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自动保存的).docx_第1页
概述(自动保存的).docx_第2页
概述(自动保存的).docx_第3页
概述(自动保存的).docx_第4页
概述(自动保存的).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 述贵溪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游,地处武夷山区向鄱阳湖平原过渡的中间地带。地跨东经1165511728,北纬27512838。东临弋阳县、铅山县,南毗资溪县,西连余江县、鹰潭市月湖区和金溪县,北接万年县,东南隅与福建省光泽县交界。面积2493平方千米,设3街道11镇7乡(其中1个民族乡),人口58万,有汉、畲回、蒙古、满等民族。市冶设花园街道。贵溪地形呈葫芦形,南北长,东西窄。南北最长距87千米,东西最窄处14千米。地势呈马鞍状,南北高,中间低。地貌形态上属中低山丘陵地区,以丘陵、山地为主,其次为小平原。土壤类型丰富多样,分红壤、山地黄壤、水稻土等8个土类,以红壤分布最广。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8.4,极端最高温度2003年8月11日41.1,极端最低温度1991年12月29日-9.3。年平均降水量1875mm,无霜期271天,日照1808.8小时,日照百分率41%。一贵溪历史悠久。6000年前即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生息开发。秦为余汗县地。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析弋阳、余干县地置贵溪县,属信州,为唐代江西西道8州37县之一。关于县名之由来,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版贵溪县志称:“何言乎贵溪?或日旧治须溪萦环如带,县以溪贵也;或日溪产香草,溪以产贵也。若是而肇锡以嘉名矣”。贵溪山川秀美。北部怀玉山余脉,青山延绵;南部武夷山蟠结,群山万壑。东南最高海拔1541米,总面积10946公顷的阳际峰自然生态区,云雾缭绕,气象万千,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南国家级旅游胜地龙虎山,地层、地貌和峰林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中部信江迂回曲折,水何澹澹。境内罗塘河、泸溪河、少溪河、泗沥河等大小11条河流,莹环如带,水清缥碧。贵溪物华天宝。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银、铅、锌、铜、铁、石膏、瓷土、稀土、花岗岩、红石等37种矿藏。其中银矿属全国之最,石膏矿居华东之冠,瓷土为全省之首。动植物资源丰富。奇木异草,珍禽贵兽繁多。有珍稀树木39种,高等植物244科848属1847种,脊椎动物33目94科361种,无脊椎动物1568种。耕地、林地资源丰富。有耕地53556公顷,占总面积的21.5%,盛产稻米,是全国商品粮基地,有林地153299公顷,占总面积的61.5%,是江西省重点产林基地。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23万千瓦。有中型水库6座、小(一)、(二)型水库139座。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龙虎山,中国道教圣地“嗣汉天师府”上清宫,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白鹤湖。有仙人桥、象山书院、鬼谷洞、香炉峰、三阳洞府、明清建筑、四大古镇等诸多名胜。明崇贞九年(公元1636年),旅行家徐容祖游城南仙人桥、象山,留千字文,游记赞“仙桥、一线二奇,又可以冠生平者”。红色资源丰富。贵溪是江西著名的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时期,贵北是赣东北苏区的中心区域。方志敏、黄道、邵式平、方志纯、周建屏、唐在刚、粟裕、吴克华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贵溪留下革命活动的足迹。方志敏曾兼任贵溪县县委书记,黄道担任贵溪县临时委员会书记。贵南属中央苏区区域。1933年建立的贵南县,隶属中央苏区闽赣省。中国军事史上的重大事件 中央苏区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和闽浙贑苏区红十军两大苏区红军会师合编就发生在贵南上清。当年中央苏区领导人朱德、彭德怀、王稼祥也因上清会师来到贵溪。据调查,贵溪现仍留有红军医院、红军标语、新四军办事处、解放军二野兵团部队与闽浙赣游击队会师等革命遗址遗迹。贵溪人杰地灵。唐代翰林学士吴武陵、元代著名画家方从义、明代殿阁大学士上首辅夏言,廷试二甲第一名、诗人江汝璧,道门硕儒张本初,被海瑞称赞为“百世师表”的应天礼经考官江以朝,以“勤、俭、忍”爱民“三字经”治县为人称道的五世臣徐九思,著名水利专家徐贞明,道德文章名重一时的清代文学、文论家郑喹,辛亥革命元老彭程万、民国名将黄维,土壤学家、农业教育学黄野萝,早年参加左翼美联、我国德高望重的著名版画家汪占非等一代风流人物皆为贵溪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东汉永平二年(公元 年),被后人称为天师的张道陵携弟子至龙虎山炼丹修道。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张道陵四世孙张盛自汉中迁返龙虎山。自此,历代天师居贵溪龙虎山炼丹传教。,因为道法诡异神秘,明洪武朱元璋称天师为“正一嗣教“大真人”,令永掌天下道教事”。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其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即是对张天师及其天师府神话般的叙写。贵溪城依山傍水,风景独好。城南的山峰山等山水诸胜吸引历代名士观光驻足。唐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翰林学士吴武陵之父吴缅,迷恋贵溪山水,辞官定居城南,讲学于城南五面峰下一线洞天内。南宋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陆九渊(号象山,字子静),登应天山,与学子结庐而居,称其所居为“象山草堂”,书匾额“象山精舍”。讲学5年,问学者络绎不绝。明武宗诏赐“象山书院”匾额。朱熹称誉:“今浙东学子多为静门人”。全祖望评价:“岳麓、白鹿、丽泽、象山四大书院,并起其名,四家之徒遍天下”。贵溪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贵溪地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州的黄金接点和海西经济区腹地。“东连江浙、南控瓯闽”。浙赣、皖赣、鹰厦铁路,320、206国道和泸昆高速纵横境内。有里程仅10千米的鹰雄快速通道与鹰潭市相连接。千里信江水路直抵潘阳湖。贵溪驻有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10余家,知名企业众多。世界前三、亚州第一的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及其亚州最大、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铜治炼厂贵溪冶炼厂;年产24万吨复合肥能力,全国四大磷胺厂之一贵溪化肥厂;国家大型建筑企业首钢四建、中国有色十五冶以及装机容量60万千瓦、华东电网主力电厂之一贵溪发电厂均落户在贵溪。 二新中国建立之初,贵溪百废待兴。随着土地和民主改革,工商业改造的完成,互助合作、增产节约、合作化、公社化运动和劳动竞富的开展,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稳步增长,社会主义建设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项建设大规模展开。投入大量人力,修建鹰潭-上清、县城-塘湾、县城-周坊等县、乡、专用道路。成立县汽车运输站,办理南北两乡客运业务。至1978年,有客车9辆,客运线长 公里。兴建硬水岭、太平坂、大禾源、白庙、枫林湾、塘湾等中型水库以及西溪坝、九牛滩水轮泵站、上清民兵电站等蓄引提水工程,摆脱旱灾对农业的威胁,提高抗灾能力。农业机械化、电气化从无到有,并不断推进。引进农用木炭机、拖拉机、小型柴油机等农机具,推广使用耕地、排灌、植保、脱粒、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等各种机械。至1978年,排灌、农机化水平达到50%,植保、脱粒、运输和农产品加工的农机化水平接近80%,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水稻品种不断改良,大力推行矮杆品种、淘汰高杆品种,试种杂交水稻,水稻单面积和单产提高,分别达到 公顷和 公斤。生猪和家禽饲养稳步发展,生猪饲养量由1950年的65785头增加到1978年的233266头。油料、芝麻、花生、水果等经济作物栽培种植和水面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农业总产值由3361万元提高到8045万元。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1950年,全县有21家工厂和作坊,219名职工,总产值16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89%。至1978年,全县有县属工厂 个,职工 名,工业总产值309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7.8%,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7.8%,形成煤炭、电力、农机、化学、建材、纺织等工业门类。财政收入增长,由1950年的264.27万元增长到1978年的521万元,改变了建国前的“一穷二白”面貌。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事业发展。幼儿园从无到有,小学校建到了家门口,扫除了文盲,小学教育得到普及。中学学校和学生数由1950年的1所和261人分别增加到1978年的40所18779人。兴建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畲族民族医院、塘湾、白田等卫生学生,县防疫站和妇幼保健站。普及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县干部和固定职工中实行公费医疗。建起收音站、广播站、电视转播台和人民剧院。人民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农村对无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的村民实行“五保”制度。城镇居民、工矿企业人口实行定量凭证供应粮、油等副食品的制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贵溪经济繁荣,社会事业振兴。工作重点转移,改革开放启动,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1981年,变革农业生产关系,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农村经济向商品化转变。改革人民公社体制,建立乡(镇)政府,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业实行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政企职责公开,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厂长责任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建立承包、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经济责任分配制,改变企业吃“大锅饭”状况。改革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工农业生产出现了多年来未有的迅速发展局面。水稻单产和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生猪、家禽和水产养殖产量大幅度增加,商品蔬菜生产范围成倍扩大。随着农业生产率提高,农村剩余劳力增多,农村劳力从种、养殖业向农产品加工、工业、商业、建筑业和服务等行业转移,乡镇企业开始发展。至1990年,个别乡镇的乡镇企业产值超过了农业产值。红石厂、硪砂厂、瓷土矿、机砖厂等乡镇企业遍布各地。冶金、造纸、活性炭、服装、家电、竹品工艺、花炮、饲料、油料加工等企业竞相兴办。市属工业加速发展。生产部门不断增加,拥有电力、机械、电子、化工、建材、采掘、纺织、制革、铜材加工、工业门类。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企业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活力和效益增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至1990年,工业经济占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国家、省属大型企业的陆续进驻,促进了贵溪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1980年7月,贵溪信江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轮渡摆运、浮桥通行的历史。1989年10月,全县程控电话开通,贵溪告别了“摇把子”。”修通了彭湾至上清等公路,乡镇全部通车,村委会大部通车。增设了县城至樟坪、双圳和周坊客运业务。至1990年,拥有营运客车58辆。改造了电网,80%的农户用上了电灯,结束了煤油灯照明的历史。城市向东扩展,建成面积由20世纪7 0年 代的 平方公里扩大到90年代加快了的1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大幅增加,由1979年的 万增加到1990年的10万人。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投入增加,年度教育经费决算由1979年的1845492万元提高到1990年的8540000元。教育条件改善,中小学校、危房基本消除。教学规模继续扩大。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大幅增加,乡镇卫生院由1979年的16所增加到1990年的27所,医务人员由1979年的313人增加到1990年的1164人。县城建了中医院,驻市大企业开办了职工医院。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物资短缺状况基本改变。棉布、猪油和食糖等工业日用品和副食品凭证定量供应先后取消。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手表、电视机、电风扇等耐用消费品开始进入普通居民家庭。三19912008年,是贵溪改革开放深入,经济结构大幅调整,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时期。工业崛起,取代农业占据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财政总收入连续6年位居全省县(市)第一。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幅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撤县设市、当全省县市“排头兵”,创“全国百强县”的目标,结束了1231年的县制,开创了贵溪历史的新纪元。改革全面展开,并向纵深推进。完善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了农村税费,村业产权改革。实施了土地使用,城镇住房、公费医疗、教育、“三制”(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政府机构、干部人事、企业产权、粮食流通等诸多改革,其中以城镇住房、公费医疗、农村税费和企业产权改革影响最为广泛深远。开放不断扩大,开放性经济发展加快。出台优惠政策,优化环境、引进外资。组建招商机构队伍,专业招商,建设工业园和铜拆解园,搭建引资企业落户平台,依托铜产业特色,产业招商。推进企业集群发展,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鼓励和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对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出口优势技术和产品。开展对外劳务合作,输出劳务,转移消化剩余劳力。经济结构大幅调整,工业主导国民经济。铜产业异军突起。在继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同时,主攻工业。三产结构由1991年的28.21:37.46:34.33调整为2008年的7.15:74.75:18.1。产业内部结构也不断调整。一产方面,纯农业比重下降、牧渔业比重上升。二产方面,培育铜产业、节能照明、精细化工、传统医药、绿色食品和环保等产业,着力打造铜、节能照明和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在众多产业中,铜产业异军突起,一枝独秀。1990年,全市仅有1家铜企业。20022005年,全市铜企业由3家猛增到23家。至2008年,全市有铜加工企业50家。铜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约60%。铜产业总产值近千亿元,成为后来居上的优势主导产业和财政税收的主要主撑。三产方面,拓宽领域,创新发展商贸物流、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基础设施趋于完善。199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09亿元,2008年大幅增加到86.78亿元。加快了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城南汽车站,开通了城际、城乡公交,新建了乡村公路、乡乡、村村通油(水泥)路;实现了乡镇电力联网,进行了农网改造,改变了低电压和 频繁、限电及高电价状况,改造了供水管网,开通了农村电话本地网,乡镇村用上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基站,程控交换机割接开通,投入运行。建设了城市中心区水厂,提高了水质和供水能力。城市化和城镇化建设大力推进,城乡面貌发生巨变。坚持规划先行,高标准建设,调整了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了信江两岸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市工业园总体规划和东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区建城区范围和人口规模扩大。城市重心东移,至2008年,城市建成区面积 平方公里,人口 万。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加强城市管理。改造老城区,着力实施道路和管见改造,对城区道路实行“油化”改造,搞好路灯,排水、供水、供水等基础设施;新城区建设按照城市总体布局,打造“一个中心,三个片区”即以冶金大道与建设大道交汇处为中心,改建老城区,打造中心区,建设城南新区,城西工业园区和城北新区。建设和改造了杨武街、雄石西路、柏里大道、四中道路、信江路、站前路、交通路、建设大道、冶金大道、302国道贵溪段,建设了贵溪大桥、鹰雄大道贵溪段 、贵溪大道,滨水休闲广场、象岭园、桥西公园,开发建设了金童花园、都市小区、白果树小区、王家小区、信江花苑、富康家园、擂鼓岭商住小区,城市形象大为改观,改市品味大幅提升。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志光、冷水、鸿塘、泗沥、河潭、文坊、流口、金屯、罗河、周坊在这一时期撤乡建镇,建制镇由1991年的 个发展到2008年的 个。对塘湾镇、文坊镇进行了规划。后又编制了流口、泗沥、周坊、罗河、金屯、河潭、志光、鸿塘、彭湾、雷溪等乡镇的总体规划。2003年以来,对城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完成了12个镇。193个行政村,445个自然村规划,改造旧城镇,建设新城镇。城镇化率由1991年的 %上升到2008年的45%。在农村开展了农村卫生清洁工作,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三清、三改、六普及”工程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示范点建设,镇乡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文化卫生科技改革发展。教育实施“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战役,教育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消除了中小学校危房,新建了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完善了技术装备,教育电视台开播,发展远程教育,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学前教育绝大部分 所依靠社会力量举办,发展较快。在园幼儿教由1991年的4093年增加到2008年的18786人,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得到发展,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由1991年的3073人增加到2008年的9484人。整合了教育资源,调整了教学网点,撤并了部分中小学校。推进了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倡导以“启发式”教堂取代“填鸭式”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科以上学历、中高级专业技称教师大幅度增加,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卫生事业有大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进行了改、扩建,市人民医院新建了住院楼和传染病区、医疗设备,业务量成倍增加)。乡镇卫生院进行股份制,承包制等经营模式和分配制度改革,实行资金浮动。各乡镇卫生院都新建了门诊楼、塘湾等中心医院新建了住院楼、宿舍楼,购置CT、核磁共振等先进医疗设备。对村卫生所进行规范化改造,“ ”(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为心电图机、诊断床等诊疗仪器设备所取代。卫生医疗机构健全完善,市三级卫生服务网全面建立,市新建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皮肤病医院,成立了市卫生监督所和市健康教育所。市妇幼保健站新建了业务楼。城区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里有卫生服务站。建有5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和13所乡镇卫生院。各乡镇都建有防疫保健站,村建有卫生所(室)(初级卫生保健全面达标,被评为“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先进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市新建了新华书店和图书馆,成立了艺术团。乡镇都建有文化广播电视站,村建有农家书屋。市、乡都开通了有线电线。至2008年,城区和农村有线电视用户36560户。城乡有网吧、电子游戏机室、歌舞厅、音像店和个体书店等各类文化营业场所168家。文艺团体组织发展迅速,由1991年3个发展到2008年的12个,有各级各类会员1200多名。小说、散文、诗歌、书法、美术摄影创作活跃。科技事业创新发展。全市拥有国家和省、区外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