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_第1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_第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_第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_第4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策略 “探究式”四环节新授课课堂教学策略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生成数学问题。其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创设情境: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谜语、游戏等形式,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生成问题:对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化整理,由学生提出并选择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第二环节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对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组织,找出对解决当前问题适用的对策,其基本程序是:自主探索互动交流共同优化,形成结论。自主探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互动交流:首先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对比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争议性问题进行探讨,逐步补充完善,形成小组意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质疑,互相补充,教师要调控全局,注意在关键环节点拨提升。共同优化,形成结论: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小组学习成果,直至达成共识,形成正确结论。第三环节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应用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产生策略,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其基本程序是:基本应用 综合应用诊断评价。基本应用:是应用的最低目标,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在应用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寻找答案,要重视过程,强调应用的方法和技巧。综合应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综合应用的过程成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过程;诊断评价: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应用知识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教师要及时鼓励和提升;同时也会暴露出学习的不足和疏漏,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加强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诊断矫正。第四环节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对课堂学习进行全面地回顾总结。在回顾知识的同时,还要对情感态度方面和学习方法、策略方面进行回顾总结。“探究式”四环节练习课教学策略第一环节 问题引入,回顾再现。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以问题的形式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知识、方法)进行简要的回顾。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回顾再现应简短高效;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抓住学生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问题形式。第二环节分层练习,强化提高本环节是练习课的主体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分层练习,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能力。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的习题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并且要及时订正和评价,保证其正确率。在订正和交流中,要注意学生间的相互启发,注意发现有创造性的思维,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提高已有的认识。“提高、拓展性练习”作为选做题,不做统一要求;可根据学生试做的情况确定是否进行交流和评价。第三环节自主检测,评价完善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本段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达标性检测。通过检测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发现存在不足,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做出相应的措施。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有些练习课,在“分层练习,强化提高”这一环节中边练边订正,练习的比较充分,时间占用多,这种情况下,“自主检测”的环节不一定安排。对于检测的题目,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小组检查的方式批阅,也可以教师在课下集中批阅,课后或在下节课上进行订正。第四环节归纳小结,课外延伸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对本段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提升,突出重点和难点,并注重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归纳小结:即对练习内容进行小结,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课外延伸:为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和兴趣,可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练习情况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探究式”三环节复习课教学策略 第一环节:回顾整理,建构网络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一)自主整理,实施创造:本层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进行整理知识,在整理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再创造。(二)交流矫正,优化再建在学生自主整理后,要给予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交流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结合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维过程。第二环节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一)分层练习,重点突破在学生知识系统已经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整理、交流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强化分析,帮助学生解答疑点,弥补缺漏,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可用有针对性的典型问题或典型例题进行呈现,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另一方面要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强化练习。(二)拓展延伸,整体深化复习除了要重温学过的知识,强化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与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环节 自主检评,完善提高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检测,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评价别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此步分为两个层次:(一)自主检测:本层主要是通过一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来进行自我检评、自我鉴定。(二)评价完善在自主检测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还要针对学生情意领域进行总结,对学生学习的状态、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主要形式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有关对本册教学内容的要求 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 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 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 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一) 具体目标 1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参 见例1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2和例3 (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参见例4 2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1】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参见例5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6)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参见例6 3常见的量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参见例8 二、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一) 具体目标 1图形的认识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参见例1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测量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参见例3 3图形与变换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参见例5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 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 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一)具体目标 1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 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3)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 的图表。 (4)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 记录在统计表中。参见例1 (5)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6)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7)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2不确定现象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参见例2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参见例3 (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参见例 4 四、实践活动 在本学段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 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 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1、 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 情感体验。 2 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3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一)数与代数教学内容1、表内除法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2、万以内数的认识。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2)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4、量的计量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5、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继续探索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 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6、解决问题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1)单独安排一个单元。(2)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习。(二)空间与图形图形与变换(包括:平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三)统计(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仍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四)实践活动(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两个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叫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分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该怎么呈现,这确实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的。就目前,我们认识的水平而言,我们认为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是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如“生活中的数学”。二是单独安排,大体上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1.在活动中巩固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体会课题研究的过程。 我们的实践活动,一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体会、应用数学知识。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一(4)班有学生46人。这个班级学生活泼好动,有部分学生思维敏捷,好学上进,有一小部分学生比较顽皮,对学习不太自觉,在教学时,既要充分发挥优等生的特长,又要照顾后进生的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全班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共安排8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五个单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即第二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三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六单元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这两个单元里还要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第三部分是常见的量,即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遵照儿童观察物体由整体到部分,由粗略到细微的认知规律,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是恰当的。“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一个单元,即第七单元统计,教学用作记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继续认识简单的统计表,重点仍放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在一年级上册学过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之后,本册如此安排也是合乎逻辑的。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假日小队”。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二)、教材特点:教材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既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更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了教学内容。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独设单元进行教学,对100以内加、减法口算和笔算教学,安排的更加合理。结合加、减法计算的教学,有层次地安排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此外教材还注意各领域知识的交叉安排,既促进了各部分内容的相互融合,又可以避免由于长时间学习单一内容可能引起学生的厌倦心理,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1 )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 2 )为学生提供 思考与合作交流的 空间,呈现方式丰富多彩( 3 )重要的数学概念逐步深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并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能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直观认识常见的简单的平面图形。 (3)结合具体的情境,会分类整理数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2、数学思考方面(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时,能注意到方法合理和灵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3)在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初步朋友空间观念。(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的合理性能进行初步的判断3、解决问题方面(1)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简单的交流。(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4、情感态度方面(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并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等的数学活动。(2)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鼓励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数学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4)在数学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四、教学措施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构建有关数学知识。2、努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3、注意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4、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6、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五、教学进度第13 周 第一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4周 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第56 周 第三单元 认数第710周 第四单元 加法和减法(一)第1115周 第五、六单元认识人民币、加法和减法(二)第16周 第七单元 统计第1718周 期末复习、考试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二、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三、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四、教学难点:正确辨别“左、右” 的相对*。五、教材分析: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戌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音体验空间方位。 2、依照儿音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六、教学建议: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比较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学生辨别。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上下、前后 2课时左右 1课时 位置 1课时上、下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请同学们把数学书放在桌上,再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上,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铅笔盒上。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我们课本第一页有一幅南京长江大桥图,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 指名口答订正。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上、下”说一句话,讲讲教室里一件物品的位置吗?前、后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使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三者相比的相对*。 教具、学具准备:第2页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第二页主题图。 师:乐乐说:“等一下,我后面还有三个人。”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三位小朋友吧,他们都是谁?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尝试提出不同问题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 李林的后面是谁?王英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2、师:同样是王英,她在队伍中的位置没变,为什么大家一会说她在前面,一会说她在后面? 3、利用第二页主题图中的“车牌站”进行教学,深入理解“前、后”。 乐乐从起始站上车去少年宫,应在第几站下车,少年宫的前一站是( )站。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师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2、师提问:我的后面是谁? 我在谁的前面?我前面是谁?我后面的3位小朋友是谁? 3、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4、完成主题图下面的填空题。 5、练习:做一做第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左、右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 2、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二者相比的相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感受自身的左右。 老师提问:刚才我们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请伸出你的左手,再伸出你的右手。 板书题目:左、右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1)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 (2)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 (3)小游戏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肩抖一抖。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肩抖一抖。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脚跺一跺。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脚跺一跺。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放下来。 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1)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 (2)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3)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 3、左右的相对*。 (1)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 (2)提出要求: 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 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 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 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 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3)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左边有什么?) (4)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第4页做一做第2题。 你的前面是( ),后面是( ), 左边是( ),右边是( )。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 ), 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位置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实际,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 2、学会确定物体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正确描述物体位置,理解相对*。 教学难点: 理解相对*。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玩找人游戏,老师说小朋友的位置,你们猜猜他是谁? 2、这位小朋友坐在哪里呢?他坐在第1排第2个,谁能很快地找出他来?(出现四种找法,分别从前、后、左、右找起) 3、我们一般都是怎样找?(使学生明确一般第一排是从前数,第几个是从左边开始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观察教材第五页主题图。 老师:这个班的小朋友也在说自己的位置,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有一位小朋友特别想和大家交朋友,他在第一组第二个,你们能找到他吗? 2、指出说位置要确定方向。 你还想和其他小朋友交朋友吗?说说他的位置。 3、先说一说你自己的座位,再填空。你的座位是第( )组第( )个。 你前面的同学是第( )组第( )个。 你后面的同学是第( )组第( )个。 你左边的同学是第( )组第( )个。 你右边的同学是第( )组第( )个。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第6页做一做。 (1)教师提出问题:第1行第2个是( ),狗在第( )行第( )个。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 (3)解决问题。 (二)完成练习一 1、第1题。 (1)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坐成一排,教师提出要求,如:从前往后 第4位同学请站起来,请*后面的同学举起右手。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 (2)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其他学生根据要求做。 2、第2题。 (1)教师提出要求:我们来做拍手游戏。两个小朋友一组,做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 (2)学生分组活动。 3、第3题。 (1)教师出示第三题图画,提出要求:请帮小明布置房间。说一 说东西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2)学生先在小组中说,指名在图画板上贴。 (3)教育学生要养成自己整理房间的好习惯。 4、第5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2)你能根据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 (3)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4)在书上填空。 5、数学游戏:听反话 (1)教师提出要求:听老师说位置,小朋友做出相反的动作。 (2)教师说学生做。 (3)学生在小组里活动。 6、生活中的数学。 (1)、上下楼梯靠右边走。 (2)、自行车、汽车都是靠右行。 (3)、北京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右边。 (4)、香港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左边。 四、回顾整理,内化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二、20以内退位减法单元分析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20以内的退位加法、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使学生初步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五、教学建议: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首先,应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计算教学,可以从两方面来体现。一要注意从具体情境中引出计算内容,二要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巩固计算知识,而且使学生体会到计算不只是写在纸上的一个个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要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提倡算法多样化,其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潜能。所以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算法。4、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按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到学期末学生应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810题。这个目标不是轻易而举就能达到了,需要老师们想办法,挤时间,组织有计划、有效的练习才有可能达到。 5、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会用数学的头脑解决问题。 “用数学”是本单元安排的解决问题的内容。这是引导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六、课时安排: 1、十几减九-3课时2、十几减几-4课时3、用数学-2课时4、整理和复习-3课时十几减九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第9、10页主题图、学生: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口算题学生口算。 9+4= 9+8= 9+6= 9+2= 9+9= 9+5= 9+3= 9+7=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出示公园情景图,先观察气球部分)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3、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4、公园另一角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13-9= 14-9=5、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做一做第2题;练习第2题。2、练习:做数学基础训练。 3、练习:帮小蚂蚁回家。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练习1教学内容: 练习二16题。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教学重点: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练习:1、第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学生自己看图,同位两个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口算得数。(3)在书上填写。2、第2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教师读要求:得数是几就圈上几个。(2)根据算示圈相应的水果。(3)根据自己圈的写出得数。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1)看图,明确图意:帮小鸟回家。(2)快速口算得数,说给同位听。(3)连线,小组订正。4、第4题:这是一道口算十几减九的题。学生独立口算,订正。5、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根据两个图形口算得数。(2)同位两个互相检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式。(4)教师面批面改。6、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学生自己看图,明确图意。(2)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写在书上。(4)全班一起订正。三、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练习2教学内容: 练习二7、8题,课堂巩固练习。教学目标: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想一想,填一填。 9+( )=12 9+( )=18 9+( )=15 9+( )=11 9+( )=13 9+( )=16 9+( )=14 9+( )=17 9+( )=19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本上)。9+4 = 12-9 = 13-10 =14-9 = 18-9 = 15 -9 =17-9 = 11-9 = 16 -9 =三、练习二7、8题。1、第7题。(1)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自己练习。(3)全班一起订正。2、第8题。(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2)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3)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4)学生在书上填写。(5)全班一起订正答案。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十几减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2,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2、根据自己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教学准备:根据例2制作的“小猫观鱼”动画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8+5 = 7+8 = 7+6 = 15-9 = 6+8 = 5+7 = 5+9 = 13-9 = 18-9 = 14-9 = 17-9 = 16-9 =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观察“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说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2、教师出示:“条金鱼,花的有8条,黑的有几条?”以及“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象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小组内可能出现如下意见。(1)两只小猫的对话中,已说出了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2)求黑金鱼的条数,10-8=2,2+3=5,5条黑金鱼。求花金鱼的条数,10-5=5,5+3=8,8条花金鱼。(3)我一条一条仔细数的,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4)这样算得快,8+5=13,13-8=5,13-5=8,5条黑金鱼,8条花金鱼。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7、师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1题,先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它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2、为变化方式,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的速度。3、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练习教学内容:课堂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口算达到一定熟练程度。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来做课堂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书写工整。二、复习:1、出示: 6+5= 7+8= 4+8=11-5= 15-7= 12-8=看到这些题,你想到什么?你发现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吗?2、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8+()=11 8+()=16 6+()=15 16-()= 15-6=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三、课堂练习:1、两步运算 11-9= 15-7= 17-6= 12-6= 15-9= 14-7= 18-9= 12-5= 11-4= 16-8= 13-6= 17-8=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7+8-9= 16-8+4= 10+7-9= 14-6+5= 11-7+9= 13-6+10= 18-9+2= 14-7+6= 15-8+10= 12-3+7= 11-6+3= 17-8+9= 13-8+7= 15-6+8= 12-9-3= 6+8+5= 19-7-6= 13-5-3=3、教师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四、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练习教学内容:练习三36题。教学目标: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