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2015年课件_第1页
疟疾2015年课件_第2页
疟疾2015年课件_第3页
疟疾2015年课件_第4页
疟疾2015年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疟 疾,疟疾(malaria) :,疟原虫引起 雌性按蚊为媒介 临床特征: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贫血、脾肿大。 人体内2个繁殖期-肝细胞内、红细胞内,病原学,感染人体疟原虫有四种: 间日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卵形疟原虫 疟原虫生活史包括两个阶段: 人体内 无性繁殖 按蚊体内 有性繁殖,人体内阶段(无性繁殖),红细胞外期6-12d 按蚊叮咬 子孢子入血 肝细胞 裂殖体 肝细胞破裂 裂殖子入血 侵入红细胞 间日疟、卵形疟分速发型、迟发型子孢子(休眠子) 红细胞内期 裂殖子 环状体 滋养体 裂殖体 红细胞破裂 释放裂殖子 再侵入红细胞 增殖周期 间日疟、卵形疟 48h/代 恶性疟 24-48h/代 三日疟 72h/代 部分裂殖子经3-6代增殖发育成雌、雄配子体(30-60d),蚊体内阶段(有性繁殖),雌、雄配子体 雌、雄配子 合子 动合子 侵入按蚊肠壁 囊合子 子孢子母细胞发育成子孢子,生活史,感染期 子孢子 感染方式 蚊虫叮咬、输血 致病阶段 红细胞内期 寄生部位 肝细胞、红细胞 宿主 雌性按蚊、人,流行病学,传 染 源:疟疾患者和带疟原虫者 传播途径:按蚊叮咬皮肤 平原区间日疟: 中华按蚊 南方山区: 微小按蚊 丘陵地区: 窄卵按蚊 海南山林地区: 巴拉巴按蚊,流行病学,人群易感性: 感染后有一定免疫力,与IgG 各型疟原虫之间无交叉免疫 反复多次感染,带虫免疫 流行特征: 热带亚热带温带 流行区以间日疟最广,恶性疟最严重 季节多以夏秋季较多。,发病机制,寒战、高热继之大汗 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裂殖子同时,伴随诱生多种细胞因子及代谢产物入血 周期性发作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增殖周期决定 脑型疟疾 受感染红细胞粘附脑毛细血管内皮并聚集,局部阻塞,组织缺氧变性坏死(头痛);低血糖 黑尿热 红细胞大量破坏,高血红蛋白血症,伯氨喹诱发溶血,发病机制,种类 侵犯红细胞 症状 贫血 恶性疟 任何红细胞 重 重 间日疟卵形疟 幼稚红细胞 中 中 三日疟 衰老红细胞 轻 轻,临床表现,潜伏期: 间日疟、卵形疟14天, 三日疟30天, 恶性疟12天,典型临床表现(间日疟),寒战期(10-45分钟) 全身颤抖,皮肤鸡皮样,发绀,青紫,脉速,头疼,乏力,腹部不适,棉被不能缓解 发热期(2-6小时) 寒冷消失,面红,皮肤灼热,脉搏有力,体温可达40,可头痛,乏力,谵忘,昏迷 大汗期(2-3小时) 体温骤降,乏力欲睡,口干,自觉明显好转,典型临床表现(三日疟),多无前驱症状 三日疟发育周期整齐,72h 三期界限明显 出汗退热快,易虚脱 脾大、贫血轻,蛋白尿常见,典型临床表现(卵型疟),无前驱症状 周期48h 发冷期不明显 发热不高 多无脾大、贫血轻,典型临床表现(恶性疟),前驱明显 周期24-48h,不规律 发冷期多无寒战 发热型不规则 头痛、呕吐明显 脾大、贫血明显 常发生脑损害,凶险发作临床表现,脑型:畏寒2-5d,头剧痛,呕吐,烦躁,谵忘,昏迷,抽搐。体检脑炎体征。化验贫血,白细胞高,尿红白管蛋。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超高热型:42C,气促,烦躁,谵忘,昏迷,抽搐,便失禁。,凶险发作临床表现,冷厥型:体温血压下降,呼吸浅促,脉细,苍白发绀,胃肠症状。 胃肠型:高热,恶心呕吐腹泻,血便,里急后重;后期血压降,少无尿,死于循环衰竭、肾衰。 水肿型:突发呼吸困难,口鼻血性泡沫,临床表现(其他),再燃 残存疟原虫引起 病后1-4周出现 四种疟疾都可发生 复发 迟发型子孢子 病愈后3-6月出现 只见于间日疟、卵形疟,临床表现(输血后疟疾),临床表现与蚊传疟疾相同 主要为间日疟引起 常发生于输血后7-10d 无迟发型孢子,无远期复发,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 是否到过疫区 是否本地近期有疟疾病人 是否流行季节 近期是否输血 临床表现 间歇发作寒战、高热、大汗 贫血及脾肿大,诊断依据,实验室检查 血液厚薄涂片 确诊依据 厚涂片定性、薄涂片定种类 骨髓涂片阳性率稍高于血涂片 PCR仪DNA检测灵敏度高 10个/ml 特异性抗体 3-4W出现,用于流调,间日疟血象,环状体 滋养体 裂殖体 雄配子体 雌配子体 中性分裂核粒细胞 淋巴细胞,恶性疟骨髓象(集中视野),环状体 滋养体 裂殖体前期 雄配子体 雌配子体 早幼粒细胞 晚幼红细胞,三日疟血象(集中视野),环状体 滋养体 裂殖体 雄配子体 雌配子体 中性分裂核粒细胞 淋巴细胞,鉴别诊断,发热疾病鉴别:败血症、伤寒、钩端螺旋体、恙虫病、胆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脑型疟疾鉴别:乙脑、中毒性菌痢。 最重要的鉴别诊断方法:病原学的确定,鉴别诊断,败血症:中毒症状重,体温不会降到正常,白细胞高 伤 寒:中毒症状重,寒战少见,无大汗 钩体病:腓肠肌疼痛,淋巴结肿大压痛 出血热:三红三痛, 恙虫病:焦痂、淋巴结肿大 乙 脑:体温不会降到正常,白细胞高 中毒性菌痢:早期出现休克 最重要的鉴别诊断方法:病原学的确定,常用抗疟药物(1),杀红细胞内裂殖体疟原虫 氯喹:磷酸氯奎首剂1g,口服6-8h后再服0.5g,第2、3日各再服0.5g,总量2.5g; 青蒿素:首剂1g,第2、3日各0.5g,总量2.5g; 蒿甲醚:首剂0.3g im,第2、3日各0.15g; 青蒿琥酯:首日0.1g,Bid,第2-5日0.05g, Bid 磷酸咯萘啶:首日0.4g,分两次口服,第2、3日各0.4g顿服; 哌喹:首剂0.6g,8-12h再服0.3g,常用抗疟药物(2),杀红细胞内配子体和迟发型孢子 磷酸伯氨喹:每次13.2mg,Tid,连服8天(间日疟、卵形疟);连服2-4天(三日疟、恶性疟) 特芬喹:每日0.3g,连服7天。,一般治疗,最重要是杀灭红细胞内疟原虫 杀红细胞内裂殖体疟原虫 氯喹:磷酸氯奎首剂1g,口服6h后再服0.5g,第2、3日各再服0.5g,总量2.5g; 耐氯喹的治疗:蒿甲醚首剂160mg,6h后,80mg,后2日每天80mg; 根治氯喹3d+伯氨奎7-14d,脑型疟疾治疗,药物治疗 1.磷酸咯萘啶:320mg + 5%葡萄糖(250-500ml)静注, 12h重复使用,清醒改口服; 2.蒿甲醚:首日320mg,后2日160mg肌注。 对症治疗 1.抽搐-安定、氯丙嗪 2.脑水肿脱水 3.低血糖-补糖 4.超高热激素 5.黑尿热-停奎宁伯氨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