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论道德教育中的平民思维 .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论道德教育中的平民思维 .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论道德教育中的平民思维 .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论道德教育中的平民思维 .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论道德教育中的平民思维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论道德教育中的平民思维摘要:精英思维与平民思维是我国道德领域的两种不同思维方式,学校道德教育长期以来奉行的是精英思维,在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中强调个体的社会责任;强调个人的生存和幸福的平民思维在教育中受到压抑,但在社会生活中较普遍地存在并发挥作用。在道德教育研究和道德教育走向平民化、生活化的过程中,道德领域的平民思维必将在道德教育中获得应有地位。平民思维的引入对德育变革有其启示意义,但德育变革不应一味迷信平民思维,而应理性选择,合理利用。关键词:道德教育平民思维精英思维传统一、我国道德领域的精英思维与平民思维“平民”与“精英”是一组相对的范畴,“平民”指“普通的人”,“精英”指“出类拔萃的人”i。在特定社会中,平民与精英因其出身、职业、受教育程度等的不同而处于不同阶层,并且由于两个阶层在社会生活中所拥有的活动能力、所面对的实际问题等的不同,平民阶层和精英阶层逐渐形成相互区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理想及生活方式;在道德领域,这种区别集中体现在精英阶层、平民阶层逐步确立适合本阶层的道德体系和道德教育方式。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着精英与平民的对立。在传统社会中,拥有稳固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士大夫以及经济有一定保障、有望通过荐举、科举进入政权的士子是社会中的精英,他们活跃于政治舞台,享受经济、生活中的各种优待,对国家的内政外交享有发表意见、参与决策的权利,对社会事务的处理有着较大的支配能力。处于社会底层、直接从事农业和手工生产、没有稳定经济收入的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大批小私有者是社会中的平民,他们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在经济和生活中受到各方面的盘剥,对社会事务的处理中处于被支配的无能、无力地位。士大夫和平民在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悬殊,决定了他们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和处理方式有很大差别。在道德领域,士大夫阶层与平民阶层对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思考遵循着不同的路径,由此产生精英道德与平民道德的对立以及精英道德教育与平民道德教育的对立。中国社会的精英道德是士大夫在思考和处理自我与社会、自我与他人关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基本原则、规范与准则的集合体;它们清晰、系统而集中地体现在儒家经典、士大夫文稿之中,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凝聚着精英阶层的精神,彰显着士大夫的风范。平民道德则是平民百姓在思考和处理自我与社会、自我与他人关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基本原则、规范和准则的集合体;由于平民群体结构成分的复杂性以及平民群体教育水平的限制,平民道德广泛地散布在民间俗谚、民间仪式和大众文化作品之中,而没有较为系统与全面的总结。平民道德与精英道德在内容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而就其整体特征而言,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精英道德强调社会责任,注重人的社会角色与使命;平民道德强调自我保全,注重个人的得失与幸福。真正意义上的士大夫对国计民生有着深切的关怀,将平治国家和天下视为自己的使命,有“任重而道远”以及“今日之世,舍我其谁”的使命自觉,以致“进亦忧,退亦忧”“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精英道德的基本内容均与精英的社会责任感紧密相联:他们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在家庭、乡村、朝廷努力尽到自己的义务,成为道德模范,期望他人信从、模仿,从而达至理想社会。精英道德体系中的理想人格君子、圣贤,都是恪尽社会责任的典范;精英道德体系的具体条规,则是清晰厘定士大夫各方面社会责任的准绳。平民百姓则将思考的焦点集中于自身,为柴米油盐和钱财而忙碌;国家大事,在他们看来,是有权者的份内事,他们自己没有精力顾及,而且没有能力和机会参与。“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平民的思维中很少有社会责任存在,即使偶尔有人说出“责任”字眼或做出“责任”行为,也会被视为异端而遭受讥笑。平民道德基本上与社会责任无关,纯粹是平民的生存技巧的集合,因而,其内容与精英道德有着极大区别:精英道德主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平民道德主张“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精英道德主张“君子之交淡如水”,平民道德注重“朋友多了路好走”。并且,平民道德是因时、因地制宜的,没有固定的规范,允许个人依据具体情境中的得失利害来选择行动方式,此时讲“和气生财”,彼时讲“人善被人欺”;这一点,与精英道德的严整、明确有着极大的区别。平民与精英的不同思维还尤其明显地体现在对子弟的道德教养方面,即平民道德教育与精英道德教育的不同。精英道德教育以士大夫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为基本途径,以传播强调社会责任的精英道德为己任,以培养严于律己、心忧天下的君子为目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通过礼仪训导、课堂说理等方式,引导学习者遵守既有的道德规范,认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人格标准和“平治天下”的社会理想。教学过程是以社会需要为基本出发点的,教育者引导学习者主动从家族、国家和天下的需要出发思考自己的使命,依据即将担负“平治天下”重任的君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精英道德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导个体“克己以复礼”的过程,个体必须革除各方面的个人兴趣、愿望、追求,使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全面地皈依精英道德。这种自我克制的过程是痛苦的,要求个体有明确的意志,通过读书、实践、自省、慎独等方式,不断完善自我德性,以致如孔子所说“七十(才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此外,传统家庭、学校也确立了种种以儒家伦理为依据的行为准则、仪式和惩罚措施,要求学习者严格遵守,对违背规章的学习者进行相应惩罚。平民道德教育以平民的家庭教育为基本途径,而承载各种人生理念的大众文化在很多方面支持着家庭中的平民道德教育。平民道德并没有固定的规范,以致大量平民并没有“道德”和“道德教育”的意识;平民道德教育其实就是长辈通过家庭生活的身体力行、口耳相传,将自己所掌握、认同的为人处世技巧、原则传授给下一辈的过程。这种教导,基本上是在生活过程中进行的,而且由父母传授的人生规范往往能够帮助年轻人在具体场合获得表扬、奖赏和物质收益、避免批评、惩罚和物质乃至性命的损失,因此能够被年轻人很愉快地接受、遵行。戏剧、评书等大众文化作品对平民生活进行了抽象与概括,较直观地呈现了一些较为复杂的道德准则,如不要以貌取人、不要因一时贫贱而得罪人父母可以借助这些例子,引导子女更好地明白事理。强调个体的社会责任、将人生的最高价值看作平治天下,这种儒家道德理想在千百年的学校教育、社会教化中一以贯之。精英道德教育的长期推行,强化了广大社会成员的社会本位思维,使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克己复礼的理念得到了普遍认可;精英道德教育也强化了精英的历史使命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堪称人格表率的君子、贤臣、名儒,他们的鞠躬尽瘁、舍生取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柱。另一方面,客观而言,由于我国传统社会中并没有世袭的贵族,社会成员的身份、地位、财富都是不确定的,因而,我国传统社会中稳定地居于精英阶层并且在思想上具有牢固的精英意识的人,并不是很多。尽管承载精英道德的儒家经典广为诵读,但多数人读经有强烈的功利目的,真正认同、遵守儒家道德的人也只是官僚、士大夫、地主中的少数。广大民众(包括一大批受过系统儒家教育、拥有丰厚财产、享受国家俸禄的士大夫)出于温饱、富裕、升迁等个人私利的考虑,选择信从平民道德的一些较为低俗、浅陋的条目。于是,在中国社会的道德领域就出现了举世罕见的、普遍的道德标榜现象,即社会成员在公开讲话、承诺时满口仁义道德,而在真正行动时却唯利是图、见利忘义,道德话语成为缺德行为的“遮羞布”。透过历代史书及儒林外史等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在传统中国社会中,铺天盖地的精英道德话语遮盖之下,平民道德大行其道,在事实上支配着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二、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精英传统与当代德育的平民化取向(一)我国学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