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新课改新问题新探索.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新课改新问题新探索.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新课改新问题新探索.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新课改新问题新探索.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新课改新问题新探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新课改新问题新探索新世纪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实施已近三年,笔者作为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有幸亲临这场基础语文课程的改革,并经常到各地培训、听课、学习与交流。从而感受到了这次语文课改的力度很大,收效也很显著:课堂上学生活跃了,口语表达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大大扭转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被动局面,更可喜的是诸多语文教师与课改一同成长,语文教师的知识层面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等。但在欣喜之余,我们还应该把热情沉淀为理性,全面而理性的审视这次课改,使诸多问题及时浮出水面,找出制约这次课改的“瓶颈”,以便更好的促进这次课改良好而有绪的发展。下面,我把这几年发现的问题总结出来,就算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吧。一、在教学理念上,片面追求时髦,只重视了多元取向,却忽视了一元导向。新课标中曾多次提到多元和问题,如“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整齐划一的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多元理念的提出可以说是对于我国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盛行“标准化”的一次强大冲击和反拨。从历史角度上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进步。但矫枉不不可过正,在强调多元的同时,不可忽视乃至否定一元。否则,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1、所谓一元导向是引导学生对“理性”的追求和探险。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不仅是外在的知识传递与掌握,更是师生双方借助于理性进行的一次次探险,亦即师生双方不断的借助理性将理想的触角伸向远方,超越自我,探索种种“末知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理性能力和理性精神,就阅读教学而言,在语文教材理解的“多元性上”这几年也非常出彩。课堂由“群言堂”取代了“一言堂”,给课堂带来了活泼和生动的新局面,学生的个性意识在觉醒,个性能力在增强。这当然是可喜的一方面,便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因为过于重视多元,课堂教学往往滑向失控的边缘,最终是无果无终。有些文章我们可以多元理解,如故事,神话,小说等,但有些文章我们必须明确是非标准,对错曲直,增强其确定性,如新闻报导,科普文章等,我们无须为了追赶时髦而一哄而上。2、所谓一元化导向,是指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体验,通过教育的导向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即对真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的“求真”精神,面对现实探索规律的“求实”精神以科学成果造福人类的“求善”精神。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求美”精神。现在新教材的编造,为了突出多元理解,有时会把一些文章原汁原味的选上,没有导语,没有练习,与原来相比这是一大解放,但这样却又带来了新问题:文本原义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很多误读,使语文教学陷入了“玄虚笼统”之中,教师只能凭借自己的揣读去填补空白,而师资往往不参差不齐,往往会导致以误传误以讹传讹,误人子弟,不能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与体验。3、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老师即要根据个性差异去引导,去尊重他们的选择,又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加以引导,这即体现了对真理和人类共识的尊重,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规范和导向。在我们的实际语文教学中,过分重视多元取向而忽视或否定一元导向,是对语文教育的误解和对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不负责任。因此,多元和一元是辨证的统一,把握并能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领悟到教育的真谛。二、在课堂教学中,片面追求出新出异,而没有一种审慎的历史观,辨证观去对待语文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新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新课标还指出,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由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四大基本观念,其中之一即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规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式。”无容置疑,这些主张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我们也应同时看到,有的教师面对课改,缺少反思,浮躁有余,冷静不足,没有以客观、辩证的观点理解、实施新课改,而是唯上是风,唯创新是瞻,动机不纯导学风不正,片面追求出新出异而导致不重视基础,不重视扎扎实实的学习和积累。这些现象,在一些市级重点中学听公开课,就常常碰到,下面结合具体课例做详细分析。1、学生的语文基础受到削弱,部分学生语文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这几年,语言教学强调把握注重感悟、熏陶、注重语文学习向外延伸,这很好,但不能以此来否定过去的“双基”训练。新课标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误导,少提或不提“训练”二字,并不意味着放弃基础知识,而是为语文的那些条条框框纯知识性的东西,不必让学生死记硬背。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增加积累,而现在的有些教师,不好好地研读文章,不注意引导品味语言,不注意引导学习文章技巧,练习设计多是大而无当的整体把握。动不动就把学生引向课外。一位老师上说明文一次大型的泥石流,课前,老师布置学生从网上或图书管查资料收集泥石流的有关资料。课堂上,主要谈泥石流的形成、危害、防治等,有回答,有讨论,有总结,老师的思路清晰,内容紧密,一环扣一环,启发、点拨、总结都很到位,学生回答积极、生动,讨论热烈,思维活跃,师生配合非常好。但是,整堂课根本没有涉及到课本,虽说许多学生也打开课本,但仅仅是一种摆设。一节课下来,学生确实了解了不少有关泥石流的知识,但从语文的角度看,学生几乎是一无所获,现在的课堂,热闹的场面多了,“琅琅的读书声”稀了,扎实的基础训练少了,经过两年多的课改,有些教师反映,学生念错别字,写错别字,用错别字以及写病句的现象越来越多,现在的学生基础不如以前好了,难怪有人问:“这样的课改还叫成功吗?”2、课堂教学重形式,轻内容,语文教学的任务模糊,目的不明确,“语文”课偏离了语文。要问什么是语文,语文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是什么,我想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明白。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对上述两个问题并没有真正弄明白,那些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哪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在他们的大脑是模糊的。笔者近来所听的公开课,有不少就是追求形式美,课堂上,花样迟可能多,迟可能新,可是一堂课下来,学生几乎什么也没有得到,有的语言教师,语文分内的事不做,偏去花大力气做一些与语文不相干的事。一位语文教师上愚公移山,要求学生就“是搬家好,还是挖山好?”展开讨论,教师的用意,大概是想让学生否定愚公的做法,从而培养新的创造思维能力。但是,这种讨论,仅仅是评价愚公的智慧和方法,同语文毫无关系。并且愚公移山明明是一篇寓言,而寓言往往是借助一个虚假(现实生活中一般不会有)的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难道学生提出“愚公移山不可取”就体现了创造思维?我想,搬家比移山更合算这个浅显的道理,一个四五岁的孩子都明白,然而有的语文教师居然拿它来训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当今语文教学的悲哀!3、,随心所欲的“赏析”文学作品,在课堂教学中,语文出现了非科学化的倾向文学是一门科学,所以理解文学作品,往往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一般说来,文学修养差的人,对文学作品听理解能力往往较片面,较浮浅,准确性较差,理解错误的也较多;文学修养高的人,对文学理解往往也比较全面,较深刻,较准确,理解错误的也较少。然而,在当今一些是中学语文老师的眼里,理解文学作品似乎不需要多少文学修养,几乎人人都可以读文学,人人都可以有新观点。这些教师分析文学作品时,可以凭一鳞半爪的根据下结论,可以牵强附会的下结论甚至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