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学科教育论文论地理教学的德育功能时代的呼唤21世纪我们面临的诸多挑战,归根结底是对国民素质的挑战,对教育的挑战。无休止应付考试的办法,是不能提高国民素质的。用这种办法可博得某些家长的赞誉和某些领导人的首肯于一时,却可能在迎接挑战时要打败仗。基础教育的当务之急,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众所周知,地理科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目的是①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②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有关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的教育。此外,还应结合乡土地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使他们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雄心壮志。近几年来,地理教学在大家知道的种种原因误导下,往往产生重前轻后或只前无后的教学。对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到了必须重视的时候了课堂是现代学校教育的缩影。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应成为实施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加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分辨是非的能力和优良的心理品质的需要。80年代以来,国外“课程设计的人本化”和我国对素质教育的研究,作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已引起现代教学论和当代心理学家的极大关注。贯穿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课堂教学整体生命的一部分,与智育、体育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直接发挥着导向、激励、调节和强化的功能。课堂德育是学校德育中最经常、最丰富、最有效、最现实和最活跃的一种形式。因此,加强和改进课堂德育对实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育目标1通过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辽阔的领土、广阔的大陆架、丰富的资源、众多的物产、多彩的名胜古迹、雄伟的名山大川等地理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伟大可爱。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2通过对行政区划和香港、澳门内容的介绍,对学生进行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国防意识教育和邓小平开创的“一国两制”重大意义的教育。从而增强对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心和决心。3通过对新中国成立48年来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