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甘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甘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甘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甘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 2020年)调整完善甘泉县人民政府甘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 2020年)调整完善甘泉县人民政府二一七年十月目 录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规划调整的背景7第一节 县域概况7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9第三节 本轮规划中期评估11第四节 规划调整面临的新形势17第三章 规划调整目标20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第二节 土地利用目标20第三节 规划控制指标21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24第一节 农用地24第二节 建设用地25第三节 其他土地27第五章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28第一节 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优化28第二节 建设用地布局优化30第三节 生态用地布局优化35第六章 土地用途分区管制38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38第二节 一般农地区39第三节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39第四节 独立工矿区40第五节 风景旅游用地区40第六节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41第七节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41第八节 林业用地区42第九节 牧业用地区43第七章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44第一节 允许建设区44第二节 有条件建设区44第三节 限制建设区45第四节 禁止建设区45第八章 土地利用重点任务47第一节 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47第二节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48第三节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50第四节 土地整治安排52第九章 乡(镇)土地利用调控54第一节 乡(镇)土地利用方向54第二节 乡(镇)主要指标调控56第十章 重点建设项目安排58第一节 能源项目58第二节 交通项目58第三节 水利项目59第四节 环保项目59第五节 旅游项目59第六节 其他项目60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61第一节 建立完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61第二节 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措施61第三节 严格土地用途管制61第四节 扩大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61第五节 加强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62第十二章 附则63附表64附表1 甘泉县土地利用主要控制指标表64附表2 甘泉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65附表3 甘泉县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调整表66附表4 甘泉县分乡(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67附表5 甘泉县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68附表6 甘泉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69续表6 甘泉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70续表6 甘泉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71附表7 甘泉县各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72附表8 甘泉县各乡(镇)基本农田调整情况表73附表9 甘泉县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区调整表74附表10 甘泉县建设用地管制区面积表75第一章 总则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西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的通知(陕国土资发201644号)以及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等要求,对甘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 2020年)(以下简称“本轮规划”)进行调整完善。一、规划调整目的为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现势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强规划统筹管控能力,促进全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实施现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总体稳定、局部微调”的原则,通过三个规划理念的转变(指标管理型规划向空间管制型规划转变、增量调节型规划向总量管控型规划转变、专业部门型规划向全局全域型规划转变),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保障国家重大项目及“十三五”重点项目,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外延扩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落实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实现规划“调结构、优格局、促发展”的总体目标。二、规划调整任务(一)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以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和梳理规划批准实施以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情况及其对土地利用和规划管理的影响状况、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规划目标实现情况、规划布局落实情况、重点项目实施情况及规划适时修改情况等。(二)合理调整完善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按照延安市下达的控制指标,根据规划实施评估成果、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成果、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情况,调整完善全县规划目标并下达各乡(镇)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建设用地总规模等主要控制指标。(三)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在落实全县规划调整完善主要控制指标基础上,充分衔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等各类规划,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科学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重点做好基本农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布局优化。(四)调整完善土地用途分区及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区根据调整完善后的控制指标和规划布局,合理调整各类土地用途区的面积与布局;根据土地用途区调整完善结果,合理确定各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区的面积与布局。(五)推进“三线”划定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等“三线”划定成果纳入各用地布局调整完善工作,上图入库。三、规划调整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2004年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2014年修正);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57号,2011年修订);5、陕西省实施办法(2010年3月26日修正)。(二)相关政策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部令第72号)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3、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10号);4、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5、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的通知(陕国土资发201513号);6、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西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的通知(陕国土资发201644号);7、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延政函2016147号)。(三)技术标准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 - 2010);2、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7 - 2010);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1 - 2009);4、陕西省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要点(试行)。(四)相关规划1、延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 2020年)调整完善;2、甘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3、甘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 2020年);4、甘泉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 - 2020年);5、甘泉县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及行业发展规划。(五)其他资料1、甘泉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2006 - 2014年);2、甘泉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3、甘泉县统计年鉴(2006 - 2014年);4、甘泉县2014年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等。四、规划调整原则(一)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坚持本轮规划确定的指导原则、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不变,深入实施本轮规划确定的土地分区引导原则、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局部调整完善规划,合理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做好建设用地规模布局调整。(二)应保尽保,量质并重对第二次土地调查查明增加的耕地,除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纳入生态退耕规划和根据相关规划需要占用的以外,均予以保护;优质耕地除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省、市级“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均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三)节约集约,优化结构按照坚定不移推进节约用地的总要求,遏制建设用地过度外延扩张,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适当增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保障全县新型城镇化用地需求;统筹新增建设用地与存量建设用地利用,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适当增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保障新型城镇化与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用地需求。(四)统筹兼顾,重点突出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重点做好全县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制定规划调整完善措施,切实解决影响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五)加强协调,充分衔接坚持科学论证、标准统一、民主决策,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发展规划、农业发展规划、林业保护规划、交通发展规划、水利发展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做好对乡级规划的控制;推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五、规划调整范围规划调整范围与县级最新行政区管辖范围一致,包括美水街道办事处、道镇、劳山乡、下寺湾镇、石门镇、桥镇乡,共3个镇2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土地总面积2271.89平方公里。六、规划调整期限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调整基准年为2014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06 - 2020年。第二章 规划调整的背景第一节 县域概况一、地理位置甘泉县位于延安市中部,介于东经1084534 - 1093346、北纬360657 - 363733之间,东西长67公里,南北宽41公里。东与宝塔区接壤,西与志丹县毗邻,南与富县交界,北与安塞县相连。县政府驻地美水街道办事处。距省会西安333公里,距延安市37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2271.89平方公里,占延安市土地总面积的6.23%,全县辖3镇2乡1街道办事处,共62个行政村。二、自然条件县域属陕北黄土高原腹部低山丘陵沟壑区,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子午岭山的墩梁为全县最高点,海拔1570m,南部兰家川村洛河出境口为全县最低点,海拔882m,相对高差是688米。洛河由西北向东南穿流腹地,将县域一分为二,呈“两山夹一川”的地形。全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秋季温凉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降水量561.3毫米,年均无霜期150天,年平均日照2474小时,年平均日气温8.6。洛河流经县域6乡(镇)境内,总长95公里,平均年入境水量约3.14亿立方米。境内主要植被类型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山杨、桦树等)、暖温带针叶林(侧柏、黄杉等)、暖温带灌木林(沙棘、虎榛子等),林草覆盖率较高。受自然气候条件限制,栽培作物以秋粮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谷子、糜子、小麦、荞麦、豆类,另有少量高粱、水稻、薯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糖料、蔬菜、瓜果等。全县土壤共分5个土类,9个亚类,31个土属,18个土属,43个土种,主要以黄绵土、褐土、黑垆土为主。土层深厚,质地均一,疏松绵软,渗水性强。全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开采价值较高的有石油、天然气、矿泉水、烟煤等。三、社会经济条件2014年末,全县总人口为88867人,其中农业人口64498人,非农业人口2436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21,城镇化率54.2%。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2.44亿元,较上年增长4.4%,三次产业比值为18.843.238.0。2014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6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662元。全县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稳定的任务,着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化升级。2014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7.8亿元,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蔬菜产量13.2万吨,粮食总播种面积13.90万亩,粮食总产量4.16万吨。全县工业以原煤开采加工为主,乡镇企业以建筑材料、农副产品加工、机械修理为主。2014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23.50亿元,完成原油产量32.5万吨,加工石油专用管14.15万吨;完成豆制品产量0.25万吨,白酒产量600吨。全县省级著名商标拥有量位居全市第二,特色产品的对外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境内交通发达,公路、铁路运输畅通,网络密布,对外联系道路主要为国道210,境内联系主要依靠甘志路和六楼路。2014年末,以西包210国道为主的T字形道路连接成网,县境内公路总通车里程462公里,全县62个行政村“村村通”柏油路,与主干公路联网。县域旅游资源丰富,主要以毛泽东雪地讲话、中央红军部署直落战役旧址、周恩来湫沿上遇险处等红色旅游和劳山森林公园、美水泉、凉台水库、白鹿寺、秦直道等人文、生态旅游与古建筑观光为特色。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一、土地利用结构截至2014年末,全县土地总面积227189.0公顷,其中,农用地222013.2公顷,建设用地3322.2公顷,其他土地1853.6公顷,分别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7.72%、1.46%和0.82%。(一)农用地耕地23191.9公顷,园地291.4公顷,林地187989.2公顷,牧草地7563.8公顷,其他农用地2976.9公顷,分别占农用地面积的10.45%、0.13%、84.67%、3.41%、1.34%。(二)建设用地1、城乡建设用地2632.2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79.23%。其中,城镇用地582.4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1597.8公顷,采矿用地445.7公顷,其他独立建设用地6.3公顷,分别占城乡建设用地的22.13%、60.70%、16.93%、0.24%。2、交通水利用地664.9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20.01%。其中,铁路用地141.4公顷,公路用地481.3公顷,管道运输用地14.4公顷,水库水面22.2公顷,水工建筑用地5.6公顷,分别占交通水利用地的21.27%、72.38%、2.17%、3.34%和0.84%。3、其他建设用地25.1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0.76%。其中,风景名胜设施用地22.5公顷,占其他建设用地的89.64%,特殊用地2.6公顷,占其他建设用地的10.36%。(三)其他土地水域993.2公顷,占其他土地的53.58%;自然保留地860.4公顷,占其他土地的46.42%。二、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一)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地域分布差异明显全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梁、峁、山、沟、台、川各种地貌类型均有分布,多样的地貌类型使得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县域内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等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均有分布,其中甘志路及210国道两侧的川道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县域低山区以牧草地为主,东北、西南中高山区以林地为主。(二)土地利用率高,农用地比重大,林地资源丰富2014年,全县土地利用率为99.18%。农用地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比例高达97.72%,农用地中林地面积最大,占农用地的84.67%,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2.75%。林地主要以有林地为主,有林地占林地总面积的88.72%。(三)耕地坡度大,土地垦殖率低县域土地受地形地貌因素影响,2014年全县25以上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9.75%,土地垦殖率仅为10.21%。(四)建设用地比重偏小,内部结构差异较明显2014年全县建设用地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46%,建设用地比重偏小,内部结构差异明显。其中,城乡建设用地占建设用地面积79.23%,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采矿用地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分别占城乡建设用地的22.13%、60.70%、16.93%和0.24%。城乡建设用地中,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最大。交通水利用地占建设用地面积的20.01%,主要以公路用地和铁路用地为主,分别占交通水利用地的72.38%和21.27%。其他建设用地仅占建设用地面积的0.76%。第三节 本轮规划中期评估一、规划指标执行情况(一)总量指标1、耕地保有量依据本轮规划,到2020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3859.0公顷。截至2014年末,全县实有耕地面积23191.9公顷,较规划目标少667.1公顷,不符合规划控制指标要求。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依据本轮规划,到2020年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8883.0公顷。截至2014年末,全县基本农田面积18936.7公顷,较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多53.7公顷,符合规划控制指标要求。3、建设用地依据本轮规划,到2020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3274.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2699.0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不超过1122.0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575.0公顷。截至2014年末,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3322.2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632.2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1034.4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690.0公顷。其中,建设用地总规模较规划目标多48.2公顷,突破规划控制指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指标使用率分别是97.53%、92.19%,均未突破规划控制指标;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较规划目标多115.0公顷,突破规划控制指标。4、园地、林地及牧草地依据本轮规划,到2020年全县园地1689.0公顷,林地170521.0公顷,牧草地24789.0公顷。截至2014年末,全县园地291.4公顷,林地187989.2公顷,牧草地7563.8公顷,规划目标使用率分别是17.25%、110.24%和30.51%,园地和牧草地不符合规划控制指标要求,林地符合规划控制指标要求。(二)增量指标1、新增建设用地依据本轮规划,到2020年全县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354.0公顷,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不超过323.0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不超过222.0公顷。2006 - 2014年,全县新增建设用地规模200.0公顷,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188.0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138.0公顷,指标使用率分别为56.50%、58.36%、62.39%,均未突破规划控制指标。2、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依据本轮规划,到2020年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222.0公顷、任务量641.0公顷。2006 - 2014年,全县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38.0公顷,完成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的62.39%、任务量的21.61%,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补充耕地未达到规划目标要求。(三)效率指标依据本轮规划,到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135.0平方米。截至2014年末,全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271.0平方米,不符合规划控制指标要求。二、规划布局实施情况(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情况本轮规划自实施以来,共进行了一次局部调整。依据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局部调整甘泉县道镇等3个乡镇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延政函201033号),2010年甘泉县因建设项目预留40.1公顷,复垦建设用地40.1公顷,调整地块主要分布在道镇、劳山乡、美水街道办事处;依据延安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宝塔区、吴起县、延长县、宜川县、甘泉县和子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批复(延市国土资便字201524号),2015年甘泉县因柴窑注水站、府村注水站项目安排建设用地3.2公顷,同时复垦建设用地3.2公顷,调整地块主要分布在石门镇、道镇、美水街道办事处。2006 - 2014年,甘泉县通过局部调整共安排新增建设用地43.3公顷,占全县本轮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指标的12.26%。(二)行政区划调整情况本轮规划实施至2014年,为响应全国省市县村级区划调整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规,甘泉县组织并实施行政村撤并工作。依据民政局最新认定的行政区划,全县原有乡镇8个,撤销东沟乡与高稍乡,分别并入道镇与石门镇,撤并后新乡镇6个;原有行政村117个,撤销55个,撤并后全县共有行政村62个,撤并比例47.01%。(三)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情况本轮规划实施以来,甘泉县批准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总拆旧面积124.0公顷,建设用地周转指标105.0公顷。实际拆旧面积8.0公顷,占总拆旧面积的6.45%,建新供地6.0公顷,其中实际用地6.0公顷,占周转指标5.71%;省厅审批4.0公顷,占周转指标3.81%。(四)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实施情况本轮规划全县共安排35个重点建设项目,建设用地总规模775.3公顷,2006 - 2014年,全县已实施15个重点建设项目,建设用地总规模628.1公顷,占规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数的42.86%,重点建设项目实施情况一般。三、规划实施效益评价(一)经济效益本轮规划实施以来,土地供给保障了甘泉县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促进了甘泉县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2005 - 2014年,甘泉县GDP由10.01亿元增长到22.4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2.57亿元增长到3.3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47万元增长到2.8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0.26万元增长到0.97万元。(二)社会效益本轮规划实施期间,甘泉县加强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增加农业生产投入力度,改善农田水利设施,粮食产量由2005年的3.50万吨提高到2014年的4.24万吨,有力保证了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交通水利用地由2005年423.0公顷增长到2014年664.9公顷,全县城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日趋完善;规划期间新增建设用地200.0公顷,完成规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42.86%,有效发挥了土地宏观调控作用,促进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用地保障,规划社会效益日益显现。(三)生态效益本轮规划实施期间,通过林地等生态用地布局的安排,全县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好转。甘泉县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实施了环城森林公园建设、绿色通道建设、村庄社区绿化等重点工程,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1.7万亩,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四、规划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耕地保有量目标较高,保护压力大本轮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标为23859.0公顷,截至2014年末,全县耕地保有量23191.9公顷,指标完成率97.20%,未完成耕地保护任务。“十三五”时期,是甘泉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在建设用地需求量加大的情况下,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将增加,同时,随着生态退耕步伐的加快,使保护耕地的形势更加严峻。(二)建设用地增量指标总量指标严重不足截止2014年末,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3322.2公顷,超出规划控制指标48.2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指标使用率分别是97.53%、92.19%,均快于规划预期,剩余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未来六年建设用地需求,建设用地增量指标总量指标严重不足已成为规划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三)新增建设用地布局与实际选址冲突明显规划安排的新增建设用地布局与重点建设项目实际选址不一致情况较多,导致规划实施期间部分项目用地选址不符合规划,加大了用地难度,拉长了项目建设周期。项目难以落地成为规划实施面临的迫切问题之一。第四节 规划调整面临的新形势一、国家政策对规划调整提出新要求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和扶贫攻坚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使得甘泉县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优化配置各类资源。同时,陕西主体功能区规划将甘泉县定位为省级重点开发区域和全省南北主轴上的重要支撑板块,全省城镇规划将甘泉定位为陕北城镇带重要节点,赋予统筹城乡先行先试。国家政策的支持给予甘泉县经济发展良好的契机,将进一步促使全县优化用地结构、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二、“十三五”经济发展为规划调整赋予了新内涵“十三五”时期,是甘泉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是加快建设延安中心城市新型城区的重要时期,也是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新时期下,甘泉县新型城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按照延安拉大城市框架、建设陕甘宁革命老区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布局,甘泉县撤县设区,与延安中心城区同城建设,在延安“四带四廊”空间布局和“三区九园”的工业格局的地位突出,是融入延安、服务延安、借势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同时,陕西省“十三五”农村脱贫攻坚规划将甘泉县作为延安市革命老区县,按照陕西省大力推进光伏扶贫工程的规划,甘泉县迎来了新一期的发展机遇。三、生态文明建设为规划调整提出了新定位为了顺应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新方向,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强化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发展绿色产业、循环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规划调整完善工作通过开展土地整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落实“双退”政策等措施,实现耕地、天然草地、林地、河流湖泊、湿地、滩涂等国土空间全覆盖,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国土开发强度,实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由资源管护向生态空间保护拓展,确保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面积的持续稳定。为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促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省国土资源厅印发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陕国土资发201513号),安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2016年,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印发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10号),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印发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陕国土资发201644号),部署统筹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和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综上所述,为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落实国、省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和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决策部署,顺应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进一步提高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增强规划的统筹管控能力,有必要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合理调整全县耕地、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等规划指标,提高基本农田保护水平,优化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强化耕地保护和集约节约用地,保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第三章 规划调整目标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依据甘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泉县按照延安建设陕甘宁革命老区中心城市“一城四区”空间战略架构,全力推进延安甘泉一体化进程,加快与延安中心城市“同城化”建设步伐,积极承载延安产业布局,吸纳延安城区人口扩散,按照中心城区的标准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生态环境优良、人文景观丰富、自然风光秀美的延安中心城市新型城区。到2020年,全县城镇化率60%。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亿元,全县固定资产投资45.3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4.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748元。第二节 土地利用目标一、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优化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保证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标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合理安排建设用地,重点保障中心城镇、重点镇用地和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战略支撑擦产业发展用地,促进全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三、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合理配置各类用地,科学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推进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第三节 规划控制指标根据延安市下达的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结合甘泉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主要目标,确定规划调整完善主要控制指标如下:一、总量指标(一)耕地保有量到2020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0365.0公顷。(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到2020年,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6723.0公顷。(三)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到2020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536.0公顷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756.0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1249.0公顷以内,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80.0公顷以内。(四)园地、林地、牧草地规模到2020年,全县园地面积331.0公顷、林地面积191325.0公顷、牧草地面积7017.0公顷。二、增量指标(一)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规划期间,全县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20.0公顷以内,其中,2006 - 2014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200.0公顷,2015 - 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320.0公顷(其中减量规划指标39.0公顷)。(二)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规划期间,全县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控制在474.0公顷以内,其中,2006 - 2014年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188.0公顷,2015 - 2020年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286.0公顷。(三)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规划期间,全县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342.0公顷以内,其中,2006 - 2014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138.0公顷,2015 - 2020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204.0公顷。(四)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规划期间,全县通过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342.0公顷。其中,2006 - 2014年,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138.0公顷;2015 - 2020年,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204.0公顷。(五)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任务量规划期间,全县通过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任务量342.0公顷。其中,2006 - 2014年,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任务量138.0公顷;2015 - 2020年,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任务量204.0公顷。三、效率指标到2020年,全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不超过150平方米。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一节 农用地农用地面积由2014年的222013.2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221920.0公顷,净减少93.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97.72%变为2020年的97.67%。一、耕地耕地面积由2014年的23191.9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21512.8公顷,净减少1679.1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10.45%变为2020年的9.69%。二、园地园地面积由2014年的291.4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274.7公顷,净减少16.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0.13%变为2020年的0.12%。三、林地林地面积由2014年的187989.2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190382.0公顷,净增加2392.8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84.67%变为2020年的85.80%。四、牧草地牧草地面积由2014年的7563.8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6988.1公顷,净减少575.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3.41%变为2020年的3.15%。五、其他农用地其他农用地面积由2014年的2976.9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2762.4公顷,净减少214.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1.34%变为2020年的1.24%。第二节 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面积由2014年的3322.2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3511.1公顷,净增加188.9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1.46%变为2020年的1.55%。一、城乡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由2014年的2632.2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2732.6公顷,净增加100.4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79.23%变为2020年的77.83%。其中:城镇用地面积由2014年的582.4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787.3公顷,净增加204.9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22.13%变为2020年的28.81%。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由2014年的1597.8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1495.3公顷,净减少102.5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60.70%变为2020年的54.72%。采矿用地面积由2014年的445.7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435.0公顷,净减少10.7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16.93%变为2020年的15.92%。其他独立建设用地面积由2014年的6.3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15.0公顷,净增加8.7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0.24%变为2020年的0.55%。二、交通水利用地交通水利用地面积由2014年的664.9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690.1公顷,净增加25.2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20.01%变为2020年的19.65%。其中:铁路用地面积由2014年的141.4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142.9公顷,净增加1.5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21.27%变为2020年的20.71%。公路用地面积由2014年的481.3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500.2公顷,净增加18.9,占交通水利用地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72.38%变为2020年的72.48%。管道运输用地面积由2014年的14.4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11.6公顷,净减少2.8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2.17%变为2020年的1.68%。水库水面面积仍为22.2公顷,规划调整完善期间未作调整,占交通水利用地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3.34%变为2020年的3.22%。水工建筑用地面积由2014年的5.6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13.2公顷,净增加7.6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0.84%变为2020年的1.91%。三、其他建设用地其他建设用地面积由2014年的25.1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88.4公顷,净增加63.3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0.76%变为2020年的2.52%。其中:风景名胜设施用地面积由2014年的22.5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86.1公顷,净增加63.6公顷,占其他建设用地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89.64%变为2020年的97.40%。特殊用地面积由2014年的2.6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2.3公顷,净减少0.3,占其他建设用地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10.36%变为2020年的2.60%。第三节 其他土地规划期间,其他土地面积由2014年的1853.6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1757.9公顷,净减少95.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0.82%变为2020年的0.78%。一、水域水域面积由2014年的993.2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1015.0公顷,净增加21.8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53.58%变为2020年的57.74%。二、自然保留地自然保留地面积由2014年的860.4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742.9公顷,净减少117.5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46.42%变为2020年的42.26%。甘泉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情况见附表2。第五章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充分衔接各类空间性规划,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一步优化全县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第一节 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优化一、耕地布局优化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加大土地整治力度,进一步提高耕地集中连片程度,保质保量完成延安市下达甘泉县耕地保有量指标。2014年耕地保有量为23191.9公顷,规划期间,因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灾害损毁、建设占用等因素共减少耕地2263.3公顷,主要集中在下寺湾镇、石门镇、桥镇乡、道镇等区域,调出耕地坡度大、质量差、耕作不便利;规划期间,通过土地整治、结构调整补充耕地582.7公顷,主要集中在道镇、劳山乡、石门镇等区域。到2020年,全县耕地保有量21512.8公顷,主要布局在210国道、甘志路两侧川道地区,以道镇、石门镇、下寺湾镇和桥镇乡等布局较为集中。规划期内通过加强集中连片的耕地整理,结合基本农田保护,积极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对重点区域和重点镇的耕地实行重点保护,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二、基本农田布局优化在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和保持现有基本农田布局总体稳定的前提下,按照“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保护优先、优化布局,优进劣出、提升质量,特殊保护、管住管好”的原则,依据二次调查及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成果,对基本农田布局进行适当调整。(一)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甘泉县城镇周边基本农田划定任务为389.3,包括已有基本农田357.2,新划入32.1,基本农田保护率45.40%。规划期间,全县城镇周边基本农田共调出46.1,其中已建设项目用地调出2公顷,“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占用调出5.2,纳入国家2014、2015年度变更调查的非耕地0.8公顷,不符合划定要求的调出39.1,其他原因调出1.0公顷;城镇周边基本农田补划60.6公顷,其中已有基本农田补划57.1公顷,新划入基本农田补划3.5公顷,均在城镇周边范围内补划,补划图斑连续,符合城镇周边划定与甘泉县经济发展要求。甘泉县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共划定400.2公顷,保护率48.05%,较划定任务有提高,划定后耕地国家利用等平均质量等别为12.84等,较划定前12.95提高了0.11等。(二)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本次全域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6725.0公顷,主要布局在洛河两岸川道区、210国道、甘志路沿线区域以及城镇周边耕地质量较好地区,以道镇、石门镇、下寺湾镇等布局较为集中。规划期间,基本农田调出2548.7公顷,其中重点建设项目占用调出96.0公顷,主要为美水泉景区开发保护项目、府村川水库、石门龙湾生态农业旅游项目、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府村川综合旅游开发、垃圾综合处理场、甘泉县南义沟水土保持示范园、G210县城改建工程西安至延安城际铁路、包茂高速黄延第二通道、府村水库六府路改建项目、黄延高速公路第二通道甘泉连接线、桥镇至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闫家湾);不符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要求调出2452.7公顷。基本农田调入337.1公顷,主要布局在道镇、下寺湾镇、石门镇。基本农田划定后耕地国家利用平均等12.96,较划定前平均等12.97提高了0.01等。(三)基本农田整备区全县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205.2公顷,主要布局在石门镇,规划期间将通过土地整治项目,推动零星耕地整合归并,提高耕地质量等别,达到基本农田划定标准,可根据需要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补充。三、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以基本农田保护区边界作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入红线范围内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6725.0公顷,主要布局在道镇、石门镇、下寺湾镇。规划期间,红线内基本农田严禁随意调整,除法律规定的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选址无法避让的外,其他任何建设都不得占用。第二节 建设用地布局优化根据县域发展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合理布局、产城融合、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构建“两核、两翼、三镇、六社区”新型城镇发展格局。“两核两翼”:以中心城镇为核心,带动辐射道镇(东沟社区)、劳山乡以及广大农村腹地的县域东翼城乡一体化发展区;以市级重点镇下寺湾镇为核心,辐射带动石门镇、桥镇乡广大农村腹地的县域西翼城乡一体化发展区。“三镇六社区”:下寺湾镇,是市级重点镇建设之一,以建城镇、聚人口、配产业的“下寺湾模式”推进甘泉县城乡一体化发展。道镇,引导工业向甘泉工业园区集聚,打造县域工业集中区。石门镇,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观光旅游,建设桥镇、东沟、高哨、石门、劳山、麻子街六个农村新型社区。一、城乡建设用地(一)城镇用地规划期间,充分发挥中心城镇及重点乡镇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区域内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健全供热、供气等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到2020年,全县城镇用地787.3公顷,新增城镇用地204.9公顷。1、中心城镇(1)中心城镇规模与范围甘泉县中心城镇位于甘泉县东部,规划控制范围为3030.4公顷,涉及美水街道办事处、劳山乡美泉村及道镇麻子街村,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2)中心城镇用地安排耕地和基本农田2014年末,中心城镇范围内耕地总面积422.8公顷,基本农田面积82.4公顷,本次规划调整完善确定到2020年,中心城镇范围内耕地总面积359.6公顷,较2014年减少63.2公顷;基本农田总面积119.4公顷,较2014年减少37.0公顷。建设用地2014年末,中心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651.7公顷,规划调整期间,共安排新增建设用地77.4公顷,重点保障中心城镇建设用地需求。规划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729.1公顷,主要布局在美水街道办事处。(3)中心城镇建设用地管制区中心城镇范围内划定允许建设区721.2公顷,占中心城镇土地总面积的23.80%,主要布局在美水街道办事处洛河沿线;划定有条件建设区219.0公顷,占中心城镇土地总面积的7.23%,主要布局在美水街道办事处的姚店村、美水泉村的河、路两侧以及道镇麻子街工业园区周边;划定限制建设区2018.2公顷,占中心城镇土地总面积的66.60%,各村均有布局;划定禁止建设区72.0公顷,占中心城镇土地总面积的2.38%,主要布局在洛河及其支流流域、红旗村南山。2、重点镇下寺湾镇:规划期内以建设市级重点镇为突破,注重产城融合,保障下寺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吸纳农村人口转移,整体带动提升县域西部地区发展能级。到2020年,共安排新增城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