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专业课历史学讲义史前时代.docx_第1页
2015考研专业课历史学讲义史前时代.docx_第2页
2015考研专业课历史学讲义史前时代.docx_第3页
2015考研专业课历史学讲义史前时代.docx_第4页
2015考研专业课历史学讲义史前时代.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考研专业课历史学讲义:史前时代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章史前时代史前时代即文明社会诞生之前的史前社会阶段。我国远古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是经过漫长时代演变才形成的。生活在中新世和上新世之际的古猿,一般认为是现代猿类和现代人类的共同祖先。古猿阶段化石的主要代表之一是距今1400万年到800万年之间的腊玛古猿。中国史前文化按照考古年代主要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及青铜时代。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相当丰富,分布广泛。石器以打制为主,北京猿人已发现用火的痕迹。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主要有元谋人、北京人、丁村人、山顶洞人。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遍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按照时间顺序,新石器时代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早期文化遗存主要包括: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主要中期文化遗存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主要晚期文化有:龙山文化、齐家文化、良渚文化、石峡文化。我国有丰富的古史传说,黄帝、炎帝、颛顼、帝喾、蚩尤、尧、舜、禹等,都是赫然有名、彪炳史册的历史巨人,有些还是站在文明时代门槛上的重要人物。本章的三个知识点为“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古史传说”。本章考点不多,主要以选择题、名词解释的方式出现。需要掌握的理论问题:石器时代的分期与主要文化遗存。需要掌握的名词解释:北京人、山顶洞人、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黄帝、禅让制一、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人类是从古猿类发展而来的。距今300万年前,世界一些地区的古猿学会了制造工具,最原始的人猿人和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开始形成。从此,人类开始有了自己的历史。(一)猿人中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猿人遗迹遍布南北各地。其中,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发现的较早的人类。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猿人遗址是猿人阶段资料最丰富的遗址,北京猿人的体质形态较蓝田人略有进步,脑量有所增加,其中最大的脑量已接近现代人的平均脑量。从骨骼形态看,北京猿人具有明显的蒙古人种的特征,四肢更接近于现代人,其中上肢骨与现代人接近的程度更甚于下肢骨。从北京猿人整个体质形态来看,其头骨和肢骨发展是不平衡的,四肢尤其是手,在劳动中首先得到改造,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也是劳动的产物。经过对龙骨山洞中堆积物的测定,北京猿人的活动时间最早距今69万年,一般认为距今约50万年。猿人已经懂得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创造性劳动,懂得制造简单的劳动工具。在元谋人、蓝田人、和县人、北京人出土的地层和洞穴中,都发现有人工打制的石器和骨器,北京人洞穴中甚至有多达10万余件石器。这些石器和骨器多以单面为主,器形不规则,显得粗糙简陋,在考古学上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他们就是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渔猎活动的,另外,采集植物也是获取食物的主要手段。考古发现证明,这些猿人已经懂得用火。火的使用是人类有决定意义的进步之一,它使人类第一次支配了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与动物分开。猿人时期,原始群团最初盛行原始的杂交,随着社会的进步,他们开始进入血缘家族时期,即排除不同班辈之间的杂交关系,而只允许年岁相仿的同辈男女通婚。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式,也是第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血缘家族曾广泛地存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古老民族的早期阶段,北京猿人已经进入这一发展阶段。猿人时期的生活是极端艰苦的,生产力十分低下,但它打开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门。(二)古人距今二三十万年至四五万年前(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中国的原始人已由猿人阶段发展到“古人”(早期智人)阶段。中国古人主要有大荔人、马坝人、长阳人、许家窑人、丁村人、桐梓人、巢湖人等。丁村人是中国北方的早期智人(见尼安德特人)化石之一。包括1954年发现的3 枚小孩牙齿和1976年发现的一块小孩顶骨残片。丁村遗迹在山西省襄汾县南约 5公里的丁村南的同蒲铁路两侧。1954年进行大规模发掘时在汾河东岸共发现十个石器地点,1976年又在汾河西岸发现了新的石器地点。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1.8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周口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的,因此考古学家把他们叫做山顶洞人。古人的体质比猿人有明显进步,猿人体质上遗留下来的原始特征逐渐消失。古人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等生产活动,劳动经验和技能逐渐有了提高,活动领域进一步扩大。生产工具除石器和木器外,还有骨器,而且石器制作技术也有较明显的进步,不但有了碰砧法、锤击法、交互打击法等多种制作方法。古人在打制石器和砍伐树木的劳动实践中,发现了石块碰击和摩擦生火的方法,这是人工取火的开始。古人时代用火的遗迹和燧人氏“钻燧取火”的传说,正是掌握这一人工取火方法的反映。古人阶段,血缘家族有了进一步发展,逐渐排斥了同一家族内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杂交状态,进而又逐渐排除了由近及远的旁系亲属间的婚姻关系。于是,产生了一种新的、更高级的婚姻形式族外婚,从而使人类排除了血亲婚配,大大提高了自身的体质。这是人类家庭婚姻史上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氏族制度在这一时期逐渐萌芽。二、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从距今约一万年左右的时间开始,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陆续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的使用,陶器制造的开始,农业的出现,居民村落的普及,氏族制度的形成等,是这个时代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在我国境内,迄今共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7000多处,正式发掘的有1000多处,主要的文化遗存遍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各个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按照时间顺序,新石器时代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大体说来,早期在距今100007000年之间;中期在距今70005000年之间;晚期在距今50004000年之间。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早期文化遗存有: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兴隆洼文化、彭头山文化;主要中期文化遗存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主要晚期文化有:龙山文化、齐家文化、良渚文化、石峡文化早期文化以裴李岗文化为代表,裴李岗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该文化的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遗址还包括临汝中山寨遗址、长葛石固遗址等。综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放射性实验室对裴李岗遗址出土的木炭标本测定的年代结果,裴李岗文化开始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5300年前后,结束于前4600年前后。中期文化遗存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安徽的淮北一带,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因首先发现于大汶口,人们遂把以大汶口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使黄河下游原始文化的历史,由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在大汶口文化的后期墓葬中,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它标志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的结束,开始或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晚期文化以龙山文化为代表,龙山文化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新时期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由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遗址而得名。出土有漆黑光亮的轮制黑陶和蛋壳黑陶。1950年以后,根据文化面貌、分布地区和文化渊源的不同,将龙山文化划分为山东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客省庄二期文化)和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三、古史传说中国古史中有许多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女娲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创造万物的女神;盘古是传说中开天辟地、创造“五岳”的伟大人物;有巢氏发明了构巢为屋、栖居大树的生活方式,改善了猿人的生活环境;燧人氏发明了“钻燧取火”,教人熟食,以化腥臊。这些传说反映了中国历史起源时期的一些基本社会状况。(一)炎、黄、夷、蛮诸部落的分布和发展大约四五千年前,中国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先民大都进入了部落、部落联盟的“英雄时代”,这一段历史有相当部分通过传说保留在古文献中。在黄河中游、关中平原、河东盆地和河南沿河的广大地区,有以姬、姜姓为主的部落群;东方的海岱地区和淮、泗,以及长江下游的三角地带,有以风、赢、偃诸姓为主的夷族部落群,在豫西南山地和丹水、汉水、长江中游一带,有苗蛮部落群;在秦陇以西,有“诸戎”部落群;秦晋以北的黄土高原和燕山一带,有“群翟”部落群;在四川盆地,有巴蜀的先民;在长江以南直至岭南,有古越族的部落群。他们共同创造了中国古代文明,其中炎黄、东夷、苗蛮三大部落群的贡献尤大,黄帝、炎帝、共工、蚩尤、尧、舜、禹等是他们的代表人物。黄帝,姓姬,号有熊氏,又号轩辕氏。他是我国北方一些氏族部落的祖先,被列为“五帝”之首,是这个“英雄时代”的代表人物。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发展迅速,后来,黄帝和炎帝部落发展成中原地区最具实力的军事集团,并在与东夷的斗争中结为部落联盟。炎帝,姓姜,号神农氏,生于渭水支流的姜水。以神农为号,说明他们主要是从事农业的氏族部落,其后裔较著名的有烈山氏,以善于烧山种田闻名,其子柱被祀以为稷,稷被尊奉为谷物之神。炎帝后裔还有共工氏,以善于平治水土著称,其子曰“后土”,后被尊奉为土地之神社。“社稷”后来成为国家的代名词。太昊,又号伏羲氏,是东夷部落群中一个古老的部落,据说是雷神的后代,以龙为图腾。伏羲氏过着“以佃(狩猎)以渔”的生活,这一族后来散布或影响到中国东南广大地区。与此相关的是少昊氏凤姓部落,以鸟为图腾,居山东曲阜,是东夷中另一重要部落。少昊氏衰落时,“九黎”兴起。九黎即九夷,其首领蚩尤有兄弟81人,当已发展为81个氏族。东夷部落组成部落联盟,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苗蛮(三苗)部落联盟可能有三个部落,只知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驩兜,后来战败被逐于崇山,另两个向西北和东南溃逃。苗蛮部落集团一度也很发达,发明了“五虐之刑”,并意欲北上争夺更大的活动地域。(二)各部落之间的斗争和融合各氏族部落在迁徙和交往中不断进行斗争和融合,形成了最初的以华夏族为核心的国家雏形。当蚩尤向中原发动进攻时,黄帝和炎帝结盟,大败蚩尤于涿鹿之野,杀蚩尤。炎、黄部落又为争盟主之位而发生冲突,黄帝部落取得了阪泉之战的胜利,后来黄帝又挫败了苗蛮北上的企图。从此,黄帝成为包括诸夷部落在内的更大规模的部落联盟的最高首领,黄帝族成为不断融合中原各地众多部落的核心力量,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各氏族、部落交往、角逐、融合的中心,形成了包括东夷、苗蛮大部分先民的共同体,在古史传说中,后人不仅把夷人和羌人的一部分列为黄帝的后裔,而且把原始时代各部族劳动人民的许多伟大发明,如衣服、文字、舟车、历法、蚕丝等都归功于黄帝。黄帝越来越具备帝王的形象,作为一个胜利者的代表而被神化、偶像化,成为华夏各族的共同祖先,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直到今天我们仍自称是“黄帝子孙”、“炎黄子孙”或“轩辕后代”。黄帝是由军事民主制到国家诞生的这个急剧变化时代英雄的象征。社会的大变动,部族的大融合,加速了社会的发展步伐,加速了文明社会的降临。(三)尧舜禹的传说,世袭王权的形成大约在四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尧、舜、禹三位部落联盟的首领。相传,尧是帝喾的儿子,号陶唐氏。当时黄河泛滥成灾,尧命鲧治水。鲧用筑堤的方法治水,结果失败,被放逐到羽山。继尧之位的舜任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用疏导法治水,取得成功,名声大振,为其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奠定了基础。在频繁的战争中,军事首领、部落首领和祭司的权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这批部落显贵在实质上决定着部落的主要事务。到黄帝的后裔颛顼时,民政和宗教职务分离。这种神事和民事的分离,标志着国家权力和政府机构雏形的出现。到舜时,部落联盟议事会进一步蜕化为贵族的议事机关,内部分工更明确。当禹取得对三苗的决定性胜利后,其显赫的权势和王权基本得以确立,同时,建立世袭王权的条件也逐渐成熟了。从尧到舜,从舜到禹,禅让制至少表面上还在发挥作用,还遵循着选贤举能的基本原则。但企图凭借强权和实力,变禅让为世袭的斗争在这一时期也愈演愈烈。到了大禹的儿子启的时候,他却代益而立,王权世袭制完全确定下来,从而开始了中国文明时代的历史。一、选择题1.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民众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相当于()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2.我国华北地区出土有7声音阶骨笛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是()A.裴李岗遗址B.大河村遗址C.贾湖遗址D.秦王寨遗址3.世界上已知最早饲养种植粟的考古学文化是()A.仰韶文化B.磁山文化C.良渚文化D.红山文化4.仰韶文化的发现年代是()A.1919年B.1920年C.1921年D.1923年5.仰韶文化的代表器物是()A.人面纹彩陶盆B.蛋壳陶高脚杯C.石磨盘、磨棒D.玉猪龙6.分布有仰韶文化遗址的省区有()A.陕西B.湖北C.安徽D.江苏7.仰韶文化所处的考古学阶段为()A.旧石器时代晚期B.新石器时代早期C.新石器时代中期D.新石器时代晚期8.红山文化的代表性墓葬形式为()A.土坑竖穴墓B.积石冢C.土墩墓D.玉殓葬9.红山文化原始宗教信仰的突出特征是()A.厚葬B.动物崇拜C.女神崇拜D.谷物崇拜10.城子崖遗址所属的考古学文化是()A.红山文化B.磁山文化C.仰韶文化D.龙山文化二、名词解释1.北京人2.山顶洞人3.裴李岗文化4.磁山文化5.仰韶文化6.红山文化7.龙山文化8.黄帝9.禅让制三、史料分析题1.阅读以下史料,结合背景知识,谈谈史料所记述时代的基本情况。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摘自韩非子五蠹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黄帝居于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崩),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摘自史记五帝本纪(1)根据上面所给材料排出黄帝至尧一支的世系。(2)从史料分析的角度谈谈你对于这段史料的认识。一、选择题1.D2.C3.B4.B5.A6.A7.C8.B9.C10.D二、名词解释1.北京人: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内,距今70万20万年。1929年发现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1949年后出土有新化石。其头骨顶部低平,脑量为1 043毫升。下肢骨与现代人相似,已经善于直立行走,上肢更加进步。其石制品采用锤击、砸击等方法制成,出土有砍斫器、刮削器、雕刻器等。北京人以狩猎、采集为生,采用穴居,已知熟食。2.山顶洞人:华北地区旧石器晚期的人类化石。1930年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距今2万年左右。发现化石代表8个个体,包括一男二女三个完整头骨及若干下颌骨、体骨、牙齿等。脑量达到1 3001 500毫升。出土少量石器,发现有骨针和丰富的装饰品如穿孔的兽牙、小石珠等。山顶洞人以渔猎采集为生,洞穴上室作为居室,下室用以埋葬。死者随葬装饰品,身上及周围撒有赤铁矿粉末,代表原始宗教观念的出现。3.裴李岗文化:新时期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距今7 000年左右。最初于1977年发现于河南新郑县裴李岗村,发掘出房基、灰坑、陶窑等遗迹。贾湖是发掘规模最大的遗址,在贾湖遗址墓葬中发现7声音阶骨笛,灰坑中出土有大量炭化稻米。4.磁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是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重要的考古学文化,碳十四测定的年代为公元前5 400年左右。发现的主要遗迹有灰坑、房址、窑穴、组合物等。石器中最显著的是带乳突状足的磨盘和锯齿形镰。发现的植物种籽有粟、榛子、胡桃等,动物骨骼有家鸡、家犬等,其中,粟和家鸡的发现为目前世界上所知年代最早者。5.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中期最有典型意义的文化。于1920年首先发现,1921年10月27日开始正式发掘。它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和近代田野考古的发端。仰韶文化得名于河南渑池仰韶村,广泛分布于黄河中游地区,范围遍及整个黄土高原。仰韶时期的经济是以原始农业为主的多种形式结合的一种综合经济,种植粟、黍和蔬菜,饲养狗、猪、羊、鸡,并经常从事狩猎、捕鱼、和野果的采集。仰韶时期的居民组成为氏族部落,聚居于较大的村落,其建筑形式多为半地穴式窝棚和木骨泥墙的圆形或方形房屋。彩陶是仰韶文化中十分突出的器物。6.红山文化: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期的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和河北北部。居民主要从事原始农业,饲养牛、羊、猪等家禽。陶器以彩陶和横“之”字形线纹陶为特色,器形有罐、钵、盆等。发现积石冢墓地,以石棺为葬具。7.龙山文化:龙山文化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新时期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由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遗址而得名。出土有漆黑光亮的轮制黑陶和蛋壳黑陶。1950年以后,根据文化面貌、分布地区和文化渊源的不同,将龙山文化划分为山东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客省庄二期文化)和龙山文化陶寺类型。8.黄帝,姓姬,号有熊氏,又号轩辕氏。他是我国北方一些氏族部落的祖先,被列为“五帝”之首,是这个“英雄时代”的代表人物。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发展迅速,后来,黄帝和炎帝部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