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系统检测验收国家标准.doc_第1页
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系统检测验收国家标准.doc_第2页
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系统检测验收国家标准.doc_第3页
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系统检测验收国家标准.doc_第4页
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系统检测验收国家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中中华华人人民民共共和和国国国国家家标标准准 GB/T .2200 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 技术应用系统检测验收 Test and Acceptance for Construction b) 大空间红外矩阵计算机火灾报警系统及灭火系统; c) 煤气等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智能住宅小区)。 5.5.2.4 检测智能型火灾探测器的性能、数量及安装位置,普通型火灾探测器的数量及安装位置。 5.5.2.5 公共广播与消防广播系统共用时,应满足现行消防规范、标准要求。 5.5.2.6 在现场发出模拟火灾报警信号,检测 BAS 相关的各子系统动作功能(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 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等)。 5.5.3 检测方法 见5.5.2相关内容。 5.5.4 检测设备 消防工程检测仪器(公安部消防局认可)及相关检测设备。 5.5.5 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包括: a) 检测依据; b) 检测设备; c) 检测结果列表。 5.5.6 不合格项的处理 检测中发现不合格的项目,应责成责任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做出处理,直至检测合格。 5.5.7 检测机构 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商定,委托国家或行业认可的检测机构执行。 5.6 验收 建设方宜委托第三方测评机构进行;也可交由建设方组织的有关专家、检测机构代表和有关人员 参加的验收组进行。 5.6.1 验收大纲 验收前,应编制验收大纲;验收大纲由测评机构或验收组提出。 5.6.2 验收条件 5.6.2.1 系统检测报告。 5.6.2.2 系统运行报告。 5.6.2.3 文档 在对系统验收时应出具以下技术文档: a) 招标书; b) 投标书; c) 合同书; d) 系统工程设计文件; e) 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f) 材料设备接收单及合格证及关键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g) 工程变更说明文件; h) 隐蔽工程记录(需监理签字); i) 竣工图纸(蓝图); j) 阶段验收报告; k) 测试报告; l) 随机资料(文种不变); m) 系统操作手册; n) 用户使用报告; o) 需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的系统的许可证; p) 需有关主管部门验收的验收合格证明; 上述文档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适当增减。所提供技术文件和相关资料应做到内容齐全,数据准确 无误,文字表达条理清楚,外观整洁,图表清晰,不应有互相矛盾、彼此脱节和错误遗漏等现象。 5.6.3 验收程序 5.6.3.1 由建设方向测评机构或验收组提交申请验收报告。 5.6.3.2 由测评机构或验收组组织验收。 5.6.4 验收结论 由验收单位根据验收情况做出验收结论,可分为合格、基本合格或不合格。在各项目均合格的情 况下验收合格,如有不合格项,则应限期做出整改,直至验收合格。 6 安全防范系统 6.1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0408.1-1989 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 GB 10408.4-1989 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GB 10408.5-1989 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GB 10408.6-1991 微波/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 GB 12663-1990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 16796-1997 安全防范报警系统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A/T 269-2001 黑白可视对讲系统 DB11/T 146.12002 建筑及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检测验收规范 第1部分 通信网络系统 DB11/T 146.112002 建筑及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检测验收规范 第11部分 电子设备机房系统 6.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6.2.1 安全防范工程 Security and alarm engineering 用于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预防刑事犯罪及灾害事故为目的的报警、视频监控、通讯、出入口控制、 防爆、安全检查等工程。 6.2.2 视频监控系统 video monitor system 由图像采集、传输、显示、记录及控制设备组成,用以监控设定区域内发生的情况,并进行实时录 像的系统。 6.2.3 视频入侵报警器 Video intrusion alarm 入侵者(或物)进入警戒区,引起视频信号发生变化,能响应这个变化,并发出声光报警和显示警 戒区内图像的装置。 6.2.4 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Active infrared intrusion detector 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红外光束,完全或大于给定的百分比部分被遮断时,能产生报警状态的探 测装置。 6.2.5 访客对讲系统 Visual talking system 可实现大门口、管理机构、楼栋口与用户终端间及用户终端与用户终端间的对讲功能,并能主动 监看门外来人。用户终端与控制中心具有联网功能和开启电控门功能的系统。 6.2.6 识别卡 Identification card 可用于开门、开锁、付款、车辆进出入、储存有关信息资料的硬质卡片,如IC卡、磁卡、智能卡 等。 6.2.7 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 Combination microwave and passive-infrared intrusion detector 将微波和被动红外两种单元组合于一体,且当两者都感应到人体的移动,同时都处于报警状态时, 才发出报警信号的装置。 6.2.8 入侵报警控制器 intrusion alarm control units 接收到报警信号,以声光形式报警并显示和记录报警探测器地址的装置。 6.2.9 巡更系统 应用通行卡读出器对保安人员巡更的运动状态(是否准时、遵守顺序)进行监视,做好记录,并能 对意外情况及时报警的装置。 6.3 总则 6.3.1 为确保建筑中安全防范系统工程的质量,特制定了公用智能建筑和住宅小区中安全防范系统工 程的检测和验收规范。根据标准进行检测和验收(某些特殊功能的建筑按相关的规定执行)。 6.3.2 依据本标准结合设计方案对系统进行检测和验收。 6.4 检测 6.4.1 基本要求 6.4.1.1 安全防范系统方案设计需经市公安局技防办审核。 6.4.1.2 根据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设计文件和合同技术文件,安全防范系统设备安装、调试完毕。 6.4.1.3 建设、监理、施工及相关单位签字的各阶段的验收检测报告及系统的检测报告。 6.4.1.4 系统正常连续投入运行时间 13 个月,并有运行记录。 6.4.1.5 已进行了系统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培训,并有培训记录, 系统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已可以独 立工作。 6.4.1.6 必要时,子系统可提前验收。应做好验收记录,签署验收意见。 6.4.1.7 系统竣工验收全套文件。 6.4.2 检测内容 6.4.2.1 系统施工质量 检查隐蔽工程在施工各阶段的验收记录及有关部门的签署意见。 6.4.2.2 系统设备安装质量 系统设备安装质量的验收及系统检测,应对照系统设计方案、合同规定、施工图纸检查工程实际情 况应相符。 6.4.2.2.1 视频监控系统 应对系统的摄像机、控制设备、控制台、其它设备等主要部件的安装质量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和 检测比例见附录A表A.1。 6.4.2.2.2 入侵报警系统 a) 满足 GB 10408.1-1989;GB 10408.4-1989;GB 10408.5-1989;GB 10408.6-1991;GB 12663- 1990 的要求; b) 应对报警系统和探测器、报警控制器及电源等主要部件的安装质量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和检 测比例见附录 A 表 A.2。 6.4.2.2.3 出入口控制(门禁)系统 应对出入口控制(门禁)系统的电锁、出入口控制器及电源等主要部件的安装质量进行检测。检 测内容和比例见附录A表A.4。 6.4.2.2.4 访客对讲或可视对讲系统 a) 满足 GA/T 269-2001 要求; b) 应对出入口的访客对讲或可视对讲装置及控制主机等主要部件的安装质量进行检测。检测内 容和比例参见附录 A 表 A.4。 6.4.2.2.5 汽车停车场管理系统 应对入口管理系统、出口管理系统、计费系统和管理中心的主要部件的安装质量进行检测。检测 内容和比例见附录A表A.5。 6.4.2.2.6 住宅小区报警系统 住宅小区若安装报警探测器,由专线引到报警控制室。其检测方法及内容见5.2.2.2 。 6.4.2.2.7 安防综合管理系统(系统集成) 应对安防综合管理系统的计算机平台软、硬件和电源等主要部件及机房的安装质量进行检测。 6.4.2.3 安全防范系统性能和指标的检测 6.4.2.3.1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系统性能和指标检测与验收,依据国家和地方、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及 工程技术文件进行。 6.4.2.3.2 检测手段 采用与之相应的测试仪器、仪表,检测仪器、仪表的精度符合国家计量标准,从而保证系统检测的 准确性。 6.4.2.3.3 安全防范系统性能和指标检测项目要求 6.4.2.3.3.1 视频监控系统 a) 满足GB 16796-1997的要求; b) 系统主体功能的检测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开通稳定运行时间;矩阵监控主机的自动/手动切换、 遥控、编程、巡检等功能;计算机对摄像机的控制、记录、采集、编程等功能或数字硬盘的 记录功能等。见附录A表A.6。 c) 系统联动功能检测应根据合同和设计要求对视频监控系统与安全防范各子系统的联动进行检 测。 d) 系统图像质量:应不低于四级。见DB11/T 146.12002中的5.2.2.3。 e) 控制主机的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6.4.2.3.3.2 入侵报警系统的检测见附录 A 表 A.7。 a) 系统控制功能及通讯功能检测:包括报警管理和报警信息处理功能检测,报警探测器盲区检测; b) 系统联动功能检测:包括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相关安全防范系统 的联动功能; c) 控制主机的性能以及报警联网功能的检测。 d) 控制中心的电子地图上应显示所有报警点的位置。 6.4.2.3.3.3 巡更系统的检测见附录 A 表 A.3。 电子巡更系统目前有离线和在线两种,在线联网式巡更系统,一般应具有以下功能: a) 实现巡更路线的设定和修改; b) 实现巡更时间的设定和修改; c) 在重要部门及巡更路线上安装巡更站点; d) 应具有对巡更时间、地点、人员和顺序等数据的显示、归挡、查询和打印等功能。 e) 控制中心的电子地图上应显示出所有巡更站点所在位置,当保安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到达指 定地点巡逻时,控制中心即发出声、光提示信号。 f) 对在线联网巡更系统,还要检测与其他系统联动功能。 对离线式巡更系统,还应检查信息钮和巡更棒的防水性、抗干扰性及故障率。 6.4.2.3.3.4 出入口控制(门禁)系统 a) 系统主机在线控制时和离线控制情况下,出入口控制器工作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存储信息的功 能;在线控制时,系统主机和出入口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传输及数据加密功能;系统对非法强行入侵及 时报警的功能。 b) 检测与本系统相关的综合管理、防盗及消防系统报警时的联动功能。 6.4.2.3.3.5 汽车停车场管理系统见附录 A 表 A.5。 汽车停车场管理系统功能检测包括:入口管理系统、出口管理系统、计费系统和管理中心的功能 检测以及停车场的出入口的安全性,图像对比功能。 6.4.2.3.3.6 访客对讲或可视对讲系统 a) 可实现住户与访客及管理中心之间的语音通话(或通话同时可视访客图像)的功能,通话语音 清楚,图像清晰; b) 通过室内分机可以开启防盗门电控锁; c) 门口主机可以利用密码,钥匙或感应卡开启防盗门电控锁; d) 访客对讲系统应具有联网功能; e) 停电时应由备用电源供电。 6.4.2.3.3.7 安全防范中心控制室 a) 中心控制室应配置计算机,控制主机,该中心应能够监视和记录安全防范的各种信息,能够完 成防盗报警信息的自动搜索、自动记录和打印功能,对监控目标进行实时电视监控及实施图像的切换、 镜头光圈的控制、焦距的放大与缩小等功能,并能完成图像的录像。 b) 中心控制室的供电、接地、防雷及机房的其他要求见DB11/T 146.112002。 6.4.3 合格性指标 符合附录表中所列项目要求,即为合格标准。 6.4.4 检测方法, 见6.4.2。 6.4.5 检测设备。 见6.4.2.3.2。 6.4.6 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包括: a) 检测依据; b) 检测设备; c) 检测结果列表。 6.4.7 不合格项处理 系统基本合格应明确整改内容和措施。将整改结果作为系统检测报告附件,在系统验收时一并提 交。系统不合格,必须限期整改。根据不合格的具体情况,确定整改期限,在整改后重新进行检测。 6.4.8 检测机构 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委托国家或行业认可的检测机构执行。 6.5 验收 建设方宜委托第三方测评机构进行;也可交由建设方组织的有关专家、检测机构代表和有关人员 参加的验收组进行。 6.5.1 验收大纲 验收前,应编制验收大纲;验收大纲由测评机构或验收组提出。 6.5.2 验收条件 6.5.2.1 系统检测报告。 6.5.2.2 系统运行报告。 6.5.2.3 文档 在对系统验收时应出具有以下技术文档: a) 招标文件; b) 投标文件; c) 合同书; d) 系统工程设计文件; e) 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f) 材料设备接收单及合格证及关键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g) 工程变更说明文件; h) 隐蔽工程记录(需监理签字); i) 竣工图纸(蓝图); j) 阶段验收报告; k) 测试报告; l) 随机资料(文种不变); m) 系统操作手册; n) 用户使用报告; o) 需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的系统的许可证; p) 需有关主管部门验收的验收合格证明。 上述文档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增减,技术文件和相关资料应做到内容齐全,数量准确无误,文字表 达条理清楚,外观整洁,图表清晰,不应有相互矛盾、彼此脱节和错误遗漏等现象。 6.5.3 验收程序 6.5.3.1 由建设方向测评机构或验收组提交申请验收报告。 6.5.3.2 由测评机构或验收组组织验收。 6.5.4 验收结论 由测评机构或验收组根据验收情况做出验收结论,在各项均合格的情况下验收合格,如有不合格项, 则应限期做出整改,直至验收合格。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检测项目 A.1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一般规定 A.1.1 本部分适用公用类智能建筑,如办公楼、商住楼、酒店等以防范为主的建筑,也适用于住宅小区中 的安全防范系统。对某些特殊功能的建筑,如银行、金融、文博等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高的建筑,应 执行公安部门的有关安全技术防范的相应强制性规定,本标准可以参考。 A.1.2 本部分中所列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范围是目前广泛采用的子系统,子系统的采用将随着科学技术 的发展而有增减,子系统中采用的技术也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有所提高。 A.2 系统的施工质量检查 视频监控系统施工质量的检测,应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检测的项目和内容应符合表 A.1 的规定: 表 A.1 视频监控系统施工质量的检测 项 目内 容 抽查百分数 % 设置位置、视野范围、安装质量及外观;镜头、防护罩、支 撑装置、云台安装质量与紧固情况 1015(10 台以下摄 像机至少验收 12 台) 摄像机 通电试验 30 监视器安装位置、设置条件、通电试验 100 控制设备安装质量、遥控内容与切换路数、通电试验 100 其它设备安装位置与质量、通电试验 100 控制台与机架 a 设备安装位置;安装垂直度、水平度;穿孔、连接处接触情 况;开关、按钮灵活情况、通电情况 100 电(光)缆敷设 a 敷设与布线;电缆排列位置、布放、绑扎质量;地沟、支架、 桥架安装质量;焊接及扦头安装质量;接线盒接线质量 100 接地接地材料;接地焊接质量;接地电阻 100 a 后两项为随工程进度而逐步检验项目。 表 A.2 入侵报警系统施工质量的检测 项 目内 容 抽查百分数 % 探测器设置、安装位置、安装质量及外观、环境影响、易引起干扰、 误报的情况、安装质量与紧固情况、通电试验、灵敏度调整 50 报警控制器安装位置及质量、接线引入电缆规范化、接地情况、通电检 测 100 电源电源质量、电源自动切换情况、断电后保持报警功能时间 100 表 A.3 巡更系统施工质量检测 项 目内 容 抽查百分数 % 巡更终端设置、安装位置;安装质量及外观;环境影响、易引起 干扰、误报情况;通电试验 100 巡更控制主机安装位置及质量、接线引入电缆是否规范化、接地情况、 通电检测 100 电源电源质量、电源自动切换情况、 100 断电情况下电池工作时间 表 A.4 出入口控制(门禁)系统施工质量检测 项 目内 容 抽查百分数 % 电锁设置、安装位置;安装质量及外观;开关性能、灵 活性 50 闭门器设置、安装位置;安装质量及外观;开关性能、灵 活性 50 出入口(门禁)控制器安装位置及质量、接线引入电缆规范化、接地情况、 通电检测 100 电源电源质量、电源自动切换情况、断电情况下电池工 作时间 100 表 A.5 汽车停车场管理系统施工质量检测 项 目内 容 抽查百分数 % 入口管理系统自动栅栏(栏杆) 、控制器、 读卡器、发卡(票)器、 车辆探测器、车位显示器、 出入口通讯 设置、安装位置;安装质量 及外观;环境影响、易引起 干扰的情况;接地情况;通 电试验 100 出口管理系统自动挡车器(栏杆) 、控制 器、读卡器、车辆控制器、 收费终端 设置、安装位置;安装质量 及外观;环境影响、易引起 干扰的情况;接地情况;通 电试验 100 管理中心计算机、打印机设置、安装位置;安装质量 及外观;接地情况;通电试 验 100 电源电源质量、电源自动切换、 断电情况下电池工作时间 100 A.3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性能和指标检测 表 A.6 视频监控系统的质量主观评价功能检测表 设 备 序 号 项 目设计要求 123456 云台水平转动 云台垂直转动 光圈调节功能 调焦功能 变焦功能 图像切换功能 录像功能 防护罩功能 联动功能 其它 结论 表 A. 7 入侵报警系统控制功能及通信功能检侧表 项 目功 能测 试 结 果 设防 撤防 防拆报警功能 优先报警功能 系统自检、巡检功能 延时报警功能 报警信息查询 预案处理 报 警 管 理 手/自动触发报警功能 报警打印 报警储存 声音报警显示 光报警显示 电子地图显示 报警显示 报警区域号显示 报警时间 98% 监听、对讲功能 报警信 息处理 处理 处理 报警确认时间系统 统计功能、报表打印 联动功能 7 通用布缆系统 7.1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50312-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7.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7.2.1 衰减 attenuation 在两点之间传输信号幅度的减少,是以dB表示的输出与输入电平的比值。 7.2.2 布缆 cabling 可以支持信息技术设备连接的电信线缆、跳线和连接硬件的一种系统。 7.2.3 汇集点 consolidation point 沿槽架延伸的水平线缆与延伸到家具线槽的水平线缆之间实现互连的一个位置。 7.2.4 中心化布缆 centralized cabling 从工作区到电信间中的交叉连接处使用直通线缆、互连或接合的一种布缆配置。 7.2.5 信道 channel 连接任何两种特定应用设备的端到端的传输通路。设备线缆和工作区线缆包括在该信道内。 7.2.6 交叉连接 cross-connect 主要能通过快接跳线或压接跳线使线缆元素能够终接和连接的一种设施。 7.2.7 时延偏差 delay skew 在同一个护套内,任意两对线传播延迟的差。 7.2.8 等电平远端串扰 equal level far-end crosstalk 对近端发生器耦合到另一对线的不希望的信号在远端相对接收的信号电平的一种度量。 7.2.9 远端串扰损耗 far-end crosstalk loss 对近端发送器耦合到另一对的不希望的信号在远端相对发送的信号电平的一种度量。 7.2.10 通用布缆 generic cabling 能支持范围广泛应用的结构化电信布缆系统。安装通用布缆系统不必事先了解所需应用。特定应 用硬件不是通用布缆的一部分。 7.2.11 水平交叉连接 Horizontal cross-connect 水平布缆与其它布缆连接的一种设施,其它布缆包括水平,主干和设备 7.2.12 插入损耗( insert loss) 由于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插入部件、链路或信道而引起的信号损耗(常称作衰减)。 7.2.13 互连 interconnect 终接设备线缆并与布缆子系统连接而不使用快接跳线或压接跳线的一个位置。 7.2.14 压接跳线 jumper 在交叉连接上进行连接使用的无连接器的线缆单元或线缆元素。 7.2.15 链路 link 通用布缆的任何两个接口之间的传输通道。 7.2.16 多用户电信插座组合 mlti-user telecommunications outlet assembly 在一个位置具有几个电信插座连接的组合。 7.2.17 开放型办公室 open office 由办公用的可移动的分隔板或其它手段(非建筑墙体)提供的楼面空间的分隔。 7.2.18 快接跳线 patch cord 转接扳上建立连接所用的带连接器的柔性线缆单元或元素。 7.2.19 永久链路 permanent link 不包括测试跳线和快接跳线,但包括与链路配合连接的一种链路测试配置。 7.2.20 功率和等电平远端串扰 power sum equal level far-end crosstalk 对近端多个发送器耦合到某一线对的不希望的信号所进行的一种计算。这种不希望的信号是在远 端测量,并对接收的信号电平进行规格化。 7.2.21 功率和近端串扰损耗 power sum near-end crosstalk loss 对近端多个发送器将不希望的信号耦合到一线对在近端测量的一种计算。 7.2.22 传播延迟 propagation delay 信号从传输通路一端传输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7.2.23 回波损耗 return loss 输出信号功率与反射信号功率以 dB 表示的比值。 7.2.24 接合 splice 导体之间和光纤之间的联结,通常具有分开的护套。 7.2.25 电信柜(间) telecommunicaions closet 安放电信设备、线缆终接和交叉连接布缆的一个封闭空间。电信柜是主干子系统和水平布缆子系 统间可识别的交叉连接点。 7.2.26 电信插座 telecommunications outlet 水平布缆终接处的一种固定连接装置。电信插座提供到工作区布缆的接口。 7.2.27 转接点 transition point 线缆形式发生变化的水平布缆的一个位置,例如扁平线缆连接到园型线缆,或联接具有不同元素 数目的线缆。 7.3 总则 7.3.1 本部分在原则上与国际或先进国家通用布缆标准接轨。 7.3.2 通用布缆系统的检测和验收应根据设计方案进行。 7.3.3 对于 5 类双绞线水平布缆链路传输性能的检测可按 GB/T 50312-2000 进行。 7.4 检测 7.4.1 基本要求 7.4.1.1 总要求 通用布缆系统在提交检测前必须完成系统管理和技术文档整理工作。 7.4.1.2 通用布缆系统管理 7.4.1.2.1 通用布缆系统的电信插座、各配线架双绞线缆与配线连接硬件交界处应有清晰永久性的标 识。电信插座与其对应楼层配线架内交接处编号必须对应。园区配线架与楼宇配线架或楼宇配线架与 楼层配线架内相应交接处的编号必须相对应。电信端口所连接设备的类型也必须标明。 7.4.1.2.2 光缆布线各配线架内光耦合器必须有标识,园区配线架与楼宇配线架或楼宇配线架与楼层 配线架内相应光耦合器的标识必须相对应。 7.4.1.3 技术文档 通用布缆系统进行检测前,应视具体情况具备以下文档: a) 通用布缆系统结构拓扑图; b) 通用布缆系统平面图。系统平面图应包括:信息插座位置、每个信息插座的编号。布缆路由的 线槽、桥架及线管的规格、根数等信息; c) 通用布缆系统各电信间内的配线架布局图; d) 电信插座与配线架端口位置对应关系表; e) 工程设计变更清单与工程实施过程中更改记录。 7.4.2 检测内容 7.4.2.1 双绞线水平布缆链路传输性能测试项目 双绞线水平布缆链路传输性能测试项目应由线缆类别决定。双绞线水平布缆链路的检测项目包括: a) 接线图(wire map); b) 长度(length); c) 传播时延(propagation delay); d) 时延偏差(delay skew); e) 插入损耗(insert loss); f) 近端串扰损耗(near-end crosstalk loss); g) 回波损耗(return loss); h) 等电平远端串扰(equal level far-end crosstalk); i) 功率和近端串扰损耗(power sum near-end crosstalk loss); j) 功率和等电平远端串扰(power sum equal level far-end crosstalk)。 7.4.2.2 楼宇主干布缆链路传输性能测试 a) 连通性; b) 长度。 7.4.2.3 光纤链路衰减测试 7.4.2.4 系统接地电阻测试 7.4.3 合格性指标 7.4.3.1 双绞线水平布缆链路测试参数 7.4.3.1.1 接线图 双绞线必须按照图1所示进行端接,不允许出现任何形式的错接(如线对交叉、串绕线对等)。从 水平配线架至电信插座之间的双绞线必须保证连通性,线对间不允许短路、交叉以及任何形式的错接。 对于屏蔽双绞线水平布缆链路,必须保证屏蔽层的全程连续( 包括垂直布缆部分),屏蔽层应与布 缆系统的接地点保持良好连接。 图 1 接线图 注:图中连接两端的数字分别表示双绞线线缆两端的连接模块上的连接脚编号。 7.4.3.1.2 长度 7.4.3.1.2.1 永久链路的物理长度应90m。 7.4.3.1.2.2 信道的物理长度应100m。 7.4.3.1.3 时延偏差 对于超5类、6类布缆链路,永久链路的时延偏差应44ns,信道的时延偏差应50ns。 注:3类链路不做规定,超5类布缆链路的时延偏差数据取自ANSI/TIA/EIA-568-B.1, 6类布线链路时延偏差数据取 ANSI/TIA/EIA-568-B 补篇1的第9a草案。 7.4.3.1.4 各类双绞线布缆链路的其它技术指标 7.4.3.1.4.1 3 类布缆链路 3类布缆链路可以参照表1所列技术指标执行。近端串扰损耗测量时应分别从链路的两个方向进行 检测。 表 4 3 类布缆链路技术指标(最差线对间) 检测 方式 频率(MHz) 插入损耗(dB) 近端串扰损耗(dB) 1.03.540.1 4.06.230.7 8.08.925.9 10.09.924.3 永 久 链 路 16.013.021.0 1.04.239.1 4.07.329.3 8.010.224.3 10.011.522.7 信 道 16.014.919.3 注 1:插入损耗:是 20下的测得的值,其温度修正系数为 1.5%/。 注 2: 本表中数据取自 ANSI/TIA/EIA-568-B.1:2001。 7.4.3.1.4.2 超 5 类布缆链路 超5类布缆链路可以参照表2所列技术指标执行。近端串扰损耗、回波损耗、等电平远端串扰、功 率和近端串扰损耗、功率和等电平远端串扰应从链路的两个方向进行检测。 表 5 超 5 类布缆链路技术指标(最差线对间) 检测 方式 传播延迟 (ns) 频率 (MHz) 插入损耗 (dB) 近端串扰 损耗(dB) 回波损耗 (dB) 等电平远端 串扰(dB) 功率和近端 串扰损耗(dB) 功率和等电平 远端串扰(dB) 1.02.160.019.058.657.055.6 4.03.954.819.046.651.843.6 8.05.550.019.040.647.037.5 10.06.248.519.038.645.535.6 16.07.945.219.034.542.231.5 20.08.943.719.032.640.729.6 25.010.042.118.030.739.127.7 31.2511.240.517.128.737.525.7 62.516.235.714.122.732.719.7 永久 链路 498 10021.032.312.018.629.315.6 1.02.260.017.057.457.054.4 4.04.553.517.045.450.542.4 8.06.348.617.039.345.636.3 10.07.147.017.037.444.034.4 16.09.143.617.033.340.630.3 20.010.242.017.031.439.028.4 25.011.440.316.029.437.326.4 31.2512.938.715.127.535.724.5 62.518.633.612.121.530.618.5 信 道 555 10024.030.110.017.427.114.4 注 1:插入损耗:是 20下的测得的值,其温度修正系数为 0.4%/。 注 2:本表中数据取自 ANSI/TIA/EIA-568-B.1:2001。 7.4.3.1.4.3 6 类布缆链路 6类布缆链路可以参照表3技术指标执行。 表 6 6 类布缆链路技术指标 检测 方式 传播延迟 (ns) 频率 (MHz) 插入损耗 (dB) 近端串扰损 耗(dB) 回波 损耗(dB) 等电平远端 串扰(dB) 功率和近端 串扰损耗(dB) 功率和等电平 远端串扰(dB) 1.03.065.021.064.262.061.2 4.03.564.121.052.261.849.2 永久 链路 498 8.05.059.421.046.157.043.1 10.05.657.821.044.255.541.2 16.07.054.620.040.152.237.1 20.07.953.119.538.250.735.2 25.08.951.519.036.249.133.2 31.2510.050.018.534.347.531.3 62.514.445.116.028.342.725.3 10018.541.814.024.239.321.2 125.020.940.313.022.237.719.3 200.027.136.911.018.234.315.2 250.030.735.310.016.232.713.2 1.03.065.019.063.362.060.3 4.04.063.019.051.260.548.2 8.05.658.219.045.255.642.2 10.06.356.619.043.254.040.3 16.08.053.219.039.250.636.2 20.09.051.617.537.249.034.2 25.010.150.017.035.347.432.3 31.2511.448.416.533.345.730.4 62.516.543.414.027.340.624.3 10021.339.912.023.237.120.3 125.024.638.311.021.335.418.3 200.031.534.89.017.231.914.2 信道 555 250.036.033.18.015.330.212.3 注:表中数据取自 ANSI/TIA/EIA-568-B 补篇 1 的第 9a 草案。 7.4.3.2 双绞线主干布缆链路 7.4.3.2.1 连通性 7.4.3.2.1.1 楼宇主干使用双绞线缆进行布缆时,必须保证线对的连通性, 线对间不允许短路、交叉 以及任何形式的错接。 7.4.3.2.1.2 如果楼宇主干采用屏蔽双绞线进行布缆时,除满足 5.3.2.1.1 的要求外,还必须保证屏 蔽层的全程连续(包括水平布缆部分),屏蔽层应与布缆系统的接地保持良好连接。 7.4.3.2.2 长度 楼宇主干采用3类多对100线缆布缆时,如应用支持到16MHz,布缆的长度应90m;楼宇主干采用 超5类多对100线缆布缆时,如数据应用支持到100MHz,布缆长度应90m。每一端应考虑到增加5m长 设备线缆(跳线)连接到主干。 7.4.3.3 光纤传输链路衰减 光纤水平布缆链路应选一个工作波长点,从一个方向检测衰减。楼宇主干光纤布缆链路、园区主干 光纤布缆链路应选择两个工作波长点,从一个或两个方向检测衰减。 通用布缆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中每芯光纤的衰减不应超过表4中规定。 表 7 光纤布缆子系统的衰减 光 衰 减 (dB) 单 模多 模 子 系 统 名 称 长 度 (m) 1310nm1550nm850nm1300nm 园区主干 15003.63.67.43.6 楼宇主干 5002.72.73.92.6 水 平 1002.22.22.52.2 在开放式办公布缆系统中采用汇集点方式时,水平光纤链路应在850nm或1300nm的工作波长条件下, 沿一个方向测光纤链路的衰减,其衰减值应2.75dB;在开放型办公布缆系统中,如采用多用户电信端 口,其水平光纤链路衰减测试方法同采用汇集点方式时的测试方法,测得的衰减值应2.0dB。 中心化布缆链路(见图2)应在850nm或1300nm的工作波长下(推荐采用850nm),从一个方向检测衰减, 衰减值应3.3dB。此衰减值是三个连接器对衰减(一对在电信插座处、一对在在电信间的互连中心上、 另一对在中心化交叉连接处)和300m光纤衰减的和。中心化布缆链路中如采用汇集点,这条链路的衰减 应4.1dB。 图 2 中心化布缆链路 7.4.3.4 系统接地电阻测试 通用布缆系统采用屏蔽措施时,应有良好的接地系统。单独设置接地时,接地电阻应4,联合 接地时接地电阻值应1。如果达不到这一点,应采用光缆或非屏蔽双绞线进行布线。 7.4.4 检测方法 7.4.4.1 检测方案 7.4.4.1.1 光纤链路的衰减测试必须采用 100%检测方案。 7.4.4.1.2 双绞线布缆链路的传输性能测试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 100%检测方案或抽样方案。采用抽 样检测方案时,以不低于 1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抽样点应包括最长布缆链路点。 7.4.4.2 检测方式 7.4.4.2.1 一般说明 双绞线布缆链路测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永久链路或信道两种检测方式进行。 7.4.4.2.2 永久链路检测方式 永久链路包括:最长90m的水平布缆和在每端的一个连接,也可包括一个可选的转接(汇集)连接器。 永久链路不包括现场测试设备线缆和链路两端到现场测试设备的连接。可选的转接布缆B与水平布缆C 之和应90m,如图3 注:图中A和D表示测试设备线缆,B表示可选的转接布缆,C表示水平布缆。 图 3 永久链路检测方式 7.4.4.2.3 信道链路检测方式 信道连接包括: 最长90m的水平线缆、一条工作区设备跳线、一个电信插座、一个可选的转接(汇 集)连接器以及在电信间的两个连接。信道两端到设备的连接不包括在信道定义内。可选的转接布缆B 与水平布缆C之和应90m,工作区线缆A、跳线D、设备线缆E三部分之和应小于等于10m。跳线信道链路 方式如图4。 注:图中A表示工作区线缆,B表示可选的转接布缆,C表示水平布缆,D表示快接跳线或压接跳线线缆,E表示设备线缆。 图 4 信道链路检测方式 7.4.5 检测设备 7.4.5.1 检测设备分类 7.4.5.1.1 可测试 5 类以下(含 5 类)布缆链路的通用型测试设备,测试单元最高测量频率极限值 100MHz。 7.4.5.1.2 可测试高于 5 类布缆链路的测试设备,测试系统测量频率应扩展至 250MHz。 7.4.5.2 检测设备的精度要求 检测设备的精度表示实际值与仪表测量值的差异程度,测试设备的精度直接确定测试数值的准确 性,用于现场测试的设备应满足二级精度要求,二级精度测试设备的性能参数见表5,检测设备准确报 告的最低近端串扰损耗值至少应高于内部残余串扰值10dB以上,准确报告的最低衰减值应在内部随机 噪声水平30dB以上。光纤测试仪测量信号动态范围应大于等于60dB。可测试高于5类链路的检测设备精 度应高于二级精度。 表 5 检测设备二级精度要求 序号性能参数频率范围 1100MHz 1 内部随机噪声电平 2 内部残余串扰 3 输出信号平衡 4 共模排斥 5 动态精度 0.75 dB 6 长度精度 1(m)4% 7 回波损耗 15dB 注 1:二级精度引用 TSB67-1995 规定的精度等级。 注 2:频率 f 用 MHz 表示。 7.4.6 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包括: a)检测依据; b)b)检测设备; c)c)检测结果列表。 7.4.7 不合格项处理 7.4.7.1 系统接地电阻测试结果如不能满足 5.3.4 要求,则该检测项目为不合格。 7.4.7.2 通用布缆系统传输性能测试判据。 7.4.7.2.1 传输性能检测的单项合格判据 7.4.7.2.1.1 一般规定 由于仪表的精度,当测试结果处在图5所示的临界区内(临界区范围应符合表5规定)时,无论测试 仪显示“合格”或“不合格”,均按照不合格处理。 图 5 “合格”和“不合格”判定临界区 7.4.7.2.1.2 双绞线链路 a) 如果某一条双绞线链路按5.2.1要求的检测项目进行检测时,有一个项目不合格,那么该条链路 判为不合格。 b) 如果楼宇主干布缆线对按5.2.2要求的检测项目进行检测时,有一个项目不合格,则该线对判 为不合格。 7.4.7.2.1.3 光纤链路 按5.3.3要求进行光纤链路衰减检测,如果此项目不合格,那么该光纤链路判为不合格。 7.4.7.2.2 传输性能检测的综合判定合格原则 a) 全部检测结论判定 通用布缆系统中所有的光缆链路必须全部检测, 允许施工单位对检测不合格的光纤或光纤链路进 行修复后复检。若系统中有一芯光纤或一条光缆链路无法修复,则判定为不合格。 双绞线布缆系统,允许施工单位对检测不合格的水平双绞线链路或楼宇主干布缆线对进行修复后 复检。若无法修复的水平双绞线链路或楼宇主干布缆线对数目超过相应总数的1%,则判定为不合格。 b) 抽样检测结论判定 被抽样检测的水平双绞线链路或垂直布缆线对不合格比例不超过相应抽样总数的1%,则视为抽样检 测通过。 被抽样检测水平双绞线链路或垂直布缆线对不合格比例超过相应抽样总数的1%,则应加倍抽测,若 此时不合格比例不超过1%,则视为抽样检测通过。若不合格比例仍超过1%,则视为抽样检测不通过,需 进行全部检测,并按全部检测进行判定。 c) 通用布缆系统传输性能综合判定 当通用布缆系统中的链路采用全部检测方案时,全部检测的结论为合格,通用布缆系统传输性能 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当通用线缆系统中的双绞线链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案时, 全部检测和抽样检测的结论均为合格, 通用布缆系统传输性能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7.4.7.2.3 如系统的接地电阻和通用布缆系统的传输性能检测结论中有任何一个为不合格,检测机构 应针对不合格内容提出整改意见,责成施工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做出处理,直至检测结论全部为合格。 7.4.8 检测机构 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商定,委托国家或行业认可的检测机构执行。 7.5 验收 建设方宜委托第三方测评机构进行;也可交由建设方组织的有关专家、检测机构代表和有关人员 参加的验收组进行。 7.5.1 验收大纲 验收前,应编制验收大纲;验收大纲由测评机构或验收组提出。 7.5.2 验收条件 7.5.2.1 系统检测报告。 7.5.2.2 系统运行报告。 7.5.3 文档 通用布缆系统进行验收时,除应具备5.1.3中要求的技术文档外,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增减下列文 档: a) 招标书; b) 投标书; c) 合同书; d) 通用布缆系统工程设计方案; e) 通用布缆系统施工组织设计; f) 材料设备接收单及合格证,关键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g)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需监理签字); h) 通用布缆系统竣工图纸(蓝图)及通用布缆系统传输性能自测报告; i) 布缆操作手册。 通用布缆系统工程技术文档应做到内容齐全,数据准确无误,文字表达条理清楚,外观整洁,图 表清晰,不应有互相矛盾、彼此脱节和错误遗漏等现象。 7.5.4 验收程序 7.5.4.1 由建设方向测评机构或验收组提交申请验收报告。 7.5.4.2 由测评机构或验收组组织验收。 7.5.5 验收结论 由测评机构或验收组根据验收情况做出验收结论,在各项均合格的情况下验收合格,如有不合格项, 则应限期做出整改,直至验收合格。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GB/T 10111-1988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GB/T 18233-2000 信息技术 用户建筑群的通用布缆(idt ISO/IEC 11801:1995) GB/T 4883-1985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正态样本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 GB/T 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T 1013-1999 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 ISO/IEC 11801:2000 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的通用布缆(ISO/IEC 11801:1995+修正件1:1999+修正 件2:1999) ANSI/TIA/EIA-568-B.1:2001办公建筑 电信布缆标准 第1部分 总规范 8 智能化系统集成 8.1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50314-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1987年2月1日国家计量局发布 8.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系统集成 system integration 将建筑智能化工程中不同功能的子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