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模仿对学习唱歌是否有害.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模仿对学习唱歌是否有害.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模仿对学习唱歌是否有害.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模仿对学习唱歌是否有害.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模仿对学习唱歌是否有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模仿对学习唱歌是否有害摘要唱歌模仿是以原有的音乐或音响为样板,采用某种工具和手段进行重复、复制的一种行为方式。它在音乐创作和表演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在音乐的传承和教学方面,也具有不容忽视的教育价值。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带来消极的负面响应。因此,必须确立科学辩证的价值观,以指导模仿实践的合理操作。关键词音乐教学学习唱歌模仿不论是音乐创作还是唱歌,人们都有些忌讳“模仿”这个词。的确,模仿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主体意识比较淡薄的重复行为,在学习唱歌中,它所体现的理念似乎是因循守旧,是不思进取,是与艺术创新精神背道而驰的,有时还涉嫌于“抄袭”的罪名。因此,远离模仿、避免模仿已成为我们音乐实践的通用信条和规则。但是,客观全面地看,上述认识有其偏颇、偏激的一面。本文拟从价值论的角度,一分为二地对学习唱歌模仿进行一些探讨,试图寻求比较全面客观的科学理念,以借此吁请歌手既能善待唱歌模仿,合理运用唱歌模仿,又必须避开模仿的种种弊端,消除其负面影响。一、唱歌模仿的教育价值唱歌模仿作为一种对音乐的重复手段和行为方式,也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和教学价值。首先,模仿的基本操作形式重复的本身,就是一种主体性的自我学习过程,不管这种模仿是自发的无意模仿,还是有目的的有意模仿,都蕴涵着对客观音乐(或音响)的效仿性的学习。从广义的教育理念来看,这种行为方式包容了教材(模仿对象)和学生(模仿者)两方面,就已构成了教学运作的某些基本要素。千百年来,人类经过实践,将这种简易而朴素的“自学”模式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纳入音乐教育活动,由教师参与其中,提升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性的教学行为,收到了肯定的效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论是过去“鹦鹉学舌”式的启蒙教学,还是现代启发式的示范教学;不论是普及性的基础音乐教育,还是提高性的专业音乐教育,都离不开模仿这种既古老又现代的教学传承方式的参与。在我国数千年的乐教传统中,“口传心授”是音乐教育的传家宝。师傅唱(奏)一句,弟子跟着模仿一句,如果走了调,马上进行纠正;如果没唱(奏)好,不论是音准还是姿势,都还可以再来若干遍,多么直观,多么及时。通过模仿,使受教育者对教材(曲目)心领神会,只要态度认真,注意力集中,再有一点音乐悟性,很快就能学会。在旧社会民间艺人那里,连乐谱都没有,就靠跟着师傅模仿学,辅以必要的经验式的讲解,结果,不仅使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得以传承至今,而且还培养出一大批音乐家,并发展衍变出许多音乐体裁、音乐流派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模仿是音乐传承的摇篮。没有模仿,就没有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也就不可能有辉煌的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音乐文化。到了现代,随着整个教育观念的变革,随着音乐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也曾有人过多地关注模仿的负面效应,在理念上将模仿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对立起来,认为它涉嫌守旧,落后,与当今的创新精神背道而驰,这一偏激观念比较集中地反映在部分音乐教学论著、教材中,将模仿排除在教学方法之外,淡化以至否定听唱法。但是,我国在新世纪出台的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从理论和实践上澄清了这种偏颇的认识,不仅明确提出了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和前提,而且还肯定了模仿既是过程,也是方法。所以,今天音乐模仿仍以它那顽强的生命力坚守在教学阵地,发挥着传承音乐的中介作用。例如对低幼儿童,仍必须以“听唱法”(实为模仿法)为主要教学工具;在普通中小学,不仅在学习识谱期间必须辅以模仿教法,而且以后视唱、唱歌的纠错仍然必须让学生模仿正确的歌唱或琴声。即使在高等音乐教育的声乐、钢琴等专业性技术课中,教师以正确的示范让学生通过模仿来体验、掌握,是极其普遍的教学方法。所以,直到今天,音乐模仿不仅是教学过程,而且还作为常用教学方法之一,成为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这一事实非常客观地证实了它的价值和地位。二、学习唱歌离不开模仿人的成长离不开模仿。小孩从牙牙学语开始,人的许多能力都是通过模仿而获得的。俗话说:“近朱则赤,近墨则黑”,是说环境对人的影响。但是,如果没有模仿这个环节,近朱者也不能赤,近黑者也不会黑。喜欢唱歌的人,都有自己崇拜的歌手,他们喜欢唱的的歌,就是这些歌手们唱过的歌。在业余歌手中,能识谱的人不多,他们会唱的歌,大部分是通过模仿他们崇拜的歌手而学会的。所以,在业余歌手中,所谓学唱歌,就是听他们崇拜的歌手的歌,模仿他们崇拜的歌手唱歌。模仿,在他们唱歌的活动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某人模仿某歌手的歌,如果能抓住这位歌手歌唱时的特点,模仿出来的歌声就惟妙惟肖,那么,就会得到人们的称赞,说他是“某某第二”。应该承认,能模仿到这种程度的人,确实有才能,难怪群众称赞他们:“有两下子”。模仿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模仿是万万不能的,几乎所有的歌手都是经过模仿的阶段。比如在“超女”比赛中被模仿最多的张韶涵,她就曾经长期模仿张惠妹,一到KTV里就必唱张惠妹的歌曲。“如果你要学习唱歌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先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歌手,然后去模仿她。当然不一定模仿得像,但是你可以了解她为什么唱这首歌。”张韶涵如是说。她说出了很重要的东西,即你所模仿的歌手“为什么唱这首歌”。也就是说,要理解歌曲本身,歌者的情绪来自对歌曲的理解。如果不理解歌曲的内涵,又如何把握演唱的状态呢?一些比较成熟的歌手,他们的声音处理(气息、咬字吐字、行腔)会比较科学,模仿他们的唱法,无形中也是对自己声音的一种训练。在没有老师面对面指点的情况下,模仿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比如张靓颖一直在模仿玛丽亚凯丽,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她把玛丽亚的唱片当成老师,天长日久便练成LovingYou中的“海豚音”。不过,要特别提醒同学们:模仿是必要的,但不可盲目模仿一些超出自己音域范围的歌,不要硬着去够一些高音,那样反而把嗓门给喊哑了。处在变声期的同学,特别要注意对嗓子的保护。老师在教学生的时候,也要求学生模仿,当学生唱的不理想的时候,老师要范唱,并且要求学生模仿自己。大家知道,过去学戏剧的唱腔,就是老师一个字一个字、一句一句的教,学生一个字一个字、一句一句的学,学生唱出来的声音、腔调的韵味,咬字吐字的方法,都得跟老师一模一样才行。所以不同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就各有各的特点,这也许就是形成不同流派的原因吧。三、模仿对学习唱歌的负面效应从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当然,唱歌模仿也不例外。1.唱歌模仿作为一种重复行为,对它不恰当的过度使用,会造成听觉上的不堪重负,容易由陈旧感而导致听觉疲劳和厌烦。因为,人的感知系统(特别是审美感受系统)有追求变化、喜新厌旧的特点,长时间的重复模仿,会产生厌烦,必然造成心理上的逆反效应。例如,采用模仿的教学法虽然简便易学,收效快,但是一节课全部让学生模仿唱,特别是对心理尚未成熟的少年儿童来说,不仅会感到乏味,而且也很容易损害他们稚嫩的歌喉,自然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2.正是由于对唱歌的模仿比较容易,在再现唱歌时,没有什么障碍,因此,容易造成模仿者思想过度松弛,甚至有时处于不动脑筋地被动接受。如果教师不辅以启发引导和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就容易形成“比着葫芦画瓢”式的被动学习。所以,过多地采用单一性的模仿教学,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自觉性,也不利于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这一点,对音乐教育和教学的负面效应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在唱歌表演中,对他人作品的模仿在早期是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尽快地熟悉和掌握音乐艺术的规律。但是,入了音乐之门后,模仿就成为艺术创造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