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安全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ppt_第1页
加强企业安全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ppt_第2页
加强企业安全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ppt_第3页
加强企业安全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ppt_第4页
加强企业安全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加强企业安全管理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2010年9月),目 录 一、事故的危害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三、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 四、人机系统安全管理 五、现场安全管理 六、安全生产检查 七、危险作业管理 八、事故案例,一、事故的危害,(一)事故的慨念与特征: (1)事故是引起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生产安全事故是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事故的后果从广义上讲表现为“一伤害四损失”,即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健康损失、环境损失、商业机会损失。狭义上讲主要是人身伤害、财产损失. “未遂事故”是无人身伤害、无财产损失 。 生产安全事故范围:一是职工在上班时间、工作岗位或厂内与工作有关的场所发生的事故;包括违章作业发生的事故。二是企业管理不善或他人违章造成的事故。三是在企业突发事件抢救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急、慢性中毒。,(2)生产事故的特征: 一是因果性。 二是随机性。 三是潜伏性。 四是可预防性。根据事故原因规律,超前预防、就能有效避免不该发生的事故。海因里希事故法则“1:29:300”。坚持“反三违”,做到“三不伤害” ()生产安全事故分类: A、 按人员伤害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伤,重伤,死亡。 B、以一次性死亡人数划分事故等级为: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的事故;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的事故.,C、按伤害方式分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 D、按事故性质分类:自然事故;技术事故;责任事故。 (二)事故的危害 政治影响。发生事故容易影响社会稳定,尤其是重特大事故容易影响政治稳定之大局.,经济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两个方面.直接经济损失是有形的,间接经济损失往往是无形的.它们的比例关系1:4-100 .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收益主体、风险主体,具有“三重性”。企业安全风险是事故后要承担经济损失、事故赔偿、责任追究等。安全的功能就是保障企业持续发展、健康发展。“安全就是效益”。“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 社会影响。人的生命是宝贵的资源,这种特殊资源,具有不可复制和无法替代的特点。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是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事故伤害对家庭的影响是不可弥补的。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必须及时上报,不得隐瞒、拖延。,(三)事故责任追究。 (1)事故责任追究遵循的原则:一是因果原则。确认心理活动与违法行为之间、违法行为与事故后果之间存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二是责任法定原则。执法机关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依法处理。三公正原则。要求责任与违法行为相当。四是及时、违法必究的原则。要件:法律责任主体;法律责任客体;法律责任的客观方面;法律责任的主观方面。 (2)事故责任的区分:直接责任。领导违章指挥,领导负直接责任。领导同意当事人的违章做法,或者当事人明知领导违章,但不反映且继续施工的,当事人和领导人都负直接责任。在自己分工范围之外的事故,不负直接责任。集体研究作出的错误决定而导致事故的,主持研究拍板定案者负主要责任.,(3)责任追究顺序:A,首先要追究领导责任的原因:没有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特殊工种无证上岗操作的;缺乏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不健全的;安全措施、信号、标志、用具、个人防护用品缺乏或有缺陷的;重复发生事故的。B,追究肇事者和有关人员责任的原因: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冒险作业的;违反劳动纪律、玩忽职守的;擅自折除、毁坏安全装置和设备的;C,对有关责任人从重处罚的原因:毁灭、伪造证据、破坏事故现场、干扰事故调查的;利用职权隐瞒拖延报告事故的;多次不服从管理,违章作业或强令工人冒险作业的;对批评、制止违章行为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4)事故责任追究的途径: 一是行政责任。对事故责任人,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七种行政处分;对事故单位给予警告、限期改正等申诫罚;停产停业、吊销执照等行为罚;罚款、没收财产等财产罚。二是民事责任。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经济赔偿;个人承担民事赔偿;单位之间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三是刑事责任。主要是重大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渎职罪等. 事故责任追究的方法:党纪处分由责任人所在单位党组织作出;行政处分由责任人所在单位作出;行政处罚由所在地执法机关实施。刑事处分应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一)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频发倾向论。最早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格林伍德、伍兹,1919年他们对大量的事故进行统计检验,得出结论: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 (2)事故因果连锁论。海因里希提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这个工业安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的问题。事故包的5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或过失、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他们的连锁关系如同“多米诺”骨牌现象。海因里希认为:企业预防事故工作的中心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切断事故因素的连锁反应过程。,二、事故的原因分析,(3)能量意外释放论(60年代) 能量意外释放论的代表人物:吉布森、哈登。认为能量失去控制,违背人的意愿意外释放,生产活动被迫中止现时产生事故。当这种能量的作用,超过人的承受能力就会发生伤害;如果超过设备设施的抵抗能力,设备设施及构筑物就会损坏。 美国对事故原因的分析方法:基本原因是管理缺陷、环境因素;直接原因从能量源和危险物质方面考虑;间接原因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方面考虑。 我国生产安全事故原因分析遵循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一1986,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直接原因是管理失误引起的。事故的间接原因: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原因、管理原因。,(二)事故原因构成要素 A、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状态: 忽视和违反安全规程;误动作;不注意;疲劳。 B、物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设备、装置结构不良、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或老化。工作面积太小或工作场所有缺陷。物件堆放和整理不当。危险物质与有害物存在。安全防护装置失灵。 劳动保护用品缺乏或有缺陷。作业方法不安全。工作环境不良。 C、管理上的缺陷:技术工艺缺陷。对操作者缺乏必要的培养教育。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缺乏检查和指导。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规程不全。隐患整改不及时,事故防范措施不落实。,(三)事故原因分析方法 (1)首先要明确:在事故发生之前存在什么样的不正常;不正常的状态是在哪儿发生的;在什么时候时候首先注意到不正常状态;不正常状态是如何发生的;事故为什么会发生;事件发生的可能顺序以及可能的原因;分析可选择的事件发生顺序。 (2)事故原因分析的基本步聚: A,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事故现场照片、询问笔录等)。 B,开展伤害分析,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标准,受害部位、受伤性质、伤害方式、起因物、致害物、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C,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D,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四)危险源。 事故的根源来自于危险源的存在。 危险源的慨念与类型:危险物质、能量的存在并且失去控制。预防火灾、爆炸、中毒等恶性事故发生。设备设施故障.企业要实现设备本质安全化。管理缺陷。主要防止制度、规程不合法和传达不到位。作业环境不良。粉尘、噪声、和其它有毒物质易引发职业病,控制中毒措施)。重大危险源应按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进行识别. 有效识别危险源必须到全面、系统分析,要全面考量:企业的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外来人员、外来设备、外来施工;紧急状态需要。,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 (一)识别方法 通过事先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全面、有序地识别,就能够对所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从而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厂址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及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消防支持等方面分析、识别。 、总平面布置 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危险有害物质存贮设施、动力设施(氧乙炔气站、空压站、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站等)、道路、贮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道路及运输 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及竖向交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建构筑物 从厂房和库房的生产或储存物品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工艺过程 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1)对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2)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索有困难时,对是否采取了预防性技术措施来预防或消除危险、危害的发生; (3)当无法消除危险或危险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对是否采取了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4)当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危险的情况下,对是否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等; (5)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对是否能通过联锁装置来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 (6)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对是否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和声、光警示装置等。,、生产设备、装置 对于工艺设备可从高温、低温、高压、腐蚀、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在控制、操作、检修故障或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等方面进行识别。 对机械设备可从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等方面进行识别。 对电气设备可从触电、断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等方面进行识别。 识别高处作业设备、特殊单体设备(如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等的危险、有害因素。 7、作业环境 注意识别存在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粉尘及其他有害因素的作业部位.,(二)危险有害因素的对策措施: A、安全技术对策 1)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2)设置安全装置包括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及危险牌示和识别标志。 3)电气安全对策。采取防触电、防电气火灾爆炸、防静电措施;备用电源;安全保护措施;“两票三制”(工作、操作票,工作票制、许可证制、监护制) 4)机器设备的检查维修保养。 5)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洁。 6)个人防护用品。,B、安全管理对策 1、企业根据实际,制定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和定量考核办法。 2、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建立活动网络。 3、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4、增加安全生产投入,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 5、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到:合法、适用、到位。 6、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档案,并加强有效管理。 7、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8、安全生产基本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档案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安全“三同时”管理、施工和检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危险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职业健康管理、防护用品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C、安全教育对策 通过学习企业制定的合法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等人的行为准则,引导员工增强安全意识,遵章守纪,改变和抑制异常行为,提高人的素质,达到消除违章行为、超前预防和控制事故的目的。 1)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接受专门培训教育; 2)企业应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确认其能力符合岗位要求。 3)新入厂(矿)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四新”安全培训,转岗、离岗教职工育,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相关方的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4)教育方法通俗语易懂;形式灵活多样;追求教育培训效果; 5)应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四、人机系统安全管理 (一)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 1、依法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足专职(懂行)安全管理人员。 2、建立安全管理网络,覆盖企业内部所有生产组织。 3、提出岗位职能、技能和文化程度、身体条件等招聘要求。 4、各类人员安全知识教育、“三级”安全教育。 5、现场岗位技能培训,达到“四会”,即:会操作、会维修保养、 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6、建立合理的劳动组织。运用激励、纪律、组织措施。 7、开展作业前危险性分析、落实安全措施。 8、危险作业程序控制,如动火许可证,工作票和操作票。 9、 开展创建“三标”班组活动。即标准化班组、现场、岗位。 10、女工、未成年工、特殊工种人员的管理。有害作业禁忌症。,(二)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1、安全装置应防设备超限运行、防因故障引起危险、防止误操作或误入危险区发生事故。 2、隔离防护(防护罩、屏,机械联锁);联锁防护(电气、液气压);超限保险(超载、超压、越位);制动安全(机械、电力);监测控制与警示装置;防触电(断电、接地、电容器放电)。 3、设备采购应审查资质、查验技术性能和安全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4、建立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操作证、检查维修制、维修保养制、交接班制)。 5、制定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6、设备使用守则:三好,“管好、用好、养好”;四会,“会使用、会维护、会检查、会排除故障”;四项要求,“整齐、清洁、润滑、安全” 7、制定设备安全检查表,检查、整改与复查。 8、设备故障仪器检测与诊断,(三)作业环境管理 1、作业环境分析,设备、材料、物品放置,车间脏乱差;安全距离、安全标志不足;采光条件、环境尘毒、物理因素。 2、有害因素防治的技术措施:替代改变工艺隔离或密闭湿式作业隔热通风个体防护。 3、生产性粉尘的防治主要用机械、过滤湿式、电除尘器。 4、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影响毒害程度的因素。 5、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布置原则:生产与生活分开;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与其它作业场所分开。高毒场所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高毒场所设置自动报警和事故紧急通风装置。高毒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高毒场所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 6、有毒物常用净化方法:冷凝法、燃烧法、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法。,五、现场安全管理 1、现场安全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现场安全管理是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以直接消除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为目的的一种最基层的、具有终结性的安全管理活动。它要求:管理活动被尽可能地细化,越细越好,需要细致的经验和操作技巧,必须充分发挥该层次上的管理者(操作者)的自主灵活性;各生产现场的情况应该具体对待。 2、现场安全管理的内容 ()加强人的管理,控制不安全行为 一般来说,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难度较大。人的不安全行为一般有以下几种形态: 违反安全规章制度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违规穿戴(使用)防护用品(工具),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首先是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和法制化。要从严治厂,严明职责、严密制度、严肃纪律、严格考核、严格管理;其次是坚持并加强全员、全过程的安全教育,增强“我要安全”的意识、“我会安全的技能,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 ()加强设备(工具)的管理,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一般有以下几种形态:1 防护措施、安全装置的缺陷;2 物体的放置,工作场所的缺陷3 保护用具,防护用品的缺陷; 4 作业环境的缺陷;5 作业方法的缺陷;6 客观条件的缺陷;7 物体本身的缺陷。 () 如何消除或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1保障机器设备本质安全。做到:“有轮必有罩、有轴必有套、有台必有栏、有洞必有盖、有轧点必有挡板、有特危必有联锁”(即“六有六必”),使设备本质安全化。 2实施作业现场定置管理。对各种大型工具、用具、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备品备件等放置地绘制定置图,做到定置摆放。 3改造落后、危险性工艺。对落后工艺、危险性较大的工艺和不合理工艺进行技术、工艺改造,提高其安全性。 4、采取达标工业卫生措施。对高温、粉尘、噪声等岗位,分别采取通风、防尘、隔离措施。 5、现场文明整洁。物品不乱放,无垃圾、积水、油污、杂物。 6、严格防火措施。消除不应有的火种,消防器材定点放置。,()、定置管理 定置管理从概念上讲是研究人、物、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项科学的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技术,它通过运用调整生产现场的物品放置位置处理好人与物、人与环境、物与环境的关系,实现人、物、环境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化组合。 “5S”活动是指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主要是物的要素)所处状态,不断地进行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和提高素养的活动。 “5S”含义: 整理(Seiri) -取舍分开,取留舍弃 整顿(Seiton) -条理摆放,取用快捷 清扫(Seiso) -清扫垃圾,不留污物 清洁(Seikeetsu) -清除污染,美化环境 素养(Shitsuke)-形成制度,养成习惯,()、文明生产的要求: A.严格劳动纪律,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 B.保持厂区和工场间的清洁卫生,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C.工作场地布置合理,物料堆放整齐,便于操作; D.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外来施工管理 (1)承包方必须具备施工资质和法人条件,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外来施工人员应办保险。 (2)发包方应与外来施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并纳入统一管理;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4)发包方应对同一区域两个以上单位施工,派专人协调管理; (5)发包方应对外来施工人员从事危险作业实施监督管理; (6)企业的安全要求及时告知有关供货方。,六、安全生产检查 (一)日常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是 (1)重要装置是否设置了围栏?是否处于火源的下风位置? (2)危险装置是否与控制室、变电室隔开? (3) 车间内部空问是否考虑了物质的危险性、数量、运转条件、机器安全性等。 (4)贮罐间距离是否符合防火规定,是否具有防护堤? ()凡有助于火焰传播和蔓延部分,如地板和墙壁开口、通风和空调管道、电梯竖井、楼梯通路等的防火情况? ()有爆炸危险的工艺是否采用了防火墙,防爆排气孔是否实用? ()出、入口和紧急通道是否阻塞,有无明显标志或警告装置? ()为排除有毒物质和可燃物质的通风换气状况如何(包括换气风扇、空气调节、有毒气体捕集、新鲜空气入口位置)? ()车间内各种构筑物、通路、避难通路、门等处的照明情况如何?,(二)车间环境 (1)车间中有毒气体浓度是否经常检测?是否超过最大允许浓度? (2)各种管线及支架等,是否阻碍了工作通路? (3)原材料的临时堆放场所及产品和半成品的堆放是否良好? (4)对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工作是否采取隔离操作?是否有爆炸压力排放口? (5)进行设备维修时,是否准备了必要的地面和工作空间? (6)在容器内部进行清扫和检修时,遇到危险情况,检修人员能否逃出? (7)热辐射表面是否进行了防护? (8)传动装置是否装设了安全防护罩或其他防护措施? (9)电动升降机是否有安全钩和行程限制器? (1O)危险性的工作场所是否保证至少有两个出口? (11) 噪声大的操作是否有防止噪声的措施?,(三)厂内运输 (1)厂内道路是否适于步行、车辆和急救时的安全移动,是否有明显的标志。 (2)厂内机动运输车辆有无安全装置、定期检修和管理制度? (3)易燃液体罐车在装卸地点有无接地装置,是否有防止高坠的措施? (四)生产工艺 (1)对原材料的理化性质了解如何?异常反应时有什么样的后果? (2)对可燃物的防范有何措施?对粉尘爆炸的潜在危险性如何? (3) 对材料的毒性是否了解,容许浓度是多少? (5)生产流程的变更对安全造成何种影响? (6)对所用原材料使用何种消防装置及灭火器材? (7)对发生火灾爆炸危险的反应操作,采取了何种隔离措施? (8)如何预防异常工况,如何采取紧急措施? (9)发生火灾时有何种紧急措施? (10) 发生异常状况时,有无将反应物质迅速排放的措施?,(五)设备状态 (1)各种生产管线有哪些潜在危险性? (2)如果外部发生火灾会使设备内部处于何种危险状态? (3)如果发生火灾爆炸的情况,有无抑制火灾蔓延的必要设施? (4)紧急用具或紧急开关是否易于操作? (5)重要的装置和受压容器最后的检查期限是否超过? (6)是否具有防静电措施? (7)对爆炸敏感性的生产设备是否进行了隔离? (8)压力容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进行了登记? (9)压力容器是否进行了外观检查、无损探伤和耐压试验? (1O)设备本身的安全装置如何?是否有安全控制仪表? (11)是否对仪表的性能进行定期试验和检查? (12)使用的电气设备足否符合国家标准? (13) 是否有防止超负荷和短路的装置?,(六)操作管理 (1)各种操作规程、岗位操作方法 是否定期讨论修改? (2)操作人员是否受过安全训练,对本岗位潜在性危险了解的程度如何? (3)特殊危险作业是否专门规定了一些制度(如动火审批制度等)? (4) 操作人员对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是否受过训练? (5)工人对使用安全设备、个人防护用具等是否熟练? (6)日常进行的维护检修作业,会发生什么样的潜在性危险? (7)定期安全检查和定点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如何? (七)防火设施 (1)建筑物是否消防验收合格? (2)撒水装置、消防水管、消火栓是否能用? (3)消防器材是否适用、数量是否足够? (4)可燃性液体罐区是否有适用的防火设施?周边安全距离是否合适? (5 )对于特别危险的操作,是否有隔离设施? (6)火灾警报装置是否安置在适当的地点?是否有防火预案 ?,七、危险作业管理 (一)起重作业。在起重作业时,起重机械自身安全防护、信号等装置、吊索具等是否完好;起重机械的行走路线与旁边固定物是否有一定的安全间距,都直接与安全生产有密切关系。在分段吊运过程中,由于吊耳设计强度不够,焊接质量差,造成吊耳拉脱分段坠落;甚至由于吊马安装位置错误,造成整台吊车倾覆。另外起重作业人员缺乏起重安全知识,违章作业致使物件坠落、被吊物挤撞、受绳索绞碾伤害事故等。,(1)起重作业通用安全操作要求: 1、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2、检查清理作业场地,确定搬运路线,清除障碍物; 3、室外作业要了解当天的天气预报; 4、流动式起重机要将支撑地面垫实垫平,防止作业中地基沉陷; 5、对使用的起重机和吊装工具、辅件进行安全检查; 6、不用报废元件,不留安全隐患;,7、熟悉被吊物的种类、数量、包装状况以及周围联系; 8、根据有关技术数据(如重量、几何尺寸、精密程度、变形要求),进行最大受力计算,确定吊点位置和捆绑方式; 9、编制吊装作业方案,如需共同作业的,要在有关人员参与下,由指挥、起重机司机和司索共同讨论,编制作业方案; 10、预测可能出现的事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选择安全通道,制定应急对策; 11、严格遵守起重作业操作规程及“起重十不吊”的规定,做好作业现场及人员、设备和环境的保护。,起重作业“十不吊”: 1、超过额定负荷不吊; 2、指挥信号不明、重量不明、光线暗淡不吊; 3、吊索和附件捆缚不牢,不合安全要求不吊; 4、行车吊挂重物直接进行加工时不吊; 5、歪拉斜挂不吊; 6、工件上站人或工件上浮放活动物体的不吊; 7、多人指挥或指挥员无标志不吊; 8、带棱角快口物件尚未垫好不吊; 9、埋在地下的物体未采取措施不拔吊; 10、高吊遇六级以上大风和大雪不吊.,(二)动火作业。动火作业应做到“十不焊割” 无证操作,又没有正式焊工在场指导,不准焊割; 凡需办理动火审批手续的作业,未经审批并办理动火手续的,不准焊割; 不了解作业现场及周围情况,不准焊割; 不了解焊割物内部情况,不准焊割; 盛装过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各种容器、管道,未经彻底清洗置换、不准焊割;,用可燃材料作保温层的部位及设备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不准焊割; 有压力或密封的容器、管道,不准焊割; 附近有易燃易爆物品,在未彻底清理或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前,不准焊割; 作业点与外单位相邻,在未弄清对外单位或区域有无影响或明知危险而未采取 有效的安全措施,不准焊割; 作业场所及附近有与明火相抵触的工作,不准焊割。,(三)登高作业“四个必有”、“六个不准”、“十不登高” “四个必有”:有洞必有盖;有边必有栏;洞、边无盖无栏必有网;电梯口必有联锁。 “六个不准”:不准往下乱抛物件;不准背向下扶梯;不准穿凉鞋、拖鞋、高跟鞋;不准戏嬉打闹、睡觉;不准身体依靠临时扶手或栏杆;不准在安全带未挂牢或低挂历高用时作业。 “十不登高”:患有禁忌症者不登高;未经认可或审批的不登高;未戴好安全帽、未系安全带者不登高;脚手板、跳板、梯子不符合安全要求不登高;攀爬脚手架、设备不登高;穿易滑鞋、携带笨重物体不登高;石棉瓦、玻璃钢瓦上无垫脚板不登高;高压线旁无可靠隔离安全措施不登高;酒后不登高;照明不足不登高。,(四)厂内机动车辆作业 机动车行车应严格执行“八大禁令”: 严禁无(令)证驾驶; 严禁酒后开车; 严禁人货混装; 严禁超速开车; 严禁开带病车; 严禁违章超车; 严禁超标装载行车; 严禁违章空档滑行;,(五)检修作业 1检修前的安全管理 (1)制定施工方案,进行安全教育。办理“检修任务书”、“动火许可证”、“电气两票一证”、“高空作业证”等作业票证。(2)消除危险因素,落实安全措施。(3)认真检查合理放置检修器具、切断电源时应悬挂警示牌。明确监护人。 2.检修作业安全管理 (1)动火作业,包括明火作业和在施工时产生撞击摩擦火花,电气火花和静电火花等。 (2)罐内作业,凡进人塔、釜、炉膛、管道、容器以及地坑、下水道等场所内作业,称为罐内作业。硫化氢中毒 (3)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人员应办“高处作业证”。 (4)起重作业,在确认起重环境和起重器具安全的情况下,应严格遵守起重“十不吊”的安全原则。 3检修后的安全管理 (1)清理检查现场。 (2)检修后的试车。(3)检修后的验收。,八、常见事故案例及关键预防措施 爆炸事故。形成机理: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点火能源,则发生爆炸。爆炸是1个能量释放的过程。金属熔融物与水;氢气与氧气;煤尘与火等都有要发生爆炸。案例。2010年6月24日上午9时左右,江都某船厂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5死一伤。事故教训:可燃气体泄漏;在存在可燃气体的场所,未设立动火的禁火区和警示牌。 触电事故。触电是电能对人体的伤害。高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