她都知道,也都可以处理得很好、很圆满,到了曾家,仍然是这样的,她虽然是曾家最小的儿媳妇,但是她不久就得到了曾太太的信任,桂姨开始把责任分给木兰,分给她的越来越多,比如分配仆人工作,注意是否年龄较长的仆人容易偷懒,不久她就成了当家主事,下人都知道她的聪明,所以,他们不敢做什么手脚,也不敢偷懒。这就像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她是当家主事,虽然她的辈分在家中不是最大,但是她可以把家族治理的很兴旺,让每个人很开心。,曼娘,虽然林语堂对木兰是情有独钟,但是如果加上对林语堂特殊的经历、独特的个性和博杂的思想进行考量的话,也许在小说众多的女性形象中,曼娘这一特出人物形象更能看出林语堂的一团矛盾。,一、自由的曙光与封建的阴霾,曼娘,一个处处折射着东方文化传统美德的女性,却成为林语堂向读者展示的封建礼教祭品,她的遭遇也透露出封建伦理的阴暗。在曾家老祖母的安排下,曼娘自幼便被许配给了其长孙平亚。在情窦初开的日子里,她与平亚互相爱慕却谨守礼法,矜持自重。当平亚已经病危时,她依旧习“冲喜”嫁入曾家,意图挽救平亚,但这并没有留住平亚,婚后不过几天,平亚便去世,一个年轻美貌的少女开始了其独枕孤灯的处女孀居生活。读罢小说,谁都会为温顺柔弱、美丽贞静的曼娘这一旧式女儿痛惜。细想之下,这条路曼娘似乎也走得合情合理。她不能自主,当然她也放弃了自主,她放任平亚随时可能死去,自己随时可能成为寡妇的偶然因素左右自己,但也无可奈何。,不过,我们在看到曼娘对封建传统维护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她对封建樊篱的轻微冲撞,看到她追求自由的一缕曙光。曼娘虽然生活在封建大家庭下,她却不至于像公婆曾氏夫妇一般的迂腐刻板,她是个很矛盾的人。从思想上来说,她是忠于那个社会主流价值的,她拼命压抑自己的人欲,去迎合那个社会的规范,但是在实际行动上,有时她却有着一些和那个社会相抵触的做法。她对既是弟媳,又是好姐妹的木兰的洒脱虽然有时觉得不可思议,但却没有表现出反对,有时还很欣赏,甚至参与到其中。 作为一个有着西方教育背景的作家,林语堂一方面通过曼娘这一人物悲剧性命运的存在和“离经叛道”的言行举止,对中国传统的旧道德、旧传统进行抨击和贬抑。但是在另一方面,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和一个在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却始终在挣扎着维护封建传统的秩序和尊严。,二、困境的挣扎与奴气的悲歌,女性和战争的关系是复杂的,一方面,女人的天性使她们成为战争最主要的受害者,而另一方面,战争又逼迫她们不得不卷入其中进行种种抗争。曼娘在战争中的作为,正是这种复杂关系最好的体现。 林语堂通过姚思安“你问曼娘。曼娘若说中国非打不可,中国就会赢的。曼娘若说中国千万不要打,中国就会输的”这样的遗言,将中日战争胜败的谜底交给了曼娘这一柔弱的封建女子。而当木兰问曼娘关于战争看法的时候,曼娘说“不管中国愿不愿打,中国是不得不打了”,“我只知道,咱们不能束手待毙”,一个最安于现状、逆来顺受的女子就这样成为战争的精神中心。战争,让她迈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第一步伐,而曼娘也通过这些话语完成了一个形象的重要转变。正是因为有一个这样的女子来承担起战争精神中心的责任,其他中国人投入抗战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了,中国胜利已是必然。,三、女性的崇拜与男权的痕迹,第一,林语堂虽不惜重笔描写曼娘的美丽,然而这种美貌无非是男性心目中理想的女性生理特征而已。尽管文本中,作者也曾以木兰这一女性的视角几次对曼娘加以赞美,但这些外貌的描写却始终规范在以满足男性审美趣味的需求之内。 第二,作者把曼娘刻画成一个“容、言、德、工”俱备、守制寡洁的“贞妇”、与母相依为命的“孝女”,这些的确让曼娘的形象增色不少。但是细想一下,这些又有哪一项不是封建社会男性专为女性量身订制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举止,只不过是换一种形式隐藏起来,变成了是捆绑在曼娘身上一条美丽的链索而已。,林语堂作为一个有着很强女性意识的中国现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