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故事、采访、辩论”习作教学设计_第1页
“读书故事、采访、辩论”习作教学设计_第2页
“读书故事、采访、辩论”习作教学设计_第3页
“读书故事、采访、辩论”习作教学设计_第4页
“读书故事、采访、辩论”习作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书故事、采访、辩论”习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2、习作时,尝试运用在阅读中领悟到的写作方法,如设问、反问、比喻、举例等,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学习描写人物心理活动,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3、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准备】1、在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及口语交际课上,认真开展好采访、交流、辩论、讲故事等活动。2、编写三种题目的写作点拨要点、例文等,打印若干份。【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窃读记中的林海音、我的“长生果”中的叶文玲,这些作家们童年时读书的经历令人回味无穷;苗苗与北大著名学者季羡林爷爷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受益无穷。这一两周里,我们围绕着“读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这节课,就让我们也拿起手中的笔,在笔端记录下你与树之间难以忘怀的故事,记录下你对阅读的不凡见解吧。1、阅读提示,选择题目: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根据自己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这节课,请大家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确定好自己的写作范围和题目。2、课件出示:(1)读书故事或体会。(2)采访记录。(3)记一次辩论或对“开卷是否有益”的看法。二、分别指导,构思文章把三种题目的点拨要点分发给做出不同选择的学生,然后独立阅读,并酝酿自己的写作思路。有疑惑者与老师交流探讨:1、读书故事或体会:点拨要点:(1)记录你和书的故事和体会时,别忘了像林海音那样,把你的心理活动真实、细致地描写出来哟。(2)“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在富有真情实感的基础上,你的习作构思和落笔算得上别出心裁吗?(3)谈自己的读书体会时,不妨选用一些读书名言,为文章锦上添花。2、参考题目:骗”来的书、我落入了书的“陷阱”、买书、最珍贵的礼物、“恨”书、书伴我成长、我与书邀游、都是因为我喜欢这本书例文:我与书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多读书,读好书在我看来会使人受益匪浅。各式各样的书,营造了一个个知识宝库。“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学问从何而来,除了从长辈那儿,多数还是从书中得到的。小时候不懂事的我,是一个讨厌书的孩子。整天与玩做朋友,从不看课外书,也写不好日记。我写的作文,老师常说不知在写些什么。妈妈便让我多读书,可是随着作文成绩的提高,我又被书本外的世界给吸引住了,我迷恋上了看电视,课外书我再也没有时间去看了。没多久,我发现写起作文来,大脑就一片空白,“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下我总算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我赶紧拾起书本,重新沉浸在书的世界了,渐渐地,我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是我最开心的时刻了。这时,我会捧起心爱的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常常,我会随着书中的主人公一起玩耍、一起探险,有时看得太入迷,妈妈喊我,我竟然会惊得跳起来,拍着胸脯喊“哎呦,我怎么会在家里啊?”妈妈常常被我的举动弄得莫名其妙。我爱看书,尤其喜欢看关于历史的书籍,这不,家中的中国历史故事、外国历史故事等早已被我翻得卷起了毛边。我还爱看凡尔纳的科幻小说,环游世界八十天让我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掌握了一些科普知识。是的,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我希望长大以后,能当一个作家,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我相信,也会有许多许多的孩子,在我书写的世界里翱翔。我和书的故事我从小就讨厌书,喜欢玩,每天都央求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可爸爸妈妈觉得书很好,成天“泡”在书房里看书,而且也叫我看书。可我却觉得书是一个“魔鬼”。直到有一天, 我又去央求爸爸带我出去玩。他不耐烦了,丢给我一本格林童话和一本新华字典把我锁在自己的房间里,让我查字典看书。我叫也没用,敲门也没用,只好躺在床上,翻开格林童话的第一篇故事青蛙王子开始看起来。一会儿,我就被这美丽的童话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不断地看着看着,心中又不断地出现了故事的情节。我好象只身在王国的小花园里,好象听见了小公主的哭声,又好象目睹了青蛙变王子的情景。这个美丽的童话激起了我看第二篇故事的好奇心和幻想。猛地,我决定看第二篇故事。就这样,我看了一篇又一篇的故事,不知不觉中,我爱上了看书。我的爱第一次给了书本和字典。我就这样看着看着、幻想着幻想着在梦中,我自己成了伟大的作家,只花了两个月就编写了一敏童话集。怎么样,我很了不起吧!正在这时,我的美梦突然终止了,是爸爸在抓我的脚底,太痒了!都怪爸爸,把我的美梦搅和了。我又回过头一想,是爸爸把我逼进了书的“世界”,正是书给我知识、给我畅想。我爱书,更离不开书。至今,我的书橱里已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好几百本。虽然已经很多了,但我要的是更多的书,更多的畅想。书,是我最好的朋友。3、采访记录:点拨要点:(1)再看一下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注意采访记录的格式。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名字可以用全名写出,也可以像下面的例文一样,用“问”来代替采访者的名字。(2)把谈话的记录写得清楚、明白;叙述的口吻要自然,符合人物的身份。(3)在采访记录中要突出你和被采访者对读书的见解,使人读了能引起思考。例文:采访记录时间:年月日星期六地点:家里采访人物:妈妈采访记录人:王辉记录过程:问:请问您爱读书吗?为什么爱读书?妈妈:我爱读书。书中有知识,书中有智慧,读书可以知事明理,使自己成长、进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问:那么请谈一谈您对“开卷有益”这一词的说法。妈妈:只要是书,抱着一个正确的态度去读去学,对人都是有益处的。好的书,用积极的态度的去学习,吸收精华,不好的书用批判的眼光去读去看它,从反面也能吸取教训,获得知识,这就是我对开卷有益的理解,这说明了只要是知识的东西你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它,去学习它,去理解它,对人都是有用的。问:那么请问您一般喜欢读些什么书?妈妈:从分类来讲,我喜欢读历史、地理、人物传记和科学一类的书。问:读完书后从书中得到了启发吗?这些启发在生活和学习上有帮助么?妈妈:我读完每一本书,都会受到一定的启发。有些启发,直接影响着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对我帮助很大,对我的能力提高很快。可以说读书是我更好地学习、生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途径。问:请问您有些什么关于读书的故事吗?妈妈:有。我小时,图书不多,身边的书籍也不多。有一次,我从别人那里借来了叶永列的科普小说未来世界,在煤油灯下一口气就读完了,还不觉得过瘾,一直读到了天亮,这本书中提到的一些人类发展进步的设想,现在基本上都实现了。可以说这本书是我读的第一本科普启蒙书,对我以后的学习帮助很大。问:请问您一般是怎么读书的?能介绍一下读书的方法吗?妈妈:我接触一本书,首先看它的序,或者先看简介,看完简介以后再看看它的纲目,在阅读前大致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梗概,然后根据时间安排,再去认真地仔细阅读。问:很多人读书都常常会把一本书读三四遍,请问您一般会么?妈妈:会的。有争议的书,或者是写得非常好的书,很有教育意义的书,我在第一遍阅读的基础上,都会更认真地读第二遍,精彩的章节,甚至会读第五遍,第六遍,有时还会做一些简要的读书记录。所以,重要的观点,精彩的故事情节,在我脑海里都能记很久。问: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请问你有这方面的经验吗?妈妈:有,上面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的知识积累和认识的水平是有限的,有些名著我们的能力还不足以读一遍就能领会的这种程度,因此,我们必须要两遍,三遍,多遍的去阅读,去理解,甚至有些问题,读更多遍仍然无法理解,这是阅读的现实。但是有一点,每多读一遍,多一次思考,就会多理解一些,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并不是说读书读一百遍你就会理解,而是说,读书需要重复读,读多了,慢慢地你就领会了。4、记一次辩论或对“开卷是否有益”的看法:点拨要点:(1)能把辩论队员的主要观点、引用的名言格言、列举的事实等,比较真实、全面地在作文中写出来。(2)抓住辩论队员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浓墨描写,并不时穿插描写同学们的反应和表现,再现辩论时的激烈。(3)表达对“开卷是否有益”的看法时,要摆事实、说道理、多举例,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得充分有力,有说服力。参考题目:激烈的辩论赛、开卷是否有益记一次辩论、“刀光剑影”论“开卷”、开卷一定有益吗、小议“开卷有益”。例文:一场辩论赛今天下午,我们班举行了一场以“开卷是否有益”为话题的激烈的辩论赛。首先,老师宣布了比赛规则:正、反两方各选名主辩手与名副辩手。正方的观点是“开卷有益”,反方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最后以论据有说服力的一方为胜。比赛开始了,双方队员用流利的普通话作了自我介绍后,一场紧张而又激烈的辩论赛便拉开了序幕。正方辩手刘肖剑同学首先陈词:“我方认为开卷有益。我们看的书多了,不仅可以知道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还能让我们知道各地的风俗人情,这样既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又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刘肖剑的话音刚落,台下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方主辩手翟皎莹同学也毫不示弱地说:“我方认为开卷未必有益。因为现在社会上有许多不健康的书刊,小学生一旦看了之后,就会走火入魔,精神恍惚,造成不良的结果。所以,我方认为开卷未必有益!”就这样,双方一来一往地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都以充分的事实证明了各方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时,正方辩手刘肖剑同学说:“既然你方说开卷未必有益,毛泽东、周恩来、鲁迅这些伟人不都是用书本来救了人民吗?难道这也是开卷未必有益吗?这个问题把我们反方辩手问得哑口无言。我看到主辩手束手无策,就挺身而出,理直气壮地说:“这些事实不假,但你们想想花季少年陈果、刘思影是怎么死去的?不就因为看了法轮大法这种邪教之书,死在了熊熊大火之中了吗?这一点不也证明了开卷未必有益吗?”最终正方被我们“杀”得落花流水。当老师宣布我方胜利时,我们五人都会心地笑了,喜气洋洋地走下讲台。支持我们反方的同学欢呼雀跃、兴奋异常。最后,老师针对这场辩论赛作了总结:“辩论是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通过辩论要互相启发、互相认识,从而使我们能更准确地分辨事物的是非。”这场辩论赛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还锻炼了我们的胆量,真是受益匪浅!开卷未必有益人们常说:“开卷有益,看书有益。”但是,仔细一推敲,这种说法也不完全正确。如果我们对每一本书都感到兴趣,那“开卷有益”也就未必有益了。现在的同学可能都喜欢看武侠、言情之类的小说、书刊,有时会达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他们一旦看迷了书,便会走火入魔,那他们上课一心只想着书,没心思学习,成绩就会一落千丈。还有些人被书中的一些情节所吸引,模仿书中的人物,有时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不是看书害了自己吗?这只是“开卷未必有益”中包含的第一层:开卷不一定有益。还有第二层。其二就是,我们看书,要有选择。那些不健康、对我们没有多大帮助的书,就不要看。要看书,就看一些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对我们学习、生活中都有帮助的书。这样的书就是好书,只有看好书,就不会毁了自己。有人把书比作了朋友,看好书,就是交好朋友,才会进步;则看不好的书,当然是交不好的人作朋友,那样你就会退步。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所以,只有看好书才会对你有益。因此,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我真心的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有选择地看书。而不要因为看错了一本书,将自己引入歧途,毁了自己的一生。开卷未必有益。诚然,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修养身心,但“开卷”只是“有益”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汉代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既然是药,就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良药,药到病除;一是毒药,置人于死地。不是吗?年代的德国,不少人因看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受其不良影响而伦为希特勒的殉葬品。“不好的书就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一点也不假,现在就有一部分同学迷上了武侠或言情小说,整天看那些庸俗怪诞的书籍,而把功课“丢”在一边,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往下降,最后造成竹篮打水一场空。试想,“开”这样的书“卷”,能说是“有益”的吗?“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因此,开卷是否有益,得先看开什么卷。位哲人曾说过,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时,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见书就读的人,而是会读书的人。有的人看书不认真思考,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的随便翻翻,有的人去读不适合自己的书,有的人甚至抱着猎奇的态度去读书,试问,这样的“开卷”,又何益之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