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研究.doc_第1页
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研究.doc_第2页
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研究.doc_第3页
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研究.doc_第4页
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研究盛婉珍 宋蓉蓉摘要在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业务正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压力和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只有准确判断金融业务未来发展趋势和牢牢把握资产风险的有效管理,才能保障信贷资产业务可持续地健康发展。本文从风险管理的要求入手,借鉴国际银行业的先进经验,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现状与原因,进而提出加强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若干措施办法。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引言处于波动性经济环境中的银行信贷资产,必须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核心功能,加之商业银行本身就是一部风险“机器”,它产生风险、吸收风险。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石就在于加强和控制风险,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和效益,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1.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重要的信心支持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商业银行经营的特点,说明其具有高负责性和高风险性。就信贷资产业务而言,从时间和空间上看,其风险从始至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看,信贷资产业务在经营风险中获利,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在经营风险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抓住机遇,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最佳时机和最大空间。可见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安身立命之本。2.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的功能包括资金转移、支付结算、信贷资源分配和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的基础功能就是管理风险。风险管理与效益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也是商业银行的核心技能,力争在实现风险管理中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因此,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是提高竞争力、建立战略优势的基础。3.风险管理是宏观调控的需要商业银行的经营成功与否,会直接导致社会经济状况的稳定与波动,这是商业银行特殊经营方式和信贷资产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显得尤其重要。要按照宏观调控的要求,合理控制信贷规模,把好信贷“闸门”,确保有市场、有效益、低风险的信贷投向,牢牢把握信贷资产风险管理能力,达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银行的稳健经营,才能符合宏观调控目标需要。一、全球银行业风险管理经验的借鉴(一) 风险管理理念(1)一致性理念。所谓一致性理念是指银行的风险管理目标与业务发展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基于这一理念形成的风险管理战略,其目的在于为业务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和内部运行机制,而不是抑制业务的发展。在此理念下,要求做到制度执行的“零容忍”(zero tolerance)和行为依从制度。(2)风险集中管理理念,对风险集中管理可降低风险损失,并使资本金得以合理分配。(3)独立性评价理念。独立性评价理念(包括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之间风险管理职责的独立性、独立的专门负责风险管理的部门和独立的风险管理评估监督部门三方面的内容)是西方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核心,因为只有保持独立性才能客观地评价风险的状况,其实质是要在银行内部建立起一个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的风险管理机制,但并不排斥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即风险管理要能够涵盖所有业务和所有环节中的一切风险,即所有风险都有专门的、对应的岗位来负责;风险管理要能够识别银行面临的一切风险。它是银行得以稳健运营的基石,也是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根本。(5)成本收益比理念-它在风险管理理念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如联邦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对成本收益比的控制是通过目标控制和严格的投入产出分析来实现的。他们对部门、机构和项目小组都有严格的预算,并要求实行一定的收益比,如不能达到收益比目标,则坚决对机构实施撤并。(6)系统性理念。完善的信息子系统是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健康运作的基础。没有了信息子系统,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就失去了运作的平台。等等。(二) 全面风险管理方案 GARP(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强调为“了解从银行活动中所产生的全部风险,同时有效地管理这些风险”,须有一个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来平衡风险管理结构方面(诸如任务、职责、责任、政策、方法、控制和信息工程)和质量方面(如公司哲学、文化、培训、意识和如何加强有力的行为)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将全面风险管理方案定义为策略、程序、基础设施和环境四个方面之间的融合,如图1所示。图1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环 境基础设施组织人员政策程序方法论系统数据汇报过程风险意识风险估计和行动操作测量和控制估值策略商业任务和测略风险策略价值命题风险欲望文 化培 训通 讯性能测量回 报我们可以看出,风险管理的第一环节为制定风险管理策略。由董事会来负责该环节的各项任务。董事会在综合考虑资产面临的各种风险、组织、人员、系统等内部约束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本银行的风险偏好。第二个环节为“过程”,即具体实施风险管理的各个步骤,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测量和控制、估值。第三个环节是风险管理基础设施,为有效执行风险管理过程提供组织的、分析的、操作的和系统的支持。其着重强调了组织、政策和程序、风险汇报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尤其值得指出的是, GARP建议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去发展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且特别强调风险汇报的重要性(见图2)。因为风险汇报可以全面揭示银行的风险、风险回报关系以及现在和将来市场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影响,以确保不同的风险管理信息顺利到达不同级别的风险管理人员。而这正是国内商业银行尤其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第四个环节为环境。它表明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成功实现要受到很多环境或“软件”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文化和交流训练。图2 全面风险汇报框架 风险汇报目标: 强调整体风险意识及其透明度 包括定量和定性信息 促进创造股东收益日常风险概括月度风险包季度风险包关键目标:识别风险问题需要即时关注和内在管理,这是通过检查一下方面达到: 限制过多 风险关注 市场/信用/操作风险事件目标接受者:商业、交易和风险经理内容:详细的市场风险选择信用、流动、定价和操作风险准则范围:柜台层关键目标:通过评估一下方面来重申风险偏好、商业主张及其边界: 风险概貌 性能 内部和外部商业环境及其暗含风险目标接受者:高级经理内容:概括市场风险详细的信用、流动、定价和操作风险及趋势分析商业和市场概貌范围:整个单位关键目标:通过以下评估来促进股东收益的创造: 资产/资源配置决策 收益的可信度和可维持度 短期和长期的商业机会及其风险目标接受者:执行经理内容:所有商务及客户风险的概括风险调节性能测量趋势分析商业和市场概貌范围:整个公司范围(三) 全面风险管理文化GARP在设计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安排风险管理职责时遵循了稳健性、系统性、分散与集中相统一这三项原则。即表明风险管理框架的有效运作要取决于这一有机系统各因素的有效运作,否则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失灵都有可能导致整个风险管理框架的失效。也就是说,信贷文化的建设应贯穿于建设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的整个过程,需要由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积极推动,结合即将实施的组织架构、政策、业务流程、以及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沟通,不断将信贷风险管理新理念、原理、工具等传递给一线信贷业务人员、信贷审批和控制等相关人员。而这样做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信贷人员对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不断跟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升银行的内部信贷风险管理能力的必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进而将其视为己任。例如美洲银行就非常注意在公司范围内营造一种“全员风险管理、重视风险管理”的文化,他们认为领导的行为和态度将决定组织文化,即“高层态度”必须严肃地采用风险管理,为合理的风险管理原则和行为设置强有力的责任,并为执行风险管理配置必要的资源。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会在风险管理贡献的广度和深度中显示其优势。事实上该银行的企业文化也是抓得卓有成效的。(四) 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安排从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安排方面来看,国际上通常将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分为四种类型,即原始管理型;分散管理型;集中管理型和水平管理型。具体是根据信贷控制职能的独立性、风险控制集中度、信贷决策方式、发展历程和组织规模、市场环境状况、信贷管理效率等因素来作以区分的。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已经有了类似分散管理型的架构,七、八十年代金融风波的时候,他们逐渐将分散管理型的模式转变为集中风险控制到总部来进行,分行或业务部门没有实际的审批权力,待审批的业务由风险部直接管辖,我们称之为四眼原则。即由业务部和风险控制的两个人来监督,这是目前国外银行业大多采取的一种做法。且部分国际性大银行已经达到了水平管理型。例如美联银行就十分重视信贷文化和风险控制文化的建立与培养,从业务拓展的源头控制风险。他们认为,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有风险既很正常,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风险在哪里,或是知道了而不能有效防范。他们十分重视贷款品种的细分和精细化管理,因为对贷款品种细分的程度越深,就越能较好地把握贷款的风险点,控制贷款的风险源,越有利于对贷款实行精细化管理。欧美银行业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亦如此。近10多年来, 欧美银行业遵循风险与效益同在、风险同效益成正比的规律,在长期发展衍生产品过程中积累一套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办法。他们的经验是:只有确知某类衍生产品的风险和有充分防范或补偿风险的办法情况下,才能使用这类衍生产品;反之,则不做。同时要注意控制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总量和影响程度,将其严格地圈定在不对银行造成根本性伤害的限度之内。(五)信贷风险管理技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国外银行正是借助于现代风险管理技术的运用对每一笔业务风险进行实时和定量的分析,提高了银行对风险的整体控制能力,美洲银行创造的新的经营管理系统“RAROC”,就是其内部用来核算和控制整体经营风险与效益,以及各类各项各笔业务的风险和效益的主要方法。正是在自动化信贷风险分析工具的技术支撑下,近年来美国银行业掀起了信贷业务流程的再造运动,以专业化、程序化和自动化为特征, 通过企业信贷业务处理中心的建立,使得商业银行大规模提升贷审质量与效率、降低监管成本、减少操作误差等目标的实现有了基本保证。同时有利于信贷人员进一步走向专业化, 还利用中心的专业人才集聚优势达到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作业效率的目的,使零售业务的运作方式尽可能地朝着“批发”处理方式演化,并且大大减轻了客户经理的负担,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去一线营销和从事客户关系管理。二、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现状分析按照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等监管要求,目前商业银行按照国家调控要求,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内部信贷政策措施的调整,将授权授信管理与行业风险管理、区域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以及客户准入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完善风险控制的制度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信贷资产业务的稳健发展。随着风险防范措施的加强和落实,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从1999年的30%下降到2003年末的18%,应该说,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措施已初见成效。但是随着宏观调控向纵深发展,信贷资产中潜在的风险和深层次问题正在日渐凸显出来。(一)投向过于集中、资本充足率偏低,资产质量面临新的考验1.信贷投向过于集中。过于集中到大企业、大城市、大项目;过于集中到机场铁路、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过于集中到风险较高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多家银行追逐相同的几个热门行业放贷,造成有的投资项目成为政府项目的配套资金,有的成为效益低下的重复建设项目,这会形成今后几年的不良信贷资产,商业银行原有不良贷款压缩和控制任务更为严峻,信贷质量面临新的考验。2.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失衡。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短期化而信贷投放运用的长期化,所造成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失衡。就以2003年为例,中长期贷款增量占到总增量的46%,而一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增量只占到存款增量的30%左右。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不对称,使潜在的流动性风险更加严重了。3.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过低。近年来商业银行信贷超常规增长,使本已较低的资本充足率显得更为偏低,严重制约了其抗风险能力。资本金不足不仅削弱了银行消化贷款损失的能力,而且还有可能危及社会经济的稳定。较高的不良贷款比率、偏低的资本充足率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抗风险系统异常脆弱,加之现有的商业银行体制性等系列问题所形成的高信贷风险还在不断产生新的不良资产。(二)从体制和机制方面来看高风险形成的原因1.信贷管理体系不适应。信贷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将商业银行总行的一级法人的信贷政策、措施,通过以条条为主的有效的管理体系垂直贯彻落实到位,确保信贷投向的准确和投量的适度,达到低风险、高收益和流动性的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然而,由于传统经营管理体制的影响,在信贷管理的全流程风险控制中尚缺乏统一、整体化的风险控制。2.经营目标的短期化倾向。商业银行的经营考核机制的不完善,会使下属分行对整体目标缺乏前瞻性和长远期认识,而热衷于大额贷款的投入,以实现当期利润偏好为主导。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信贷风险的控制能力,因为就当下而言,银行经营利润的80%以上均来源于贷款投放。然而由于局部的、当期的,又以块块为主的利润偏好,会使商业银行所必须具备的风险偏好能力层层递减,从而失去有效的控制。3.信息渠道不畅、来源不全,造成的信贷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从上至下的行业信息发布还不够及时、直接和全面,使得直接面对客户的基层机构人员,过度地依赖来自企业的、地方的、局部的信息,造成信贷判断和决策上的失误。况且尚未形成银行业务以风险管理为主导,做好银行风险数据的收集工作的意识,这是一个需长期努力的方向。4.信贷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商业银行正处于转轨和转型的大调整时期,从客观上看,人员的流动性和人员的年轻化,造成了信贷人员从业时间过短,专业知识积累不足,实践经验不丰富。现有的人员尤其是风险管理人才极为短缺,给做好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况且由于体制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国内银行业始终没有建立起适合银行家发展的职业土壤,一些业务骨干由于没有能够实现专业银行家的职业发展生涯,从而导致了资源的流失。5.信贷风险管理的工具相对短缺。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意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但多数银行的风险控制水平还停留在国外先进银行上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的水平。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先进的分析工具、管理流程和信息系统。银行采用怎样的分析工具、管理流程和信息系统会直接影响其风险管理策略的效率和效果,从而关系到银行的风险偏好、风险回报水平等。如国际上对于风险资产可以实行“证券化”等方式进行转嫁,在国内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产品创新。6. 风险文化,应成为中国商业银行的“自觉革命”。GARP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的低下固然与风险管理策略和程序有关,但在更大程度上是基础设施和环境因素制约的结果。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国内外金融机构员工理念的差别。在国内银行特别是支行的信贷员看来,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是相矛盾的,风险管理会阻碍业务的发展。正是在这一理念的驱使下,很多规章制度都变成了一纸空文,违规操作等风险随之产生。由此可见,如果改革不是系统性的,没有人力资源、培训、财务、利润考核、客户管理方式等配套的改革,仅从信贷一方面进行的话,其效果也可能是微乎其微的,最后可能出现为了业务的发展而牺牲风险控制的现象,因此,构建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已迫在眉睫。三、建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对策建立完善我国现代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体系,要把握四个原则,做到五管齐下。(一)构建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原则1. 渐进性原则。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必须遵循渐进性原则,指的是在建立我国现代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体系时,必须走渐进式的道路,而不能一蹴而就。也就是说,在推行组织架构改革时,不可能立即达到“水平管理型”。而是应该以原有的架构为基础,兼顾“先进性”与“层次性”原则,采取分步走的方法,先向集中管理型靠拢,并配以相应的信贷政策、流程、信贷风险管理工具及信息系统,等到内外部条件成熟后再向水平管理型过渡,利用若干年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 层次性原则。指的是就低层次而言要将金融风险降至最低程度;从高层次上看则要实现盈利的最大化。3. 结构性原则。结构性是指要针对我国银行业的结构性风险特点设计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式并从中寻找一个最优解,以实现全行决策的最优。4. 相对性原则。相对性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经济主体利益的不一致,作为商业银行应建立起“自适应式”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而“自适应式”也是一个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二) 构建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五个途径信贷资产风险管理要在深层次上解决调整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要进行经营体制和增长方式的大改革、大调整。也就是说,要从转变观念、建立机制、组织架构、产品创新和人员素质诸方面同时并举。1.构建一种文化: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观念是建立信贷风险管理文化的前提。在业务发展中,控制风险是前提,追求效益是目的。控制风险与追求效益不能有失偏颇,只有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把两者有机协调、科学统一起来,才能符合“帕累托最优”。 (1)大力培育信贷风险管理理念。理念是不断发展的,银行看待风险的理念也不例外。比如在传统的风险观下,银行的经营管理应以摒弃一切风险为目标,我们称之为“风险厌恶”;但由于风险补偿机制-定价的存在,银行经营管理应以风险与收益相匹配为目标,因此商业银行现在大多又都走向了“风险经营”。而导致这一深刻变化的关键纽带就是风险定价机制的提出。应该看到银行已逐步树立起信贷资产综合经营的理念,从以往信贷资产收益单纯依靠利息收入转变到推动信贷资产综合收益的最大化上;把优化信贷业务结构置于比总量扩张更加重要的位置,在信贷增量放缓的情况下,不断拓展优质信贷市场和提高高收益资产比重;加强贷款定价管理,优化利率结构。因此说来,信贷风险管理文化的内涵应该包括:银行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而创造价值;信贷标准不应因追求规模、短期利润和各方面的压力而降低;任何收益都不能弥补本金的损失;信贷风险处处存在,防范风险人人有责;最大的风险是缺乏风险意识,等等。2.重塑商业银行风险文化。风险文化进入我国商业银行的视野,应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风险文化犹如一张无所不在的网,贯穿于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风险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风险威胁生存。它始终要求现代商业银行处理好风险与发展、质量的关系,坚持“稳健、审慎、安全”的风险偏好,要把风险意识从上到下贯穿在每位员工的思想中,形成理念、自觉行动和准则,使之成为工作的支撑点。即要把风险控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灵魂注入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中,不断提升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执行力。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越高,意味着其识别和抓住的机会的能力越强,就越能增加盈利且更具竞争力。但是要坚持不懈地完善商业银行风险文化,改变其风险气候(climate)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3.培育自觉的风险管理行为。能否形成自觉的风险管理行为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所在。从以往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经验来看,业务人员对于新的流程、政策、工具以及信息系统的抵触或滥用是阻碍这一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作为高风险的金融企业,必须通过建立一系列的防范风险发生的制度,引导全体员工树立起风险管理理念,提高遵章守纪、执行内控制度、防范风险的自觉性。在对金融职工在进行爱岗敬业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创立金融企业的独特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工程(即CT工程),并把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效益良好与职工自身利益密切联系起来,增强金融企业凝聚力和培养团队精神。 2.提高一种能力:积极调整信贷政策, 增强风险管理的执行力风险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具有基础性与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因此,强化信贷风险管理, 重在行业调研和政策引导的结合;重在完善包括机制建设在内的信贷风险管理手段;重在建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1)做好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有研究表明,我国银行业有10左右的不良资产来自于国家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因此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脱节所带来的后果不容小视。制订服从于产业政策的信贷政策与控制银行风险之间有着高度的内在逻辑一致性,它是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相协调的长久原动力之所在,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途径。我们要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来管好银行庞大的信贷资产,真正做好信贷结构调整。首先,要建立以产业分析和地区分析为基础的银行风险内控机制和信用管理体系,强化贷前审核;其次,要先通过产业分析与地区分析确定信贷投放结构,从风险源头控制系统风险,然后再通过分散化等手段来降低非系统性的风险,这一风险控制制度的建立已迫在眉睫。(2)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手段。银行整体的风险管理架构要逐步市场化,在这方面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譬如,在现实情况下如何建立科学的内控制度和组织构架;如何明确各级机构、各职能部门、各操作岗位的权责,加强授权、分权管理,规范决策程序,实现权力制衡;如何从严格意义上实行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在授信客户准入问题上,重视授信客户的准入和退出是我们的首要工作,调整和完善授信客户信用评级体系是实现信贷风险控制的一项紧迫的工作。加强贷款组合管理,其信贷风险管理模式上如何做好客户组合控制、客户市场结构分析和客户偿债能力分析程序控制,以及建立后评价制度。在机制完善方面,如何形成正确引导经营行为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资源分配方法,使改革后的经营绩效考评体系能够平衡风险与收益,统筹成本、风险和资本约束的全新考核指标体系,减少有关规模扩张的指标及其权重,增加有关结构优化和内涵发展的量化指标及其权重,同时能通过推进精细化经营管理,既能努力挖掘资源潜力,又能按照投入产出的原则分配经营资源,从而实现资源向高效益地区和高效益产品流动。还有,按照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如何从各个方面完善风险补偿机制-这是银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关键。对一些重要部门或岗位和环节实行风险经理派驻制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如何让风险决策机制建设涵盖所有信贷从业人员,包括授信业务营销人员。如何做好有关政策信息、行业信息、以及基层反馈信息的及时披露工作等。(3)创建先进的信贷风险监管技术体系。面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相对比较落后的状况,各家银行应当根据本行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如在贷款定价方面,近期目标中可考虑引入客户利润分析贷款定价模式,并建立起贷款平均损失度的预测模型以及判断贷款规模和贷款结构是否合理的数学规划模型;但就远期目标而言,可以采用客户利润分析模型。我们要借鉴其先进经验,同时充分考虑国内环境,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和历史数据构建起科学可行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既要涵盖风险监测、风险分析和不良资产处置等各个风险管理环节,为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在实施风险管理战略时的同时,必须充分重视与风险管理相关的基础数据的搜集和整理,以及对原始数据和基础资料进行挖掘,产生有利于风险管理的信息。3.培育一个机制:体制建设和机制完善并举,建立信贷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事实上,无论多么先进的工具、流程和系统,都必须运作于合理的信贷管理组织架构之上,因此,组织架构的设计与实施是全面提高信贷风险管理的必不可少要素之一。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有管理模式配套改革的有效跟进,通过体制建设和机制完善来探索建立信贷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1)重组信贷业务流程,实现操作流程高效率。首先,加强业务的垂直运作。银行总部根据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确定自身的信贷政策,从上至下实行行业分析、行业指导和行业决策,严把信贷投向和投量。授权授信工作进行垂直管理和集中控制信贷,审批权主要集中在总部,大客户的营销也要向上集中,充分体现统一法人制度,实现管理统一、经营集中和风险控制的集中。同时通过信贷审批中心、贷后管理中心和风险资产管理中心的有效运作,提升信贷经营管理效率和对风险的控制力。其次,建立全行统一的业务处理系统。实现业务处理、记账和核算的自动化和标准化操作,达到业务的快速集中和反映,增加资源的统一配置和业务拓展的统一联系,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推进经营管理责任的落实。再次,在控制局部风险的前提下重视做好系统性风险的控制。一是加强债项风险管理,可在小企业信贷业务中进行试点后再作推行。二是以经济资本预算引导信贷风险结构优化。三是以限额管理模式为切入点提升信贷风险控制层次。 (2)改变条块分割的决策体系,实行扁平化管理。首先,在推进机构的扁平化和业务的垂直化、集约化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信贷决策的专业化优势,集中银行内部对不同行业、区域和企业进行风险分析与决策的优势力量并由其负责相应的风险审核和评估。其次,在银行系统范围内建立信贷分析和决策的支持系统,在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和产业的业务战略、市场定位及资产组合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再次,按照精简效能原则,进一步分离前后台业务,推进机构网点的结构优化,并努力完成从主要依托物理网点向物理网点和虚拟网点并重发展的转变。最后,做好风险管理扁平化与窗口化(对业务部门实行窗口式管理)的结合,以保证风险控制传导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就是要把风险管理的责任贯穿于信贷业务流程的各个节点。 (3)运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机制和文化的建立绝非一日之功。要在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的前提下,确立起“以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终极目标,建立真正能够关注银行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董事会。只有具备较强银行管理专业知识的董事会成员在各自的专业委员会中发挥卓越的作用,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提高风险管理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其重点是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外部监事有效行使监管职能,防范金融风险,维护投资者和存款人利益。逐步建立起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市场化的评估、选拔机制,改变现行的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的现状,使得金融机构具有足够的可竞争性。要在董事会领导下设立独立有效的内审机构,做好内审制度的建设和内审队伍的训练,这是加大检查力度、防范风险的有效保证。此外还需要注意到,中国的银行在海外上市实际上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不同的会计使用准则,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目前只是给出了一个框架性的指导意见,因此在国际会计准则方面还要注意做好披露牵涉金融利率以及交易对利润表的影响等。4.抓住一条主线: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信贷资产质量“加强信贷管理,严格控制不良资产”是当前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即使在不良贷款剥离后,如何保持资产质量的持续优化也是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管理的考验。而坚持不懈地走信贷资产品种创新之路,也有助于提升银行自身规避风险和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1.不断创新信贷资产品种。信贷资产新品种的多元化,是提高商业银行异质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面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各家商业银行要根据经营战略和市场定位的不同,发挥各自信贷资产品种的不同优势,不断开发新品种,改进对客户的服务,实现资产产品结构调整,并有效地规避风险。不断创新信贷资产品种,要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加以衍生和组合。可以通过在现有产品构架上扩大产品组合的广度、伸长现有产品线的长度、增加新产品线及加强产品线之间的相容度等策略。以短期融资产品为例,可以针对不同的企业需求,在已有的产品中进行选择归类,然后加以组合成企业需要的品种。如近几年开办的资产管理业务、银团贷款和结构性融资就是组合性质的产品创新,还可以加快推出整贷零偿、循环周转贷款和应收款、产成品抵押贷款等新产品,进一步丰富银行业务品种体系。不断创新信贷资产品种,除了组合创新外,还可以进行模仿创新。一些基于前台操作的活动可以通过自我开发的形式实现创新,此外,对像风险管理这些相对复杂的过程应在符合国情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借鉴与引入,以避免开发周期和风险损失。还可以结合风险资产进行证券化管理的创新,应该说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创新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足额提取各类损失准备,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一方面,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审慎的拨备制度,认真执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按要求足额提取各类损失准备,制定切实可行的各种资本补充计划,迅速提升商业银行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为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偏低的状况,要采取双向结合的方式,即采取国家拨资金、给政策和银行自身提升盈利能力增加拨备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按步骤地在近两年内达到要求。同时,为提高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要加快处置已有的不良资产。要加大处置力度,并在规范运作的基础上,运用多形式多手段多品种地加快处置不良资产。要在取得国家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首肯的基础上,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化程度,公开信息、公平交易、公开竞争,充分发挥市场约束机制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对不良资产进行增值管理的各项措施和政策的实行,实现不良资产回收价值的最大化。3.积极防范和化解新增不良贷款风险。防范、化解新增不良贷款风险,关键是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制定有前瞻性的信贷政策。通过实施信贷政策、授信产品、授信客户、评审技术、人员考核标准化的系统工程,进一步贴近市场、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以优化平衡贷款结构,降低授信政策和技术风险。一方面,要控制贷款集中度风险。商业银行要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减少对部分过热行业和高风险企业贷款的集中度。制定出有效的管理办法,如对过热行业严格实行信贷规模控制和授信额度的控制,从严审批过热行业的企业贷款投量。对于高风险企业,则要进行定期分类、摸底、评估,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生存和发展空间大的企业,也要采取一定措施限制扩张,保持贷款的适度。对于资产负债率高而经营效差的,要限期收回贷款,压缩规模,直至清收完毕达到清户目的。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关联企业的贷款风险。关联企业在组织架构、管理方式、资金运用等方式上的特点,进一步加大了银行信贷管理的难度。由此,银行对关联企业的关联交易和由于关联关系而产生的信用膨胀要实施有效控制和防范。商业银行要及时认识关联企业的特点,强化对关联企业的分析,识别关联企业交易方式,了解信贷资金在关联企业中的整体运行规律,如以关联企业的信贷资金流向为监控重点,建立以非现场贷后监督为主的关联企业风险防控屏障等。通过制定关联企业的授信、审批、贷后管理的方法措施,加强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全面控制其贷款风险。5.带好一支队伍:坚持三大原则,培养风险管理专门人才员工素质是建立信贷风险管理文化的根本保障。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险”的方针,关键是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坚持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在岗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具有防范风险执行力的人才队伍。(1)做好员工风险文化教育工作。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一是制度,二是教育。在银行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