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区果草畜沼循环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申报书.doc_第1页
川中丘陵区果草畜沼循环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申报书.doc_第2页
川中丘陵区果草畜沼循环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申报书.doc_第3页
川中丘陵区果草畜沼循环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申报书.doc_第4页
川中丘陵区果草畜沼循环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申报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项目研究主要目标、主要内容、技术关键、技术路线和应用方案。(不超过4500字,各栏中不得出现申报单位名称和项目成员姓名.) 1项目研究主要目标 (1)、为川中丘陵区找到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项目从川中丘陵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出发,构建循环农业系统,延长农业及相关产业的产业链,并通过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降低农业总体成本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2)、大大提升示范区农村环境质量。“果-草-畜-沼”循环农业模式,一方面为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还田找到一条有效途径,有效缓解生活用能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沼气发酵及沼渣、沼液的循环利用实现清洁生产,改善农村卫生状况,防止农村点、面源污染。 (3)、把川中丘陵区的经济发展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增加植被覆盖度和覆盖时间,以及对理化特性的改善,从而增强土壤的保水功能和抗冲刷能力,大大减少流入长江的泥沙含量。 (4)、有利于人民生命安全。以统一的标准控制生产过程,防止系统外输入污染,以循环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自身污染,将对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2项目研究主要内容 (1)“果-草-畜-沼”循环农业模式的设计与构建 在已有的成熟技术的基础上,以3R原则为指导,进行“果-草-畜-沼”循环农业模式设计。该项研究的重点是确定各环节间物质能量循环的路径、方式和如何实现链接,确定各个环节链接的比例和主要技术参数,最后将设计方案落实到示范区,指导针对每一环节进行创新研究,同时也根据各专项研究的结果进行调整,以期在项目结束时,获得一个完善的,可供推广的循环农业方案和示范区。 (2)果树优质高效与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包括:南方早熟梨V字型栽培技术开发。南方早熟梨V字型栽培是近年较为提倡的一种高效栽培技术,具有结果早、产量高、品质优、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其高密度栽植的特点与本项目果草共生的要求有着明显冲突,应此需要开发多种效益兼顾的梨V字型栽培技术。桃长枝修剪技术开发。较传统的修剪法相比,它稀疏的树冠更有利于果草共生和果园管理。本项研究即根据果草共生的要求,对原有技术进行改造和标准化。沼肥施用技术开发。已有研究表明,沼肥(沼渣和沼液)中富含腐殖酸(1020%)、氨态氮和蛋白氮、纤维和活性微量元素,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可以显著提高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本研究通过沼肥不同施用量、施用方式等因素对果草的产量和质量的不同影响,开发出标准化沼肥施用技术。果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开发。通过对不同耕作栽培技术病虫害发生状况的研究,确定最佳果草间作模式和栽培技术;开发性诱剂、灯光、色素引诱等物理杀虫技术;在施用绿色认证机构允许使用的植物源、动物源、微生物源、矿物源农药的同时,开发沼液对农药的增效技术。果产品的绿色认证。通过对课题组研究成果与常规技术的组装集成,最终开发出循环农业模式下的优质丰产标准化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全部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3)獭兔规模化健康养殖研究与示范 主要包括:獭兔最适养殖规模的确定。养殖规模的大小除受循环系统中其它环节的约束外,还与养殖的组织方式、病虫害防治和管理难易等诸多因素有关,本项研究主要是从川中丘陵区的经济社会条件、效益最大化、循环约束、技术落实难易等条件出发,确定单一养殖场的最适规模,循环系统最适规模和产业基地最适规模。獭兔规模化高效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主要集成刘汉中研究员近20年的研究成果,组装成完整的川中丘陵区专用的技术体系,建成全国一流的养殖示范基地。獭兔规模化养殖防疫体系研究与示范。按一个养殖场一套防疫体系的指导思想,针对基地内每一养殖场的具体情况分别建立专用防疫办法,在此基础上甄别异同,建立起整个养殖基地的防疫体系。 (4)沼气综合效应研究 主要包括:果树修剪下来的残枝败叶中存在大量的病虫害,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焚烧污染空气),都会给果树的清洁生产造成严重障碍。本项目研究利用果树修剪残留物、獭兔养殖场残留物及粪便的沼气发酵技术,筛选适合的腐熟微生物种类,为该区农村清洁生物能源的利用作有益的探索。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探索沼液、沼渣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利用沼液防治果树病虫害技术;研究利用沼液、沼渣对果园土壤肥力的提高及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农村沼气有机废物产沼气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提高冬季产气量的研究。沼气接种物的快速培育技术。 3. 技术关键 循环农业各环节物质能量循环的路径、方式和各环节的有机链接技术,确定各个环节链接的比例和主要技术参数。总体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依赖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单项技术突破: (1)南方早熟梨生产和管理的关键技术包括:绿色及有机早熟梨、桃果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区实施过程控制及效益评价体系。 (2)适度规模养殖獭兔和规模化养殖獭兔的技术关键包括: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化养殖工艺流程及无公害技术体系的建立;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技术和适度规模农户养殖与规模养殖防疫体系的建立。 (3)农业废弃物利用和沼气池建立的关键技术包括:筛选适合该区秸秆腐熟的微生物;采用添加产沼气促进剂,并对进料方式、进料浓度进行研究;针对缺原料的沼气池,研究加快秸秆等有机固体废弃物作为产沼气原料的快速启动和提高产气率的技术。 (4)果品贮藏加工的关键技术包括:果品采收成熟度的确定和采收技术,果品等级标准的建立与实施,果实采后贮藏特性及贮藏保鲜技术的优化,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果品质量的变化规律及品质快速检测技术,产地信息采集、软件开发和溯源系统的构建。 4.技术路线 本项目旨在以科技为先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户为核心、利益为纽带、产业为支撑,采取“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农户”、“科研单位+专业技术协会+农户”等多种运作模式,以试验区为中心、示范区为带动,科学组合农业循环各环节的技术,建成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区,为我省丘陵区的新农村建设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提供经验借鉴,促进丘陵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项目实施必须发挥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企业和农民的主体作用以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骨干作用,实行省市县联动,产学研结合。 5.应用方案 (1)以承担单位的1000亩枇杷园作为试验基地,进行“果(枇杷)草畜(獭兔)沼”循环农业模式的设计,并就每一个环节获取的必要数据作为进一步研究的依据。 (2)在试验室条件下,对果(枇杷)的品质、草的营养成分、畜(獭兔)肉的 质量进行定量分析。 (3)对沼气能源和沼液沼渣的利用作定量研究与分析,为今后的推广应用提供利论与技术依据。 (4)对循环农业模式下试验基地的土壤质量的改善状况,水质的改善状况以及空气质量的改善作长时期的监测与分析,为果园的清洁生产提供足够的实践依据。二、立项的必要性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知识产权状况分析。(不超过3500字,各栏中不得出现申报单位名称和项目成员姓名.)1.立项的必要性 川中丘陵区包括68个县(市、区),总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0.4%,全省20个百万人口大县全部在丘陵区,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8.6%,国民生产总值占58.2%。此外,丘区地处平原与山区的过渡带,既可以吸纳平原地区的资金、技术,又对山区经济发展具有辐射作用,在全省区域经济中梯度推进作用十分重要。因此,川中丘陵区在四川总体发展战略中举足轻重,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学术界的重视。然而由于该区域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农业生产技术相对滞后、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率较低、产业链连续性差、农业立体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偏低,该区域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平原地区,农民增收难,人民居住环境改善缓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丘陵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健康地发展,是5000万丘区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要求。因此,本项目选择川中丘陵区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合丘陵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在四川乃至长江上游意义重大且十分必要。具体表现在: 1、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为川中丘陵区找到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目标是生产发展,项目从川中丘陵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出发,构建循环农业系统,延长农业及相关产业的产业链,通过正确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及生产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使资源得到多层次利用,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并通过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降低农业总体成本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的生活过得宽裕。 2、项目成果的推广将大大提升川中丘陵区农村环境质量。在川中丘陵区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生活用能主要是消耗农作物秸秆、森林资源和煤。这不仅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也严重污染人们自身的生存环境。推广果草畜沼循环农业模式,一方面为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还田找到一条有效途径,有效缓解生活用能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沼气发酵及沼渣、沼液的循环利用,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清洁生产,改善农村卫生状况,防止环境污染,实现建设美好家园的目标。 3、项目成果的推广将把川中丘陵区的经济发展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水土流失是影响川中丘陵区农村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生态问题,也是保护母亲河长江的主要障碍之一,其根本原因在于坡耕地不科学的耕作和栽培制度。主要表现在:长期施用化肥,忽视施用有机肥,导致土壤结构破坏,保水能力弱;顺坡耕种,径流拦截能力差。本项目通过增加植被覆盖度和覆盖时间,以及对理化特性的改善而增强土壤的保水功能和抗冲刷能力。若在全区域推广,可以大大减少流入长江的泥沙含量,对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具有重大意义。 4、项目成果的推广有利于人民生命安全。农产品的安全直接关系着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农业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为人类自身提供充足而又安全的产品。但是,在我国目前以户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下,很难做到这一点,特别是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川中丘陵区。本项目采用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统一的标准控制生产过程的系统外输入污染,以循环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自身污染,以绿色产品为生产目标,完全符合世界农业的发展方向,若其成果在川中丘陵区内推广,将对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主要农业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技术我国主要的农业废弃物是秸秆和畜禽粪便。近年来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弥补磷钾肥投入不足,并使土壤孔隙度增加、容重下降,明显增强土壤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土壤转化酶的活性,促进农业良性发展。长期施用沼气发酵后的优质肥料,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土壤中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畜禽粪便的良好利用方式是建造沼气池以生产沼气解决农户的生活燃料问题。罗江县现大力发展养兔业,目前相当部分农户已将动物粪便用于沼气解决了燃料问题,但沼液、沼渣就成了一大难题,同时,该区秸秆还田技术还很欠缺,特别是秸秆还田后的腐熟问题,沼液、沼渣的综合高效利用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 獭兔的适度规模和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 在国际社会日益关注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无公害肉品是消费者的迫切需求。无公害安全兔肉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品种选育、饲料原料生产、绿色饲料生产、粪污处理与环境保护、养殖生产管理、疾病监测与控制、兽用药品规范性使用与药物残留控制等各种环节。所以,欧、美国家除加强对各种农药、药品和饲料添加剂安全性研究和审批、制订养殖生产标准之外,还加强无公害肉品安全生产技术研究。总体上特别强调肉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肉品质量。随着畜牧科技的发展,采用集约化和适度规模化养殖生产、确保优质无公害肉产品的获得是中国养殖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果品质量跟踪体系及商品化处理技术 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要求对出口到当地的食品均必须能够进行跟踪和追溯。欧盟管理法规要求从2004年起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所有食品都能够进行跟踪与追溯,否则就不允许上市销售;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要求在美国国内和外国从事生产、加工、包装或掌握人群或动物消费的食品部门于2003年12月12日向FDA进行登记,以便进行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控体系起步较缓,问题较多,是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之一。改革传统的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且与国际接轨的新型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已是当前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是果品采收后的再加工再增值过程。鲜活农产品采后增值潜力巨大,世界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值70%以上是通过采后商品化处理和销售环节实现的,西欧各国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率高达90%以上,我国还不足40%。采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的比例日本为2.2,美国为3.7,我国只有0.38。近年来我国虽有较大改进,但与先进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工作的开展在我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循环农业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农业模式。近年来,发展循环农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发展趋势。 循环农业科技集成方面 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的方向,循环农业本质上就是农业科技的有机链接和集成创新。它是把农林牧副渔各部门、种养加各环节进行有机的链接和科学的组合,在减少一次性、紧缺性资源(如土地、水)消耗的同时,将主要农业废弃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化,既降低污染,又增加了人类资源可利用量;既带来了生态效益,又扩大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从生态、社会、经济总体层面来看,达到了低费用治污染、低劳耗得资源、低成本创效益的良性生态、社会和经济大循环。 我国的循环农业在理念和实践上是先进的,但技术是落后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人员一直在探索各种农业循环模式,探索各种技术的有机链接方式,以达到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目前涌现出“ 作物(秸秆、草)菌/畜(牛、羊)沼-菌(肥)” 种养循环型模式、“粮(饲)-猪-沼-果( 桑、茶、菜、粮、药)-加工” 生态能源型模式、“林(果、草、菌)畜(禽、水产)加工-肥”立体农业型模式和“粮-酒-糟饲-猪-加工”循环产业链模式等。迄今为止,尽管各单项技术都比较成熟,但在如何把各个技术环节有机配合和链接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在较大的范围内甚至城乡范围内根据不同的资源、经济社会环境进行农业循环试验和示范尚不多见,特别是在人口众多、资源稀缺的四川丘陵地区还没有进行多种农业循环模式的试验和示范的报道。 循环农业的运行机制 由于循环农业(或农村)是各部门、各环节技术的有机连接和配合,需要各部门、各利益主体相互配合,只有合作才能取得最大利益。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部门和各环节的经济利益往往不一样,利益分配不合理,必然导致利益较小部门退出合作,从而使得循环链中断。因此,创新利益分配机制,使各方利益都达到各自的预期目标是一个最大的机制方面的问题。此外,循环农业由于是多个经济主体的非完全市场化,也非完全社会化的生产协调,信息不对称和利益不对称必然导致需要高额的交易成本,因此组建一个管理机构,分配信息和协调利益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知识产权状况分析 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项,选育或筛选适宜丘陵区生产条件的优质高产新产品3-5个。发表相关科研论文总数5-10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以上。三、项目的创新性。(理论创新、应用创新、技术创新、不超过2000字,各栏中不得出现申报单位名称和项目成员姓名。) 1.理论创新 针对川中丘陵典型区罗江县的区域特点,运用生态食物链和循环经济原理,研究“果草畜沼”循环农业模式的有机链接技术参数,对单项技术进行集成,本项目在综合研究理论上有创新性。 2.应用创新 本项目以川中丘陵典型区现有的大规模果园为研究载体,针对果园经济效益普遍低下及农村能源紧张的实际,把项目的各项研究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直接应用于实践生产中,并很快取得实际成效。所以,本项目的应用创新在于:研究贴近生产实际,贴近急需解决的问题,使研究成果能迅速物化和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使老百姓能直接快速受益。 3.技术创新 针对川中丘陵典型区罗江县人与资源矛盾突出和立体污染严重等问题,构建作物秸秆及养殖废弃物综合循环高效利用技术体系、精准施肥和生物防治技术体系,在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型技术上有创新。四、项目应用前景和产学研结合情况。(不超过1000字,各栏中不得出现申报单位名称和项目成员姓名。)项目实施期内,通过优质动物生产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的开发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可显著改善动物的健康状况和抗逆性能,大幅度减少治疗药物,提高牧草利用率,改善生产性能和动物产品品质,实现示范基地废弃物的再生利用。该项目具有较强的带动、增收能力。果树平均每亩增收节支150元以上,按1000亩基地计算,该项增收15万元;商品獭兔每只增收40元,按10万只计,该项增收400万元;每亩果草利用沼气池可节约能源费、肥料费和农药费150元,该项增收15万元;三项合计年增收为430万元,每亩至少增收4300元。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由于不征农业税,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于企业税收,仅企业所得税一项,基地每年可以为市财政增收近173.97万元。 项目完成后,将形成一套完善的果草畜沼循环农业技术体系,示范区内果品(梨、枇杷、桃)优质率达80%以上并全部获得国家绿色认证,果园土壤理化特性有明显改善,獭兔皮毛领路比例达到40以上,养殖场等废弃物处理利用率达95%以上;提高沼气产气量20以上;经济效益提高30以上。综合分析可以看出,本项目具有稳定的赢利能力和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因此,具有可行性。 项目的实施同时有利于降低农药(尤其是高毒农药)、化学肥料使用量,实施农业废弃物无害化排放,从源头上减少环境危害;通过秸秆返田培肥土壤肥力,实现农业可持续生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面貌,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本项目构建生产清洁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符合川中丘陵区实际情况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对川中丘陵区粮食和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进一步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承担单位既是一家科技型农业企业,又是四川农业大学科研教学实习基地,与四川省草业科学研究院也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之前已针对川中丘陵区农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共同开展了无公害林果新品种和畜禽养殖新品种的选育、及其生产、加工配套技术和应用研究,进行了以秸秆和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究,探索了农业清洁生产与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的结合模式。课题组还开展了乡村村容规划、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资源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耕地质量监测与新肥料品种研制等方面的工作,并在四川省丘陵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规划以及循环农业和生态经济等相关的管理工程和软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项目的开展具有良好的知识、技术和成果基础五、项目实施的风险及应对策略。(不超过1500字,各栏中不得出现申报单位名称和项目成员姓名。) (一)技术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承担单位具有较强的技术和经济实力,近年来在项目领域内技术积累丰富,而罗江县又是川中省丘陵地区具有较强代表性的丘陵县,这些对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由于循环农业中的技术链接和配比非常重要,且还没有比较系统和成熟的链接技术和工艺,因此,项目有技术风险主要来自系统参数是否科学合理。 (二)市场风险分析 本项目是循环农业模式,在设计整个循环链时考虑到了各环节产品要能够基本被下游环节所利用,而且前后环节之间(如农户和龙头企业)还签订了购销合同,保证参与项目的农户的农产品能够销售,企业的中间产品基本能够被自己的项目所利用。惟一的问题是龙头企业的最终产品销售问题,因产品销售价格变化对项目盈利有较强的敏感性,需不断开拓市场,保持较高的稳定市场价格,以提高市场竞争盈利能力。项目的产品销售价是以较低的批发价格出售给龙头企业,市场较稳定,且根据目前市场零售价及产品市场需求状况估计,项目承受的价格波动风险能力较强;固定资产投资变化对项目效益指标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实施之前,龙头企业与四川农业大学的技术和经济专家济就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几个主要的最终产品也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市场风险很小。 (三)自然风险 项目实施基地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度适宜,降雨丰沛,适宜于种养业和实施循环农业,试验和示范地点选择在主要灌溉用渠下方,有助于保障农业用水。但是,该区日照不足,春、夏、伏旱出现频率较高、降雨集中,洪灾发生较多,需要提前采取防止措施和开展农业保险。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存在一定的自然风险。 (四)政策风险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2006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具体安排了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我国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又是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的中心和主要任务。温家宝总理指出,耕地减少、淡水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问题,将是对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严峻挑战。农业也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能够永续利用。由此可见,国家的政策是向新农村建设和向循环农业倾斜的。但由于财政资金,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和企业投入受到非常多的其它因素影响,本项目虽没有大的政策风险,但在局部或资金投入上有不确定性。 因此,本项目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很小,没有大的政策性风险,但存在还存在一定的自然风险。六、已有研究基础和承担优势(包括与项目有关的前期研究状况、实验设备及设备条件、近三年主持或主研的科研成果;获奖及发表论文情况,不超过1500字,各栏中不得出现申报单位名称和项目成员姓名.) 近年来,单位承担的项目,无一不按质按量按时在完成。而且在每一次项目审计中都获得专家的好评。如单位承担的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川麦42优质丰产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2006年顺利的通过了省科技厅的年度监理和经费审计,年内将按期申请验收。几年的管理经验将确保承担单位顺利高效地完成项目的实施。 项目课题组是一个典型的产学研结合的、富有朝气的团队,是在近年实施众多课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个各具特长又协调一致的战斗集体。项目主持人几年来一直主持“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示范”课题,在循环农业技术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顺利完成本项目的重要条件。项目主要研究人员中有一直从事果树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出了安全简便实用的梨、枇杷和桃病害综合防止技术的专家;有长期从事兔业研究的研究员,在獭兔品种选育、规模化健康养殖、兔饲料开发和兔产品加工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经济学专家的加入使得课题组的专业结构更为完善。 项目承担单位是以生态农业开发为经营目标的科技型企业,同时也是四川农业大学的科研教学实习基地和德阳市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5年共承担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川麦42优质丰产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省科技攻关项目3项,市重点科技项目3项,目前已投资200余万元建立起基础果园1000亩,其中梨500亩,枇杷300亩,桃200亩,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外,公司加农户年出栏20万只商品獭兔基地的种兔场正在修建过程中。四川农业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在本项目相关技术领域积累了一大批成熟技术,为项目的顺利完成奠定了技术基础。七、项目的年度进度及预期目标。(不超过1000字,各栏中不得出现申报单位名称和项目成员姓名.)(一)实施年限 本项目计划实施年限为2008年5月-2011年5月,共计3年,2008年5月正式启动,2011年5月底完成和验收。(二)进度计划安排 2008年5月2009年5月:(1)完成项目总体方案设计与论证,制定实施方案(细则),形成管理运行机制和分解任务;(2)完成川中丘陵果草畜循环农业技术开发与示范的食物链结构设计,完成示范区规划设计及启动前期基础建设,包括果草共生系统的建立、养殖场和沼气池建设;(3)对示范区的光、温、水、气、土等基础生态因子进行准确的测定、调查、掌握基础数据; 2009年5月2010年5月:(1)果树优质高效与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獭兔规模化健康养殖研究与示范;(3)沼气综合效应研究 2010年5月2011年5月:(1)在示范基地应用效果评价的基础上,总结提出川中丘陵果草畜循环农业技术开发与示范的适宜模式及应用条件; (2)总结提出果树(梨、枇杷、桃)的绿色生产技术规程;(3)总结提出獭兔的适度规模高效养殖技术规程;(4)全面完成项目任务,进行项目总结、验收和相关成果鉴定。八、经费预算。(单位:万元人民币) 经费来源预算 经费支出预算 科 目预算数 科 目预算数1.申请省科技厅拨款901、设备费2502.国家部委拨款0(1)购置设备费802.国家其它拨款50(2)试制设备费03.行业主管部门拨款0(3)设备改造与租赁费1704.市州县财政拨款02、材料费155.银行贷款03、测试化验加工费306.单位自筹2454、燃料动力费107.其它来源05、差旅费66、会议费4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0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109、劳务费4010、专家咨询费511、管理费512、其他10经费来源预算合计385经费支出预算合计 385申请省科技厅拨款预算年度 2008年2009年2010年总计经费4030 2090九、项目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及主要研究人员情况。项目名称川中丘陵区果草畜沼循环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第一承担单位单位名称 德阳市金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四川省罗江县广富镇高玉村邮编618506负责人雷旭联系人雷旭联系人电系人手工人数 46经济类型民营企业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无资产状况(单位:万元)(限企业填写) 资产总额284负债总额24固定资产原值212其中流动负债24固定资产净值196销售收入总额27流动资产62主营业务收入65所有者权益总额189税后利润总额52协作单位名称在本项目中分工四川农业大学果品及土壤分析 四川省草业科学研究院 草及獭兔品种提供、相关测定 项目负责人姓名汪志辉性别男出生年月 19683学历(学位)博士职称副教授电事专业 果树学项目组人数 8高级6中级2初级0其它0主要研究人员 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从事专业所在单位汤浩茹男44博士教授果树学四川农业大学刘汉中男39博士研究员养兔学四川草业科学研究院赵瑾女23硕士讲师果树学四川农业大学王芳女32博士副教授农业经济四川农业大学刘应高男43博士研究员果树病害四川农业大学王晓蓉女35博士副教授果树学四川农业大学雷旭男38学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