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简答题.doc_第1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_第2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_第3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_第4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简述题:(1)原生动物门有哪些主要特征?特征:(一)身体由单细胞构成,由细胞器或胞器或类器官完成各种生活机能。(二)以运动胞器来完成运动:鞭毛、纤毛、伪足。(2)原生动物门最基本、最重要的是哪几个纲?各纲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是什么?鞭毛纲,特征:1、运动:以鞭毛为运动胞器 2、营养方式:有光合营养、渗透营养和吞噬营养3种。 3、繁殖:无性繁殖一般为纵二分裂,有性繁殖为配子结合或整个个体结合。环境条件不良时能形成包囊。 代表动物:绿眼虫肉足纲,特征:1、运动器官伪足2、体表为质膜,胞质分化明显。3、繁殖:无性生殖:二分裂;有的具有性生殖;形成包囊极为普遍。代表动物:大变形虫孢子纲,特征:1、均寄生生活;无运动器官或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以鞭毛或伪足为运动器。2、具顶复合器。功能不详。3、营养方式为异养。4、生活史复杂,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世代在脊椎动物体内(裂体繁殖),有性世代在无脊椎动物体内(配子生殖)。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纤毛纲,特征:1、运动器官纤毛。 2、结构复杂,分化最多 3、生殖: 无性横二分裂; 有性接合生殖。4、细胞核有两种类型:大核(营养)和小核(繁殖)。5、营养方式为异养代表动物:大草履虫(3)杜氏利什曼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各引起人类什么疾病? 各引起黑日病,疟疾。综述题:(1)综述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及防治原则。 间日疟原虫生活史复杂,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世代在人体内,有性世代在雌按蚊体内。在人体内:进行裂体生殖,在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发育。在雌性按蚊体内:进行有性的配子生殖和无性的孢子生殖。寄主有两个:人和雌性按蚊,借按蚊传播。 防治:治病(奎宁),灭蚊。(2)简述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如何理解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低等、最原始、又是比较复杂的一类动物?1、主要特征:(一)身体由单细胞构成,由细胞器或胞器或类器官完成各种生活机能。(二)以运动胞器来完成运动:鞭毛、纤毛、伪足。2、它们虽然在形态结构上有的比较复杂,但只是一个细胞本身的分化。它们之中虽然也有群体,但是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细胞一般还是独立生活,彼此间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在发展上它们是处于低级的、原始阶段的动物。第二章 海绵动物门(1)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经过哪几个主要阶段? 受精与受精卵 卵裂 囊胚的形成 原肠胚的形成 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 胚层的分化 (2)海绵动物的分类地位。 1、是多细胞动物; 2、是侧身动物(3)海绵动物水沟系的类型及特点。1、单沟型:是最简单的水沟系,水:进入小孔中央腔(中央腔的壁是领细胞)出水孔 2、双沟型:领细胞在辐射管的壁上,水:流入孔流入管、前幽门孔、辐射管、后幽门孔中央腔出水孔3、复沟型:最复杂,中胶层中有很多具领细胞的鞭毛室,中央腔壁由扁细胞构成。水流:流入孔流入管、前幽门孔、鞭毛室、后幽门孔、流出管中央腔出水孔第三章 腔肠动物门(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辐射对称 2、两胚层、原始消化腔 3、细胞与组织分化4、原始神经系统-神经网 5、水螅型、水母型及世代交替 6、生殖和发育 :无性生殖:多为出芽,且形成复杂的群体;有性生殖:异配生殖,多为雌雄异体。性细胞来源于外胚层或内胚层的间细胞。 海产种类个体发育过程中有浮浪幼虫阶段。(2)腔肠动物神经网的特点。 特点:无神经中枢;传导无定向 扩散性;速度慢。(3)腔肠动物的分类及各纲的主要特征。 一、水螅纲: 1、小型水螅型或水母型动物。2、水螅型结构简单,只有简单的消化循环腔。3、水母型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4、生活史大部分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有世代交 替现象。 5、大多数生活于海水,少数生活于淡水。6、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7、身体辐射对称。8、生活史经过浮浪幼虫阶段(海产)。二、钵水母纲:1、钵水母纲为大型水母,而水螅纲为小型水母。2、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以幼虫形式出现);水母型结构较水螅纲复杂。3、伞的边缘无缘膜,感觉器官为触手囊,囊内具平衡石;水螅水母具缘膜,感觉器官为平衡囊。4、钵水母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水母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5、虽有世代交替现象,但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为幼虫;有的只有水母型。6、辐射对称。7、生活史经过浮浪幼虫。8、全部海产。 三、珊瑚纲:1、单体或群体。2、水螅型结构较水螅纲复杂(口道、口道沟、隔膜、隔膜丝)。3、只有水螅型,无水母型,没有世代交替现象。4、全部海产。5、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6、两辐射对称。7、大多经过浮浪幼虫阶段。第四章 扁形动物门简答题:(1) 中胚层的形成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1、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必要条件,使动物体达到器官系统水平。 2、促进动物新陈代谢水平的提高。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增加运动机能。 3、中胚层形成的实质组织,具储存养料和水分的功能,使动物抗干旱、耐饥饿。(2) 两侧对称体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体制分化与机能相关 2、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3) 寄生虫更换寄主的生物学意义。1、 与寄主的进化有关。较早的寄主是系统发展中出现较早的类群(如软体动物),以后扩展到脊椎动物体内。较早的性未成熟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寄主 中间寄主,后来的性成熟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寄主 终末寄主。2、 是寄生虫对寄主生活的适应。寄生虫对寄主有害,经常更换寄主,可减少对每个寄主的危害程度,使寄生虫有更多的机会生存。3、 寄生虫在更换寄主时会遭到大量死亡,只有繁殖率高的或进行大量无性生殖的种类才能生存下来。(4) 为什们说扁形动物门较腔肠动物门高等? 扁形动物门比腔肠动物门高等的主要理由如下:由辐射对称两侧对称;两胚层三胚层;外胚层皮肤肌肉囊;无肠具肠;无排泄器官具原肾管(5) 猪带绦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1、 身体扁长适于肠内寄生2、 头节具吸盘利于附着3、 体表纤毛消失4、 体表具微毛,增加吸收面积5、 消化系统全部消失6、 神经系统不发达7、 感觉器官完全退化8、 生殖器官高度发达,繁殖能力强(6) 简述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及其防治原则。寄生虫对寄生的危害主要有一下四个方向:1、夺取寄生营养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对寄生的营养造成损失。 2、化学性作用,寄生虫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或虫体死亡时,放出大量异性蛋白,可对寄生机体产生各种反应,例:刺激组织发炎,引起机体过敏等。 3、机械性作用,将寄生虫在寄生主体内对寄生产生的机械性损伤,例:压迫或破坏寄主组织,合伙堵塞腔道等。 4、传播微生物,激发病变。防治:总的防治原则是切断寄生虫生活的各种主要环节。防治措施有:减少传染源,用药物治疗病人和带虫者,以及治疗和处理保虫寄主。切断传染途径,杀灭和控制中间寄主及病媒。防止被感染,进行积极的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等。综述题扁形动物三个纲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在外形及运动器官、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生殖系统等方面发生哪些变化?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外形体柔软,扁平而细长,背面稍凸,褐色,腹面色浅,前端三角形柔软,扁平、透明,前端窄,后端宽,具两个吸盘白色带状1214米,含7001000节片,有头节,颈部,节片运动器官强具吸盘无消化系统口,咽,咽鞘,肠口,咽,食道,肠无消化器官,体表渗透吸收排泄系统原肾管原肾管原肾管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不发达感觉系统背部1对眼点,两侧各一个眼突,有味觉和嗅觉,表皮有触觉细胞消失消失生殖系统无性:横列方式;有性:雌雄同体,异体受精雌雄同体,自体或异体受精雌雄同体,生殖器官高度发达第五章 原腔动物门简答题:(1) 原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 体型多为长圆筒形,两侧对称,三胚层,体不分节或仅体表具横皱纹。2、 体表被角质膜,多数种类角质层下为合胞体的表皮层。3、 具原体腔。体腔内充满体腔液,体腔液起运输和流体骨骼的作用。4、 具完善的消化管,有口和肛门。无肠壁肌肉层。5、 无循环系统和特殊的呼吸器官。无自由生活的类群靠体表呼吸,寄生生活者多为厌氧呼吸。6、 排泄器官属原肾系统。腹毛纲和轮虫纲的动物还保留有焰球和原肾管。线虫纲已由原肾细胞衍化为腺型或管型的排泄系统。7、 大多数为雌雄异体且异形。(2) 线虫动物生殖器官的特点。 1、多雌雄异体且异形; 2、极少数雌雄同体; 3、 个别具孤雌生殖现象; 4、生殖器官为细管状,雌性1对,雄性单个。(3) 雌雄蛔虫外型上的区别特征。 雌大雄小,雄虫尾部弯曲,泄殖孔中具1对交合刺。综述题分析人蛔虫的生活史,说明其感染率高的原因。答:生活史:蛔虫为直接发育。受精卵产出后,在潮湿环境和适宜温度(2024)下开始发育,卵裂屑不典型的螺旋式,约经2周,卵内即发育成幼虫,再过一周,幼虫脱皮1次,才成为感染性虫卵,感染性虫卵被人误食,在十二指肠内孵化,数小时后幼虫即破壳外出,长仅200um300um,直径10um15um。幼虫穿肠壁进入血液或淋巴中,经门静脉或胸管入心脏,再到肺中。在肺泡内生长发育,脱皮两次,此时长可达1mm2mm,后沿气管至咽,再经食道、胃到达小肠,再脱皮一次,逐渐发育为成虫。人自吞入虫卵至成虫再产卵止,大约需6075天。蛔虫的寿命约为一年。人肠内有蛔虫寄生,除吸取养分外,危害并不严重。数量多时,可造成肠道阻塞。成虫有迁移习性:可浸入胆管、胆囊、肝、胃等,引起不同症状,造成危害。幼虫可损伤肺、气管等,并可在脑、脊髓、眼球、肾等器官中停留,造成严重病状。由于此种卵对温度及化学药物等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生活45年之久。蛔虫生活在小肠内,其分泌物中含有消化酶抑制剂,可抑制肠内消化酶而不受侵蚀,这是寄生虫的一种适应性。所以它的感染率很高。第六章 环节动物门简答题(1) 真体腔形成的意义。 1、消化管壁不仅具有肌肉,同时又有了很大的空腔,消化道可盘旋和自动蠕动,促使消化能力提高。2、消化管具有中胚层,使肠的分化具备物质基础,为消化系统的复杂化提供必要条件。 3、体腔内充满体腔液,使动物具一定的体型,体壁肌肉的收缩和体腔液的流动,使动物变长、变短和弯曲,完成运动。4、真体腔的形成,也促进了循环、排泄、生殖等系统的发展和完善。(2) 寡毛类适应穴居生活的特征。 体分节不分区,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具刚毛,无疣足;具生殖带,具卵茧;雌雄同体,直接发育,没有担轮幼虫,大多陆地穴居生活,少数淡水底栖。(3) 蛭类适应体外寄生生活的特点。 体节数目固定(一般34节);头部无触手,触须等感觉器官;无疣足、刚毛;雌雄同体,直接发育;具环带和吸盘;体腔减小,吸血蛭类可分泌蛭素,且嗉囊发达。(4) 原体腔与真体腔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原体腔:内胚层和中胚层之间的腔;真体腔:中胚层:中胚层之间的腔间的腔。综述题比较腔肠、扁形和环节三门动物,说明在有机体结构和功能方面的进化。1、 腔肠:辐射对称;两胚层;有组织分化;原始的消化腔-消化循环腔;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2、 扁形: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具皮肌囊无完全的消化系统(有口无肛);原肾型的排泄系统;梯形神经系统;出现了固定的生殖腺、生殖导管及附属腺3、 环节:身体分成体节;具有真体腔;开始出现疣足形式的腹肢;大多数具刚毛,着生在体壁或疣足上;有按节排列的后肾管;闭管式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几种,前端有脑,每节各有一神经节形成一连锁状的神经索。第七章 软体动物门简答题(1) 简述贝壳的结构和珍珠的形成。结构:分三层。角质层(外):贝壳的外层和中层由外套膜边缘分泌棱柱层(中):形成,可随动物生长而增大面积,但不增厚; 珍珠层(内):内层由整个外套膜分泌形成,可随动物生长而增加厚度。 珍珠的形成:由贝壳的珍珠层形成,是某些贝壳的外套膜包裹进入外套膜和贝壳之间的异物而形成的。(2) 软体动物神经系统的特点。答:原始:无神经节 高等:4对神经节:脑、足、侧、脏神经节 头足类:神经节集中形成“脑”,外有软骨包裹。(3) 软体动物各纲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双神经纲:新碟贝1、 头部不发达,位腹侧前方,圆柱状,有一向下的短吻,吻中央为口。2、 足宽大,吸附力强,在岩石表面可缓慢爬行。3、 足四周与外套膜之间有一狭沟,即外套沟,在沟的两侧各有一列楯鳃。4、 肛门位于后端。腹足纲:田螺1、 体外常有一螺旋形贝壳,俗称螺类或单壳类。2、 头部明显,有12对触角。口腔形成口球,内有齿舌。3、 足部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又有腹足类之称。4、 内脏囊由于在发生期间经过旋转,形成左右不对称。5、 心脏位于身体的背侧,有1心室,1或2个心耳。6、 神经系统由脑、足、脏、和胃肠神经节构成。7、 发生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掘足纲:大角贝1、 全部是海产,泥沙中穴居。2、 贝壳呈长圆锥形、稍弯曲的管状,两端开口,壳的直径由后向前逐渐增大,并向背面弯曲。前端壳口较大,头与足有此孔伸出壳外,并倾斜埋于泥沙中。后端的壳口较小,一般露出沙面之外,是其出、入水流的通道。3、 身体前端具圆锥形头,头的周围有一圈细长的触手,其末端具粘着盘,头的顶端为口。足为圆柱形。4、 掘足类动物身体的形状与壳一致。外套膜多数种类已愈合成一管状,两端开口。5、 掘足类动物取食微小的浮游生物,口腔内有一颚及一个发达的齿舌。6、 掘足类没有鳃,有外套膜进行气体交换。瓣鳃纲:河蚌1、 本纲动物全为水生,大多数为海产,少数为淡水产。2、 身体侧扁,左右对称,有两片贝壳。3、 头部退化,无触角及感官。4、 足部发达,呈斧头装。5、 鳃发达,呈瓣状。6、 心脏由一心室、二心耳构成,心室常被直肠穿过。7、 肾一对,一端开口于围心腔,另一端开口于外套腔。8、 神经系统简单,由脑、足和侧脏三对神经节构成。9、 多数为雌雄异体,发育过程中,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期。(4) 编写软体动物分纲的检索表。 (5) 简述河蚌的形态结构及其对生活方式的适应。1、 无明显头部及感官,神经系统部发达。2、 体被两片沉重的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3、 足多呈斧状,适合于掘铁铲泥沙;伸、缩足肌可使足缩入和伸出;前后闭壳肌可使河蚌遇敌害时关闭两贝壳。4、 外套膜构成外套腔及出、入水管,鳃、触唇及外套膜的纤毛摆动,引起水流穿行,使食物及氧随水流从入水管进入外套腔中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而代谢废物、食物残渣及性产物皆由出水管排出。综述题综述乌贼对其快速游泳和主动掠食生活的适应性特征。答:(1)、游泳能力强: 体呈流线型,躯干两侧具肉质鳍,游泳时有平衡作用。足特化为腕和漏斗,漏斗、闭锁器及外套膜肌肉强有力的缩收,喷水借助其反作用力使身体迅速前进或后退,速度之快有“海里火箭”之称。 (2)、有强大的捕食器官; 腕及其上的吸盘,特别是其中一对特长的触腕,有强大的捕食和攻击能力。口内有发达的颚与齿舌,适于掠食。发达的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脏、胰脏)有利于食物消化。 (3)、变换体色:体表具色素细胞,其周围有许多放射状肌肉牵引,与神经系统协同作用,使色素细胞收缩与扩张并改变体色以适应深浅不同的海水颜色。 (4)、放出烟幕:具墨囊,遇敌害是喷出墨汁,有如烟幕,逃避敌害。 (5)、神经及闭管式循环系统并具有可搏动的鳃心,加速气体交换,增强循环,代谢效率。 (6)贝壳退化,减轻体重;贝壳埋于外套膜下,轻而质地疏松,有利于快速游泳。 第八章 节肢动物门简答题(1) 为什么说昆虫的气管是动物界最高效的呼吸器官? 1)气管是体壁内陷形成的,不会使体内水分蒸发,也不会塌陷; 2)其外端以气门与外界相通,内端在动物体内延伸并分支,一直伸入到组织细胞间,可直接进行气体交换,而不象其他动物需借助循环系统才可进行气体交换。 (2) 开放式循环对节肢动物有什么意义? 节肢动物的血液在血腔或血窦中运行,压力较低,可避免由于附肢易折断而引起大量失血,这对节肢动物是很好的适应。(3)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发达坚厚的外骨骼 2、高效的呼吸器官 气管 3、简单的开管式循环系统 4、异律分节和身体分部 5、分节的附肢 6、强有力的横纹肌 7、灵敏的感觉器官和发达的神经系统 8、独特的消化系统和新出现的马氏管(3) 现存的节肢动物门有哪些纲?各纲请举一例。 1、甲壳纲:虾; 2、肢口纲:中国鲎; 3、蛛形纲:蜘蛛; 4、原气管纲:栉蚕; 5、多足纲:蜈蚣; 6、昆虫纲:蝴蝶(4) 对虾的肌肉系统有什么特点? 由横纹肌形成强有力的肌肉束,分布头、胸、腹,其中腹部肌肉最发达;分屈肌和伸肌,屈肌特别发达。综述题(1) 用检索表的形式区分以下昆虫:蜻蜓、家蝇、蜜蜂、瓢虫、椿象、蝴蝶、蝗虫、大青叶蝉。 (2) 总结昆虫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特征。 1、体表有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2、三对足两对翅,扩大活动范围。3、有单眼和复眼,便于捕食防御。4、用气管呼吸,口器发达。第九章 总担动物(1)苔藓、腕足和箒虫动物门的共同特征。 1、身体前端具总担(触手冠)。2、固着生活,居住自身分泌的外壳里。3、身体柔软,头部不明显。4、神经、感官及运动器官显著退化。5、消化道多呈“U”型。(2)总担动物的分类地位。 过去曾将它们隶属于软体动物门内,但它们在系统演化上亲缘关系不清楚、形态结构差异大,因此各自独立为门。第十章 棘皮动物门(1)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幼虫两侧对称,成体辐射对称或五辐射对称。2、具来源于中胚层的内骨骼。3、次生体腔发达,一部分形成独特的水管系统和管足。4、后口动物。5、运动迟缓,神经和感官不发达。(2)棘皮动物的次生体腔分化为哪些部分? 水管系统和管足。(3)棘皮动物围血系统的组成。 围血系统包括生殖窦(反口面)、环窦(口面)和轴窦(将生殖窦和环窦连接起来)。(4)棘皮动物门的各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动物。 1、海百合纲:底栖、固着生活;体分根、茎、冠三部分。如海百合、海羊齿。 2、海星纲:体呈星状或五角形,5腕或5的倍数。如海盘车、海燕、太阳海星。 3、海胆纲:体呈球形、盘形或心形,无腕。如马粪海胆。 4、蛇尾纲:体扁平,星状、体盘小、腕长。如海盘、蛇尾等。5、海参纲:体蠕虫状,两侧对称。如刺参、梅花参等。 第十一章 半索动物门1) 半索动物门的三个主要特征。1、 背神经索:除具无脊椎动物的腹神经索外,还具背神经索,并且在前端出现空腔,呈管状,认为是早期背神经管的雏形。2、 咽鳃裂:在消化管前端,具多对鳃裂,由外鳃孔与外界相通,为呼吸器官。 3、 口索: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较短的盲管,是半索动物特有构造。2) 简述半索动物的分类地位。1、 过去把“口索”看成相当于脊索的结构,加之具咽鳃裂、背神经管的雏形,基本符合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因此将其划为脊索动物门中最原始的一个亚门。2、 近年有些学者认为,“口索”可能是一种内分泌器官,另外半索动物具有非脊索动物的结构:腹神经索、开管式循环、肛门位于体末等,因此将其列入无脊椎动物的一个门比较合适。3、 现在认为,把它作为非脊索动物中一个独立的门,这个门应当是非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第十二章 脊索动物门(1) 脊索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1、脊索 2、背神经管 3、咽鳃裂(2) 简述脊索动物与非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区别。 种类脊索咽鳃裂神经心脏肛门骨骼脊索动物有有背神经管消化道腹面肛后尾(尾前)活的内骨骼非脊索动物无无腹神经索消化道背面体端死的外骨骼(3) 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各有什么主要特征?尾索动物亚门:(1)除少数种类外,成体一般无脊索,但幼体尾部具脊索,故名 尾索动物。(2)成体体覆被囊,又称 被囊动物。(3)成体无背神经管。(4)开管式循环,血流方向不定,血液无色。(5)逆行变态。(6)多为雌雄同体,常以出芽繁殖,也有有性生殖和世代交替现象。 头索动物亚门:(1)脊索发达,纵贯身体全长,延伸到背神经管前方,利于掘沙生活。故名头索动物或全索动物。(2)脑和感觉器官不发达,无明显头部,也无附肢。与脊椎动物相比,称无头动物或无头类。(3)身体细长,肌肉分节明显,全为单体。(4)咽鳃裂数目多,典型种类具围鳃腔。(5)闭管式循环,但心脏尚未形成(狭心动物),无红血细胞。(4) 脊椎动物亚门有哪些主要特征? 1.神经系统发达;2.脊柱代替脊索,成为支持身体的新中轴3. 原生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和次生水生种类只在胚胎时期出现鳃裂,成体用肺呼吸。4. 除圆口纲外,出现上、下颌。5. 完善的循环系统。具有能收缩的心脏,推动血液循环和提高代谢水平,也是恒温出现的基础。6. 复杂的肾脏代替了分节排列的肾管。提高代谢机能,将废物有效排出。7. 除圆口纲外,出现了成对附肢。 水生:胸鳍和腹鳍。 陆生:前肢和后肢。8. 少数雌雄同体,多数雌雄异体,有性生殖;卵生、卵胎生或胎生。第十三章 圆口纲(1) 七鳃鳗目和盲鳗目有什么重要区别? 七鳃鳗目特点:大多数种类的成鳗营半寄生生活,具吸附型的口漏斗与角质齿,口位于漏斗的底部,鼻孔在两眼中间的稍前方;鼻垂体囊不与口腔相通;内耳具 2 个半规管;具 7 对鳃囊,鳃笼发达; 发育有变态。 盲鳗目特点:营寄生生活,无口漏斗而围以软唇,口位于身体最前端,有 4 对口缘触须,鼻孔开口于吻端;鼻垂体囊与咽相通;眼退化,内耳仅有 1 个半规管;鳃囊 615对,鳃笼不发达;发育无变态。(2) 简述七鳃鳗适应寄生生活及半寄生生活的特征。1、部腹面有杯形的的口漏斗,口漏斗和舌上具有角质齿,角质齿损伤脱落后可再生,这样便于吸附和拙破鱼体,吸食血肉。2、具有独特的鳃囊结构,而且鳃孔周围有强大的括约肌和缩肌,控制鳃孔的启闭,当七鳃鳗用口吸附在寄主体表或头时,水就要从外鳃孔进出而无需进过口。3、七鳃鳗在眼眶下的口腔后用一对“唾腺”,腺的分泌物是一种抗凝血剂,能阻止创口的血液的凝固。(3) 简述七鳃鳗呼吸系统的特点以及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关系。 1、七鳃鳗呼吸系统比较特殊,消化道从口腔的后部向腹部面分出一支盲管,称为呼吸管,管的左右两侧,各有内鳃孔七个。每个鳃孔通入一个鳃囊,囊中有许多由内胚层演变而来的鳃丝,构成呼吸器官的主体。鳃囊通过外鳃孔与外界相通,这样七鳃鳗呼吸时水流进出都是通过外鳃孔,与一般鱼类由口腔进水经鳃出水的方式不同。这与七鳃鳗的寄生生活是相适应的,因为七鳃鳗要用口漏斗吸附在寄主体表,无法从口中进水进行呼吸。 第十四章 鱼纲简答题(1) 鱼的鳞、鳍和尾有哪些类型?鳞:盾鳞、硬鳞和骨鳞; 鳍:背鳍,尾鳍,胸鳍,腹鳍,臀鳍; 尾:原尾,正尾,歪尾(2) 鱼纲和圆口纲有何异同点,这些异同点说明了什么? 鱼类与圆口纲相似的特征:1. 呼吸和运动方式相似;2. 皮肤具粘液腺; 3. 心脏 1 心室 1 心耳,单循环;4. 听觉器只具内耳。鱼类较圆口纲进步特征: 1. 出现了上下颌;2. 具成对附肢;3. 1 对鼻孔及内耳中具 3 个半规管(圆口纲12个)。说明鱼类更适应水生生活,比圆口纲更进化。(3)比较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的主要特征。软骨鱼纲:是内骨骼全为软骨的海生鱼类,体被楯鳞,鼻孔腹位,鳃孔57个。鳍的末端附生皮质鳍条。歪尾形、无鳔和“肺”,肠内具螺旋瓣,输卵管与卵巢不直接相连,雄鱼有鳍脚,营体内受精。硬骨鱼纲:骨骼大多由硬骨组成,体被骨鳞或硬鳞,一部分鱼类的鳞片有次生退化现象;鼻孔位于吻的背面;鳃间隔退化,鳃腔外有骨质鳃盖骨,头的后缘每侧有一外鳃孔。鳍膜内有鳍条支持,大多为正尾形。通常有鳔,肠内大多无螺旋瓣;生殖腺外膜延伸成生殖导管,二者直接相连。无泄殖腔和鳍脚,营体外受精。综述题(1)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适应水栖生活一大类群,试从它们的形态结构上加以说明。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特征主要体现在:1、身体大多呈纺锤形,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无颈部。2、体表被鳞,皮肤富有粘液腺。3、用鳃呼吸,用鳍游泳。4、大多具有侧线系统,可感知水波及水流等。5、心脏具有一心室一心房,血液循环为单循环。(2) 试述鱼类的渗透压调节方式。淡水鱼类对离子渗透的调节方式有三种:1、 皮肤(及其衍生物)减低对外环境水和无机盐的渗透。2、 通过肾过滤产生大量的稀释的尿。3、 排泄小管对盐分的重吸收。海水硬骨鱼类的调节方式:1、 皮肤减低水和无机盐的渗入;2、 通过肾产生浓度即低,尿量较少的尿液;3、 大量吞食海水,弥补身体水分的损失;4、 利用泌盐细胞排出过剩的盐分。(3) 试述鱼类洄游的类型及生物学意义。 可分为生殖洄游、索食洄游和越冬洄游。生殖洄游、索食洄游和越冬洄游是鱼类生活周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三者又以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目的而相互区别。洄游为鱼类创造最有利于繁殖、营养和越冬的条件,是保证鱼类维持生存和种族繁衍的适应行为,而这种适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并由遗传性固定而成为本能的。至于诱发鱼类洄游和决定洄游路线的原因是及其复杂的,不仅与鱼类自身的生理状况有关,也与季节、温度、食源、海流、水质变化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同时也与遗传性密切相关。第十五章 两栖纲简答题(1) 两栖纲适应陆生生活的特征。 1、出现了肺呼吸; 2、出现了五趾型的附肢; 3、脊柱出现颈椎和荐椎; 4、具不完全的双循环; 5、表皮出现角质化,防止水蒸发; 6、膀胱具有重吸收水分的功能; 7、两大脑半球完全分开,具原脑皮; 8、出现了中耳,有鼓膜和听骨 (耳柱骨)。(2) 简述两栖纲骨骼系统的特点。 (3) 简述两栖纲皮肤系统的特点。1、 由表皮和真皮组成;2、 皮肤裸露,光滑无鳞;3、 皮肤富于腺体、血管,具呼吸功能;4、 具色素细胞;5、 皮肤下有发达的淋巴间隙(4) 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有哪些?1、呼吸问题;2、支撑身体的问题;3、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问题;4、在陆地繁殖的问题;5、维持体温的问题;6、器官、系统的进化问题。综述题(1)按系统简要总结两栖纲躯体结构的主要特征。1、皮肤富有粘液腺,体表湿润,有呼吸作用;2、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上陆生活,用肺呼吸;3、心脏有2心房1心室,血液循环为不完全的双循环;4、具有五趾型附肢;5、发育中有变态。(2)两栖纲各目的主要特点及代表动物。1、无足目:版纳鱼螈 特征:无四肢; 眼退化,隐于皮下; 头骨硬骨数多; 椎体双凹形,有长肋骨,无胸骨,无荐椎; 皮下有小的骨质圆鳞; 无鼓膜,鼓室; 房间隔不完全; 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2、有尾目:鲵和蝾螈 特征:有尾,有四肢; 无鳞; 头骨数目介于无足目和无尾目之间; 有不发达的肋骨和胸骨,肋沟明显; 无鼓膜,鼓室; 房间隔上有穿孔; 主要生活于水中,无眼睑或无活动眼睑; 体外或体内受精;变态不明显 3、无尾目:蟾,蛙 特征:成体无尾; 头骨硬骨数少; 无肋骨,胸骨发达; 有鼓膜,鼓室;有活动眼睑和瞬膜; 变态明显第十六章 爬行纲简答题(1)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1. 皮肤角质化程度加深,外被角质鳞;皮肤干燥、缺乏腺体,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2. 五趾型附肢及带骨进一步发达和完善,指(趾)端具角质爪,适于陆上爬行。3. 骨骼系统发育良好。脊柱分区明显:颈椎有寰椎和枢椎分化,提高了头部及躯体的运动性能;躯椎有胸椎和腰椎的分化、荐椎数目增多。4. 头骨具单一枕骨髁,头骨两侧有颞窝形成。5. 肺呼吸进一步完善(没有鳃呼吸及皮肤辅助呼吸);开始有了胸廓,改善了肺呼吸的结构。6. 心脏3腔,心室具不完全的分隔。不完全的双循环,但多氧血与缺氧血已基本分开。7. 仍为变温动物(新陈代谢水平低、神经调节不完善)。8. 后肾,排泄尿酸。9. 陆地繁殖。体内受精、产羊膜卵,直接发育。10. 大脑具新脑皮。(2) 举例说明爬行类牙齿的类型。 1、端生齿, 2、侧生齿, 3、槽生齿(3) 爬行动物颞窝的类型有几种? 1、无颞窝; 2、合颞窝; 3、双颞窝(4) 爬行纲各目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5) 毒蛇与无毒蛇的主要区别。 无毒蛇毒蛇后沟牙类前沟牙类管牙类无毒牙具沟的毒牙上颌齿后方具沟的毒牙在上颌齿前方毒牙内有管色彩斑纹大都不鲜明色彩斑纹大都鲜明头较小,多呈椭圆形头较粗大头形钝头呈三角形尾部较长,自泄殖腔孔后逐渐变细尾较短,自泄殖腔孔骤然变细尾形或细长,或侧扁尾较短,自泄殖腔孔后预骤然变细瞳孔大多是圆形瞳孔呈披裂形瞳孔圆形瞳孔呈披裂形大多卵生卵胎生卵生,卵胎生卵生,卵胎生(6) 毒蛇咬伤后应怎样紧急处理? 毒蛇咬伤后,必须紧急处理,越早效果越好。首先必须防止毒素扩散,咬伤后立即排毒,延缓蛇毒扩散;在伤口上方 210 cm 处扎紧,每隔 1520 分钟放松 12 分钟,以免血液受阻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注射抗蛇毒血清后解除结扎,用清水、盐水或 0.5 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伤口;要及时就近就医。综述题(1) 简述羊膜卵的结构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重要意义。羊膜卵外包有石灰或纤维质的卵壳,能维持卵的形状,减少卵内的水分蒸发,避免机械损伤和防止病原体侵入;卵壳具有通透性,能保证胚胎发育时进行气体代谢,卵内贮存有丰富的卵黄,保证胚胎在发育中能得到足够营养,在胚胎发育早期,胚胎周围的胚膜向上发生环状皱褶,不断向背方生长,包围胚胎,在胚胎外构成两个腔羊膜腔和胚外体腔,羊膜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能在液体环境中发育,能防止干燥以及机械损伤。另外,还形成尿囊,可以收集胚胎发育代谢中产生的废物,另外尿囊与绒毛层紧贴,其富有血管,胚胎可通过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