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解剖课件_2_第1页
脊髓解剖课件_2_第2页
脊髓解剖课件_2_第3页
脊髓解剖课件_2_第4页
脊髓解剖课件_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脊 髓 The Spinal Cord,09神内 孙丽娜,主要内容,脊髓位置与外形 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的主要功能 脊髓的损伤类型,1.脊髓的位置,位于椎管内 上平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下止于第1腰椎体下缘。,一、脊髓位置和外形,31对脊神经,颈段: 8对 胸段: 12对 腰段: 5对 骶段: 5对 尾神经:1对,纵向,2.脊髓的外形,前后稍扁圆柱形 两个膨大 脊髓圆锥,颈膨大,腰骶膨大,脊髓末端变细,脊髓圆锥,马尾,终丝,( C5 T1),( L2 S3),颈膨大:C5-T2 支配上肢的下运动神经元细胞体 腰膨大:L1-S2 支配下肢的下运动神经元细胞体 马尾: 圆锥以下的腰骶神经根L2-5、S1-5及尾节 发出的共10对神经根组成,脊髓节段高于同序数椎骨,而脊神经根仍然从相应的椎间孔出椎管,以致腰、骶、尾部的脊神经在椎管内几乎垂直下行,围绕终丝形成马尾。,腰椎穿刺部位: 成人在第1腰椎以下只有马尾。临床上常选择第3、4或第4、5腰椎棘突之间穿刺。,马尾的临床意义:,临床上在此穿刺比较安全。,前正中裂 Anterior median fissure 后正中沟 Posterior median sulcus 前外侧沟 Anterolateral sulcus 后外侧沟 Posterolateral sulcus,脊髓表面的沟裂:,后根,前根,脊髓节段,脊髓全长分为31节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down,Up,脊髓圆锥 conus medullaris 终丝 filum terminale 马尾 cauda equina,脊髓内部结构,Internal divisions of the spinal cord,第二部分,中间带,后角,前角,分部,侧角,(T1-L3),脊髓灰质和白质,前索,侧索,后索,灰质 Gray matter 前角(宽大) 后角(狭细) 中间带 侧角(T1L3) 白质 White matter 前索 后索 外侧索,侧角,C8L2侧角内主要是交感神经细胞,发出的纤维支配内脏、腺体功能 C8、T1侧角发出的交感纤维,支配同侧瞳孔扩大肌、睑板肌、眼眶肌,另一部分支配同侧面部血管和汗腺 S24侧角为脊髓的副交感中枢,发出的纤维支配膀胱、直肠和性腺,(一)灰质,(T1-L3),脊髓灰质,中间外侧核,骶副交感核,Transverse section of the spinal cord at various levels.,脊髓灰质板层 层(边缘层) 层(胶状质) 层 层 层位于后角颈部(网状核) 层位于后角的基底部 层占中间带的大部 (胸核、中间内、外侧核、骶副交感核) 层位于前角 层(前角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层位于中央管周围,含有后角固有核,前角anterior horn: 前角运动神经元 后角posterior horn: (外感受区,痛温触压) 后角边缘核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胸核仅见于颈8至腰2节段,(主要由上下行的神经纤维所组成),三索 前索(anterior funiculus) 后索(posterior funiculus) 侧索(lateral funiculus) 三类纤维 联络脑和脊髓长纤维 联络各节段的固有束 连接两侧前索的白质前联合,(二)白质 White matter,脊髓内长纤维,上行传导束 薄束 楔束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下行传导束 皮质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内侧纵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1.上行纤维束,Fasciculus gracilis(薄束),Fasciculus cuneatus (楔束),Pos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 (脊髓小脑后束),An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 (脊髓小脑前束),Spinothalamic tract (脊髓丘脑束),down,Up,薄束和楔束,位置:后索 组成: 5以下薄束 4以上楔束 定位 SLTC 内外 功能 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冲动。,脊髓小脑后束 (pos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 脊髓小脑前束 (an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位置 组成 功能 传导非意识性 本体感觉冲动,脊髓丘脑束,位置 外侧索的前半和前索 组成 功能 脊髓丘脑侧束功能是传导痛觉和温度觉的冲动。 脊髓丘脑前束功能是传导粗触觉冲动。 定位,2.下行纤维束,Lateral corticospinal tract (皮质脊髓侧束),Anterior corticospinal tract (皮质脊髓前束),Rubrospinal tract (红核脊髓束),Vestibulospinal tract (前庭脊髓束),Reticulospinal tract (网状脊髓束),Medial longitudinal fasciculus (内侧纵束),Tectospinal tract (顶盖脊髓束),down,Up,皮质脊髓束 ( corticospinal tract),位置 侧索、前索 组成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功能 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定位,横向,脊髓长上行纤维束,名 称 位 置 起 始 功 能 薄 束 后索 脊N节 意识性本体觉 楔 束 后索 脊N节 、精细触觉,脊髓丘脑束 外侧、 1、5 躯体痛、温觉 前索 7、8层 粗触觉,脊髓小脑后束 外侧索 胸核 非意识性本体觉 脊髓小脑前束 外侧索 5-9层 、触觉,红核脊髓束 外侧索 5-7层 兴奋屈肌运动N元 前庭脊髓束 前索 7-8层 兴奋伸肌运动N元 网状脊髓束 外侧索 7-8层 调节肌张力 顶盖脊髓束 前索 7-8层 调节头颈、眼外 内 侧 纵 束 前索 7-8层 肌的反射活动,名 称 位 置 终 止 功 能 皮质脊髓侧束 外侧索 3-9层 控制骨骼肌 皮质脊髓前束 前索 8-9层 的随意运动,脊髓长下行纤维束,脊髓的机能,The function of spinal cord,第三部分,1. 传导功能 感觉 脊髓 脑 脑 脊髓 躯干四肢运动,大部分内脏运动 2. 反射功能 躯体反射 内脏反射,感觉神 经末梢,传入神经纤维,中间神经元,骨骼肌,传出神 经纤维,脊髓,板层- 核团对应关系,前角外侧核,前角内侧核,Rexed 对猫的实验观察发现(1952): 脊髓灰质分为 10个板层。无 论是后根传入 的感觉纤维还 是下行的运动 纤维,都较集 中终止于某一 或某几层内而不是个核团。此学说已在人类得到证实并应用于临床。,四肢肌,躯干肌,细胞, 细胞,梭外肌,梭内肌,脊髓灰质,边缘层(海绵带),背核( 胸核),胶状质,后角固有核,中间外侧核,骶副交感核,核团,细胞构筑分层,(Rexed 板层学说),细胞大小、形态、分布的疏密度等。,中间内侧核,深 反 射,反射 反应 肌肉 神经 定位 肱二头肌 肘关节屈曲 肱二头肌 肌皮神经 C5-6 肱三头 肘关节伸直 肱三头肌 桡神经 C6-8 桡骨膜 肘关节屈曲 肱桡肌 正中、肌皮神经 C6-8 前臂旋前 旋前肌 指屈肌 手指屈曲 指深、浅屈肌 正中、尺神经 C7-T1 拇屈肌 膝反射 膝关节伸直 股四头肌 股神经 L2-4 踝反射 足向趾面屈曲 腓肠肌 坐骨神经 S1-2,浅反射,反射 检查法 反应 神经 阶段定位 角膜反射 轻触角膜 闭眼睑 三叉面N 脑桥 咽反射 轻触咽后壁 软鄂上举 舌咽、迷走N 延髓 和呕吐 上腹壁 划过腹部上部 上腹壁收缩 肋间N T7-8 反射 皮肤 中腹壁 划过腹部中部 中腹壁收缩 肋间N T910 反射 皮肤 下腹壁 划过腹部下部 下腹壁收缩 肋间N T1112 反射 皮肤,浅反射,反射 检查法 反应 神经 阶段定位 提睾反射 刺激大腿上部 睾丸上举 生殖股神经 L1-2 内侧皮肤 足底反射 轻划足底外侧 足趾及足向 坐骨神经 S1-2 跖面屈曲 巴宾斯基征 轻划足底外侧 踇趾向足背屈 坐骨神经 锥体束 其余足趾呈扇行分开 肛门反射 轻划或针刺 外括约肌收缩 肛尾神经 S4S5 肛门附近,深反射病理表现,深反射减弱或消失: 反射弧任何部位的中断可产生深反射减弱或消失,是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一个重要体征 在深昏迷、深麻醉、镇静、脑脊髓损害的神经性休克期,深反射可消失或减弱,深反射病理表现,深反射的增强: 锥体系在正常情况下对深反射的反射弧起抑制作用 深反射增强是一种释放症状,见于反射弧未中断而锥体束受损伤时 深反射增强是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重要体征,脊髓的病变的一般症状和体征,节段性障碍,A.运动障碍:前角和前根的病变。(C5三角肌,C8-T1手部小肌肉,L3股四头肌,L5踝关节、足趾背屈不能),B.感觉障碍:后根、后角和灰质前联合。(躯干:T2,T4,T6,T10,T12;上肢:桡侧C5-C7,前臂手尺侧C8-T1,上臂内侧T2;下肢:股前L1-L3,小腿前L4-L5,足底小腿股后S1-S2,鞍区S3-S5),C.反射障碍:后根、后角、前根和前角的病变,根据反射障碍断定脊髓病变的水平。(深、浅反射),D.血管及营养障碍:灰质侧角病变。(头颈上胸C8-T2,上肢T2-T8,躯干T5-T12,下肢T10-L3),E.内脏机能障碍:发生于C8、T1的睫状脊髓中枢,可产生霍纳氏征,S3-5的灰质排便和排尿中枢病变可致大小便障碍,c5,c7,c6,T2,脊髓损伤类型,Types of spinal cord lesions,第四部分,一、诊断原则 、纵向定位 明确病变的上界及可能的下界 注意脊髓受损平面和椎体的关系 2、横向定位 硬膜外或硬膜内的定位 脊髓内或脊髓外的定位 脊髓内部的精细定位 3、病因诊断,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确定脊髓病变平面的主要依据 、运动障碍 a节段性运动障碍:肌肉萎缩、肌束震颤 b 瘫痪类型 、感觉障碍 a 根痛 b 节段性或根性感觉障碍 c 传导束性感觉障碍的平面 d 传导束病损的其他表现 后束损害出现Lhermitte征(放电样疼痛) 侧束损害出现传导束痛和早期的类周围性感觉障碍,3.反射的改变: C56, 肱二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 C78, 肱三头肌反射 L24, 膝腱反射 S12, 踝反射 4.自主神经征: 反射性皮肤划纹症(reflective dermatography) 头颈部立毛反射(pilomotor reflex) 阿斯匹林发汗试验(Aspirins weting test)中断处,均为脊髓病变上界,纵向损害节段特征,高颈段 颈膨大 胸段(感觉障碍平面的依据) 腰膨大 脊髓圆锥 马尾,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高颈段(C14): 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四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括约肌功能障碍 其他:C35损害可出现膈肌瘫痪、呼吸困难;三叉神经脊束核受损,出现同侧面部痛温觉丧失等,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颈膨大(C5T2): 双上肢呈周围性瘫痪,双下肢呈中枢性瘫痪 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括约肌障碍 上肢有节段性感觉减退或消失,肩部及上肢根痛 C8T1侧角受损时产生同侧Horner征,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胸髓(T312): 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截瘫) 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出汗异常,大小便障碍 伴相应胸腹部根痛或束带感 病变在T10时,可出现Beevor征 ( Beevor征:病变在T10时,下半部腹直肌无力,当患者仰卧用力抬头,可见脐孔被腹直肌上部牵拉向上),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腰膨大(L1S2): 受损时出现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双下肢及会阴部感觉丧失,大小便功能障碍 损害平面在L24时膝反射消失;在S12时踝反射消失;S13受损出现阳痿,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脊髓圆锥(S35和尾节): 无下肢瘫痪及锥体束征 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皮肤感觉缺失,呈鞍状分布 髓内病变可有分离性感觉障碍 肛门反射消失和性功能障碍 圆锥病变可出现真性尿失禁,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马尾: 损害症状及体征可为单侧或不对称 根痛多见且严重,位于会阴部、股部或小腿 下肢可有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大小便功能障碍常不明显或出现较晚,三、脊髓横向定位诊断 (一)脊髓内外病变的确定 脊髓内病变 传导束性损害、植物神经功能损害 出现早而明显 脊髓外病变 节段性表现早(如单肢受累) 传导束损害及植物神经损害 迟而不明显,(二)硬膜内外病变的鉴别(有时非常困难) 硬膜外 多为神经纤维瘤、转移瘤或椎体病变。 早期多为神经根或硬膜受损的表现或脊膜痛, 晚期出现脊髓部分性全横贯损害。 硬膜下 多为炎性肉牙肿、神经鞘瘤或脑膜瘤等。 早期在出现神经根损害的同时往往有局部脊髓受累的征象,可出现典型的半切综合征。 晚期导致脊髓全横贯损害,髓外硬膜内病变 髓内病变 根性痛 多见,明显,早期出现,且部位固定 少见,不明显 感觉障碍 病灶以下,呈上行性进展, 由病变水平向下发展, 上界明显, 无分离性感觉障碍, 可有分离性感觉障碍, 鞍区感觉正常 鞍区感觉障碍 锥体束征 早期出现,显著 常晚期出现,不显著 营养障碍 无 有 肌肉萎缩 无或局限 明显,广泛 尿便障碍 晚期出现 早期出现,严重,圆锥病变尤多见, 半切综合征 由半离断发展为全离断 少见 CSF冲击征 有 无 椎管梗阻 早期出现,腰穿后加重 无或晚期出现 CSF 黄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