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小建中汤证和炙甘草汤证.ppt_第1页
课件:小建中汤证和炙甘草汤证.ppt_第2页
课件:小建中汤证和炙甘草汤证.ppt_第3页
课件:小建中汤证和炙甘草汤证.ppt_第4页
课件:小建中汤证和炙甘草汤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建中汤证,廖永安,伤寒论原文,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 释义 伤寒: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等表证。 阳脉涩,阴脉弦:浮取滞涩、中焦虚弱,气血不足;邪入少阳,气血失和,沉取带弦。,脾虚腹痛兼少阳邪郁证,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 释义: 气血虚弱则经气失养,气血失和则经气滞涩,故腹痛明显。 中虚而兼少阳邪郁,治宜辨其标本缓急,中焦虚寒,气血不足之人,不宜使用小柴胡汤,恐其苦寒更伤中气,而导邪气深入。补其中虚,复其气血是当务之急。小建中汤一来调补气血,缓急止痛,二则扶正祛邪。如果中气恢复而未痊愈则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中焦虚寒、气血不足兼伤寒表证,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1、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等表证仍有。 心烦喜呕,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小柴胡汤证。 心烦口渴,高热汗多, 白虎汤证 心悸而渴,饮水则吐 小便不利:茯桂术甘草汤,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中焦虚寒,气血不足,复感外邪,表里同病。 心中悸而烦 脾气不足,气血两虚。邪气扰乱心神,气血失养。,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原文,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虚劳病 中焦虚寒、阴阳两虚证,金匮要略*黄疸病原文,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黄疸病 脾虚气血不足证,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原文,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中焦虚寒病机(理),1、脾胃为后天之本,营卫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虚寒,不得温煦,故腹中时痛,喜得温按,按之则痛减。 2、脾胃不健则心气不足,以致心阳失宣,故心中悸动。 3、营阴生化不足,以致心失所养,故虚烦不宁,面色无华。 4、虚劳发热是因中虚,营卫化生不足,阴阳失调而致。 阴病不能与阳和,则阳以其热而独行,故虚阳上泛而手足烦热,咽干口燥。阳病不能与阴和, 5、则阴以其寒独行,故里急,腹中痛。,法,小建中汤主之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小建中汤方(方药),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组成与方解,饴糖-补虚建中,缓急止痛 君 芍药-养血敛阴,缓急止痛 臣 桂枝-温中祛虚寒 臣 甘草(炙)-甘温益气 佐使 生姜 大枣-健脾益胃,调和营卫 佐使 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方解,1方中重用饴糖为君,甘温入脾,益脾气而养脾阴,温补中焦,兼可缓肝之急,又可润肺燥。 2、芍药酸甘益阴,和辛温的桂枝配伍,一温一凉,调和阴阳,共为臣药。 3、甘草、生姜、大姜共为佐使药,且芍药与甘草合用,酸甘化阴又缓急止痛;桂枝与甘草相合,辛甘化阳,助饴糖温补中虚;胃者卫之源,脾者营之本,卫为阳,不足者益之必以辛,营为阴,不足者补之必以甘,生姜辛温温胃,大枣甘温滋脾,辛甘相和,脾胃健而营卫通。,方解,诸药合用,共建温养中气,平补阴阳,调和营卫之功。该方意在辛与甘合而生阳,酸得甘助而生阴,阴阳相生,中气自立,是故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取汁,兑入饴糖,文火加热溶化,分两次温服),化裁,1、若中焦寒重者,可加干姜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力; 2、兼有气滞者,可加木香行气止痛; 3、便溏者,可加白术健脾燥湿止泻 4、面色萎黄、短气神疲者,可加人参、黄芪 当归以补养气血。 【附方】 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大建中汤(金匮要略),类方比较,本方与理中丸同为温中祛寒之剂,但理中丸纯用温补药物,以温中祛寒,益气健脾为主。小建中汤乃温补药配以调理肝脾之品,重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类方比较,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大建中汤四方均属温中补虚之剂。 但小建中汤以辛甘为主,佐以大量芍药,又有酸甘化阴之意,宜于中阳虚而营阴亦有不足之证; 黄芪建中汤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是增强益气建中之力,阳生阴长,诸虚不足之证自除; 当归建中汤治产后虚羸,以产后百脉空虚,加苦辛甘温,补血和血之当归。 两方若与小建中汤相比较,则小建中虽阴阳并补,但以温阳为主;黄芪建中汤则侧重于甘温益气;当归建中汤乃偏重于和血止痛。,大建中汤(蜀椒、干姜 人参) 则纯用辛甘之品温建中阳,其补虚散寒之力远较小建中汤为峻,且有降逆止呕作用,故名大建中,用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腹痛呕逆。,禁忌,呕吐或中满者不宜使用;阴虚火旺之胃院疼痛忌用。 糖尿病患者?,临床应用,临床化裁用于治疗一下疾病中属于中气虚寒,阴阳气血失调者: 1、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2、慢性肝炎 3、神经衰弱 4、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 5、功能性发热 6、痛经 临床应用以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舌淡,脉细弦为辨证要点。,文献,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上:“建中者,建中气也。名之曰小者,酸甘缓中,仅能建中焦营气也。前桂枝汤是芍药佐桂枝,今建中汤是桂枝佐芍药,义偏重于酸甘,专和血脉之阴。芍药、甘草有戊己相须之妙,胶饴为稼穑之甘,桂枝为阳木,有甲己化土之义。使以姜、枣助脾与胃行津液者,血脉中之柔阳,皆出于胃也。”,文献,金鉴:是方也,即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也。名曰小建中者,谓小小建立中气也。盖中气虽虚,表尚未和,不敢大补,故仍以桂枝和营卫,倍芍药加胶饴调建中州,而不啜稀粥温复令汗者,其意重在心悸中虚,而不在伤寒之表也。中州建立,营卫自和,津液可生,汗出乃解,悸烦可除矣。,文献,医方论:小建中汤之义,全在抑木扶土。当从吴氏之说,用肉桂而不用桂枝。肉桂温里,桂枝解表,用各有当也。且肉桂性能杀木,合芍药以制肝,又用姜、枣、甘草、饴糖之甘温以补脾,斯中州之阳气发舒,而阴寒尽退矣。,名家医案 虚劳吴鞠通医案,施某,20岁,形寒而六脉弦细,时而身热,先天不足,与诸虚不足小建中法,白芍六钱、炙甘草三钱、生姜四钱、桂枝四钱、胶饴一两(去滓后化入)、大枣(去核)四枚,煮三杯,分三次服。服六十剂后,诸皆见效,阳虽转而虚未复,于前方内减姜、桂之半,加柔药(大生地、麦冬、五味子)兼与护阴。,名家医案吐血吴鞠通医案,胡某,31岁,劳伤吐血,汗多足麻,六脉弦细不数,小建中汤主之,白芍六钱,甘草(炙)三钱,生姜五钱,桂枝四钱,胶饴(后入)一两,大枣(去核)三枚,煮三杯,去滓后,将胶饴化入,上火二三沸,搅合匀,分三次服。服七剂后,汗减,足麻愈,食少。再服七剂后,诸症皆愈,惟咳嗽未止,于原方中加云苓、半夏而愈。,黄疸湖南中医杂志(1987;5:30):,资某,男,58岁,患黄疸一年余,面部及肌肤发黄、色淡暗晦,巩膜微黄而暗滞,四肢软弱乏力、心悸短气,语言低微,纳呆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濡细,实验室诊断:溶血性黄疸。乃脾虚失运,气血不能正常化生所致。治予温中补虚,益气生血 处方:桂枝9g,白芍12g,炙甘草9g,大枣20枚,生姜3片,黄耆30g,当归6g,水煎去滓取汁,纳饴糖120g口服,每日一剂,服20余剂后诸症悉除。,小儿尿频千家妙方,孙某,女,4岁,尿频月余,一日几十次,每次量少,喜甜食,食量不大。发育一般,较瘦,神情不活泼,面色稍苍黄,腹部较紧张。诊为中气不足,脾胃虚弱,予小建中汤。十剂后,尿频好转,每日减至二十多次,面色转红。继服原方加黄耆七剂后,尿频愈,每昼夜小便仅十次左右,食量增,面色红润,体力增强,活泼,较前体胖。,腹痛 刘渡舟医案,李妇,38岁。产后失血过多,又加天气严寒,而腹中疼痛,痛时自觉肚皮向里抽动。此时,必须用热物温暖,方能缓解。切其脉弦细而责,视其舌淡嫩,苔薄。辨为血虚而不养肝,肝急而刑脾,脾主腹,是以拘急疼痛,而遇寒更甚。 为疏:桂枝10克p6芍30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7枚,当归10克,饴糖40克(烊化)。 此方服3剂,而腹痛不发。转方用双和饮气血两补收功。(新编伤寒论类方1984:24) 按语:本案为典型的虚寒腹痛、由血虚不能养肝,肝急刑脾所致,以腹中急痛,喜温喜按,脉弦而细为特征。小建中汤在补益脾胃之中兼能平肝胆之气,又能缓解筋脉之拘急,用于本案正中其机。据刘老经验,治疗脾气虚弱,肝胆气急腹痛,可先服小建中汤,然后再用小柴胡汤去黄苓加芍药,效果更佳。,胃脘痛(胃粘膜脱垂) 胡希恕医案,张某,男,42岁,1966年6月10日就诊。胃院隐痛反复发作已5年,经检查诊断为“胃粘膜脱垂。”近常饿时胃皖痛,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塘,日二次行,下肢痪软。先与附子理中汤治之不效,后细问症,据有汗出恶风,脉缓,知为表虚中寒之证,故予小建中汤: 桂枝10克,白芍18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饴糖45克(分冲)。 服6剂胃脘痛已,但饿时仍不适,大便溏好转,但仍日二行,再服上方。7月1日复诊,除大便微溏外,余无不适。(经万传真1994; 按语:中焦虚寒,胃络失煦而疼痛。治宜温中寒,缓里急。附子理中汤虽能温中,但无缓急之功,故用之乏效。惟小建中汤辛甘化阳而温里,酸甘化阴而缓急,正中病机,故投之痛已。,噎膈(贲门失弛缓症)魏传余医案,李某,女24岁,1987年6月6日就诊。于6个月前觉吞咽梗阻,食后呕吐,时轻时重。轻时,吞咽于食因难;重时,稀饭、开水均难咽下。伴胸胁疼痛,失眠易怒。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今日因吞咽梗阻,食后呕吐加重,而来就诊。刻下面色苍白,语声低微,倦怠乏力,烦躁易怒,舌质淡嫩,苔少而干,脉细弱。辨证:中焦虑寒,脾胃失健。治法:温中补虚,健脾强胃。小建中汤主之: 桂枝30克,白芍60克,炙甘草、大枣、生姜各10克,馅糖l00克 8剂后,症状消失,再做食道钡餐检查数次,均末发现异常。(四川中医1987;(12:22) 按语:中气虚弱,贲门失于弛缓,吞咽不能,而致噎膈。有是证使用是药,小建中汤补益脾胃,建立中气,待中气建,则吞咽自如,是以获效。,虚劳低热(粟粒性肺结核) 李风翔医案;五岁女孩,三个月来下午低烧,久治不愈。面白,体瘦,食少,精神萎靡,大便干,日一次,脉象沉细无力,舌质淡,苔正常,诊为虚劳。处方:小建中汤加党参、黄芪、当归。 2剂后,热退神增,精神转佳。7剂后复诊,仍有低烧,依方继服14剂。(国医论坛1987;(1:23) 按语:观本案脉证,属气虚发热无疑。素问调经论云:“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院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治当培补中气,调和阴阳。待中气建立阴阳平衡,则发热自退,此王旭高所谓“土厚火自敛也。”,高熟不退 万桂华医案:唐某某,女,21岁。病已二十余日,因急性胃肠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吐泻诸症均除,惟留高热不退。曾服苦寒、甘寒、辛凉及西药磺胺类药物十余日,皆末获效。症状:高热烦渴,渴喜热饮而不多饮,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黄肌瘦,神疲乏力,不思饮食,舌质谈红,脉象细弱而数。证属气虚发热,拟“甘温除大热”法,宜小建中汤加减治之; 白芍12克,白术9克 桂枝5克 黄芪24克,大枣3枚 甘草6克 馅糖30克(冲服)。2剂而愈。(陕西中医1980 55) 按语:气虚发热,多为低热不除,然亦有高热不退者,同样可用“甘温除大热”之法治之。本案脾气虚甚,故加黄芪、白术以助益气健脾之力。,消渴 吴达昌医案:张某,男,6岁。患者自1987年3月始有口渴,小便频数等症,后逐渐加重,至1987年9月份,每昼夜饮水量竞达4000多毫升,小便约20次,多次化验尿糖、血糖无异常,曾在某医院诊断为“消渴症”,住院治疗两天,症状无改善。1988年4月23日就诊:面色不华,精神萎靡,口渴、小便频数清长,纳差,舌淡苔薄白,脉沉无力。综观脉证,此乃脾阳亏虚,运化失常。治宜温阳健脾,予小建中汤。处方: 饴糖30克,桂枝5克 白芍10克,大枣lo克,生姜5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始糖溶化冲服),每日1剂,嘱服5剂。 药后,口渴,尿频等症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再服15剂,每昼夜饮水减少至2000毫升左右,每晚小便35次,面容始转红润,纳增,精神好转。服药50余剂后,诸症悉除。1年后追访,未见复发。(湖南中医杂志1991l(63435 按语:口渴、尿频,消渴证也。然舌淡、脉沉,非阴虚燥热也,乃阳虚不运之象。益脾阳不足,失于运化,水津不布而下趋,故口渴,小便多矣。渴当饮水自救,怎奈脾惰不运,则饮愈多,而小便愈频。治当温中健脾,补土以制水,待水津四布,则口渴、尿频自除。,眩晕 熊东明医案:邓某某,女,50岁。因常发头晕眼花、四肢麻木而来诊。初诊时需人扶持步行,消瘦、面色暗灰,眼青唇白,神疲寡言,说话极费力气。诉常有眩晕,坐时亦需人扶持,否则易倾倒,不欲食,大便难,小便微黄。舌苔白,脉沉迟。西医一向诊断为高血压病,中医辨为脾胃虚寒,拟小建中汤加减: 桂枝15克,生姜24克 白芍18克,炙甘草15克,大枣30克,党参30克,麦芽糖30克(溶服),水4碗煎服8分,温服。另配吉林参6克炖服。 3剂后病情大有好转,头晕减轻,食欲增加,体力增强。以后继续用小建中汤加减,一月后症状基本消失。(新医学1975;412;592) 按语:本案为气血两亏,清窍失养而眩晕,灵枢口问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昔呜,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故治以小建中汤补养气血,健脾益胃,以治其本。,月经不调 万桂华医案:刘某某,女,17岁。症状:面色淡黄心悸,月经量少色淡,40余天来潮一次,经行腹痛绵绵。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喉干燥,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形体消瘦,四肢乏力,呼吸气弱,大便稀,小便清长,脉弱无力,舌质淡红无苔,证属脾土虚弱,生化无权,以致血虚亏损。治拟补中强脾,脾旺则能生血。用小建中汤: 白芍18克,桂枝6克,炙甘草12克,生姜3片,大枣15枚,饴糖45克(冲服)。服2剂后,诸症痊愈。(陕西中医1980;(5):34) 按语:脾虚不运,精微不化气血,气血亏少,则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用小建中汤甘温益气,酸甘化阴,补胃健脾。待后天化源充盛,则月经自调。,痛经 陈大启医案:戴某某,女,22岁,未婚。三年来行经腹痛,第一、二天痛剧,开始血量少,待三日血量渐多而痛稍减,色谈有块,周期尚准。平素喜暖畏寒,体倦乏力,不耐劳累,经至必服止痛片及中药,以求暂安。此次行经少腹痛剧,虽已过十余天,少腹仍绵绵作痛,时有发胀,舌淡苔白,脉细而迟,此系中气虚弱,气血不足,脾胃阳虚,寒积作痛,宣温中散寒,缓急止痛。给予小建中汤,连进10剂后,适值经再至,此次疼痛大减,末服止痛片,又续服20余剂,再次行经,疼痛未作。 (北京中医杂志19895(2:56) 按语:痛经病因各异,寒热虚实不同,倘因中气虚弱,脾胃虚寒,冲任失调,寒积作痛者,使用本方,可收温中祛寒、调理冲任、缓急止痛之功。 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来点掌声! 休息一下?,炙甘草汤证,177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去皮)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升(去心) 麻仁半升 大枣三十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177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释义:感受风寒而起,且表邪尚未解除,(发热恶寒,头项强痛等) 脉结代:结脉和代脉,脉律不齐而有停歇。 心动悸:自觉心跳、动惕不安。,178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 1、切脉的时候,脉跳动缓慢,久不久突然停止跳动而又自己恢复的,叫结脉。 2、缓脉搏动的时候,突然停止,接着一小段数脉,中间有反复的停搏动后自己恢复脉率。叫做结脉。 3、阴也:阴病也,气血不足,心阴心阳亏虚。,178.。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缓脉搏动停止,久久不能恢复正常搏动,需要下次心跳搏动来代替。叫做代脉。 阴病,气血虚惫,真气衰微。治疗困难, 预后不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原文,炙甘草汤,一方,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心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病机,外感风寒,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少阴,损伤心之气血阴阳,心阳不足,则鼓动无力,心血亏虚,则脉道失充,气血流行艰涩,脉难连续而结代。,治法,表里同病,以里虚为急,先里后表。 通阳复脉,滋阴养血,方药,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去皮)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升(去心) 麻仁半升 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