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等级评审必备资料之医务处工作制度汇编八最新版.doc_第1页
医院等级评审必备资料之医务处工作制度汇编八最新版.doc_第2页
医院等级评审必备资料之医务处工作制度汇编八最新版.doc_第3页
医院等级评审必备资料之医务处工作制度汇编八最新版.doc_第4页
医院等级评审必备资料之医务处工作制度汇编八最新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等级评审必备资料之医务处制度汇编八(最新版最全)第四章 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管理(24项)目录二十五、病理标本管理制度(新增)十六、手术部位标识制度(新增)十七、术后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新增)十八、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修订)十九、手术风险评估和流程(修订)二十、重症医学科管理规定(新增)二十一、入院、出院、转院、转科、留观服务流程(新增)二十二、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制度(新增)二十三、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新增)二十四、工关节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新增)病理标本管理制度为了规范病理标本管理,避免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准确及时发出病理报告,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规定。一、手术中取出的标本(无论组织大小),都必须送病理检查,不得随意丢弃。二、所有需手术病员,经治医师术前填写“病理申请单”,手术当日与病历一起送入手术室。手术中切下的标本由巡回护士放入专用容器内,按规定标本完全浸入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或95%乙醇内,并贴好标码(姓名、住院号),送交手术室专职人员登记签收。三、送检的病理标本连同病理申请单由手术室专职人员送到病理科,负责送检标本人员必须带上“病理标本签收簿”,由病理科工作人员核对无误签收后,方能留下标本。四、凡送检冰冻病理标本,手术医师必须按要求填写冰冻病理申请单,并由手术主刀或一助(特殊情况下可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将手术标本给病人家属或委托人确认。然后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将冰冻标本病理申请单一同送到病理科。凡需送冰冻检查,临床医师应提前一天通知病理科。五、病理科收到标本后应及时操作检查。病理报告签发时限:(一)冰冻报告一般在收到标本后半小时左右发出临时冰冻报告。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手术室,三天后发出正式冰冻报告。(二)石蜡切片报告在实际收到标本后五个工作日内发出,如遇特殊情况(需做酶标特染脱钙等)应及时发出临时报告。(三)细胞学检查:穿刺涂片一般在穿刺后一小时发出报告,如有特殊情况需和病人约定发出报告日期,脱落细胞检查在收到标本后二个工作日内发出报告。六、病理标本检查后至少保留一个月。七、凡违反上述规定者,按性质后果,责任到人。手术部位标示识别制度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差错。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一、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应做标记。二、临床医生在医疗活动中要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制度及手术过程管理规范。三、经治医生在术前要明确手术切口位置、手术方式及手术目的。四、手术患者在离开病区到手术室前,经治医生必须在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记号笔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体表标识、标示,并与患者或家属共同确认及核对。五、手术室工作人员到病区接患者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患者的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记号笔标示,若无标示,禁止将患者接到手术室。六、麻醉医生在为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术前,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同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标示,并查对术前切口标示是否和患者即将的手术部位一致。若无标示或标示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生拒绝为患者进行麻醉手术,直至经治医生标示清楚方可进行麻醉。术后患者安全管理制度为加强手术病人安全管理,确保医疗质量,防范医疗纠纷,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我院术后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如下:1、 防止病人返回病房途中发生意外:手术结束后要由苏醒室护士护送病人回病房,危重病人麻醉医师共同护送。途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保证各种管道的畅通和牢固。躁动的病人应做好防护,防止坠床,与病房护士做好各项交接并签字。 2、 防止术中和术后病理丢失:(1) 手术取下的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生是否留取标本,不可自行处理或丢失、弄错。(2) 如遇多个标本组织时,应按顺序排列做好标记并和医生共同核对清楚,不可混放。(3) 术中需要冰切片必须专人送检,送检人要和接收标本者均应做好登记并签名。且此时的病理报告不得以电话结果作为手术依据,以防误听而发生差错,应发送正规病理报告单。(四)常规标本在术中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后交给主管医师,后者将标本放入固定的容器内,并加入福尔马林固定液贴上标签,填好通知单,双方确认登记签名。(五)手术结束后要再次核对标本,派专人送标本去病理科,并与病理科医生交接确认登记签名。 三、病房根据病情、病种进行监护、观察、治疗。 四、麻醉医师术后应去病区巡视手术患者,并向医护人员交代有关注意事项,防止麻醉并发症的发生。 五、各级医师应认真查房,注意病情变化,严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做好病程记录。发现问题逐级汇报,及时处理。 六、预防术后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 七、及时查看病理结果,避免延误患者治疗。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同时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本制度所指的手术医师是指术者,特殊情况下可由第一助手代替。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应参照执行。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手术安全核查由麻醉医师主持并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一)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师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中内容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与标示、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其他内容,由核查三方共同核查确认。(二)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示,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室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四)三方核查人确认后分别签名。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七、术中用药的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负责核查。八、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与持续改进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九、医务处根据各自职责,认真履行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十、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案中保管。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估,诊治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详细、科学的手术计划,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手术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特制定本制度。 1、手术风险标准依据:是根据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的。(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照其清洁程度分为四类:I 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II 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III 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IV 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2)麻醉分级(ASA 分级)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ASA分级)。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P6:脑死亡的患者(3)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标准时间内完成组”;“手术超过标准时间完成组”。2、手术风险分级的计算手术风险分为四级。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的分值相加,总分0 分为NNIS0 级,1 分为NNIS1级、2 分为NNIS2 级,3 分为NNIS3 级。表1:分值分配分值手术切口麻醉分级手术持续时间0 分I 类切口、II 类切口 P1、P2 未超出标准时间1 分III 类切口、IV 类切口P3、P4、P5 超出标准时间表2:手术风险分级计算举例病人甲病人乙病人丙发现评分发现评分发现评分麻醉分级P31P41P10切口清洁度分级II 类0III 类1IV 类1手术时间否0是1否0手术风险分级 NNIS01 级3 级1 级重症医学科管理规定为规范重症医学科管理,根据卫生部办公厅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特制定本制度。一、本管理规定管理范围涵盖全院设有ICU的科室,具体为:重症医学科、急诊ICU、心内科CCU、呼吸内科RCU、神经内科ICU、神经外科ICU、儿科ICU。二、全院重症医学床位由重症医学科统一协调,重症医学科对第一条中所涉及的各专科ICU床位有统一的业务管理权,重症医学科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执行权限,对其他专科ICU业务上进行指导,对床位不足或过剩等情况进行统一调配。三、各重症ICU原则上应收治以下患者:(一)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或者系统功能衰竭,经过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恢复的患者。(二)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严密的监护和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三)在慢性器官或者系统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或接近原来状态的患者。(四)其他适合在重症医学科进行监护和治疗的患者。慢性消耗性疾病及肿瘤的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加强监测治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一般不是重症医学科的收治范围。四、下列病理状态的患者应当转出重症医学科:(一)急性器官或系统功能衰竭已基本纠正,需要其他专科进一步诊断治疗;(二)病情转入慢性状态;(三)病人不能从继续加强监护治疗中获益。入院、出院、转科、转院、留观服务流程一、入院服务流程:(一)病人住院,须持有本院门诊或急诊医师签署收住院意见的门诊病历、住院卡,持住院押金及生活必需品到出入院管理科办理入院手续(患者或家属要保存好有关收据)。(二)接诊新入院病人的病房护士将病人带到准备好的病床及用物的病房内。对急诊手术或危重病人,病房医护人员须立即做好抢救的一切准备工作。(三)病人安置好后,医护人员应主动热情向病人介绍住院规则和有关事项,并签字。同时协助病人熟悉环境,主动了解病情和病人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及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四)护送危重病人入院时应保证安全、注意保暖、输液病人或用氧者要防止途中中断,对外伤骨折病人注意保持体位,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五)病人入院后护士应及时通知床位医师检查病人,及时执行医嘱,制定整体护理计划。二、转科服务流程:(一)病人因病情需要转科,须经床位医生向相关科室发出会诊申请,会诊后决定转入后,原床位医师开出病人转科医嘱。(二)责任护士根据医嘱与转入科室联系,完成本病区应实施的诊疗护理措施及护理文件书写,并通知病人/家属做好转科准备。(三)护士核对长期、临时医嘱,结算病人在本病区所用的药物及治疗费用,注销各种诊疗卡(床头卡、治疗卡、给药卡等)。(四)责任护士征求病人对本科室的工作意见,并协助病人整理物品,清点被服,与转入科室护士交接病历及药物后,携带病历、药物护送病人至转入病区。三、出院服务流程:(一)患者出院,须由床位医师下出院医嘱,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同意,方可办出院手续。(二)患者出院前,由责任护士及床位医师告知出院后注意事项,包括:目前的病情;药物的剂量、作用、副作用;饮食;活动;复诊时间;预约等。(三)病人出院时,应交清公物,办理医疗费用结算手续并领取出院带药后方能出院。在办理出院手续时患者要认真核对清单,发现问题及时与护士联系解决。(四)责任护士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护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及建议,指导病人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并协助整理物品。四、转院服务流程:(一)转院1、我院因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无法诊治的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由主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和科主任同意后方可转院。(医保病人的转院手续参照院办201199号: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医保病人转院管理工作的规定的通知执行)。2、转院时须同时办好费用结算,有关手续与出院相同。3、转院必须严格掌握指征,转送途中有加重病情导致生命危险者,应暂留院处理,待病稳定后转院。重症病人转院,病人家属应解决好有关护送问题,必要时应由转出科室派医护人员护送,并与被转医院有关人员做好交接手续。4、转院时如患者有需要,可按照相关规定复印带走部分病历资料,不得将原始病历带走。5、因各种原因主动要求转院的病人,由其本人、家属或单位自行联系解决,按自动出院处理。五、急诊留观服务流程急诊伤病人员,病情危重、诊断不明或有生命危险、必须由医护监护者,可由值班医师酌情决定留院观察。留观具体要求:1、 留观具体要求:(1) 留观的伤病员,应留一名陪客照顾。(2) 留观一般不能超过72小时。2、留观对象包括:(1)诊断一时难以明确,离院后病情可能突然变化趋于严重者。(2)病情需要住院,但无床位且一时不能转出者。(3)高热、腹痛、高血压、哮喘等经治疗后需暂时观察疗效者。(4)其它特殊情况需要留观者。3、不予留观的对象包括:(1)疑似传染病、肺结核(无大出血)、精神病病人;(2)慢性患者不得收入观察室。 (3)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不平稳,随时有生命危险患者。4、医师护士职责:(1)决定留观的患者,急诊值班医师应通知观察室护士,并书写好留观病历及开出医嘱;专科病人留观由专科医师书写留观病历并开好医嘱,同时应当面向观察室医师交待病情。(2)病人到留观室后,护士应立即报告观察室值班医师,及时查看病人;(3)观察室医师开出医嘱,护士按医嘱进行治疗、护理和观察。(4)观察室医师和护士应经常巡视病人,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做好病程记录和护理记录。(5)加强基础护理,护士必须认真地进行各项护理操作,随时注意检查各种导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严格床旁交接。(6)急诊护士有权督促各科急诊医师及住院总医师及时处理留观患者。各科住院总医师应每早、晚到急诊观察室查房,协同急诊值班医师处理留观病人。各科分管急诊的科主任应每周到急诊查房1次,解决处理疑难病人。(7)观察室医师和护士下班前应巡视一遍病人,对危重病人要做好床边交接,并写好交班记录。(8)对于危重伤病员,值班医师应及时向病人家属交待病情,取得家属的理解,必要时需家属签字。(9)责任护士对所管病人做到“八知道”,并完成所管病人的治疗、护理、相关检查及记录等。危重、特殊病人的转科由责任护士护送并与病房护士交接。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制度一、标本采集前应做好告知工作,严格查对,按照正确的标本采集途经、规范的操作方法、采集合格的标本。二、采集到的标本配有唯一的条形码标签用于识别。三、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和送检规范(一)检验标本由护士、医师及检验技术人员采集。常规检验标本,由检验科工作人员收取;急症和夜间检验标本由支助中心工作人员送达检验科。(二)病区标本采集和送检程序1医师开具检验医嘱;2护士核对后打印检验项目条形码。3选择正确的标本容器,将条形码贴于标本容器上;4采集者在标本采集前仔细核对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检验项目、标本类型及特殊要求;采集完毕后,再次核对上述信息,无误后在检验医嘱上签字;5尽量第一时间将标本送往检验科,因特殊原因不能立即送走的,一定将标本放入合适的盛器内,并且放置环境要符合要求。6检验科或支助中心工作人员收取标本时,认真核对标本相关信息,在病区做好登记后送至检验科签收。(三)门急诊标本采集和送检程序1医师在门诊HIS系统工作站中开具检验医嘱;2指导患者持门诊一卡通前往门诊化验室;3门诊化验室工作人员根据检验医嘱核对,确定患者身份,无误后打印标签并将一联贴于标本盒或试管上,将另一联交予患者本人以备取结果时用。4留取标本时,血标本由采血员根据相应操作程序进行采集,并根据送检地不同进行分类。尿和大便标本将标本盒交给患者,并告知标本留取注意事项;指示患者留好标本后将标本盒放在指定地点。四、标本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送达检测,避免因送检不及时或存储环境不当等因素,而影响标本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五、检验科、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建立标本验收、登记、处理的工作程序,对不合格标本应及时通报送检医师或其它相关人员明确处理意见,不得上机检测,更不得将明知是“失真的”检验结果签发报送临床,危及救治质量与患者安全。(一)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具体包括:1试管的标签不恰当,无标签或标签错误。2标本量不足。3试管或容器不符合相应的检验项目的要求。4采取的血标本溶血。5在绝对要求空腹抽血的情况下未做到空腹。6运送时间耽搁,做动脉血气分析的血标本送到实验室时已超过10分钟(从采血时间开始算)。7抗凝不恰当:如未充分将血与抗凝剂混合,使用不正确的或不合适的抗凝剂,血与抗凝剂比例不当(血过多),抗凝剂剂量不够等。8其他不符合临床检验要求的情况。(二)检验科对不符合要求标本的处理方法1第一时间联系临床科室医师或病区护士,告知具体原因。2退回标本要求更正或重新采集标本。3标本容器外的标签只能由标本采集者更正,在错误未被纠正之前不得再次送检。4检验科记录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定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协商改进。六、为确保生物安全性与严防医院感染,须使用密闭容器收集标本,开放型容器收集标本应当使用加盖的标本运送箱,加盖封闭放置标本及运送,符合生物安全性要求。根据不同的检查项目将标本分开放置于标本箱内,避免混淆,血、尿标本分开放置。七、具有高危传染性的标本以及急诊抢救病人的标本,在采集后应由专人用专门盛具及时送检。八、标本运送人员在拿取标本时必须佩带防护手套,接触标本后,按要求彻底清洗双手,防止污染。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本制度所称介入诊疗技术是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即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灶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二、从事介入诊疗技术人员基本要求(一)介入诊疗医师资质要求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专业、外科专业及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专业医师。2有3年以上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或其他相关专业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专业技术任职资格。3拟从事介入诊疗技术的医师需经过本院或卫生部认定的其他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的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二)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经过介入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三)医院对从事介入诊疗技术的工作人员实行授权制,未取得医院授权的人员不得从事介入诊疗技术相关工作。三、设备及设施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四、介入诊疗技术管理我院介入诊疗技术按照手术及有创操作的相关制度严格管理,具体可参照我院查对制度、病例讨论制度、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风险评估制度等相关制度。(一)严格遵守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治疗措施,因病施治,合理治疗,严格掌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二)在实施介入诊疗技术前,必须经2名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术者由具有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医师担任,术后制定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三)实施介入诊疗技术前,应当向患者和其家属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使用高值耗材、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四)开展介入诊疗技术的科室必须制定并发症等紧急情况处理的应急预案和流程,主管医师应全程参与介入诊疗过程,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与介入诊疗技术实施医师充分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工作,切实保障患者医疗安全。(五)建立健全介入诊疗后随访制度,定期进行随访、记录。(六)医院和科室应定期进行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评价,包括病例选择、手术成功率、严重并发症,死亡病例,医疗事故发生情况,术后病人管理,病人生存质量,随访情况和病历质量等,必要时实施再授权,保证介入诊疗技术质量持续改进。(七)其他管理要求1建立介入诊疗技术器材购入、使用登记制度。必须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经医院统一采购的介入诊疗技术器材,不得通过器材谋取不正当利益。在介入诊疗病人住院病历中手术记录部分,留存介入诊疗器材条形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文件,保证器材来源可追溯。不得违规重复使用一次性介入诊疗器材。2影像科制定仪器的管理、使用和日常维护的相关规定,设备的定期检修及保养等参照我院设备部的相关规定执行。3介入手术室纳入全院感染管理监测范围,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严格管理。4按照我院相关规定,规范人员健康维护、环境保护、放射诊疗质量和辐射安全保障等工作。5介入诊疗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