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学科教育论文浅谈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思考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学生学到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没有在一定实际活动中反复练习和运用,是不可能实现的。语文作为交际工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形成技能,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1语文活动课的作用11有助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两翼齐飞;语文活动课能做到把思想性寓于知识性之中,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使知识活灵活现,更好地把语文教学的审美和人文因素挖掘出来。比如在诗歌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可以开展配乐诗朗诵,或者是一次为诗配画的比赛。这都需要学生在了解诗歌的语言这个工具的基础上从人文精神方面进一步深化。12有利于因材施教原则的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个明显的弊病就是不利于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别情况进行教学。学生在个体上存在着差异,每个学生的兴趣所指向的对象是各不相同的,在语文活动课中,有的学生喜欢阅读艺术作品,有的喜欢看电影和戏剧,有的喜欢写诗歌散文,有的喜欢辩论、朗诵、演讲,而多样的语文活动课正可以提供给他们一个选择的机会,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以及知识能力缺陷有目的加以锻炼。有的学生可能在听说方面的能力较差,那在语文活动课中通过教师的诱导鼓励他参加演讲比赛。有的学生在写作方面不足,就动员他参加校园文学社,使学生在语文的缺陷方面得到锻炼和补充。13有助于促进思维的多样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指向多是一种求同思维,而语文活动课中更多是要求学生发挥求异思维,限制求同思维的负面作用,从各个角度出发,寻求多种答案和结局。比如在初一皇帝的新装课本剧的写作过程中,有的学生选择了为其加上结尾。学生们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剧本,骗子的结局各不相同。学了我的叔叔于勒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续写,假设于勒成了富翁,当他回来时又会怎样。同学们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