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历史教学中创造人格培养的思考.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历史教学中创造人格培养的思考.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历史教学中创造人格培养的思考.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历史教学中创造人格培养的思考.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历史教学中创造人格培养的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历史教学中创造人格培养的思考创造人格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品质,其标志之一就是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能正确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且能指引人们去获得新知识或未知问题的新解释,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结果。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人的最高需要。”由此可见,培养和形成创造人格不仅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也是学习主体的最高层次的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创造人格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活动的重要指向。而作为人文教育的历史教学,则更应成为培养学生创造人格的天然沃土。一、对当前局史教学改革现状的反思面对二十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及新世纪对创造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已成为学校乃至家庭、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成为各学科教学致力攻关的基本课题。不少具有强烈探索和进取精神的历史教师,已就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或案牍劳形以先进理论指导、呼吁、倡导历史教改,或脚踏实地地依据现代教育观念进行研究、实践,提出了不少见仁见智的见解,总结出了一些新颖独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其中颇多科学合理的成分,也不乏深沉的人文关怀。然而,客观地讲,目前历史学科的创造教育,有的仍旧是换汤不换药,不见本质变革;有的是旧屋开新窗装点门面。一些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得到大多数学校、教师的普遍认同与真正落实。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仍是对历史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定位问题。考试成绩的高低依然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水平、一所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的甚或是唯一的依据。以前是数理化,如今是语数外。学校在课程设置、时间分配上过分偏重这些所谓的主课,家长、学生也视其为决定前途、命运的敲门砖。而历史、地理等学科则相对遭到冷落,因而造成教师缺乏外在动力钻研教改,学生没有精力、兴趣探讨人文科学知识的恶性循环。其实,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有着无限广阔的天地,可以一任学生驰聘、遨游于漫漫历史长河中,并通过对历史发展过程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理解、分析和评价中开拓思维,提高能力,获得“读史使人睿智”的教学价值。如果人为地把历史教学变成纯认知性的,仅落实于一些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囿于知识的标准答案的识记,那么不仅违背了历史教学的本意,也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机会。因此,对于当前中学历史教育改革而言,首要的是明确历史教学的价值意义,给中学历史教育以合理定位的问题,其次才是方法论的问题。令人欣慰的是,打破传统应试教育体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的明确方针和价值取向。因而,也使我们谈论历史教学中培养创造人格具有了现实的依据和意义。如果说,以前在历史教学中,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忽视学生人格培养,还可以推脱于应试教育的体制问题,那么,如今还在画地为牢、抱残守缺,在应试教育里兜圈子,淡化甚至漠视学生生存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就是对教育的一种失误、一种渎职,就是对学生缺乏足够的责任感与社会良知。二、对当前历史教学新方法(模式)的探讨近年来,不少教师就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研究,提出了种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其中较具典型的有以下几种(根据历史教学问题及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51999年各期归纳):1历史情景教学法(合肥市八中,程权,1996);2.范例教学法;3活动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周靖等,1997);4自学、自测、自评法(上海复兴中学,冷伟,1997);5讨论法(上海敬业中学,钱君瑞,1997);6结构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湖北恩施高中,余朝文,1995);7.目标教学法(吴绪全、陈坤香,1996);8.大历史教学法(上海市一中,杨泰山,1997,曹广星,1996)或宏观历史教学法(九江师专,冯敏强,1997);9多学科知识渗透法;10思维训练法(黄卫军,1998,刘国彬,1998);11合作教学模式(陈汉忠,1998);12.现实参与法(曹春化1998);13启发式教学法(周朝阳,1999);14问题中心教学法(李绍贵,1999);15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法(贺干红,1998);16发现式教学法,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立足于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有的从教法、学法入手;有的从教学手段、途径入手。可谓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给人于耳目一新之感,极大地推进了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的开展。然而,尽管百家争鸣,千差万别,倘细加遴选、甄别,不难发现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创造教育的一些原则:1主体性、民主化原则。在教学五要素中,学生是认知主体,教师依照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与个体差异,创设环境,组织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营造民主、和偕、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纵横驰聘思维活动,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转化为自觉追寻和探索知识信息的主体。2.思维性原则。“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学生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必然与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相联系。“思维就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年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而形成创新人格,关键就在于纠正历史教学中历来重聚合思维,轻发散思维的偏颇。这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满足给学生科学的结论,他们更注重的是强化论证的过程及思维训练的要求,力求改变传统历史教学中“凡问题只有一个答案”的思维定势,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还遵循“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的思维形式,着力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应该说,这些实验和探索对于目前素质教育的推进都是极富价值的,他们围绕创造人格培养这一素质教育的核心,对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水平、主体地位以及教学环境创设、过程设计予以了充分的关注,进行了缜密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目前一个大的行政区域常常统一用一本教材,即如一纲多本,也往往内容狭窄,就史论史。教学中以纲为纲,限制束缚了教师能动性的发挥,加之,教材中对问题的说明和判断是固定的唯一的,没有提供学生思考探讨的线索和余地。这不仅不符合历史观念因人而异、与石俱化的特质,更不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与思想品质的生成规律,所以如果对现行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教材进行大幅度的修改,不对评价、考核的体系加以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仅从教学认识水平、手段上进行改革,最终只好比是在旧舞台上唱新戏,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终究还是不彻底的。正在酝酿的二期课改,已从课程、教材上进行了更大幅度的改革,这无疑是抓住了根本。三、对历史起学中创造人格培养的几点再思考历史教学改革,立足于对学生的创造人格的培养,塑造,已是毋容置疑的了。要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独立的认识判断能力,并使之上升为创造能力,除了历史思维、发散思维、才异思维、情感因素、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训练外,还必须加强学生选择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此,可以从四方面着手:(1)丰富内容。教材内容所包含的知识量是相当有限的,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内容补充。它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现实性原则,即通过古今纵向联系、中外横向联系开拓视野,满足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望。二是要有利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让学生在对比中获得认知判断的提高。(2)更新教学观念。多年来,各高校文科专业部力求吸取新的研究成果,跟上学术、发展的步伐,而中学课本则常常停留在较为陈旧的基点上,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其实历史学科本身就有这样一种特点:即历史观念因人因时因地不同。因此,教学中就某一史实把百家之说适当陈列比较,对发展学生选择、判断能力是非常有益的。仅就此一点来说,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而传统教材只是特定时期的盖棺定论,既非一分为二,发展的辨证观点,亦难以反映历史真实面貌。(3)废除学科本位意识,拓展科技联系。这包括两个层次:1目标层次。就是将学科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体现学生的人格发展要求,无论语数外,还是理化、史地,都毫不例外。从培养学生现代健康人格上讲,从中学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