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德育为首,能力为重——论中学历史教学中新型育人模式的构建.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德育为首,能力为重——论中学历史教学中新型育人模式的构建.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德育为首,能力为重——论中学历史教学中新型育人模式的构建.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德育为首,能力为重——论中学历史教学中新型育人模式的构建.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德育为首,能力为重——论中学历史教学中新型育人模式的构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德育为首,能力为重论中学历史教学中新型育人模式的构建一、构建“德育为首,能力为重”的育人模式的必要性目前,中学教育的育人模式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育目标观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为应付高考、中考,提高升学率而搞题海战术。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第二,全面育人,让学生主动发展的思想还没有得到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们为了应付各种考试,比较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只着眼于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只关注教学进度如何,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第三,课程结构和教材内容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虽然现在已颁布了新的课程计划,增加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但很多学校仍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去实施。教育是一项未来的事业,其目标总是指向未来的社会需要,如何按照21世纪的社会需要来培养下一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早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的总结报告中指出,在应付未来的挑战中,不能只考虑智力的开发,同时应将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与理想水平上。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年轻一代树立更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要帮助他们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学会同情。值得注意的是,包括韩国、泰国在内的各国在调整培养目标时,都把德育放在突出的地位。此外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在强调打好科学文化基础的同时,各国培养目标都特别强调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它的根本意义在于使人成为“人”人格健全的人和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努力构建“德育为首,能力为重”的育人模式,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是十分必要的。二、构建德育为首。能力为重”的育人模式必须坚持的原则(一)全面性原则:关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二)主体性原则: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强烈的内部动因,锐意进取,奋发向上,鼓励学生独立的探索精神,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三)实践性原则:这里所说的“实践”主要是指具有教育价值的、面向社会、联系实际的各种校内、校外活动。特别要引导学生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重大问题。当今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最能体现实践性原则。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对于健全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四)开放性原则:从学习目标上看,除要达到教材规定的目标外,还应体现出不同的指向性和多层性;从学习内容上看,除来自教材外,还可以来自图书馆和互联网,也可来自社会调查;从学习方式上看,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学习结论来看,应不拘泥于一种结论和答案。三、历史教学如何做到以“德育为首”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它肩负着提高民族素质、培养青少年高尚道德品德的任务。作为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历史教育中的德育任务。(一)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及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历史教育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历史文化,对中华民族强烈的感情。从古至今,许多民族英雄、革命先驱、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前仆后继,英勇斗争,他们为国家富强、为民族的振兴而抛弃了个人的幸福,舍小家而顾大家,无私奉献了自己的美好青春和年华。通过这些内容的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强烈的责任感。另外,历史课堂教学要注意面向现实、面向社会,将历史与现实、历史与时政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现实、关心人类社会的发展,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二)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历史教育要以中国和世界各国发展的具体史实来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中,要揭示出这样条规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列主义为思想武器,最终才能取得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结果。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此外,在历史教育中,应坚持对学生进行一些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等基本观点。通过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三)进行道德品质教育,陶冶高尚情操人类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道德,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已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如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缜的坚持真理、明辨是非,商鞅、王安石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苏轼、张骞的不辱使命,李时珍对知识的孜孜以求都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教材。在世界史教育中,通过介绍布鲁诺、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坚持斗争的精神。(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兼容并蓄,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中国儒家文化对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乃至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去吸收孔子的智慧。孔子的“信”、“仁”、“义”、“德”等伦理思想对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四、历史教学如何做到“能力为重”所谓的能力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其中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杨。(一)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可持续学习能力,指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一定的批判思维的能力。历史教学中的学习能力培养包括:(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2)指导学习搜索和整理与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3)通过对历史史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阐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目前,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最关注的课题,作为中学历史教师,要适应形势变化,改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必须变书本知识的复制者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创造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尝试:(1)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脉搏,研制出相应的教学结构方案,变陈述式教学为论证式教学。(2)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这一课时,可挖掘教材,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以下问题: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再认再现)在战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有何启示和认识?(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3)活用创造性教学方法。通常采用下列方法:发散与集中法,单向与逆向法,定势与变势法,类比与归纳法。通过一题多讲、一题多问、一题多议、甚至一题多变等训练,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能力。(三)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个性、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