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使用.ppt_第1页
地方志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使用.ppt_第2页
地方志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使用.ppt_第3页
地方志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使用.ppt_第4页
地方志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使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方志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使用,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 市志指导处 运子微,前言,中国的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地域文化载体。西方没有地方志,受中国影响很深的东方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也没有地方志。编修地方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中国的地方志是研究中国古文化不可或缺的文献。,英国当代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主编的多卷本中国科技史就征引了大量的地方志资料,撰成举世闻名的学术巨著。为此,这位学者感叹道:希腊的古代文化乃至近代英国,都没有留下与中国地方志相似的文献,要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的地方志。,一、地方志是中国纪事史学发达的产物。史,记事者也。中国人的历史记录观念特别强。在中国人眼里,山、水、寺院、地方政区等,什么客体都有历史,都值得记录。,二、地方志是地方实力强大的产物。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历史记载,称国别史。 秦以后,中国实行了郡县制,有了正式的地方行政区划。于是,所谓方志,就是某一地方行政区划的综合记载。又称“郡书”、“郡国之书”、“郡县之志”。宋朝人郑兴裔称“郡之有志,尤国之有史”。东汉以后,世家大族为了巩固其在政治、经济上的地位与特权,维护门第制度,普遍重视编写地情记录, “郡书者,矜其乡贤,美其邦族”。“人自以为乐土,家自以为名都,竞美所居” 。这时期的地方记录,史称“地记”。某种程度上说,郡书是郡望、乡邦意识浓厚的产物。,三、地方志是中国人的大一统思想的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历史上统一的中央政权,如何掌控国家版图,除派驻军队,迁徙百姓屯耕生产外,统治者了解国情地情制定治国方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依靠地方记录。自隋唐以后,地方记录进入了第三阶段,即图经时期。到了宋代,由于国别史、地记、图经相互渗透融合的发展,导致集三者特点为一体的方志的出现。元代,方志的编写,进入稳步发展期。元代方志编修,大体上继承了宋朝的成规,大元一统志开了后世编修一统志的先河。,明代是方志编写的迅速发展期。明成祖永乐十年(1412),颁布修志凡例十六条;十六年(1418),又颁发纂修志书凡例二十一条。这是我国方志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明令颁布的修志文件,它对志书的体例、内容、要求和注意事项,都有所规定,对于统一志书体例、推动地方各级政府修志,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清代是我国旧体方志编修的全盛期。清代方志编修达到了中国历史上最高顶峰。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现存清代方志有5701种,约占现存全国方志总数的百分之七十。 民国时期是我国新旧方志编写的转型期。民国三年(1914),浙江省设通志馆,续修通志,首开续修方志先河。民国十八年(1929),国民党政府内务部颁布修志事例概要,要求各省建立通志馆。民国二十三年,内务部又颁布地方志书纂修办法,规定省志30年一修,市县志15年一修。,纵观历史,中国历代政府重视修志,是因为修志有用,修志可以明一统。我国是修志大国,编修方志源远流长,历史上编纂的传统方志其数量达8500余种,约占整个中华古籍的1/10。,新中国成立后历代领导人对地方志的重视,毛泽东每到一个地方,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一是找各方面人士谈话,询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等现实情况。二是到基层走访,直接接触人民群众,拉拉家常。三是通读地方志,了解当地的历史渊源、政权沿革、人文掌故、风土人情等等。 关心重视修志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对湖北省荆门县委书记梅白同志说过:“官不修衙而修志,我们党现在有的地方修大楼、讲阔气。他对当时“不重修志重修衙“的不良官风进行了批评。,1959 年4 月,周恩来指示: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史料很值得收集。 现在当然首先要研究现实问题,反映新的情况,但对过去的东西也需要研究,新的东西是从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过去编的府志、县志保留了许多有用的史料。,1979 年10 月邓小平在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负责人谈话中指示:“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还指出:“修志工作是一项不容易引起重视的重要工作。各级领导要把修志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事业来抓,并切实抓好。”,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67号国务院令,发布地方志工作条例,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第一次正式颁布的有关地方志工作的行政法规,对地方志工作的内涵、组织领导、机构职能、编纂质量、审查验收、开发利用、奖励处罚等都作了具体规定,标志着地方志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对实现依法修志,建立地方志工作的长效机制,保障地方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里程碑意义。2007年7月5日,王岐山市长签署第191号政府令,公布了北京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条例和实施办法,共同构筑了规范北京市地方志工作的法规体系。,第一章 地方志资料的基本概念,地方志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地方志的功能是资治、教化、存史,其中存史是地方志最主要的功能。资治、教化是在地方志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史料基础上实现的,所以存史是地方志存在的根本。修志就是要留下历史的真实记忆,这就要求志书记录的是第一历史,就是原始资料。因此搜集掌握原始资料就是每一位资料工作者的使命。,第一节 资料的种类,一部志书的内容是否翔实,其地方特点和时代特色是否鲜明,取决于修志者是否掌握了足够的资料和正确处理与运用了资料。什么是资料?简而言之,志书资料就是客观存在着的地情信息。地方志的资料来源广泛,多种多样。概括地讲地方志资料主要包括三种:文字资料、口述资料、实物资料,文字资料,志书资料主要来源于文字资料,而文字资料主要来源于档案资料、报刊资料和图书资料。文字资料以其数量大、内容丰富而成为编修地方志的重要资料或称基础资料。按种类划分主要包括5种:档案资料、资料性图书、报刊杂志、私人著述、统计资料。,档案资料:是来源于机构 、组织 、个人 的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资料性图书:对于地方志而言,所有具备史料价值的书,都具有参考价值,特别是资料性图书,其中包含大量第一手资料。如当代北京金融史料、北京市情研究报告、北京园林绿化统计资料、北京工业大事记、二十世纪北京城市建设史料集等,还包括资料性工具书,如名人辞典、地名辞典等,报刊杂志:在断限范围内的各时期报刊上的有关报道、文章等。报刊资料中也可寻觅到历史活动的真实记录,虽然新闻报道的体裁与志书不同,但它也是基于真实事件基础上完成的。不仅能提供资料,还可为资料收集工作提供重要线索。 总之,图书报刊是编志所需资料的重要来源。旧志书、史书、资料汇编或资料工具书年鉴、私人撰著、族谱、各种报纸杂志,都有对地方、自然和社会不同程度的记述,“群书采录”,从中可以汇集起丰富的资料。,私人著述:名人笔记、回忆录、传记等。这些资料详细记录了当事人的社会活动轨迹,可信度较高,与口述资料具有同等价值,成为修志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也可归类于口述资料中。,统计资料:社会各业的统计资料,能准确直观的反映事物的规律和面貌,可以有效的补充文字资料内容。统计资料包括统计数字和统计图表。它是由统计部门或企事业部门汇编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统计数字、图表是观察、研究社会或一个部门发展变迁的主要资料。,口述资料,又称“活”资料,是指存在于流传于人们口头上的资料,能够为一些湮灭的史实提供重要线索,成为修志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口述资料主要来源是当事人回忆。有些事件发生年代并不久远,但其经过情况却不见记载,或者记述不清楚,而当事人或知情者仍然健在,他们的回忆往往有助于廓清史实。但要注意的是由于当事人回忆本身存在客观和主观原因,口述资料需慎重采用。,实物资料,指各类凭证、票据、文物、多媒体资料等,其中凭证、票据、文物等在志书中都以照片的形式反映。实物资料通过对实地、实物的考察、测绘、拍照、录像等,形象生动,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事件和事物的面貌、本质和特征。 实物资料的作用是揭示历史文化信息。 一张照片胜过若干文字。,第二节 资料的要素,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事件、人物、过程、结果。如果说资料是志书的生命,那么时间就是资料的灵魂;而地点、事件、人物、过程等则是资料的血肉。,一、时间: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范围:发端、转折、阶段、结果。 二、地点: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范围:发端、转折、阶段、结果。 三、事件:要给出权威的、准确的概念,重大的政治事件要与党中央作出的定性保持一致。 四、人物:事件的主体,注重典型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五、过程:用事实资料记述事件发生、发展以及结果或阶段性结果的具体情况,注重典型事件的记述。 六、结果:记述一个历史过程结束的资料。而这个历史过程在断限内基本是一次性的。,第二章 地方志资料工作,地方志资料工作是贯穿修志全过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修志机构的高度重视,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从而才能保证地方志书编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占有全面、系统、客观的地情资料是编纂高质量志书的重要保障。,第一节 资料工作的特点,一、资料工作是编纂地方志书的基础性工作。地方志书的资料工作是修志过程的重要环节,包括:资料工作的组织与计划,资料收集的分类与分工,资料人员的学习与培训,等等。所以,资料工作组织到位与否,质量优劣与否,进展快慢与否,直接影响地方志书编纂工作。,二、地方志书志书编纂工作由四个阶段构成: 第一,制定资料收集篇目。原则是门类齐全、统属得当,同时兼顾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便于资料的搜集。 第二,搜集与整理资料。即根据篇目涉及的范围和要求,按志书编纂计划(或资料搜集大纲)查找、搜集各种资料;,第三,撰写初稿。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资料收集篇目,使之逐步成为撰写初稿的篇目。同时将整理后的资料,按照志书编纂方案要求,经过科学编排、撰写,使之成为志书初稿。 第四,总纂成书。从资料的整体性、科学性、准确性入手,解决志稿中体例、行文,特别是资料方面存在的问题,最终使志稿成为志书。,第二节 资料工作的任务和步骤,一、资料工作的任务 第一,在篇目框架的要求下,最大范围地搜集资料。 第二,规范地整理资料。整理后的资料在内容上符合真实、完整、富有特色的要求,在形式上符合条理化、系统化的要求。 第三,按篇目框架和撰写要求选取资料。选取的资料符合志书时空范围和篇幅的要求, 第四,规范的保管资料。做好资料的登记、分类、保存工作,供志书编纂过程中及结束后修志机构对资料的研究、开发和使用。,二、资料工作的步骤 、制订资料收集篇目。按本系统或单位职能和业务范畴制订资料收集篇目,使资料收集工作规范化、条理化。 、按篇目内容向各相关部门分配资料收集任务。有条件的单位可以组织一支资料收集队伍。 、开展资料收集人员业务培训。可以参加市地方志办组织的培训,也可以自行开展培训。,、鉴别和整理资料。要求随时鉴别,随时整理和保存,若有条件,可编纂年鉴。在资料收集到一定量的情况下可以编纂资料长编、大事记等,为日后撰写志稿做好充分准备。 、选用资料。按照志书既定的篇幅和主题需要选用资料,要选用记述客观事实的资料,不选用评述、议论或描述等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仍需要不断对资料进行补充调整。,第三节 资料工作的总体要求,一、资料工作要有制度保障 。各级修志机构,可制定资料工作细则,为资料工作人员“全面地搜集资料”创造便利条件。 二、资料工作人员要专业化。一是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迷信,不盲从,顾全大局。二是敏锐的资料意识。培养对资料的敏感性,能够随时随地发掘身边有价值的资料,并及时收集积累。三是弃而不舍的敬业精神。追求资料的真实、系统、完整,尽量避免资料的遗漏、缺失和讹误现象。,三、资料工作要标准化。将人的管理、资料管理、运作管理纳入有序操作之中。 四、资料工作要倡导协作精神 。提倡实际工作中的协作配合 。“三凡是”原则,即:凡是修志办要求的资料,我们有的,全部提供;凡是修志办要求的资料,我们没有的,一定要想方设法研究解决;凡是修志办送交征求意见的材料,一定要认真阅读认真反馈。,第三章 资料的收集,资料收集的原则:广征博采、有闻必录、巨细皆收。这个原则是从古至今方志界的共识。清乾隆年间的方志学家章学诚认为:一方之文献,若不及时搜罗,资料的利用将捉襟见肘,而未能及时收集的资料将被淹没而不再为人所知。民国行政院参事吴宗慈在他的修志丛论中主张“有闻必录,有录必详”。,第一节 资料收集的范围,一、时空范围:要把握好区域性、时限性、广泛性,就行业(专业)志而言还具有行业(专业)性等几方面 。关键是收集的资料要具有地方特点、时代特征、行业特色。 重点把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二、纲目范围 :为收集资料要设计制定资料收集篇目或提纲,以确定资料收集方向,把握各类资料的内在逻辑关系,明确工作分工,使资料工作有序开展起来。,第二节 资料收集的一般方法,搜集资料是修志工作的基础性工作,要求面向重点,抓住本质,围绕主题,宁多勿缺。 几种常见的收集方法 一、发动系统内部广泛参与修志工作 。要明确修志工作不仅仅是本单位修志机构的事,而是全系统或单位需要共同参与的工作。 二、外出查访:以外出查阅、走访、座谈等形式收集资料。 三、行文征集。对难度较大的资料向有关人士或部门以信函的形式征集或以征稿启事的形式向社会征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面向社会广泛有偿征集抗震救灾实物资料的紧急通知。,征集的实物资料包括:反应地震发生时中小学校、幼儿园灾难场面的有关实物资料,如学校塌垮后的校牌、队旗,遇难者的学习用具等遗留物;反应地震发生时女教师、母亲等保护学生、子女的典型实物资料;反应地震发生时儿童机智顽强、自救互救、舍己救人、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的典型实物资料;反应解放军、武警、人民警察、医务人员、专家、志愿者中的女性在抗震救灾中的相关实物资料,如服装、手套、丝带、旗帜、标语、签名、医疗器械、编写的各类心理疏导培训手册等;反应在抗震救灾中,儿童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的实物资料,如地震日志、绘画、爱心卡、励志感言等;反应各级妇联组织、妇联干部及相关机构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的典型实物资料等;反应妇女儿童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图片和音像资料。,四、利用地情资源:充分利用方志馆馆藏资料以及图书馆、档案馆的地情资料库等地情资源,我国已有数十个省份建立了方志馆,北京也将建立方志馆,还有省情、地情资料库以及各行业所建的数据库等,它们声、像、图、文并茂,应用方便。 五、实地考察。是发现新资料和考证现有资料真伪的重要方式。实地考察应有针对性,不可乱跑,更不可以把道听途说、走马观花所得。,第三节 不同性质资料的收集,文字资料。一是先内后外,先收集系统内的档案、图书等文字资料,然后再根据需要查找收集系统外存在的相关资料。各相关机构或部门(职能处室)应按照篇目框架要求承担相应章节资料的提供任务;二是先近后远,要先收集距离下限近的资料,这种资料新近形成,相对比较齐全,要及时收集,防止遗失;三是利用地情资源。充分利用本地的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的地情资源以及政府网站、本系统网站、数据库等。,口述资料。一是收集当事人口述资料要把握“三亲”原则即:亲历、亲知、亲闻。亲历是指亲身经历的事件,是事件的参与者或见证人的资料;亲知,是确实知道,不是道听途说,如家族历史的耳传亲授等;亲闻就是有确切的消息来源渠道;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登门拜访、举行座谈会等进行口述资料的收集;三是约请有关人员撰写回忆文章。同时要注意,采访及记录的资料经整理后,应请被采访人审读并签字认可后才能使用。,实物资料。一是通过实地踏勘,拍摄相关实景照片,作为实物资料收集;二是在系统内征集具有纪念性的物品或实物照片;三是发布征集信息面向社会或个人征集相关物品。四是收集绘图资料,指地图、图纸表等拍成照片资料存档。所有存档的实物资料图片必须注明图片内容发生的时间。五是 收集工作照片资料要尽量以工作情景照片为主,尽量少收集领导人的讲话照片,应以突出行业事业工作场景为主,因为这样的照片内容丰富,资料性强。,多媒体资料。一是收集本地或系统内重大的事件、会议及活动等的音频、视频或图片资料;二是要注重利用官方网站,收集所发布的政务信息资料;三是对于非官方网站资料,要认真核实,慎重使用。,总之,方志是地方的“百科全书”、“一方总览。”因此,广征博引的同时,应尽量做到“五个见底”。 1档案资料见底。 2报刊资料见底。 3各部门的文书资料见底。 4知情人士见底。 5前人编写的史料见底。,所谓五个见底实际上是指对上述五个方面的有关资料,均要涉猎一遍,翻一翻,看一看,分别情况予以处理。对那些与本地区本系统无关的,或共性的空洞的东西,可一瞥而过之;对那些一般性参考材料,可摘其要点,领略其大意;只有对那些能说明问题的具体记载,特别是能与纲目挂上钩的资料,才需要认真细看,并分别不同情况,进行摘抄、制卡或全文复制。,第四章 资料的鉴别,所谓“鉴别资料”是指在资料搜集中,资料工作人员通过对原始资料来源、内容、稿本多方比较,按常理进行分析,防止无效资料混入,降低后续工作难度的工作。 郭沫若在其所著十批判书之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中指出:“无论做任何研究工作,材料的鉴别是必要的基础阶段。材料不够,固然大成问题;而材料缺乏,顶多得不出结论而已,而材料不正确,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比没有更要有害。”,第一节 资料鉴别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一、资料鉴别的基本原则无证不信、言必有据 采用科学分析的方法,不少历史上的事情有多种说法,要弄清一件史实,一定要注意充分掌握有关事实证据。若没有充分的证据,不能轻信,尽量不用孤证资料。但是孤证并非绝对不能用,特别是在材料不足时,有一条孤证总比没有好,但用时要注意几点:一是与其他有关的可靠史料没有矛盾;二是内容合乎情理;三是使用时,在提法上要留有余地。,二、考证资料应遵循的一般标准:为防止假伪资料进入志书内容,资料工作人员,一是要把好资料收集关,在收集资料中要认真弄清资料的来源过程和内容记录, 对无真可言的假伪资料做到坚决不收集。二是把好资料归档关。归档前要认真审核材料,对于有疑问或不清楚的资料, 应加以注明或作出标记,以备查实。,衡量一部志稿的资料质量,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考虑: 1看资料是否全面:历史与现状,系统性 2看资料是否可信:客观、真实 3看资料是否可靠:来源渠道 4看资料是否典型:详独略同,突出特点 5看资料是否矛盾:记述史实无出入 6看资料是否出处清楚:尽量避免孤证,第二节 资料鉴别的一般方法,一、书证:把有关同一事物的不同记载进行比较对照,以文献证文献,用甲书上的资料辩证乙书上的资料,求得准确或接近准确的结论。 二、物证:以实物资料来订正文献资料或口述资料,这种订正一般比较可靠。 三、人证:以口述资料来印证、纠正文献资料。这种方法宜谨慎使用,不要轻率地用活资料否认死资料,因为人的记忆存在偏差和主观性。 四、理证:以个人学识和逻辑方法辨别资料的真伪,一般在缺乏佐证的情况下使用。,五、排比对证:即对有关同一问题的各种资料进行相互对照比较,发现矛盾,深入研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多方求取确证,这是核实资料的重要方法之一。采取这种方法,在各种资料之间发生矛盾时,一般处理原则是:图书资料和档案资料有矛盾,应以档案资料为准;内部资料和外部宣传报道有矛盾,应以内部资料为准;亲身经历者的资料和旁知者的资料有矛盾,应以亲历者资料为准;距历史事件时间、地点近者资料与远者资料有矛盾,应以近者为准。但是也要注意问题的复杂性,不能机械的搬用上述原则,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对一些暂时无法印证的,宁肯存疑,留待以后查证,也不要主观臆断。,第三节 不同类型资料的鉴别,一、档案资料的鉴别:档案中的错误,一是假数据;二是材料;三是假凭证;四是档案记录者的失误造成的差错。 二、报刊、网络资料的鉴别: 注重报刊网络的倾向性和办刊宗旨。,三、口述资料的鉴别:来自个人口述,由于口述者记忆不清楚、认识片面或有意回避掩饰等现象,会造成口述失实,可通过采访多人收集口述资料进行比照,同时利用其它类型资料加以印证,从中找出真实的记忆。 四、图像照片资料的鉴别:图像照片资料是实物资料的一种,它们形象逼真的再现了历史事件的情景。应该注意的是目前的高科技手段对图片的制作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收集时要弄清资料来源;另方面要注重资料的说明文字与实际反映内容的一致性,不能张冠李戴,闹出笑话,损害资料的真实性。,五、数据资料的鉴别: 数据资料中常见的问题: 1、资料本身有误。 2、工作疏忽造成资料不准。 3、考虑保密而不敢采用必要的数据。 核实数据的几种方法: 1、对比审核:纵向和横向对比 2、技术审核:运用统计、计算等技术手段对数据的关系进行审核。 3、保密审核:要严格按照保密规定要求进行处理,从而避免失泄密问题的发生。 4、逻辑审核。就是通过数据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比较、推理、判断。,六、资料鉴别考证结果:资料经过考证后大致有四种情况:全真、全伪、真中有伪、伪中有真。一般全真、全伪的资料较少。真中有伪,伪中有真的资料较多。因此,我们一定要在 “严”字上下功夫,做到去伪存真,去芜存菁。,李大钊在论及历史真实问题时指出:“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的纪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只有充分的纪录,不算历史的真实;必有充分的解喻,才算历史的真实。” 资料不能等同于事实。,事实本身有彼此辩证地统一在一起的三个层次: 一是客观的历史过程中的事件; 二是被记录在资料中的事实; 三是修志者通过分析资料中的事实而获得的对客观实践的科学认识。 志书中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第三层次的,具有科学意义的历史事实。,考据歌:要资料,尚易寻;考真伪,最要紧;谣与传,不可信;摘消息,须佐证;取结论,看起因;逢数字,究其准;遇年月,阴阳分;用原件,细辩认;内容杂,需理清;若怀疑,在咨询;有苗头,穷追根;去假象,求其真;跟梢不清勿轻用,要对人民负责任。,第五章 整理的资料,资料整理工作的任务和要求。一是熟悉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实际上是修志人员熟悉资料并且为将来撰写志稿进行构思的过程,因此这是资料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二是检查资料。在整理资料中,通过对资料的筛选、鉴别,能发现资料的正误、缺失,达到入志资料的要求。三是保存资料。经过整理筛选从而将有价值的资料保存下来,不仅为修志工作提供方便,而且还为写史、开展地情研究及咨询提供支持。,第一节 资料整理工作的方法,登记归档。将收集的资料按照资料收集篇目中的篇章节目的顺序统一编号。登记的内容有:资料来源、资料名称、资料性质、资料内容简介;还要登记资料整理结果,包括材料重复情况,与其他同一资料有无出入,内容参考价值大小等,然后归档。,填写资料卡片。建立资料加工卡要求做到及时、分类、一事一卡或“一事几卡”,要做到“五要”、“四不”、“三注意”。五要:取舍要合理,意思要完整,抄写要标准,字迹要清楚,要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四不:不改变原文,不涂改,不漏抄,不滥用简化字;三注意:注意断节摘抄用省略号,注意不把一个完整的记述摘抄得支离破碎,注意抄后校对原文。,编写大事记:大事记亦称大事年表。是以时间为线索记载一个地区、一个机关、一个专题、一个历史阶段发生的重大事件(事实)的书面材料,大事记的内容。关乎全局大势,在社会上、本部门、本单位、本系统中具有一定影响的事件。如重大决策、重要人事机构变动、重要会议、领导的重要讲话与重要指示;举办或参与的国内外重要活动,包括参观访问、学习考察、经验交流与学术研讨活动、对上级指示的执行情况与结果、重要工作成果与成就等等都属大事要事范畴,简言之所谓大事就是大、要、新、特之事,凡具有上述特征之事就是大事记收录范围。,编写大事记的要求。 一是一条一事。大事记的写法一般是一日一事,或一日几事,每事一条,每条一记,不能把几件事揉在一起记述; 二是准确无误。指时间准确,事件准确。时间应当按照事件顺序写清年月日;如果是每月大事记,则写清月日;如果是每日大事记,则写清上午或下午几时几分; 三是摘其大事。记事要力求言简意明,摘要记载,不要详叙其情;,四是可以将志书中不便记载的大事要事记录下来,补志书正文记述之不足,特别是遇到宜粗不宜细的历史政治运动及其他敏感问题,更能达到掌握分寸,适可而止的目的。 五是要注意大事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一件大事延续多年,除开头与结尾必须收录之外,中间的起伏变化也可以作为大事条目收录,但入记的关键是选好事由与标志性变化,所以选好入记大事的角度至关重要。,第二节资料长编的编纂,编纂资料长编。资料长编是由原始资料向志书过渡的“中间产品”。编纂资料长编的目的: 一是及时检验资料,促进资料收集工作; 二是有助于完善篇目框架; 三是提高修志人员对资料的驾驭能力; 四是资料长编是志书编纂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工作成果。,资料长编的编纂方法。在资料基本收集齐备的基础上,以资料收集篇目为框架,修志人员便可着手编写资料长编。资料长编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汇辑型和纂辑型。 “汇辑型”是将经过删节、挑选的资料按篇目的要求分别归类,每条资料后都注明出处,资料保持原貌,不作文字加工和修改; “纂辑型”是对原始资料作摘录并编辑,是按门类经整理加工而成的资料。编辑时除了把摘录的资料作筛选、鉴别、整理、编排外,还可以用编者语言作联缀、概括,从而明确和理顺资料内容间的关系。采用哪一种类型,可酌情而定。,资料长编具体要求 :,一是主体资料要齐备,同时注意收入典型资料、对比资料及必要的背景资料、佐证资料等。 二是对编入长编的资料要进行认真的考证、鉴别、筛选,发现矛盾、错漏要及时正误、补充。对一事几说尚难定论的问题可诸说并存,同时收入。 三是按拟定的篇目归纳资料,按时间顺序排列,注意脉络清楚,若资料与篇目出入较大,可适当修改篇目。,四是凡节录、剪裁原始资料,必须保持资料内容的原始面貌,不得修改。段落内容有删节的,应在删节处加删节号 “”。 五是资料要注明出处。源于书刊的,注明作者(编者)、书刊名、出版机构、出版日期、卷页数等;源于档案文件的,注明案卷存放单位名称、案宗号、页码、日期等;源于口述的,注明口述人姓名、年龄、职业及姓名、单位、采访时间等;源于多媒体的要注明网站名称、栏目名称、提供单位或撰稿人、发文日期等。,第六章 选用资料,资料搜集是解决资料“从无到有”,资料整理是解决资料“从乱到治” ,资料选用则是解决资料“从粗到精”的工作。,第一节 入志资料的选用要求,一是遵循志书既定规模和篇幅要求,确定供编纂选择的资料。资料选用过程是资料由粗到精的过程,而不是资料被大量剔除或盲目缩减的过程; 二是确保资料的合理安排,入志资料就其功能主要分为 “主体资料”和“非主体资料”。“主体资料”是反映志书主题的资料,包括典型资料、宏观资料等。典型资料可以通过典型事件对内容记述起到画龙点睛和深化主题的作用;宏观资料是反映全局情况的资料。“非主体资料”一般指背景资料、佐证资料等,非主体资是辅助主体资料内容记述,根据主体资料内容需要可以进行适当选用。,第二节 入志资料要注重保密问题,依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志书不得含有下列内容: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宣扬邪教、迷信、赌博、暴力的;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法律、法规及政策未作规定的,经由有关部门审查把关,正确把握记述尺度。,第三节 不同文体资料的选择,以下重点介绍第二轮地方志编纂中常用的几种文体资料的选择方法: 年鉴资料的选择。年鉴与志书同属资料性文献,条目是年鉴的基本记述单元,分为综合性条目和专题性条目。综合性条目包括“综述”“概述”或者“概况”等,是利用宏观资料概括区域、行业(事业)在年度内的发展情况,这种资料是志书综合性资料的来源之一;专题性条目特点是一事一条,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记述,是志书典型资料的来源之一。,工作总结资料的选择。写工作总结要求客观事实,广泛占有材料,这是工作总结的内容基础。写总结需要积累丰富的材料,并且要对材料进行筛选,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而志书是记述一定区域或行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因此,二者对资料的要求与选择上是相通的,都是以广泛占有材料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志书利用工作总结就是将其中关于客观事实的资料抽取出来,按照篇目框架要求纳入志书相应内容当中。,新闻报道资料的选择。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写作,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