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中心测量方案.doc_第1页
会议中心测量方案.doc_第2页
会议中心测量方案.doc_第3页
会议中心测量方案.doc_第4页
会议中心测量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工程测控概况工程测控概况.1 1.1工程简介.1 1.2编制依据.1 第二章第二章准备工作准备工作1 2.1 概述.1 2.2 图纸审查及现场勘察.1 2.3 人员组织.1 2.4 设备调配.2 第三章第三章 控制测量控制测量.2 3.1 控制测量的基本思路2 3.2 场区平面控制网.3 3.3 高程控制网.4 第四章第四章 土方施工测量土方施工测量.5 4.1 平面控制.5 4.2 标高控制.6 第五章第五章0.000 以下施工测量以下施工测量.7 5.1 平面控制7 5.2 高程控制8 第六章第六章0.000 以上施工测量以上施工测量.10 6.1 平面控制网传递10 6.2 高程控制网传递13 6.3 测量成果的验收13 第一章第一章 工程测控概况工程测控概况 1.1工程简介 本建筑工程等级为二级,为多层建筑,结构体系为框架结构,宴会厅屋面及联 廊为钢结构,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抗震烈度为 6 度,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本工程设计标高0.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 3.95 米,本工程建筑高度为 19.5 米, 地下二层层高为 4.5 米,地下一层层高为 4.5 米,酒店区域地上一层层高为 3.9 米, 二-五层层高为 3.6 米,会议中心区域地上一层层高为 4.8 米,二层层高为 8.1 米, 女儿墙高度为 1.2 米。 1.2编制依据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本工程设计书及设计图纸。 根据以上规范、规程,本着“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的原 则,制定本测量方案,确保圆满完成本工程的测量任务。 第二章第二章 准备工作准备工作 2.1 概述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 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配置与校核,测量数据的演算处理, 施工场地测量等。 2.2 图纸审查及现场勘察 接收到施工图纸后,要认真系统的自审,根据图纸要求查阅相关技术规范,并 作好会审记录。到现场了解工程位置,测量定位依据点是否稳固,通视条件如何, 勘察场区情况及周边情况,作好勘察记录,便于以后施工。 2.3 人员组织 根据本工程施工测量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以及施工规范技术要求,进行人员 组织安排,并对所有施测人员进行:专业技术交底、安全技术培训、环保培训等。 表 001 人员安排 职务人数(名)工作职能 测量项目经理 1 负责工作组织安排,设备管理,质量安全管理,技 术方案的编制 测量员 2 施工测量放样 合计 3 2.4 设备调配 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进行校核,确保仪器运行正常,各项参数指标合格,并 由主任工程师进行仪器技术交底。为保证施工精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施工进度, 本工程将投入程式化、数字化高的设备。 表 002 设备安排 编号设备名称精度指标数量用途 1 全站仪 2mm+2ppm 1 台工程控制定位 2 经纬仪 2 1 台施工放样 3 S3 水准仪 3mm 1 台标高控制 4 激光经纬仪 2 1 台轴线竖向传递 5 50m 钢尺 1mm 1 把施工放样 6 对讲机 - 3 部通讯联络 7 电脑 P4 1 台放样数据处理 第三章第三章 控制测量控制测量 3.1 控制测量的基本思路 3.1.1 土方开挖时的平面控制:根据建筑物地下部分的形状,利用全站仪放样出结 构的控制轮廓线。 3.1.2 土方开挖时的标高控制:以现场水准点为依据,采用 S3 水准仪往基坑测设附 合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对开挖深度进行实时测量。 3.1.3 地下施工时的平面控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外控法,使用全站仪直 接对各轴线进行放样。 3.1.4 地下施工时的高程控制:采用悬吊钢尺法将高程引测到施工部位。 3.1.5 地上施工时的平面控制:采用内控法,使用铅直仪激光投测,经纬仪轴线放 样。 3.1.6 地上施工时的高程控制:采用悬吊钢尺法将高程引测到施工部位。 3.2 场区平面控制网 3.2.1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以 避免放样误差的积累。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以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同。 场区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以及各施工段的划分 等因素进行。 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控制点应选在基坑变形影响范围区域以外。 3.2.2 场区平面控制桩的埋设 总控制网点埋设示意图 3.2.3 场区平面控制网测设 平面测量基准点 本工程的测量基准点由业主提供(至少提供三个)。 基准点的校测 建筑物进行定位前,必须对基准点进行校测,校测方法是:使用电子全站仪对 现场控制点进行角度、距离校测,校测无误后为基准对建筑物进行轴线定位。 轴线控制桩的测设 首先根据测绘院交付的测量控制点,用全站仪导至建筑物南侧政和大道上,并 作永久性保护。测量人员依据基础平面图上柱、墙体、洞口位置关系确定建筑物须 定位的主轴线,然后以现场控制点为基准,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定位放样的方法 定出建筑物主轴线的控制桩,并进行角度、距离校测。校核无误后作为本工程的轴 线控制网。轴线控制网如下图所示: 轴线控制网布置图 3.2.4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指标 表 003 轴线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 等级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二级 121/15000 3.3 高程控制网 3.3.1 高程控制网的布置原则及要求 高程控制网是建筑场区内地上、地下建(构)筑物与市政工程高程测设的基本依 据。 高程控制点应布设在基坑变形范围以外。 本工程高程控制网的测量等级为:国家四等水准测量。 对高程控制网进行保护,并在施工期间每半年定期复测一次。 3.3.2 高程控制网测设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根据业主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至少应提供三个),采用 S3 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按四等水准精度进行复测检查,校测结果合格后,按 照国家四等水准的要求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测设出高程控制网。 3.3.3 建筑物标高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表 004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等级 每千米高差全中 误差(mm) 路线长度 (km) 仪器 型号 水准尺 与已知点联 测次数 附合或闭合 环线次数 平地闭合差 (mm) 四等 1016S3 双面 往返各 一 次 往返各一次 20 L 注:L 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 表 006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 等 级 水准仪 器型号 视线 长度 (m) 前后视 较差(m) 前后视 累积差 (m) 视线离地 面最低高 度(m) 基本分划、辅助分 划或黑面、红面读 数较差(mm) 基本分划、辅助分 划或黑面、红面所 测高差较差(mm) 四 等 S31005100.23.05.0 第四章第四章 土方施工测量土方施工测量 4.1 平面控制 4.1.1 控制桩的校测 在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对控制桩每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影响到工程 施测的精度。 4.1.2 平面放样测量 自然地面开挖线放样。 首先根据轴线控制投测控制线,然后根据开挖线与控制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 开挖线,并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 土方开挖控制测量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每开挖至一步,根据建筑物的主控制线放样出结构的控制 轮廓线,依据标高,计算当时标高的护坡位置,然后将轴线引测到开挖面上,并洒 灰线标示,拐角处打木桩钉小钉标记。 基坑底面开挖线放样 土方开挖至基坑底面时,首先投测控制轴线,并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然后根 据开挖底口线与控制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开挖底口线,同样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 同样的方法,以控制轴线为依据,放样出集水坑、电梯井坑等开挖线,也一样撒出 白灰线作为标志。为了避免开挖错误,测量人员要在基坑开挖现场实时指导挖土司 机作业。 基槽验线 基础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剔凿与土方清槽同时进行。再一次将控制轴线投测至 基坑底,钉好木桩,并在木桩轴线位置钉上小铁钉,然后牵小白线用钢尺检查基坑 底口和集水坑、电梯井坑等位置是否正确。同时测量人员要积极配合监理单位、设 计单位验槽。 4.2 标高控制 4.2.1 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 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4.2.2 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 土方开挖过程中,每开挖一步,都要往基坑引测标高基准点,引测方法:以现 场水准点为依据,采用 S3 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往基坑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高程引 测到基坑施工面上。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面上,并标明标高数据。 4.2.3 土方开挖标高控制 在土方开挖即将挖到基坑开挖底标高时,测量人员要对开挖深度进行实时测量, 即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用 S3 水准仪抄测出挖土标高,每隔 3 米距离 撒一白灰点,指导清土人员按标高清土。 。 b b 。 H0 。 H0 -。 。 计算公式: H1=H0+b-b b-。 b -。 H1 -。 。 H1 标高控制示意图 4.2.4 清槽标高控制 同样以引测到基坑基准点为依据,用 S3 水准仪抄测清槽控制标高。标高点以 5cm x 5cm 小木桩作标记,木桩顶即为控制标高。 第五章第五章0.0000.000 以下施工测量以下施工测量 5.1 平面控制 5.1.1 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基础底板施工前对建筑物轴线控制网重新进行校测,进一步确定建筑物的准确位 置。 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 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 5.1.2 轴线投测 地下施工阶段的轴线投测利用 J2 经纬仪,将 J2 经纬仪架设基坑边上的轴线控 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或轴线标志点),以正倒镜挑直线的 方法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施工段上、在同一施工段上投测的纵、横线 各不得少于二条,且要组成闭合图形,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 5.1.3 轴线投测允许偏差 表 008 轴线投测允许偏差 主轴线间距允许偏差(mm) 相临轴线 3 L 30 m5 30m90m20 5.1.4 细部线放样 控制轴线投测完毕后,依据施工图纸及施工洽商,首先放样其它设计轴线,并 检查校核,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后,依次放样柱、墙、门窗等,弹墨线,用红油漆标 注。 细部线放样示意图 5.2 高程控制 5.2.1 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高程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 基坑内引测所需的高程。 5.2.2 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 基于本工程,坑底高程的传递采用钢尺与水准尺联合测量法进行。 S2 a a b=H0-H1+a-a+b 。(1) b-S2。 H0 -。 a-S2。50。 b -S1。 a -S1。50。 。3 。 S1 H1 b 。 。2 H0 b 。 。1 H1 -。 。 。 高程传递示意图 其中钢尺下段悬挂 5kg 重锤,以保证钢尺的垂直度,为减少摆动,将重锤放入 油桶中,现场作业时,每次用钢尺与水准尺联合测量法传递标高时,改变钢尺悬挂 位置,进行测量重复测量,以便校核。计算时对钢尺进行尺长及温度改正: 钢尺实际长度钢尺名义长度尺长改正数(现场温度钢尺检测时温 度) :代表钢尺膨胀系数,取 0.000012m/C ;钢尺检定时温度为 20C 利用前面提到的水准尺与钢尺联合测量的方法与场区高程控制网联测,经确认 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5.2.3 施工标高点的测设 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 数法进行。测量的过程中采用附和水准路线进行测量,以消除或减小仪器及其他误 差对施工的影响。施工标高点测设在柱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标高抄测示意图 5.2.4 抄测的精度应控制在允许范围 表 009 标高抄测允许偏差 高度 H允许偏差(mm) 每层 3 mm H30 m5 mm 30mH 60m10 mm 第六章第六章0.0000.000 以上施工测量以上施工测量 6.1 平面控制网传递 6.1.1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 针对本工程具体情况,本工程控制点的传递采用内控法,利用激光经纬仪,进 行轴线竖向传递,确保工程测量放样精度。 内控点竖向传递示意图 6.1.2 控制点的转移 待首层底板施工完成,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利用全站仪将轴线全部投测至首层 作业层安置激光接收靶 底板上,按照基础底板的做法进行角度距离校核等工作,完成测量内控点的工作 6.1.3 平面内控点的布设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采用内控法。内控点的布设及选型必须结合建 筑物的平面几何形状,组成相应图形,为保证轴线投测点地精度,内控点要形成闭 合几何图形,以提高边角关系,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流水段图的划分进行,每 一流水段布设 2 个点,并相互之间衔接,组成闭合图形,作为该流水段的测量内控 点。 6.1.4 内控点埋件的埋设 内控点所在首层平面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以后 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 200mm*200mm 的孔 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 6.1.5 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 先将激光经纬仪架设在对中架上,调整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并实施强制对中; 然后接通电源使激光器发光,转动天顶准直仪使激光束垂直,清晰地发散至楼面预 留孔上的光靶上,通过操作人员用对讲机通话联系,点取圆心点即为控制点的垂影 点,各垂影点的连线即组成该楼面的轴线控制网。 内控点竖向传递示意图 为消除同心圆误差,同方向旋转激光准直器 090180270,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