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1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2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3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4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可我们发现,尽管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着靓丽火花,但整体效果还不尽人意。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理念与行为脱节,教学成果与先进经验的引进吸收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单纯的理论学习由于缺乏实践案例的支撑变得枯燥乏味、有些甚至于新理念格格不入如何融合理念与行为,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关注学生,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教学实效,将实效作为自己教学的落脚点。更需要我们关注教学实践操作层面,关注教学细节,关注教学实效,关注教学智慧,关注自身专业发展。教育部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课改,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等各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学生作为课堂的重要组成要素,新课改中提出把课堂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要注重面向学生的未来。新课程要求采用“互动式”教学势在必行。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开始思考怎样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于2008年9月提交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申报表,经市专家审议于2009年3月9日获准立项,现据市评审意见制定课题实施方案。2、同类研究现状述评国外的学者把师生互动行为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国外对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虽然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是基于全班学生的特性这种内在教学情境而进行的。它们所研究的是师生互动行为,理论性很强。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和教师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主要见于师生关系的研究之中,它是作为多种师生关系中的一部分而存在的,不是一种师生互动行为的专题研究,且多数都是对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的探讨,真正从互动行为的角度的研究还不多见。比较具有特色的是吴康宁等人对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的探讨和王家瑾构建的课堂互动行为模型,前者是以互动行为主客体的关系为依据的,直观明了,易于观察,且与我国课堂中的实际情况相符;后者简洁明了,但与动态变化的教学行为相套用,显得呆板而不太切合实际。我们在网上查阅到安徽省宿松县城关中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在总结阶段,昆山市锦溪中心学校、桦川市第一中学、鹤岗市第二十六中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已经结题,他们的研究成果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但都没有找到专门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方式及有效性研究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针对此课题的研究是有必要的。3、研究的意义与课题特色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动态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信息的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教学手段的“一取一舍”,教学过程的“一张一弛”都会闪现教师的智慧之光,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对教师教学素质的一种打磨,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一种积累,是对教学现实的一种思考。本课题组认为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使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师生共同营造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有机统一的积极地课堂气氛。将三维目标融合为一体,促进每个学生的达成与发展。凝聚教师的向心力,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让教师展示自我、提升自己,更实现了自我发展。二、课题的界定1、初中数学:是指本课题研究的学科仅是七九年级的数学学科。2、研究的对象:基于课题组成员都是从事一线数学教学工作,故确定七九年级的全体学生共208名为本课题研究对象,用于检验互动教学的效果,选取每个年级的一班(每班各30名学生)为本课题的实验班(施加互动式教学)。3、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指以班级授课制为表现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为目的,由相对固定的教师和学生在相对稳定的时间和相对固定的空间内,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的教学活动。4、师生互动: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给学生以指点,学生也给老师以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师生互动分为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生生互动可分为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共五种类型。5、师生互动的方式:可分为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行为互动是基本的互动形态,指师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双方是否积极或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情感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投入,双方学习中是否伴随着积极的情感。认知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所采用的策略,双方思维的活跃程度是通过一些策略来体现的,认知互动能够使学生获取和整合新知识。在一个有效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行为、情感、认知的互动是密不可分的。6、有效性:通过改变当前互动存在的单调形式,丰富互动的内容(认知、情意、行为),提升互动的深度及作用,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有效的师生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三、理论依据1、认知心理教学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猜想的价值和可修正性,得出假设的激活效应;培养学生运用心智解决问题能力的信心。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我们不是要建造一个活着的小型藏书室,而是要让学生自己起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2、情感心理学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促进学生的成长。课堂中的气氛是融洽的、真诚的、开放的、相互支持的、以使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引导自己的思想。师生之间要坦诚相见、相互信任、相互理解。3、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试图为学习者勾画一个外部现实的结构,而是帮助学生建构出他们自己的对外部世界的有意义的、概念的、功能的描述。”强调自上而下的教学,重视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支持性的环境。教师的任务是搭建脚手架,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鼓励学生自生项目,通过不同观点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深入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4、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5、初中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学重心要下放。要把课堂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问题意识、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问难上来。学生资源要及时收回。教师要有有效地整合、提升众多的“生成性资源”,整合不同的理解和思考并将之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套初中数学教学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将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2、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使自己的课堂角色发生变化,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形成一支教学能力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3、通过研究使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生学习方式开始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逐步形成新的课堂环境。五、课题研究的内容1、新课程实施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比较新课程与传统课程中师生互动的不同要求,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互动方式的内涵,提炼、概括出与实施新课程相匹配、相一致的师生互动方式的要素和特征。2、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存在问题的现状研究通过观测和调查,对本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互动方式所呈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改善现状的方式和途径。3、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呈现的案例研究选择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有效性较高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研究从中呈现的特征和规律,总结推广成功经验。4、促进教师对课堂管理进行变革的研究针对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更新理念,变革管理行为,为师生互动的方式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及人员分工(一)、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充分查阅资料,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2、调查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相关情况。3、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改进和总结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途径和方法,滚动式推进研究过程。4、经验总结法:通过各级各类公开课、示范课活动,及时总结、调整和完善;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二)、人员分工七、课题研究的步骤1、准备和启动阶段(2008年10月2008年12月)成立课题组,使每位组员了解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明确分工,布置任务,并且着手制定各自的实施计划和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2、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实施阶段主要是将制定的课题研究的计划和方案落到实处,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具体做法如下:通过听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调查、发现现阶段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主要方式及其优缺点。课题组成员全面实施课题研究方案,注意实验材料、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不断完善实施方案。课题组经常召开课题研究会议,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对课题进展中的问题及时研究对策,加以改进和调整,保证课题研究能得到顺利的开展。3、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6月2010年8月)在这一阶段,课题组成员要认真总结,根据自己和同事的实验心得撰写有关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总结,同时,学校将采用各种手段,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在全校其他学科进行推广。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1、阶段性成果(1)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思考(论文)(2)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