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茶产业座谈会上的讲话.doc_第1页
在全县茶产业座谈会上的讲话.doc_第2页
在全县茶产业座谈会上的讲话.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全县茶产业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新明(根据录音整理, 2012年 5月22日 ) 同志们: 刚才,我们观看了专题片,听了几个企业的发言,在大家发言过程当中,关于茶产业发展的一些观点,我跟大家已经进行了交流,这里就不再重复了。下面,我重点讲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内乡为什么要种植茶叶?内乡为什么要种植茶叶?大家说了很多理由,刚才的专题片把这个问题解释得很透彻,核心是三点:第一,有显著效益,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茶叶的综合效益不低,有些地方一亩地综合效益三五万、十来万是很正常的,我们大概平均效益也在五千元以上。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核心区,我们承担着生态建设的任务,茶叶基地四季常青,生态作用十分明显。从社会效益上讲,不仅可以服务旅游观光,在采茶期间拉动群众的收入也是很可观的。第二,有政策扶持。2011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也把内乡纳入全市茶叶种植四个核心县之一,这给我们发展茶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第三,有种茶历史。70年代,内乡共建有39个茶场,茶叶面积超过5万亩,1983年被确定为全国1000个茶叶主产县。实践已经证明,内乡的地质适合茶叶生产。第四,有发展空间。内乡有大面积的荒山,在荒山上种茶,既绿化了荒山,又增加了农民收入。这都是我们发展茶产业的优势所在。第二个问题:内乡怎么种植茶叶?第一,先看内乡种茶缺什么?主要是这么几条,第一,缺先进理念。现在我们发展茶叶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发展茶叶,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有什么发展模式,还没有搞明白。参与市场竞争,没有拿手的东西,怎么行?第二,缺资本。茶产业是资本融合型产业,没有资本的渗透,没有资本的介入,茶产业是发展不起来的。第三,缺技术。比较前沿的茶叶技术目前我们没人跟踪,茶叶生产还属于粗放经营,缺乏先进的种茶、炒茶等一系列技术。第四,缺龙头企业的带动。没有龙头带动,产业只会低水平运作,上不了规模和档次。第五,缺生产标准。茶叶从选种、育苗,再到种茶、制茶,我们没有制定先进的生产标准,也就生产不出名茶。第六,缺准确定位。内乡到底生产什么茶?红茶,还是绿茶,还是二者都有?定位还不明确。第七,缺品牌。现在有很多红茶名字,唐河叫一品红,桐柏叫桐柏红,听着就有点文化气息。我们是打“伏牛牌”、“琴溪牌”,还是什么?起名字时不能拍脑门,要好好琢磨,不能急促,不能盲目。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同一地区生产的茶叶往往打破企业之间的壁垒,共同使用、维护、经营同一个品牌,对市场竞争和品牌打造很有利。我们的茶厂各打各的品牌,30多个茶场,30多个品牌,能不能这样啊?第八,缺文化。茶产业可以发展成为休闲产业、观光产业、健康产业、体验产业,说到底是一种文化产业。发展茶产业,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 第二,做到四个“规”。 一是规划。种植茶叶,首先要做一个区域规划。对内乡来说,重点要规划好两大片区,一是师岗、瓦亭、岞曲、桃溪片区,二是余关、赤眉、赵店片区。内乡的茶叶种植将来可能会扩展到16个乡镇,但目前应以师岗、瓦亭、岞曲、桃溪、余关、赤眉、赵店7个乡镇为重点。二是规模。 茶产业有个培育的过程,有一个适度规模的问题,规模不是越大越好。从长远看,内乡发展10万亩茶叶是可行的,符合内乡实际。但5年还是10年发展10万亩,需要认真斟酌,如果在5年内发展10万亩,是做不出精品的。短期阶段性目标1万亩是适宜的,关键是要坚持高标准,发展一片成一片,建好精品茶园,这样就越做越有劲儿了,越做越有味儿了。为啥我强调把琴溪湖这一块儿做成文化产业园,因为琴溪湖这个地方大有文章可作,做成一个大的观光的产业园、文化产业园,是有条件的。三是规范。茶叶种植必须坚持规范化运作,比如在种植环节,你有了自己的标准化茶园后,可以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让别人来按照你所制定的规范标准给你种植茶叶,既有质量保证,又提升了规模。整个产业链,一个环节一个环节都要有自己的标准。四是规律。种植茶叶一定要尊重规律。譬如,在整地过程中,周边有几颗大树,不是说把树全部放掉,然后几千亩、上万亩全部是一个模式,才是标准化。其实,不把树放掉,保持原生态的固有的一些树种,效果可能更好。一个区域内,如果种植单一树种,时间长了,往往会发生一些病害,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不是个坏事。“四规”可以进一步细化,延伸下来就是特色化、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差异化、市场化、民营化、多元化,这里就不多讲了。 第三,做到八个“二”。 一是两大片区,上面已经讲到了。二是两大品种。把龙井43、福鼎大白作为我们推广的两大品种,是比较科学的。三是两大类别,即红茶和绿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首先得研究市场,研究你发展哪个品种,哪个茶种,才更有竞争力,这个问题弄不清,将来是非常麻烦的。内乡再搞白茶、黄茶、黑茶有可能,但可能性比较小,选择主要应集中在红茶和绿茶之间,而红茶和绿茶又存在三条路子,一是一律是红茶,二是一律是绿茶,三是红茶绿茶交替做。到底我们是种红茶还是绿茶,还是红绿结合的道路?任何一个企业一定都要准确定位。内乡茶产业发展的较早,为什么后来迷失了方向,市场定位至关重要。四是两大示范基地。基地建设要在“两山一湖”当中选择,“两山”就是永青山和麦子山,一湖就是琴溪湖。内乡降雨量大概是每年800毫米左右,桐柏基本上是1000到1200毫米,信阳基本上是1200到1300毫米,再往南就更多。我回内乡的四个年头,有些年头降雨量就是600多毫米,有时候就可以达到1000毫米,平均降雨量是800毫米左右,降雨量很不均衡。降雨不均衡,如果再浇不上水就比较麻烦了,茶叶的品质就不稳定、不可持续,品牌打造就成了问题。我们在水库周边发展茶叶,我是非常赞成的。譬如在琴溪湖这个地方,完全有潜力建成国内顶端的茶叶基地、原料基地。五是两个种植模式。一种模式就是全产业链模式。什么是全产业链?就是作为一个公司,从育苗环节开始就走自主化道路,有自己的苗圃,有自己的苗木基地,有自己的茶园,自己加工制茶。每一个生产环节从头到尾都由自己控制实施,并且有档案记录可以追溯。就像中药材有个GAP生产基地认证,想把茶产业做成一个品牌,制茶企业自身至少得有百十亩高标准、高档次的生产基地,以自己的全产业链来体现品质。另一种模式是专业化分工。内乡发展茶产业,3到5家制茶企业加若干个茶叶示范基地,是一种最佳模式。浙江这一块儿做法已经很细了,有些光种茶不制茶,有些光卖茶不制茶,还有光卖包装,还有光做网络,分工非常具体。如果百十亩都去搞一个茶厂,都去炒茶,都去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可能导致恶性竞争。譬如,茶叶包装就可以走市场化的路子,让有经验的企业来运作。目前市场上比较考究的包装都是纸质的,然后里面再分成小包装。分成小包装是有道理的,放在冰箱储存,外出携带都很方便。而我们永青山茶叶在包装上就需要改进,因为木质的东西你必须得刷层漆,而只要刷层漆,有没有对生态、环境、保健的影响,人们就要打个问号。六是调动两个积极性。一个是对外开放、招大引强,一个是调动内乡的民营企业参与茶叶产业的积极性。淅川的骨干企业现在半数左右已经开始建自己的茶园了,这样做有道理,就是不管自己茶做的好坏,不管面对哪个级别的客户,都不掉价,一个企业有自己的茶园,相当于一个企业有了自己的文化符号。七是突出两个重点,即:循环经济和茶果兼作。八是扶持两大龙头企业。就企业自身来说,譬如浩林果业、宛西农综开发公司,是小而全还是专业化,是全产业链都有我们的影子、做得很累、做不出我们的优势,还是走专业化分工的路子,如果不去深入思考、认真琢磨,单靠一个文件、一个政策、一个动员、一个报告、一个会议,是很危险的。我们现在政策资金的扶持标准是高于桐柏,低于淅川。发展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