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尝试中发现不足-2011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卷分析.ppt_第1页
从尝试中发现不足-2011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卷分析.ppt_第2页
从尝试中发现不足-2011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卷分析.ppt_第3页
从尝试中发现不足-2011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卷分析.ppt_第4页
从尝试中发现不足-2011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卷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尝试中发现不足 2011年高考 考前适应性训练试卷分析,考试数据,说明: 第一,这里收集到的只是极少部分地市或学校报回来的,且因为不会计算,数据也可能不大准确。 第二,选择题因为是机读卡阅卷,没有相应的选项参照。,全卷统计,分数段统计,从数据得出,试题难度0.68,与新课程高考吻合,及格率达到了0.89,但优秀率和低分率不高,分数集中在90120之间区分度不好与历年高考相同,与一些文科试卷相同。,一、试卷分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文段节选自现代美学家、哲学家、诗人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一书的论素描。文章虽然谈的是绘画艺术,但由于有学生熟悉的例子来证明理论,应好理解。,1. 下列关于“素描和白描及水墨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素描、白描及水墨法,是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和物的灵魂,轻装简从,不去关注纷华灿烂的色彩。 B.素描、白描及水墨法,是画家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肉搏,让物象直接启示其真形,画家流露其手法与个性。 C.素描、白描及水墨法,所使用的抽象线纹,既能表达万物的体积、形态和生命,更能写出画家心情的灵境。 D.素描、白描及水墨法,都是画家心灵和物象交融的产物,是油画的基础,且价值和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答案:D 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均分2.45,难度0.82 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素描和白描及水墨法” 表述不正确的一项,应该选D。从原文第二段看,“其历史的价值与心理的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仅仅指的是“西洋画的素描”,并不包括“白描及水墨法”,因此,D项的表达是以偏概全。所以,表述不正确的应该是D项。,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线画以飘逸流畅的线纹,笔畅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骼、气势与动向。其祖师即东晋大画家顾恺之。 B.有“曹衣出水”美誉的北齐画家曹仲达,其线画人物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凹凸,他是最初受到外域画风影响的画家。 C.唐代吴道子的笔法不暇作形体实象的描摹,而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线纹动荡、自由、超象而取势,素称“吴带当风”。 D.以线示体,到宋元时已达到高峰,其时的花鸟画曲线纯净优美,花鸟体态轮廓高贵圆满,有意味很深的立体感。,答案:B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均分2.43,难度0.81 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句子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从原文第3段看,“线画人物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凹凸”是通过“曹衣出水”的名称想象出来的,而且原文说画家曹仲达的画是“中国线画受外域影响者”,不是“最初受到外域画风影响的画家”。因此,表述不正确的是B项。,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唐代水墨渲淡画派重墨轻笔之没骨画法,间接接受了印度晕染法的影响,因其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在西洋也属于素描之一种。 B.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虽渊源不同,但与西洋画素描却有历史性差别:前者追求形神互映的境界,后者注重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 C.一切造型艺术之复兴,当以素描为起点,这源于素描之价值,及其以富于暗示力的线纹或墨彩体现具体形神之精神。 D.中国的线描与水墨是唐宋绘画的伟大创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但宋元以来,因受印度晕染法及西方素描之影响,终至衰落。,答案:D 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均分2.37,难度0.79 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从原文最后一段可以看出,“中国的线描与水墨”“衰落”的原因不是“受了印度晕染法的影响”,而是由于其“僵化的定型”。因此,归纳不正确的是D项。,(二)文言文阅读,这段文字,节选自三国志菁华郭嘉传。郭嘉是三国时魏国曹操的谋士,曹操最信服他,三国演义曾有一个章回名字为“郭嘉遗计定辽东”,从节选的这段也可看出他的智谋和才能。从近年看,无论新课程高考还是旧高考,文言文阅读基本上选择的都是人物传记,而郭嘉这一人物也是高中生熟悉的,因为三国演义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欲引军还 引:率领 B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 趣:追求 C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 敌:敌人 D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济:渡河 答案: C 此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均分2.51,难度0.84,分析:本题采用传统的考查方式,即选择四个实词,分别给出解释,要求选择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中的“引”字,在古代义项很多:“拉弓”“牵引”“延长”“率领”等,根据语境选“率领”。 B中的“趣”字,在古代有名词、动词两种用法。用如名词时指志趣、兴趣等。用如动词时,通“促”,通“趋”,有“赶上”的意思,阅读材料中的“千里袭人”,又“多”“辎重”,所以难以得到有利的时机,因此,解释为“得到”。 D中的“济”字放在孙策面临长江要渡河,因此这里的“济”即为动词“渡河”。C项中的“敌”字,解释为“一个人的敌人”显然不合适,应该为“抵挡”,即一个人就能抵挡他,把他杀了。因此,解释错误的是C项。,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嘉战略才能的一组是(3分) 太祖召见,论天下事 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 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A B C D 答案:D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均分2.56, 难度0.85,分析:本题提供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每组三句,要求选出三个句子全都表现郭嘉“战略才能”的一组。第一句“太祖召见,论天下事”,是说曹操召见郭嘉,和他谈论天下的形势,第二句“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是曹操在与郭嘉谈论后的感慨。第四句“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是郭嘉对孙策命运的推测。这三句都不能直接表明郭嘉的战略才能。而第三句“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就体现了郭嘉能抓住时机克敌制胜。第五句“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显示了郭嘉佯攻刘表,促使袁绍儿子互相争斗,从中取利的才能。第六句“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体现了郭嘉识人(对刘表)明白兵贵神速的道理,帮助曹操制定作战方略的才能。因此,正确的选项应该是D项。,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郭嘉之所以离开袁绍,是他认为袁绍只是学了周公一点皮毛,诡计多端而做事抓不住要害,喜欢谋划而缺乏决断,想与他拯救天下大难,太难了。 B孙策准备乘曹操官渡作战时袭击曹操后方的许昌。郭嘉判断孙策树敌众多而又为人轻敌,缺少戒备,一定死在刺客手里。孙策果然被许贡的宾客刺死。 C郭嘉善于分析敌人内部矛盾。大破袁绍之后,他分析袁绍由于爱这两个儿子,生前没有确立继承人,所以必定发生内讧。曹操静观其变,很快就平定了邺。 D曹操准备远征袁尚及三郡乌丸,部下大都担心刘备袭击许昌。郭嘉分析了刘表和刘备之间的矛盾,认为即使倾全国的兵力远征,也用不着忧虑。果如其言。 答案:A,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能力层级为C级。 均分:0.78,难度0.26 分析:本题选取阅读材料中四个方面的内容作为切入点,设立四个选项来对文意进行分析和概括。A 项的表述不准确,原文的意思是说袁绍“只想效法当年周公礼贤下士之举,但却不知晓用人的奥秘”,是“做事头绪太多”而不是“诡计多端” ,所以A项的分析是错误的。其余三项都与原文意思一致。,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 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 答案:孙策新近并吞江东,诛杀的都是能得到别人死心效力的英雄豪杰。 有郭图、逢纪给他们做谋臣,(他们)必定在这期间争斗,急攻他们,(他们)就会互相援助;缓攻他们,(他们)内部就会产生争斗。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均分:6.5,难度0.65 分析:文言文翻译的基础是理解,而对文意的理解又直接取决于对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理解。第(1) 题中的关键词语有“并”“死” “力”三处。“并”字的词义是吞并的意思, “为”字是虚词,这里是“替”的意思。“死”的意思是死心的意思,“力”应解释为效力。第(2)题中的关键词语有“交斗” “持”“缓”三处,“交斗”意思为相交争斗,“持” 是“援助”的意思,“缓”与现代汉语用法一样,应解释为“迟缓”。 问题为小题的定语后置翻译不到位;题的“持”应为“援助”,但不少考生都理解成“对峙”。“急之”“缓之”翻译不准确。,(三)古代诗歌阅读,试题选用了元王恽的点绛唇 雨中故人相过为鉴赏材料。 王恽:(12271304)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裕宗皇太子真金和成宗皇帝铁木真三代的谏臣。 “雨中故人相过”一曲这首小词大约为其晚年所作。此词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叙“雨中故人相过”之事,抒发隐逸山林而心存魏阙之情。是词人既致力于济世,又追求心灵自由这种心理结构的艺术体现。 此词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叙“雨中故人相过”之事,抒发隐逸山林、而心存魏阙之情。是词人既致力于济世,又追求心灵自由这种心理结构的艺术体现。,8词的上片写了词人和故人哪些动作?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情趣?(5分) 答案: 动作:拜访、谈话、离座、并肩、散步、赏花。表现出词人和故人雨日闲谈赏花时轻松喜悦的情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均分3.8,难度0.76,分析:要明确上片中词人和故人的动作,必须要认真阅读词句,“过”即是拜访,“晤语”即谈话,从“话余”可以想到“离座”,“联步”即是“并肩”“散步”,“看花”即赏花。这些都是动作。和故人一起聊天,赏花,这时的心情当然是愉悦的。所以,表现的是“雨日闲谈赏花时轻松喜悦的情趣”。 学生对表达动作的词找得不全,不少只直接写出了“晤语”和“联步”,不理解“过”即为“拜访”,“联”是并肩,不知“看花”也是动作。,9下片“湿”字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氛围?结句劝故人“读了离骚去”有何意味? 答案:“湿”字渲染了一种细雨霏霏、清冷感伤的环境氛围。借屈原的离骚含蓄地抒发了他们身在山野、心忧天下的思想感情。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均分:3.2,难度0.53 分析:虽然上片表达的是轻松喜悦的情绪,但下片仔细揣摩词人的感情就不同了。有好雨,春花,是令人“成趣”的好花,良辰、美景、挚友,但这触动了词人“端居耻圣明”的情怀。 “读了离骚去”,揭出全词主旨体现了主人公的身在山野、心忧天下的惆怅情怀。 答题错在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扣住“读离骚理解,大多写成了离别情。,(四)名篇名句默写,根据新课程考纲,名篇名句默写只考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古代优秀诗文诵读篇目64篇,其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的14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79年级推荐的50篇。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国破山河在, 。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呜呼! ,非秦也; ,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答案:城春草木深 恨别鸟惊心 雕栏玉砌应犹在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灭六国者六国也 族秦者秦也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均分4.88,难度0.81 分析:本题中杜牧的阿房宫赋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的诵读篇目;杜甫春望和李煜虞美人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的诵读篇目。而且全是直接性默写填空题。 答题问题主要在错别字,“草木深”成了“生”,“雕栏”成了“阑”,“犹在”写成了“尤”。,(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11年适应性高考的阅读文本取材于红楼梦第六回,节选了其中有关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一段情节。小说名著红楼梦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给学生的课外读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对红楼梦里的一些故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不少教材更是直接选取了红楼梦的情节,所以,虽然是长篇节选,且小说语言与现代汉语有一点距离,但绝大部分考生应该能读懂文本。这是以此作为命题材料的前提条件。,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 “奶奶下来了”。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C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D作者安排刘姥姥进贾府,就是从一个外人的眼光来描写贾家的奢华,凤姐满屋子耀眼争光的物件,引起这个穷困农妇的无比惊奇,也写出荣府的豪富奢华。 E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可以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答案:D3分,A2分,E1分;答B、C不给分。 本题考查小说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级。 均分4.12,难度0.82。 分析:D 项是对小说表现手法的简要概括。红楼梦有两次这样的描写。 A项是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王熙凤在贾家确实很有地位,通过下人的跑动和话语形象地达到体现。为什么D项是3分,A项是2分?因为前者是对节选内容全段的概括,后者是仅从一个细节来写的。 E项的表述有些合理,但也牵强,所以可以得1分。 B项中刘姥姥“迟疑再三”是因为“谨慎”的性格与原文不符,她其实是初次登门有点不大好意思开口; C项的表达与D项矛盾,也不是作者创作的意图,因此是错的。 此题多数学生错选B项。,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贫穷、质朴、没见过世面;粗俗;自尊、知耻。 本题考查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把握和欣赏。能力层级为D级。 均分4.5,难度0.75 分析:刘姥姥的“贫穷、质朴、没见过世面”选段里都有具体的描写,比如家里“连吃的都没有”这是“贫穷”,没有见过钟表,在荣国府中显得很不自在,说话也不好意思等,都写出了她的“质朴和没见过世面”。但她饭后的“添舌咂嘴”等描写也显示了 “粗俗”的一面,本来想向王熙凤讨要银两,但不好意思说出口,这又是她“自尊、知耻”的性格特点。 此题得分较高,说明学生对刘老老这一形象熟悉,失分主要是概括得不全面,语言不条理。,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为引入正文做铺垫;烘托或反衬人物的情感或情绪;渲染环境氛围。 本题考查对文中细节描写的鉴赏。能力层级为D级。 均分2.0,难度0.33 分析:这一细节的描写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从故事情节的角度应该是“为引入正文作铺垫”;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是“烘托反衬人物的感情或情绪”;从创设人物活动的场所看,有“渲染环境气氛”的作用。这三点又紧紧扣住了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和环境。 学生答不出对环境气氛的渲染,即使其他两点写出来了,语言也组织得不到位。,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答案:观点一:凤姐接待刘姥姥傲慢无礼。 运用了“不接茶”、“不抬头”等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富贵和傲慢;运用了“忙欲起身、犹未起身”等动作描写,显示了凤姐的虚情假意;运用了嗔怪周瑞家的等语言描写,反衬了凤姐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 观点二:凤姐接待刘姥姥比较得体。 运用了“满面春风”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热情;运用了“忙欲起身”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凤姐对穷亲戚的尊重;运用了多出语言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周到和客气。,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均分4.68,难度0,58 分析:对探究能力的考查是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的亮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考试大纲新增探究能力层级。本题正是对新课标新大纲的回应和落实。 在阅读中,每个人往往都各有自己的关注点,各有自己的感悟,当然,对于一些精彩的地方,不同的读者往往又都能产生共鸣。在小说的节选部分,可以见出凤姐的多重性格,无论选取哪种,都应该有相应的内容作支撑,这样观点才能站住脚。 答题的问题是观点不明确,本为选择两个观点中的一个,却将二者融为一体。,(六)实用类文本阅读,2011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的阅读材料选自凌宇的沈从文传,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他的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他的边城被选入高中教材,对他考生应该比较熟悉。文中出现的另一位著名作家郁达夫也以其故都的秋而为考生所熟悉。根据命题需要对原文做了一些删节,突出了沈从文早年求学和生活的艰难。,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只有高小毕业程度的沈从文只身到北京求学,希望能考进大学读书,但他很快就知难而退,改为到京师图书馆自学,希望走自学成才的路子。 B沈从文参加过燕京大学国文班的入学考试,得了个零分。这反而使他能够更加专心致志地进行文学创作,他坚信努力不会白费,理想定能实现。 C四处碰壁的文学青年沈从文,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试着给郁达夫写信求援。他相信郁达夫是一个具有温情和道义的师长,会在患难中伸出援手。 D郁达夫踏雪专程看望尚不知名的沈从文,他看到了沈从文的窘迫,明白了沈从文为何在北京忍受如此的艰苦生活,所以勉励他“好好写下去”。 E沈从文之所以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恰恰和他在北京求学时艰难的生活磨练出来的吃苦精神有很大关系,这个“乡下人”有一种倔强的个性。,答案: 答E3分,答B2分,答A1分;答C、D不给分。 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均分3.6,难度0.58. 分析:C项所以错误,就是与原文不符,原文第4段写的是“1924年冬,沈从文于百般无奈中,怀着一线希望,写信向几位知名作家倾诉自己的处境”。可见,他写信时并不是“相信”郁达夫就能够帮助他。 D项错误的原因是对郁达夫对沈从文的帮助理解片面。在第5段中,面对沈从文时郁达夫要他“好好写下去”,但他又写文章给沈从文出了上中下三策。他其实是希望沈从文先解决自己生活上的困难后再写作的。A项中的“到京师图书馆自学”与原文不符,而原文第3段写他是在公寓里写文章的。 E项和B项都和原文表述一致,因此是恰当的两项。 答题的问题是将D项当成了正确选项。,为什么郁达夫在称赞沈从文“坚忍不拔的雄心”的同时,诧异于他的“简单愚直”?请简要分析。 答案:窘境中不改变理想;通过求学获得文凭,解决生存问题;通过写作改变命运。 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均分:3.66,难度0.61 沈从文在生活十分困顿的情况下还坚持写作,并认为写作可以改变命运。这中间既可以看出他的雄心,也体现了他的简单和愚直,因为一个连生活问题都没有解决的年轻人在写作之初如果没有人帮助是不大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 对题干理解不透,不明白“简单愚直”的含义,不会准确概括,只会照抄原文。有的考生联系郁达夫的话把“简单愚直”理解为:只顾努力写作,不懂得找别的工作,回家,或者去偷盗。,沈从文在北京求学期间,哪些人曾给予他怎样的帮助?他们帮助沈从文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6分) 答案:郁达夫的关怀,林宰平的赏识,徐志摩的提携,胡适的聘用等。 他们看到沈从文身上的文学才华;同情沈从文不幸遭遇;赞叹沈从文的奋斗精神;愤慨社会扼杀青年的不公平。 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信息的筛选和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均分4.11,难度0.69。,分析:第一问虽然说出帮助过沈从文的人的姓名不难,但还要回答清楚是怎样的帮助,要写出四个人的细微区别。第二问首先要从沈从文的行为和精神给人的印象上谈。但不能缺少最后一点,即当时社会对人才的不重视和扼杀等。 此题存在的问题是答题不全面,表述不准确。应该将四个人的帮助写出来之后,再逐条概括帮助的原因。但有的考生是写一个人名,就列一条理由。而理由之中不少人丢掉了对社会的愤慨之情。,沈从文在极为简陋的“窄而霉小斋”的读书和写作生活,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8分) 答案:示例一:不惧环境艰难的超脱精神。 从“窄而霉小斋”这个名字就知道沈从文生存环境的艰难,也可见他那种善于自嘲,粪土贫困的超脱精神。 示例二: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努力的坚忍不拔的意志。 对未来的理想和信念,虽屡遭挫折仍积极生活;对文学的热爱和执著,虽艰难窘迫而不改其志;敢于挑战任何艰难困难的勇气,使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气馁,不放弃。 示例三:耐得住孤独寂寞的精神。 为了实现理想,他耐得住孤独与寂寞,忍得住轻蔑和侮辱。 本题考查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均分4.73,难度0.59,分析:本题要求从沈从文的精神方面理解后,结合自己受到的启示谈,答案示例给了三个,答哪个方面都对,但一定要符合文中体现出的沈从文的精神。 按说本题应该好理解,好回答,但得分率并不高,原因是不会把主要启示写出来,语言表达上大而空。或者没有联系沈从文的精神,直接就进行空洞的表态。,(七)语言文字运用,新课标试卷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新课程考纲的精神,把原高考语文分开两处的语知题和语用题合并在一起,取名“语言文字运用”,与“写作”一块儿组成第卷表达题。 合并后的语言文字运用题集中考查考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知题中有关字音、字形的识记题没有了,但并不意味着这方面的知识以后都不考,四年来字形在作文题里提出了要求。这里考查成语使用、辨析语病、衔接连贯、修辞方法等。,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达人”的才艺表演是出类拔萃的,凭感人的故事给达人加分纯属画蛇添足的,但评委们始终在“才能”和“感人”两个标准间摇摆。 B这部电视剧以恢弘的气势、感人的情节,浓墨重彩地再现了特区“杀出一条血路” 的艰辛历程。 C据调查显示,我国现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着“老养小”的现象。“宅男剩女”一族在家“啃老”,使得中国的老年人心劳日拙。 D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一向名不见经传,没有什么知名度可言。人们对它刮目相看,是近几年的事。 答案:C 均分0.58,难度0.19,本题考查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分析:C项中的成语“心劳日拙”的解释是:“心劳:费尽心机;日:逐日;拙:笨拙。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而在C句中应该表达的是老年人辛苦操劳和劳心费力,这里用了“心劳日拙”是没有分清褒贬,成了贬义词褒用。 对“浓墨重彩”理解不准确,认为它使用有误。意思是: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春节晚会上,郭冬临和牛莉表演的小品一句话的事“笑果”最好,台词“你心里要阳光点”引发观众好评,这句话也成了2010年的流行语。 B. 北京交管局证实,很受车主“冷落”的带4的车号已从“十选一”车号库中彻底剔除,但数字4背后的文化意义引起广大群众和媒体发生争议。 C. 日前,网易、新浪等14家网站联合发出文明办网倡议书,号召清除不健康信息,打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氛围,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唤。 D“一起来,更精彩!”这一口号是对所有希望参与亚运、服务亚运的志愿者的号召。在志愿者共同努力下,广州圆满完成了举办一次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答案:A 均分2.46 难度0.82,本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分析:正确选项是A 项,这一句没有语病,而B句、C句和D句都存在语句的结构性错误,只不过其中的病句小类有所不同。B句中“引起广大群众和媒体发生争议”有歧义,不是群众和媒体之间发生争议,而是群众和媒体对取消带4的车号一事发生争议,应为“引起广大群众和媒体的争议”。C句是句式杂糅,应在“已成为社会的共同呼唤和家长的强烈要求”前加上“这”。D句搭配不当,不能“举办”“理想”应改为“任务”。,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印度有个古老的传说:鸿蒙之初,虎与人本是手足兄弟, , , , , , ,可悲的是世界上并不存在丁古阿内妮神,目前8个老虎亚种已经灭绝了3个,每天太阳落山时,这个越来越稀少的族群,不知道明天是新希望的升起还是末日的来临。 人设计骗虎过河,用毒镖射死了它 虎选择住在繁茂森林中,人则筑室而居 丁古阿内妮神发现了它,伏在虎的尸体上暖了十年 有一天,人想侵占森林,与虎兄弟展开了一场恶斗 虎的尸体顺流而下,金色的条纹在水中闪闪发光 直到几百只虎从尸骨中新生,长啸着跃入森林 A. B. C. D.,答案:B 均分2.82 难度0.94 本题考查衔接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分析:正确排序是“虎选择住在繁茂森林中,人则筑室而居,有一天,人想侵占森林,与虎兄弟展开了一场恶斗,人设计骗虎过河,用毒镖射死了它,虎的尸体顺流而下,金色的条纹在水中闪闪发光,丁古阿内妮神发现了它,伏在虎的尸体上暖了十年,直到几百只虎从尸骨中新生,长啸着跃入森林”。其他项的排列都不符合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 此题得分率很高,源于材料易懂。个别出错原因是没有按照逻辑事理理解材料。,16. 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然后用一句话揭示漫画的寓意。(5分),答案:内容:画面上,一个中年男子侧着身子,嘴里叼着一支烟,右手举着打火机正在点烟;而他投在墙上的巨大黑影则变成了右手举着一只手枪正对着自己的嘴在扣动扳机。 寓意:吸烟如同自杀。 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及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均分:3.85,难度0.77。 分析:本题的材料是一幅漫画,一定要看清楚是一个嘴里叼着烟,正用打火机点烟的人,但墙壁上出现的影子却是一个拿着手枪对着自己嘴的人。要思考为什么影子和真人不一样,这样漫画的寓意就出来了。明确了寓意后,还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对漫画的说明要准确,还要简单明了才好。 大部分能描述漫画,但将寓意理解为表里不一。,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正确,喻体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王维之诗如空山鸟语,恬静幽雅;东坡之词如渔樵问答,旷达潇洒。 ; 。 答案:示例:陶潜之文如平沙落雁,清新悠远;杜甫之诗如苏武牧羊,沉郁顿挫。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均分4.03,难度0.72,分析: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表现出文学语言的精彩,从而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修辞方法的学习,不仅要学会辨识,更要学会运用;不仅要会运用一种方法来表达,也要会运用多种方法来表达,本题考查的正是后者。从题干上看,题目要求有两点:首先是仿照“下面的示例”,下面示例从单句看是比喻句,两句相对地放到一起,又是不太规范的对偶句,那么仿写的句子也必须是由两句比喻句组成的对偶句;第二,要求“自选话题”,示例的话题是诗词,可以借来使用,也可以另选。这道题的难点在于写好两个比喻句。,这两个句子,每个句子都是由本体和喻体构成,而且前后两个句子所比拟的事物要体现出各自的特征,还要具有一定的对应意味。如前一句的“诗”,与后一句的“词”之间是对应的,而“恬静幽雅”与“旷达潇洒”不仅体现了诗和词各自的特征,也具有一定对应的意味。 个别考生就对本体和喻体 之间的相似性把握不好。大多用李白、杜甫、柳永、李清照、李煜等人的诗词。虽然将其特色写出来了,但不像对偶。,(八)写作,新材料作文是新课程高考一直采用的题型。作为一种作文题型,新材料作文比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更需要开启学生的发现能力、认知能力,更能提供给学生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的机会和权力。新材料作文与旧材料作文的区别在于,旧材料作文强调在中心角度立意,新材料作文主张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在中心角度立意与在非中心角度立意,都视为符合题意。放宽的目的,是想使新材料作文有更多的写作角度,有更多样的写作个性。这一切都是为了使新课改的高考作文,有更大的自主性、选择性和探究性。,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执意要寻找天堂的人,当他历经艰难跋涉来到天堂门口时,欣喜地大叫:“我来到天堂了!”看门人问他:“你说什么啊,这里是天堂?”寻找者顿时傻了,“这里难道不是天堂吗?”看门人摇摇头,问:“你从哪里来?”“地狱。”看门人又摇摇头。寻找者慨叹道:“难怪你不知道天堂,因为你从来没有去过地狱啊!”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均分43.06,难度0.72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分析:作文题的材料是一个小故事,虽然新材料作文的角度比旧材料作文多,只要属于范围之内都可以,但是此则材料并没有太多的角度,应该是三个:一是从寻找天堂人的角度立意,可以有“梅花香自苦寒来”、“走过地域方知天堂”“阳光总在风雨后”“没有挫折之苦,便无成功之甜”等,总之是经过磨砺和苦难才懂得幸福的来之不易或珍惜幸福;二是从天堂守门人的角度立意,可以是“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消逝在心中的尺子”“珍惜眼前的幸福”等,即要发现身边的幸福;三是综合性的,可以是“幸福相对论”。,问题有三:没有切中材料主旨,偏题严重;表达不顺畅,缺乏文采,不够深刻;篇幅不够。立意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一大部分学生把握不好最恰当的立意,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掌握不好,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明确。还有不少的学生只停留在单个方面,或者只停留在现象上,偏题,跑题的情况严重。文体的特点不明显,“四不像”文体大量存在。论证方法不明确,联系现实不够,所以“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显现的不够。语言不够深刻,含义挖掘不深刻,语言形式苍白也是存在的问题。,作文选: 给儿子的一封信 亲爱的宝贝儿子: 你知道吗?昨天我们俩买了新自行车,你要我陪你学骑车,我爽快地答应了。但是,我却什么也不说,任由你独自尝试。一不小心,你跌到了,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来。那期待的眼神,分明是要我去扶起你,然后安慰你几句。可是,我却一下子矛盾了,反复问自己要不要过去。最后,我还是狠下心,扭头走进了屋子,把你丢在那里。可是,你知道我的心有多痛吗?你一定体会不到的,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父爱如山”吧!没有母爱般的温柔似水,细腻小心,只有大山般的威严与高耸。,儿子,温室中的花朵,从不曾经受凛冽寒风磨砺,一旦温室消失,它们就只能面临凋谢的危险。窝棚里的鸡仔不曾收到饥饿冻害的考验,一旦人们不提供食物给它们,后果也可想而知。春天万物复苏,花儿争奇斗艳,却稍有诗人吟诵。冬日的傲雪寒梅,才是古今诗人的精神寄托,于是便有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千古名句。家禽无论怎样也不会明白雄鹰的壮志,只有跳出巢穴,展翅翱翔,才会拥有俯瞰大地的气魄。同样如此,如果我们人类不相反会摆脱依赖,不去历经艰难险阻,不去尝尽人间的酸甜苦辣,是不会真正成长的。,儿子,你会明白爸爸的良苦用心的。天堂的美好,在于人们了解地域的苦难;人生的成功,在与饱尝失败的教训与磨砺。那些身处温室的孩子,不懂得磨砺的弥足珍贵,不懂得付出努力取得成功的喜悦心境,是没有好的发展前途的。身在福中,自然是我们一大人生追求,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掌握享福的度,一味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终究只会落一个“身在福中不知福,竟日哀叹酸苦悲”的下场。,当今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你老爸庆幸自己曾经历过国家困难的考验,庆幸自己历经过坎坷与不幸,所以也就明白苦难的重要性。虽然时代不同了,主题却不会变: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永远是人们必不可缺的优良品德! 儿子,我期待着你的成长。 爱你的爸爸,二、从答卷中发现的问题,(一)命题方面 第一,阅读段的选文虽然是从五六套题中选择的,但仍然不太满意,比如沈从文的传记,语言的运用有点生涩感,论述类文本是名家的作品,也与现在的语言有些差距。 第二,校对费了不少力气,也有少量的差错。比如论述类文本的语料由于是名家作品,虽然进行了删改,但对一处应该使用逗号的句子使用了顿号,造成了学生答题时的误解。 第三,作文材料立意的范围不够大,因此学生的作文立意也显得单一。 第四,病句考查没有立足于于结构性病句,考查到了歧义句。,(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解答阅读题时分析、理解、概括能力欠缺,说明教学上的引导还不太到位。 第二,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原因当然与初中阶段淡化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关,但三年的高中教学我们是否给他们补了课。 第三,学生作文表达普遍一般。从抽样看,好的作文也打不了50分。要不角度不新,要不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