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ppt_第1页
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ppt_第2页
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ppt_第3页
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ppt_第4页
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主讲教师吴晓君,第三章 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城市居住区的概念 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集聚地。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 根据上一层次规划和近期建设的要求,对居住区内各项建设做出综合安排,位居民创造一个经济合理的、能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方便、卫生、安宁、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居住区规划的原则,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 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要求。 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并将其纳入规划。 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为老年人、残疾人、少年儿童的生活和社会活动创造条件。 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 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3.1 居住区的组成和规模,3.1.1 居住区的组成 3.1.1.1 居住区的组成要素 物质要素:自然要素-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被等 人工要素-住宅、公共设施、小品、市政公用设施等 社会要素:社会制度与组织、社会道德与风尚、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 文化艺术修养等 3.1.1.2 居住区的用地构成 住宅用地(R01)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 道路用地(R03) 公共绿地(R04),3.1.1.3 居住区用地指标,指标体系:用地比例指标 (%) 人均用地指标 (平方米/人)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 居住区 小区 组团 住宅用地 4560 5565 6075 公建用地 2032 1827 618 道路用地 815 713 512 公共绿地 7.515 512 38,居住区人均用地控制指标(平方米/人) 层数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多 层 1621 1622 1625 居住区 多 中高 层 1418 1520 1520 多层 高层 12.516 1316 1316 低 层 2025 2025 2030 多 层 1519 1520 1522 小 区 多层 中高层 1418 1420 1420 多层 高层 1114 12.515 - 高 层 1012 1013 - 低 层 1820 2023 2025 多 层 1415 1426 1420 组 团 多层 中高层 12.515 12.515 12.515 多层 高层 1013 1013 - 高 层 710 810 -,深圳市标准 小 区 组 团 别 墅 区 130180 110130 低 层 2025 1820 多 层 1822 1420 高 层 1013 710,3.1.2 居住区的合理规模,人口规模 用地规模 影响居住区规模的因素 设置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服务半径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影响 居民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 自然地形条件的城市的规模影响 居住区合理规模 人口: 35万 用地: 50100公顷,3.2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3.2.1 居住区的规模分级 3.2.1.1. 进行居住区规模分级的理论根据 1.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需要 就医 经常必要的活动 文体活动 居住区 综合购物 金融.邮电活动 居民的户外活动 上下班 日常必需的活动 上学.上幼托 小区 文娱及游息 组团 日常购物 针对不同频率的活动,为其提供相应的设施.,2. 行政管理的需要 市政府-区政府-街道办-居委会 城市 分区 居住区 小区(组团) 3. 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需要,保证设施的配套.,3.2.1.2. 居住区规模分级 按户数和人口规模可分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概念 居住区 居住小区-被居住区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 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组 团-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分级标准 居住区 小区 组团 户数(户)10000-16000 3000-5000 300-1000 人口(人)30000-50000 10000-15000 1000-3000,3.3 居住区规划设计 3.3.1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 片块式布局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较多的 相同因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 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 特点: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 轴线式布局空间轴线由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 特点:具有强烈的积聚性和导向性,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 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 向心式布局 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 特点: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易于形成中心。,3.3 居住区规划设计 3.3.1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 围合式布局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 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 特点:中央主导空间尺度较大,统帅次要空间;有宽敞的绿地 和舒展的空间,日照、通风、视觉环境较好。 集约式布局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开发地 下空间(水平、垂直空间流通的整体空间)。 特点: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外空间渗透、延伸。利 于节地、节能。,片块式布局,片块式布局,轴线布局,向心布局,围合布局,3.3 居住区规划设计 3.3.2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分析 布局特点: 道路系统是规划布局的骨架 公建系统是构成社区中心的核心 绿化系统是生态平衡、空间协调、视觉活跃因素 住宅群体是规划的主导因素 居住区规划设计p=5657页 : 实例分析,3.3 居住区规划设计 3.3.2住宅及其用地规划布置 3住宅类型的选择 1)类型 独院式 低层 1-2层 并联式 楼间式 内廊式 外廊式 单元式 台阶式 多层 4-6层 复 式 点 式 内天井式 中高层 7-9层 高层住宅 - 高层 1029层 超高层 30层以上,3.3.3住宅类型的选择 单身 1. 住户的家庭结构形式 核心 直系 其他 2. 居民的居住习惯 家庭成员分室居住,私密性 至少含有卧室,厨房,卫生间,储藏间,起居室等。 3. 当地的气候条件 4. 用地条件,3.3.4 我国城市住宅面积标准 1.住宅设计规范标准 套型 家庭人口(人) 最小使用面积() 建筑面积() 小套 12 18 26 23 26 37 中套 23 30 42 34 36 50 大套 34 45 60 45 48 67,2. 城市小康示范小区规划设计导则 分级 一 二 三 四 使用面积 4248 5360 6471 7590 建筑面积 5565 7080 8595 100120,3.3.5 住宅群体组合的基本形式 行列式 优点:朝向、通风好 缺点:群体布置单调,呆板,视觉效果差 。 组群之间可识别性、私密性差 。,周边式 优点:便于行成完整院落,促进邻里往来,私密性好 节约用地,提高空地率。 缺点:部分居室朝向不好,炎热地区不适用。,混合式 以行列式为主,周边以少量住宅或公建围合 优点:综合行列式、周边式优点 缺点:尚有部分少量住宅朝向不佳, 自由式 散点式 (高层或多层) 优点:灵活适应地型,丰富组群空间形态 缺点:造价较高,单位用地经济性略差,连续式 优点:节约用地,便于组织大型公共緑地,可根据地 形灵活布置, 整体空间效果较好 缺点:结构复杂,造价高,不利于抗震 不适应起伏变化的地形,住宅群体空间特征(p=68页) 空间的封闭感和开敞感 主要空间和次要空间 静态空间和动态空间 刚性空间和柔性空间 住宅群体空间组合实例分析 居住区规划设计p=7073页,3.3.2 公共建筑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 1公共建筑的分类及指标确定 1)按使用性质分类: 教育-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 医疗卫生-门诊所、卫生院、医院 文化体育-文化活动中心、站、运动场 八大类 商业服务 金融邮电-银行、储蓄所、邮电局、邮政 所 市政公用 行政管理 其 他-防空地下室、街道第三产业等,2)按经营特征分类: 盈利性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 用 非盈利性公共服务设施: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 行政管理、其他 3)指标确定 千人指标-以每千居民为基本单位 /千人 座/千人 床/千人 民用建筑综合指标-新建独立工矿企业居住区,以职 工为基本单位 /职工,1 公共建筑规划布置 1) 规划布置原则: 结合居民区规划结构,公共设施的布置应遵循分级、对口、 配套以及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分级:居住区级-小区级 -组团级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专业性服务 基层公共设施规 设施、规模 模小,使用频度 大使用频度 高 不高 对口:与人口规模相对应。要根据人口规模相应配置,如中学、影剧院、医院等设施服务的人口规模在万人以上,小学、服务人口规模在.7-1.5万人,幼儿园服务人口规模在1000-3000人。 配套:配套齐全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同类相对集中形成中心 部分设施相对分散于区内,1) 基本要求 1 合理的服务半径 居住区级 8001000米 小 区 级 400500 米 组 团 级 150200 米 2 满足自身功能要求及经营要求 3 与自然环境条件相结合 4 应设在交通方便,人流集中的地段,1) 居住区文化商业服务中心的选址及规划布置 1 选址方式 a位于几何中心 使用方便,均衡 货运有干扰 b位于居住区出入口 上下班使用方便 c位于干道侧 可服务于周边居民 提高经济效益 对区内无干扰 区内居民使用略有不便,2 中心的规划布置方式 a沿街线状布置 单侧,双侧解决交通问题 b 独立地段集中布置 设施集中,使用方便,注意 组织人车流 c 线、片相结合,4) 中小学的规划布置 1选址 a b C 居中,服务半径 一侧,服务半径 一角,服务半径 小,相互干扰大 适中相互干扰少 大,相互干扰小,43居住区道路规划布置 1道路功能与分级 日常生活交通: 上下班、购物、娱乐等 步行自行车小汽车 功能 市政公共交通: 清运垃圾、邮件、消防救护 汽车 货 运 交 通: 公共设施的货运 卡车,分级 居住区级-居住区的内外联系,居住区的主要道路 车行道宽度9米 红线20米 小区级- 居住区次要道路,居住区内部的交通联系 车行道58米 红线 采暖区14米 (建筑控制线) 非采暖区10米 组团级- 居住区内支路,住宅组群的内外联系 路面宽35米 建筑控制线宽 采暖区10米 非采暖区8米 宅间小路-通向各户或各单元的小路 路面宽2.5米,居住区道路系统的组成形式 1)人车混行道路系统 居住区内人行与车行在同一断面内组织 适用于机动车流量少的居住区 我国绝大多数居住区采用此种系统 常见形式: 环通式 交通组织通畅 易于划分住宅组群,结构清晰 工程管线易于敷设,尽端式 可减少汽车穿越的干扰 但自行车交通不便 混合式 交通组织既通畅,又避 免部分车辆向纵深穿越,人车分流(机、非分流)道路系统 人行与车行按两套系统设计,当发生人行与车行交叉时 大多采用分层处理。 适用于小汽车流量大的居住区 国外某居住区人车分流系统 深圳福田中心区规划人车分流系统,居住区绿地规划 1 1)居住区绿地系统构成 公用绿地 公共设施专用绿地 道路绿地 宅旁、庭院绿地,1 居住区绿地标准 两个概念 公用绿地标准 一般绿地标准 一般绿地标准 绿地率-绿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 新区30% 旧区改造25% 公共绿地标准 定义: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地 居住区1.5/人 标准: 人均指标 小区1.0/人 百分比指标 组团0.5/人,1 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要求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 集中-公共绿地相对集中 分散-宅间绿地绝对分散 点-各级公共绿地 线-道路绿地,步行林荫道 面-宅间绿地等 节约用地,充分利用劣地、坡地、洼地充分利用原 有绿化,河、湖水面等自然条件。,公共绿地的规划设计 1) 居住区公园 供全区居民使用,游息,娱乐,文体活动,最好与 居住区级文化商业中心结合设计,步行到达距离不 宜超过800米,最小规模1.0 ha 2) 小游园 供居民就进使用,游息,娱乐,文体活动,最好与 小区中心结合实际,步行到达距离不宜超过500米, 最小规模0.4ha 3) 组团绿地 住宅组群内绿地,最大规模0.04 ha,,位于周边院落或住宅组中间 位于行列式住宅山墙间 位于行列式前后两幢住宅之间,居住区规划的基本要求 1) 使用要求 选择合适的住宅类型 合理配置各项公共服务设施 合理组织居民户外活动,休息场地等 合理组织居住区内、外交通联系 2)卫生要求 日照 日 照 间 距:根据住宅得到必要的日照时间来 确定后两幢建筑之间的合理距离 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住宅正面间距 正南向住宅正面日照间距 : 标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 H: 前排房屋檐口至地面高度 H1:前排房屋檐口至后排房屋底层窗台面 的高度 H2:后排房屋窗台面的高度 L=H1ctg=(H-H2)Ctg,非正南向住宅正面日照间距 方位 015 1530 3045 4560 60 折减系数 10L 09L 08L 09L 095L L为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 2)通风、朝向 住宅设计要考虑组织通风 住宅群布置要利于导风与防 南方炎热地区应特别注意朝向的选择 3)防止躁声 表示躁声强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