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物理专题六物理实验考点2电学实验限时集训.docx_第1页
2019届高考物理专题六物理实验考点2电学实验限时集训.docx_第2页
2019届高考物理专题六物理实验考点2电学实验限时集训.docx_第3页
2019届高考物理专题六物理实验考点2电学实验限时集训.docx_第4页
2019届高考物理专题六物理实验考点2电学实验限时集训.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2电学实验限时45分钟1(2018武昌区调研)测量一干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所用器材如下。连线图如图6215甲所示:A电流表A:量程0100 mA、内阻为16.0 B电压表V:量程03 V、内阻约为30 kC干电池组E:电动势待测、内阻待测D滑动变阻器R:010 E定值电阻R0:阻值为4.0 F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实验时测量出电流表A的示数I和电压表V的示数U,用对应的数据画出如图乙所示的UI图象,利用图象可求出该干电池组的电动势为E_V、内阻为r_ 。图6215小电珠L的额定电压为3.8 V,现已测出其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丙所示,它的额定电功率P额_W。将L接在上面所测干电池组的两极上并接通电路,则L消耗的实际电功率P_W。解析根据题图甲中电路,电流表并联一阻值为4.0 的定值电阻,相当于把电流表量程扩大为原来的5倍。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U5Ir,变化为UE5rI,对照由实验得到的UI,图线可知,图线在纵轴的截距等于电池组的电动势,E3.0 V,图线斜率的绝列值105r,解得内阻r2.0 。小电珠L的额定电压为3.8 V,对应的电流为2.4 A,小电珠的额定电功率P额UI3.8 V2.4 A9.12 W。在题图丙中作出干电池组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两图线交点的纵、横坐标乘积即为小电珠消耗的实际电功率P0.81.1 W0.88 W。答案3.02.09.120.882(2018济宁二模)热敏电阻包括正温度系数电阻器(PTC)和负温度系数电阻器(NTC),正温度系数电阻器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负温度系数电阻器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某实验小组选用下列器材探究某一热敏电阻Rx的导电特性。A电流表A1(量程10 mA,内阻r11 )B电流表A2(量程0.6 A,内阻r2约为0.5 )C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200 )D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20 )E定值电阻R3(阻值1 499 )F定值电阻R4(阻值149 )G电源E(电动势15 V,内阻忽略)H开关与导线若干(1)实验采用的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则滑动变阻器选_,定值电阻R选_。(填仪器前的字母序号)图6216(2)该小组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热敏电阻的UI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分析说明该曲线对应的是_热敏电阻。(选填“PTC”或“NTC”)。(3)若将此热敏电阻直接接到一电动势为9 V,内阻10 的电源两端,则此时该热敏电阻的阻值为_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1)本实验研究热敏电阻Rx的导电特性,测量范围尽可能大,因此采用了分压电路,为便于调节,滑动变阻器选用R2。因电源电动势为15 V,因此可粗略计算定值电阻阻值Rr11 499 。故选R3。(2)由图象可知该电阻元件的电阻随电流增大而减小,因此该热敏电阻为NTC。(3)在乙图中作出电源的UI图象,两图象的交点为I0.1 A,U8.0 V。因此热敏电阻的阻值为Rx80.0 。答案(1)DE(2)NTC(3)80.0 3为了测量某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采用如图6217甲所示的电路,其中定值电阻R05.0 ,电压表V1内阻约为5.0 k。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测出电压表V1和V2的多组U1、U2数据,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123456U1/V0.501.001.501.702.002.50U2/V8.457.907.607.136.806.27图6217(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给定图乙的坐标纸上画出U2U1的图线;(2)根据(1)中所画图线可得出该电源的电动势E_V,内阻r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3)为提高实验的精确度,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A适当减小R0可使内阻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B适当增大R0可使内阻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C将纵坐标改为U1U2可以使电动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D将纵坐标改为U1U2不能使电动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解析(1)先描点,后连线,舍去偏离连线较远的点。(2)对题图甲电路,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U1U2r,则U2EU1,由U2U1图象在纵轴截距等于电源电动势,可得E9.00 V,由图象斜率大小k1.1,解得内阻r0.50 。(3)适当减小R0,可减小电压表V1内阻的影响,可使电源内阻的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选项A正确,B错误。将纵坐标改为U1U2,不能使电动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选项D正确,C错误。答案(1)如图所示(2)9.00(8.959.05)0.50(0.270.65)(3)AD4理想电压表内阻无穷大,而实际电压表并非如此,现要测量一个量程为03 V、内阻约为3 k的电压表的阻值。实验室备有以下器材:A待测电压表V1:量程为03 V、内阻约为3 kB电压表V2:量程为06 V、内阻约为6 kC滑动变阻器R1:最大值20 、额定电流1 AD定值电阻R0E电源:电动势6 V、内阻约1 F开关一个、导线若干(1)利用以上器材设计如图甲所示测量电路,请你按图示电路将实验仪器连接起来;图6218(2)请写出按该电路测量电压表V1内阻Rv的表达式,并指出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_;(3)在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S,不断地调节滑动变阻器R1滑片的位置,记录多组电压表V1、V2的示数U1、U2作出U2U1图线如图丙所示。若R01 480 ,由图线上的数据可得Rv_。解析由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可知,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为U0U2U1,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为I0IV1,因此电压表V1的内阻Rv,解以上三式得:RvR0,将其变形得到:U2U1,图象斜率k1.51则Rv2 960 。答案(1)如图(2)RvR0U1为待测电压表V1的示数,U2为电压表V2的示数,R0为定值电阻阻值(3)2 9605图(a)为某同学组装完成的简易多用电表的电路图。图中E是电池;R1、R2、R3、R4和R5是固定电阻,R6是可变电阻;表头G的满偏电流为250 A,内阻为480 。虚线方框内为换挡开关,A端和B端分别与两表笔相连。该多用电表有5个挡位,5个挡位为:直流电压1 V挡和5 V挡,直流电流1 mA挡和2.5 mA挡,欧姆100 挡。图6219(1)图(a)中的A端与_(填“红”或“黑”)色表笔相连接。(2)关于R6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正确答案标号)。A在使用多用电表之前,调整R6使电表指针指在表盘左端电流“0”位置B使用欧姆挡时,先将两表笔短接,调整R6使电表指针指在表盘右端电阻“0”位置C使用电流挡时,调整R6使电表指针尽可能指在表盘右端电流最大位置(3)根据题给条件可得R1R2_ ,R4_ 。(4)某次测量时该多用电表指针位置如图(b)所示。若此时B端是与“1”连接的,则多用电表读数为_;若此时B端是与“3”连接的,则读数为 _;若此时B端是与“5”连接的,则读数为_。(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1)与欧姆表内电源正极相连的是黑表笔。(2)R6是可变电阻,它的作用就是欧姆表调零的作用,也就是使用欧姆挡时,先将两表笔短接,调整R6使电表指针指在表盘右端电阻“0”位置。(3)换挡开关接2时,是量程较小的电流表,所以R1R2160 ;换挡开关接4时,是量程较小的电压表,这时表头与R1、R2并联组成新表头,新表头的内阻r120 ,新表头的量程是1 mA,所以R4 r 120 880 。(4)某次测量时该多用电表指针位置如图(b)所示。若此时B端是与“1”连接的,测量时多用表是量程为2.5 mA的电流表,则多用电表读数为1.47 mA;若此时B端是与“3”连接的,此时多用表是欧姆100 挡,则读数为1.10103 ;若此时B端是与“5”连接的,量程为5 V电压表,则读数为2.95 V。答案(1)黑(2)B(3)160880(4)1.47 mA1.10103 2.95 V6某同学利用如图6220(a)所示的电路测量一微安表(量程为100 A,内阻大约为2 500 )的内阻。可使用的器材有:两个滑动变阻器R1,R2(其中一个阻值为20 ,另一个阻值为2 000 ):电阻箱Rz(最大阻值为99 999.9 );电源E(电动势约为1.5 V);单刀双掷开关S1和S2。C、D分别为两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图6220(1)按原理图(a)将图(b)中的实物连线。(2)完成下列填空:R1的阻值为_ (填“20或“2 000”)为了保护微安表,开始时将R1的滑片C滑到接近图(a)中的滑动变阻器的_端(填“左”或“右”)对应的位置;将R2的滑片D置于中间位置附近。将电阻箱Rz的阻值置于2 500.0 ,接通S1。将R1的滑片置于适当位置,再反复调节R2的滑片D的位置,最终使得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保持不变,这说明S2接通前B与D所在位置的电势_(填“相等”或“不相等”。)将电阻箱Rz和微安表位置对调,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发现将R2的阻值置于2 601.0 ,在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也保持不变。待测微安表的内阻为_ (结果保留到个位)。(3)写出一条提高测量微安表内阻精度的建议:_。解析实物连线如图:(2)滑动变阻器R1要接成分压电器,则要选择阻值较小的20 的滑动变阻器;为了保护微安表,开始时将R1的滑片C滑到接近图(a)中滑动变阻器的左端对应的位置;将电阻箱Rz的阻值置于2 500.0 ,接通S1 ;将R1的滑片置于适当位置,再反复调节R2的滑片D的位置;最终使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