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doc_第1页
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doc_第2页
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doc_第3页
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doc_第4页
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小学现代美育实验与研究”课题方案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教科室一、问题的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基本宗旨,以真善美社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美育是人全面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正如决定中指出的“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重要的是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成长。”美育对学生具有审美、启智、激创、求真、育德的综合作用,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 2培养人才的需要美育具有开发人的创新意识,加强实践能力的功能,美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有着独到的作用。正如决定中指出的“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对于促进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育中包含了强烈的情感因素,具有激励人主动发展的动因及机制。所以可以充分运用各学科中内涵美的内容,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学校教育要求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包括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美好的心灵。实施美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气质、情操、性格、意志和信念,从而起到塑造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健全人格的作用。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标准。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一定的社会道德,一定的人生价值,一定的追求与理想,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3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建设现代化学校,培养新世纪人才”是我校多年来的办学目标,学校在进行美育教育方面做了些研究和探索,但如何向深层次发展,使之规范化、系列化、科学化,并形成学校的特色,就要作些科学的研究。从艺术教育着手,创设校园良好的精神氛围,培养新世纪所需的高质量人才。鉴于以上认识及分析,我校决定进一步强化美育教育,全面推进实施学校的素质教育。二、概念的界定1概念的内涵: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以培养审美的能力、美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趣为主要任务的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各个方面,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是美育的主要阵地。现代美育,是一种体现现代气息,兼顾知识和发展,旨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融合式美育,它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灌输式教育,也不是鼓励学生自由发展的园丁式教育。现代美育的内涵主要有:美育的内容贴近社会需求;美育逐步与现代生活接轨;以美的内容和方式教育人、评价人的机制越来越具有生命力;美育过程体现人性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美育过程中体现现代教育中的竞争与合作,两者和谐统一;现代美育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总之,现代美育要有创新性、实践性和培育现代社会需要人才的功能。2概念的界定:综上所述,小学现代美育实验与研究就是在传统美育的基础上,研究如何体现现代的气息,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水平,促进学生以至将来在生活等各个领域里对待各种事物的“审美关系”之优化、深广化。三、理论依据1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文化结构中,智力结构、道德结构和审美结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审美结构建立在道德结构和智力结构上,审美结构中包含智力和道德内容,审美结构一旦形成,就以特殊的方式反作用于智力结构和道德结构,充分认识和运用这种作用和反作用力,就能帮助学生完善、提高创造能。.2我国的美学、教育的专家们一致认为,美育在中国新世纪的教育领域中已列入教学的重要内容与培养目标。专家们还指出,知识经济时代赋予美育崭新的意义,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融合音乐、美术等艺术及心理学、教育学等科学,大力弘扬传统美育中有关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建构精神,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及高尚的品质。3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理性脱离感性使人变得僵死。现代社会追求功利、物质、竞争使人的精神压力增加,产生大量的心理疾病,而缓解这种状态更多的要靠美育,要在精神的深层施加影响,美育是通过精神和谐来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4蔡元培先生答时代画报记者问时说道:“我们提倡美育,便是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塑、图画、文学里又找见他们遗失了的情感似乎觉到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正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四、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一)研究目标探索以美育作为学校特色的办学模式,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陶冶高尚情操,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探索美育改革的内容及方法,使美育真正成为构建学生审美素质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学生其他素质的发展。(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根据理论模型,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即若干子课题的研究,有以下几个项目:1以美的环境熏陶人。学生的发展与教育环境关系密切,校园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对学生的培养起着陶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建设好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美化自然环境,让校园处处体现美的情趣,陶冶美的情操;优化人文环境,让每一面墙壁说话。做到六个“一”。即一个“新”,新颖,有独创性;一个“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一个“远”,眼光要远,有超前性,随时代发展不落后;一个“高”,层次起步高,体现真善美的要求;一个“严”,严密、细致、质量好;一个“美”,美观,协调一致,和谐多样,给人美感。2以美的规范引导人。以美养身建设师资队伍。概括地说,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真、善、美精神的人才。德育和美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真善是美的内容的主要构成基础,而美则是对真善的包容与质的升华。事物之为美,必须是对真善的超越。真是真善美的这种内在交融性决定了审美活动所包含的潜在的、但却是巨大的认识真理、发现真理和辨别善恶、陶冶情操的功能。子课题通过以美养身的研究,首先努力提高我校教师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教师按照美的规范塑造自己,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才能承担实施美育的任务。子课题“以美养身,德艺双馨”的研究目标是在党的方针指导下,以现代教育理论和美学原理、规律为依据,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世纪人才为总目标,创设和谐、民主、愉悦的德育氛围,优化德育过程的诸要素,以美育为引线,最大限度地开发教师的潜能,培养全面素质,促进个性发展。探索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途径。以美辅德提高学生素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大量审美因素能使学生透过美而更深刻地求取真。同时,教育过程的审美化可以缓解德育中的机械灌输性,增加自觉和活力。教育中的审美氛围有助于学生树立美好的生活理想,产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并推动他们完善人格的形成。近年来,对审美心理的研究已经初步揭示出审美会使人的各项心理能力处于极其和谐的状态,它们既互相依存,又互相配合,每一种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但同时又能兼顾到整体,而不损害整体的统一。美育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给人心灵以本质的定性,也就是要使人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心灵,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并开发其它各育无法完成的人的各种潜力。鉴于以上的认识和分析,我们确定“小学德育中实施美育的研究”子课题的实验。我们以少先队工作为主,加强美育与培养人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之间的联系,努力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3以美的教学教育人。(1)教学,是人们按照教学规律所进行的一项创造性实践活动。它是科学,又是艺术。当代教育的发展,又赋予这一命题以更丰富、更深刻、更富有时代的内涵。教学科学艺术化和教学艺术科学化是教师的一种对美的追求。“以美立艺”,即要求教师正确认识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教学艺术的规律,自觉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艺术素养 。(2)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掌握教学艺术进而形成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充分运用形象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以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来传递具体的直观的信息材料,进行学科的教学 。(3)由于美育有助于开发人的右脑,使其左、右大脑的机能得到发展,从而增强了学生各种能力(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因此在学科教育中要树立正确的美育观念,运用美育的方法,来促进学科知识的获取及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效率,真正实现“以美辅德、以美陶情、以美益智、以美健体”的目的。(4)挖掘学科中美育的内容,运用美的情感来唤起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把学生推上主体的地位,从而使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达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意向。(5)美育与各学科相互渗透机制的主要要求。各学科都有明确的美育教学目标,都担负着美育的任务。例如,语文要学习关于艺术的美学知识,要认识汉字的结构美、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体育要学习人的健康美和形体美等。运用各学科的内涵的美来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通过美的感受体验并运用有关的手段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智力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以低年级重点陶冶爱美的心灵;中年级重点培养审美的情感;高年级重点培养创造美的能力为活动的基本内容。语文方面:我们设想的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是:首先,创设情景感受美。在导入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或出示画面,或播放录像,或播放乐曲引导学生通过视觉、感觉,来感受事物的形状、色彩、声音等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感官的完善。初读课文时,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子或段落读一读,初步感受课文中所描写的自然美景、美好事物及人物形象。其次,精读课文鉴赏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抓住那些体现内容美的关键的字、词、段,运用读、思、议等方法,体会课文所表现的美的内涵,即文章所表现的自然景观的美、人物的形象美及心灵美,从而培养学生的认识美、判断美、欣赏美的能力。在精读课文时,还应认识品味语言文字表达形式上的美,如用词的精当、修辞手法的运用、句式的变换,与所表达的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课文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这也是一种美,是语言文字的美。接着,潜移默化升华美。所谓的升华,就是在各种因素激荡下,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感情,感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强烈地要求净化自己的心灵,学习、赶上、超越对象。数学方面:在学习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等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数字、数字规律、点、线面等几何图形的美,让学生发现概念、数学公式、数学法则中的无穷的美,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规律的再发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一个轻松的心态下完成新知识的学习;通过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题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美。英语方面:在教学中利用英语语音语调抑扬顿挫、起伏有致的特点,给学生以美的听觉享受;运用健康、文明、饱含热情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动学生求知的心扉,还要激励学生在交际中使用礼貌用语。通过课本中的好人好事启发教育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品格,成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具有行为美的人。体育方面:通过队列操练、体操教学、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和塑造外在体态美,培养健美体态和勇敢、坚韧、礼貌、克制、协作等高尚情操和良好心态。劳技方面:在劳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劳动产品,感受和欣赏劳动产品的外在形式美;通过学习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创造出美的劳动产品,在劳动的过程中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科学方面:自然教育中的美育就是通过认识自然规律、生命奥秘、掌握动力学知识等以及实验操作,使学生有自然美的欣赏、科学美的体验、心灵美的展现等。信息技术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学科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电脑把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嘴里描绘的神秘美丽的境界直接呈现在屏幕上,并通过网络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对美的追求。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让学生到网上去冲浪,去探索美,去发现美,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品德方面:品德学科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周围的环境。通过观看图片、录像等,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体会大自然中那些事物的形态美、景色的变化之美、壮丽的山水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美好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及周围的环境,辨析并讨论社会上的人和事、人和人的关系、各种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力,教育学生把美带给家庭、带给学校、带给社会,即引导学生去创造社会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基于此,我们确定“小学学科教学中美育的研究”子课题的实验。4以美的艺术智慧人。课题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世纪人才为总目标,以艺术教育为引线,构建绿化、美化、艺术化的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把小学美育和主体参与精神贯彻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首先抓住美育的独特作用,通过美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做到以“美”导“真”、以“美”辅“德”、以“美”促“新”。其次,以艺术作为媒介,引发、释放和发挥儿童的潜在能力,促进艺术教育的内化,切实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到每个学生身上。再次,扩大儿童音乐、美术审美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夯实艺术基础,为将来发展建立丰厚的生长点。最后,课题研究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艺术教育原理,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发挥学生主体为宗旨,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爱好,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总之,要通过以美术、音乐等学科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艺术教育。努力做到“二个优化”,一是优化学科性艺术教育,主要指通过美术、音乐等学科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艺术教育。二是优化活动性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活动课程强化对学生的艺术教育。确立“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为活动的主要任务。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改革,艺术教育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在多艺术门类、多学科综合的艺术活动中,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连接,达到学生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基于此,我们确定“小学美育和主体性艺术教育研究”子课题的实验。五、研究的对象和主要方法(一)研究对象本校全体师生。(二)研究的主要方法本课题将根据研究内容的特点,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科学的经验总结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其中文献研究法主要在于把握中外小学美育的现状和发展等问题;调查研究法主要用于小学美育实施前后的状态;行动研究法则用于小学美育师资队伍的优化,小学美育环境的建设等问题研究;科学的经验总结用于各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