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习题答案1-3章.pdf_第1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习题答案1-3章.pdf_第2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习题答案1-3章.pdf_第3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习题答案1-3章.pdf_第4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习题答案1-3章.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一章 习题及参考答案习题及参考答案 1-1. 测得某三角块的三个角度之和为 1800002” ,试求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1800002”1802”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2”/(1806060” )=3.08610-4 % 1-2. 在万能测长仪上,测量某一被测件的长度为 50mm,已知其最大绝对误差为 1m,试问该 被测件的真实长度为多少? 【解】 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即: LLL0 已知:L50,L1m0.001mm, 测件的真实长度0LL500.00149.999(mm) 1-3. 用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某压力得 100.2Pa, 该压力用更准确的办法测得为 100.5Pa, 问二 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值的误差为多少? 【解】在实际检定中,常把高一等级精度的仪器所测得的量值当作实际值。故二等标准活塞 压力计测量值的误差测得值实际值100.2100.50.3( Pa) 。 1-4. 在测量某一长度时,读数值为 2.31m,其最大绝对误差为 20m,试求其最大相对误差。 【解】因 LLL0 求得真值:L0LL23100.0202309.98(mm) 。 故:最大相对误差0.0202309.988.6610-4 %0.000866% 1-5. 使用凯特摆时, g由公式g=42(h1+h2) /T2给定。 今测出长度 (h1+h2) 为 (1.042300.00005) m, 振动时间T为 (2.04800.0005) s。 试求g及其最大相对误差。 如果 (h1+h2) 测出为 (1.04220 0.0005)m,为了使g的误差能小于 0.001m/s2,T的测量必须精确到多少? 【解】测得(h1+h2)的平均值为 1.04230(m) ,T的平均值为 2.0480(s) 。由 )( 4 21 2 2 hh T g+= 得: 81053. 904230. 1 0480. 2 4 2 2 = g (m/s2) 当(h1+h2)有微小变化)( 21 hh +、T有T变化时,g的变化量为: )( 2 )( 4 )( 8 )( 4 )( )( 2121 2 2 21 3 2 21 2 2 21 21 hh T T hh T Thh T hh T T T g hh hh g g + += += + + = g 的最大相对误差为: T T hh hh hh T hh T T hh T g g + + = + + + = 2)( )( 4 )( 2 )( 4 21 21 212 2 21212 2 1 %054. 0%100 0480. 2 )0005. 0(2 1.04230 0.00005 = 如果(h1+h2)测出为(1.042200.0005)m,为使g的误差能小于 0.001m/s2,即: 001. 0315 . 1=+(不合要求) =4,查t分度表,ta=2.78 = = u n ,故无根据怀疑测量列存在系统误差。 按残余误差校核法:前5个残余误差和与后5个残余误差的差值为 8 .0)4 . 0(4 .0 10 6 5 1 = =j j i i 两部分之差显著不为0,则有理由认为测量列中含有系统误差。 (为什么会得出互为矛盾的结论?问题出在本题给出的数据存在粗大误差-这就提醒 我们在判断是否有系统误差前,应先剔除粗大误差,然后再进行系统误差判断。 ) 2-16. 对一线圈电感测量10次,前4次是和一个标准线圈比较得到的,后6次是和另一个标准 线圈比较得到的,测得结果如下(单位为mH) : 50.82,50.83,50.87,50.89; 50.78,50.78,50.75,50.85,50.82,50.81。 试判断前4次与后6次测量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解法一】用t检验法进行检验 前4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8525.50 4 1 = x x 后6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7983.50 6 1 = y y 00082. 0)( 4 1 22 = xxS ix ; =00105. 0)( 6 1 22 yyS iy 44. 2 )00105. 0600082. 04)(64( )264(64 )798.508525.50(= + + =t 由=4+6-2=8及取=0.05,查t分布表,得t a=2.31。 因31. 244. 2= a tt,可判断两组数据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解法二】用秩和检验法进行检验。将两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混合排列成下表: T 1 2 3 4 5 6 7 8 9 10 xi 50.82 50.83 50.87 50.89 yi50.75 50.78 50.78 50.81 50.82 50.85 已知:n1=4,n2=6;计算秩和T:T=5.5+7+9+10=31.5,查表:T-=14,T+=30; 因:T=31.5 T+=30,可判断两组数据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10 【解法三】用计算数据比较法检验。两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 第一组数据: 8525.50 4 1 = x x;033. 0 14 10275. 3 1 3 2 1 = = = n i 第二组数据: 7983.50 6 1 = y y; 035. 0 16 108334.62 1 4 2 2 = = = n j 注:若以极差法计算标准差,计算结果也相近: 034. 0 06. 2 82.5089.50 1 = = n n d ; 04. 0 53. 2 75.5085.50 2 = = n n d 两组数据算术平均值之差为:0542. 07983.508525.50=yx 其标准差为:0481. 0035. 0033. 0 222 2 2 1 =+=+= 因:= = u n ,故无根据怀疑测量列存在系统误差。 (又出现互为矛盾的结论,如何解释呢?) 2-19. 对某量进行两组测量,测得数据如下: xi0.62 0.86 1.13 1.13 1.16 1.181.201.211.221.261.301.34 1.39 1.411.57 yi0.99 1.12 1.21 1.25 1.31 1.311.381.411.481.501.591.60 1.60 1.841.95 试用秩和检验法判断两组测量值之间是否有系统误差。 【解】将两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混合排列成下表: 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xi0.62 0.86 1.13 1.131.161.181.20 1.211.22 1.261.30 yi 0.99 1.12 1.21 1.25 T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xi 1.34 1.39 1.41 1.57 yi1.31 1.31 1.38 1.41 1.481.50 1.591.60 1.60 1.841.95 已知n1=n2=15,因组数据的秩和较小,故以其数据的次序计算秩和: i x T=1+2+5+6+7+8+9+10.5+12+14+15+18+20+21.5+25=174 12 因n1=n2=1510,秩和T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 = 12 ) 1( , 2 ) 1( ) ,( 2121211 nnnnnnn NaN 其中数学期望和标准差分别为: a 11.24 12 ) 11515(1515 12 ) 1( , 5 .232 2 ) 11515(15 2 ) 1( 2121211 = + = + = + = + = nnnnnnn a 则置信系数t为: 43. 2 11.24 5 .232174 = = = aT t 选取置信概率99%(显著度0.01) ,即取495. 0)(= t,由附录表1查得:, 60. 2= a t 因60. 243. 2=,故第4个测量数据含测量误差,应当剔除。 再对剩余的14个测得值重新计算,得: 50.28 14 1 14 1 = =i i xx , 0337. 0 114 0148. 0 1 14 1 2 = = = = n i i 1011. 00337. 033 =, 由表知第14个测得值的残余误差:1011. 0317. 0 )14( =,故也含粗大误差,应剔除。 再重复验算,剩下的13个测得值已不包含粗大误差。 用格罗布斯准则判别 已经计算出15个测量数据的统计特征量:57.28=x,265. 0=。 将测得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有: 40.28 )1 ( =x, 17. 04 .2857.28 )1 ( = xx 52.29 )15( =x, 95. 057.2852.29 )15( = xx 首先判别是否含有粗大误差: )15( x585. 3 265. 0 57.2852.29 )15( )15( = = = xx g 查表2-13得: 41. 2)05. 0 ,15( 0 =g 则: 41. 2)05. 0 ,15(585. 3 0)15( =gg 故第4个测得数据包含粗大误差,应当剔除。 再对剩下的14个测得值计算,判断是否含有粗大误差。已知: )1 ( x50.28 =x, 034. 0 = 94. 2 034. 0 40.2850.28 )1( )1( = = = xx g 查表2-13得: 37. 2)05. 0 ,14( 0 =g 则: 37. 2)05. 0 ,14(94. 2 0)1( =gg 故第14个测得数据也包含粗大误差,应当剔除。 再重复检验,其它各测得值已不再包含粗大误差。 用狄克松准则判别 将测得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有: 52.29 ,53.28 , ,49.28 ,40.28 )15()14()13()3()2()1 ( = =xxxxxx 判断最小值与最大值是否包含粗大误差。因n=15,以统计量和计算 ) 1 ( x )15( x 22 r 22 r 04. 1 49.2852.29 53.2852.29 )3()15( )13()15( 22 = = = xx xx r , 692. 0 53.2840.28 49.2840.28 )13()1( )3()1 ( 22 = = = xx xx r 14 查表2-14得, 因:525. 0)05. 0 ,15( 0 =r)05. 0 ,15(04. 1 022 rr=和 )05. 0 ,15(692. 0 0 22 rr= 故: )和 (即所测的第4和第14个测量值)包含粗大误差,应予剔除。 1 ( x )15( x 再重复检验剩余的13个测得值,已不再包含粗大误差。 2-21. 对某一个电阻进行200次测量,测得结果列表如下: 测得电阻值 R/ 12201219 1218 121712161215121412131212 1211 1210 该电阻值出现次数 1 3 8 21 43 54 40 19 9 1 1 绘出测量结果的统计直方图,由此可得到什么结论? 求测量结果并写出表达式。 写出测量误差概率分布密度函数式。 【解】测量结果的统计直方图如下。由此可看出电阻值的阻值偏差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测量结果的统计直方图 121512141212121312111210 10 20 40 30 50 60 测得电阻值 12191220121812161217 出 现 次 数 可以把200次等精度测量看作11组不等精度的测量 (每组测量次数不同) 。 根据测量次数确 定各组的权,有: 1 , 9 ,19 ,40 ,54 ,43 ,21 , 8 , 3 , 1 1110987654321 =ppppppppppp = = 11 1 200 i i p 选取电阻参考值。求加权算术平均值: 1215 0 =R 06.1215 200 ) 5(1) 4(1) 3(9) 2(19) 1(40054143221384351 1215 )( 11 1 11 1 0 0 = + += += = = i i i ii p RRp RR 求各组残余误差RRi i = 06. 0 ,94. 0 ,94. 1 ,94. 2 ,94. 3 ,94. 4 654321 = 06. 5 ,06. 4 ,06. 3 ,06. 2 ,06. 1 1110987 = 15 0036. 0 ,8836. 0 ,7636. 3 ,6436. 8 ,5236.15 ,4036.24 2 6 2 5 2 4 2 3 2 2 2 1 = 6036.25 ,4836.16 ,3636. 9 ,2436. 4 ,1236. 1 2 11 2 10 2 9 2 8 2 7 = 求加权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 5 . 0 200) 111( 28.509 ) 1( 1 1 2 = = = = = m i i m i ii x pm p 求加权算术平均值的极限误差:因该测量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取置信系数,则最后结果 的极限误差为: 3=t 5 . 15 . 033 lim = x R 写出最后测量结果为:)( 5 . 106.12153= x RR 测量误差概率分布密度函数式为:由 )2( 2 2 2 1 )( =ef ,得: 5 . 0 )06.1215( )5 . 02( )06.1215(2 2 2 798. 0 25 . 0 1 )( = = R R eeRRf 16 故测量结果为:VlimV = 77795.703729.1 (mm3) 3-3 长方体的边长分别为,测量时:标准差均为 123 ,a a a;标准差各为 123 , 。试求体 积的标准差。 【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式:,则体积的标准差为: 321 aaaabcV= 2 3 32 2 22 1 1 321 2 321 2 231 2 132 2 3 3 2 2 2 2 1 1 )()()()()()( )()()( aaa aaaaaaaaa a V a V a V V +=+= + + = 标准差均为时,则体积的标准差为: 2 3 2 2 2 1 2 3 2 2 2 1 2 3 32 2 22 1 1 321 111 )()()()()()( aaa V aaa V aaa aaa V +=+=+= 标准差各为 123 , 时,则体积的标准差为: 2 3 32 2 22 1 1 )()()( aaa V V += 3-4 测量某电路的电流, 电压22.5I =mAV12.6U =, 测量的标准差分别为 0.5, I mA=0.1 U V=, 求所耗功率及其标准差PUI= P 。 【解】若不考虑测得值的误差,则计算所耗功率为: (W) 2835. 06 .12105 .22 3 = UIP 所耗功率标准差 P (W) 1069. 6100625. 569.39) 1 . 0105 .22()105 . 06 .12( )()()()( 332323 2222 =+=+= += + = UIUIP IU U P I P 3-5 已知2.00.1,3.00.2 xy xy=,相关系数0 xy =,试求 3 x y=的值及其标准差。 【解】若不考虑测得值的误差,计算其值: yx和 885. 20 . 30 . 2 3 3 =yx 已知2 . 0 , 1 . 0= yx ,则的标准差: 313. 0077. 0021. 0)2 . 03 3 1 2() 1 . 03( ) 3 1 ()( )()( 2 3 2 23 2 3 2 2 3 22 =+=+= += + = yxyx yxy yx 2 3-6 已知 x 与 y 的相关系数1 xy = ,试求 2 uxay=+的方差 2 u 。 【解】属于函数随机误差合成问题。由教材式(3-13)有: 22222 22222 )2() 1(22)(2 2)()( yxyxyx yxxyyxu axaxax y u x u y u x u =+= + + = 3-7 通过电流表的电流I与指针偏转角服从下列关系:tanIC=。式中 C 为决定于仪表结 构的常数,两次测得 7 5.031 10CA = 1 6171= o , 2 43 321= o 。试求两种情况 下的 12 ,I I及其极限误差,并分析最佳测量方案。 【解】因tanIC= CI=tan,由三角函数随机误差(极限误差)计算公式(3-21) ,有: 2222 cos)(cos CI f I I = =, 2lim 2 lim 22 lim cos)(cos C I I I f = = 2 lim lim cos C I = (1) 当 1 =时,把代入关系式,有: 1 176o= (A) 1054 . 5 176tan10031 . 5 tan 87 11 = o CI 相应的极限误差为: (A) 10481 . 1 176cos )60180(110031 . 5 cos 10 2 7 1 2 1lim 1lim = = o C I 当 2 =时,把代入关系式,有: 2 3243o= (A) 10780 . 4 3243tan10031 . 5 tan 77 22 = o CI 相应的极限误差为: (A) 10784 . 2 3243cos )60180(110031 . 5 cos 10 2 7 2 2 2lim 2lim = = o C I 根据求得测量电流的误差传递式(1) ,欲使极限误差I lim 变小,必须满足0 cos2 = C 或为最小, 因C为常数,这意味着只能是最大。又因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在 2 cos0范围内变化, 当20时,单调下降,为使 2 cos 2 cosC趋小,应该愈小愈好,即测小电流误差 小。上述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 3 当2时,单调增加,为使 2 cos 2 cosC趋小,应该愈大愈好。 3-8 如图 3-6 所示, 用双球法测量孔的直径 D, 其钢球直径分别为, 测出距离分别为, 试求被测孔径 D 与各直接测量量的函数关系 12 ,d d 12 ,H H 1212 (,)Df d dH H=及其误差传递系数。 【解】由几何关系易求被测孔径 D d2 D d1 H2 H1 )()( 2 1 ) 2 1 () 2 1 () 2 1 2 1 ( 2 1 2 1 21221121 2 2211 2 2121 HHdHHddd HdHdddddD += += 各直接测量量的误差传递系数如下: + + += 211 212 1 1 2 1 HHd HHd d D + + += 212 211 2 1 2 1 HHd HHd d D )( 22 2 1 212211 2121 1 HHdHHd HHdd H D + + = 1 212211 2121 2 )( 22 2 1 H D HHdHHd HHdd H D = + + = 图 3-6 3-9 按公式求圆柱体体积,若已知 r 约为 2cm,h 约为 20cm,要使体积的相对误差 等于 1,试问 r 和 h 测量时误差应为多少? 2 Vr=h 【解】已知圆柱体的半径和高度分别为:cmhcmr20,2=,则可计算出圆柱体的体积: 322 0 )( 328.2512021416. 3cmhrV= 而体积的绝对误差为: )(51. 2%1328.251%1 3 0 cmV V = 测量项目有 2 项,n=2,且按等作用原则分配误差,则可得测量半径r与高度的极限误差: h )(071. 0)(0071. 0 2021416. 32 1 2 51. 2 2 11 mmcm rhnrVn VV r = = = )(41. 1)(141. 0 21416. 3 1 2 51. 211 22 mmcm rnhVn VV h = = = 即:允许r的测量误差为0.071mm,高度的测量误差为1.41mm。 h 3-10 假定从支点到重心的长度为 L 的单摆振动周期为 T,重力加速度可由公式2TL中 给出。若要求测量 g 的相对标准差 g= 0.1% g g,试问按等作用原则分配误差时,测量 L 4 和 T 的相对标准差应是多少? 【解】可直接测量单摆长度 L 和单摆振动周期 T,然后按下式计算重力加速度, 2 2 4 T L g = 影响重力加速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