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ppt_第1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ppt_第2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ppt_第3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ppt_第4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甘肃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李君才,这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共产党人制定一切纲领、路线和政策等的理论基础。共产党执政的条件下,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环境中,能不能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这是一个老问题 马克思主义创立165以来,关于如何界定群众概念的内涵和构成、如何认识群众的地位作用、如何对待群众等问题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马克思主义政党无论作为革命党还是执政党,如何密切联系群众、如何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始终是需要解决好的大问题。,这是一个新问题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今天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问题,是在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特定条件下进行的。长期执政条件下,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有了根本的变化。这两个方面的根本性变化,使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基本观点的前提下,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一些具体理论和观点,要根据实践的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一、“群众”的内涵及其各种群众观点,(一)古代中国人眼中的“民” 1、中国古代是没有“人民群众”概念的。“群众”一词也很少见到。在少数文人那里,曾经出现过“群众”的词语,但是它的基本含义,只是指人群、众人、许多人的聚合体。“群众”一词分别来说,“群”指同类的聚合体,包括兽类和人类;“众”则是人的聚合。所以有“兽三为群,人三为众”的说法(参见国语周上)。这里的群众概念是单纯的描述性概念,并不含有价值判断,没有褒贬,甚至也没有政治意义,并不特指某种政治角色。,2、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群众”都没有成为政治家和思想家常用的政治学概念。实际上在中国传统社会,同我们今天的“群众”概念相对应的是“民”和“臣民”的概念。在当时的政治框架内它是指社会的底层,统治者统治的对象。尽管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具有丰厚的基础,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影响颇深,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也认为“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社稷虽重于君而轻于民也。”但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已经为“民”确定了不可改变的地位,即“君在上,民在下”,“民”必须臣服于君。这种定位在中世纪的欧洲也是通行的。,(二)启蒙思想家眼中的“人民” 西方社会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以来,特别是启蒙思想家对中世纪的专制集权进行了批判,在他们那里“人民”和“群众”的概念偶有使用。总体上看使用更多的是“民众”或“公民”的概念,其指向主要是作为具体个人的“公民”。 从他们的基本观点看,除了卢梭等极少数学者赋予“人民”主权者的地位,大多数的思想家都是主张“人民”或“群众”要通过契约把权力让渡给社会的精英阶层,由他们行使统治权,人民只能服从而不能反对他们的统治。原因就在于他们认为“人民”或“群众”虽然天生具有平等权力,但是缺乏理性,不能正确行使权力,因此导致各种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样的认识成为西方社会占主导地位的观点。,(三)西方学者“群众理论”中的“群众” 作为政治学主要流派的“群众理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以近乎诅咒的语言描写群众及其行为。几本当代相当有影响的著作如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埃利亚斯卡内提的群众与权力、西班牙著名思想家奥尔特加加塞特的大众的反叛、法国塞奇莫斯科维奇的群氓的时代等,都从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等不同的角度论述了“群众”的特性,群众与权力、与领袖的关系等。在他们笔下,群众具有非理性、情绪化特征,判断能力低下,目光短浅,盲从,轻信,对事物过于敏感,易冲动;既具有革命性、破坏性,又容易追随领袖和屈从于权威;容易受到“群众领袖”的煽动、利用、操纵和奴役。就道德水平而言,其犯罪倾向和自我牺牲的英雄主义两个方面都超过个人。因此“群众”一词经常与愚昧、盲从、非理性、无组织、暴力等概念一起出现。,群众理论家都以黑色的笔调,甚至诅咒的语言来描述群众的特征。这些特征归纳起来无非以下几点: 第一,独立的人格丧失,“群众人”变成了没有脸孔的无名氏。“有意识的个性被群体的无意识的人格所淹没”,完全受无意识因素的控制,并且服从于一种“独特的集体逻辑”。,第二,其心理和行为具有非理性、情绪化的特征。他们易受传染和暗示的影响,判断能力低下,目光短浅,盲从,轻信,对事物过于敏感,易冲动。 第三,既具有革命、破坏性,又容易追随领袖和屈从于权威。容易受到“群众领袖”的煽动、利用、操纵和奴役。 第四,就道德水平而言,其犯罪倾向和自我牺牲的英雄主义两个方面都超过个人。,(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西方学者关于群众的理论的根本性颠覆和革命性改造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世界,向人们揭示了一个最简单也是最不可否认的事实,这就是社会发展史同时也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马克思去世以后,恩格斯在他的墓前讲话中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历史唯物主义的这种基本理论为马克思主义者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及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了基本前提和基本立场。所以他们得出了与西方群众理论家截然对立的观点和结论。正如有人指出的“西方群众理论家所担忧的,正是他们所寄予希望的;西方群众理论家所恐惧的,正是他们所欢迎的;西方群众理论家要抑制的力量,正是他们要动员的力量;西方群众理论家心目中的民主的消极因素,他们则作为建设理想社会的积极力量。”,(五)列宁对群众的热情讴歌 列宁曾经讲过:“千百万创造者的智慧却会创造出一种比最伟大的天才预见还要高明得多的东西。”在论述人民群众的作用时他指出,“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象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制度的积极创造者的身分出现。在这样的时期,人民能够作出从市侩的渐进主义的狭小尺度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俄国的整个新纪元正是靠人民的热情赢得并且支持下来的。”,(六)毛泽东关于群众的五个比喻 1、1934年1月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的讲话中将人民群众比喻为铜墙铁壁,形容人民群众是“什么力量都打不破,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 2、1943年7月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中将人民群众比喻为眼睛,他说到:“共产党应该紧紧地和人民群众在一起,保卫人民,犹如保卫你们自己的眼睛一样,依靠人民,犹如依靠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一样。”,3、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闭幕词愚公移山中将人民比喻为“上帝”。 4、1945年10月17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的报告关于重庆谈判中将人民比喻为土地,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5、在谈到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毛泽东常用这样的比喻“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儿却永远离不开水。”形象的把人民比作水,党和人民的关系如同鱼水深情。,(七)综上可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概念,是一个政治概念,是一个从社会历史主体视角研究社会结构时使用的一个整体性概念,而不是一个法律概念,不同于“公民”这样一个准确的法律概念。也不是一个特指某一群体的具体概念。因此,它们之间的区别还不仅是个人与整体性的区别。人民群众的概念作为一个政治概念,仍然有它独立的内涵和适用的范围,它是公民概念所不能取代的。而且由人民群众概念进一步衍生的群众观,更是不仅仍然存在,而且仍然具有实质性意义。,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丰富内涵,1、群众观是对待群众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它包含群众概念的内涵、群众的构成、群众的地位、作用和对待群众的态度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点。 2、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点。 3、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是人民群众主体论。,第一,人民群众历史主体论; 第二,人民群众实践主体论; 第三,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 第四,人民群众权力主体论; 第五,人民群众利益主体论; 第六,人民群众执政主体论;,第一,人民群众历史主体论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语境中,“人民群众”概念的内涵就包含了主体、主人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念,就是以对其主人地位的充分肯定为基础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据此,我们党提出了“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并且在实践中坚持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第二,人民群众价值主体和利益主体论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同时意味着人民群众是社会价值主体和利益主体。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价值的创造主体,而且是社会价值的实现主体和评价主体。人民群众需要和利益的满足与否及满足程度,是价值评价的客观依据和判断标准。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社会价值客体,其存在的价值及其领导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就在于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第三,人民群众实践和认识主体论; 一切真理、认识都来源于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只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才始终是最普遍、最持久、最大量、最客观的基本实践。人民群众的大量生产生活实践,体现着人类实践的本质和主流。因此,人民群众最了解社会,最懂得实践,他们的利益、意志与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真理,就在于它符合客观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从实际出发,最重要的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出发,就要了解人民群众。,第四,人民群众权力主体和执政论;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毫无疑问,人民群众亦是社会公共权力的主人。社会公共权力归人民群众所有,为人民群众服务是社会公共权力的本质要求。 2、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本质要求和集中体现。,3、权力归属问题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主体论为人民群众权力主体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保证了国家权力以人民为本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而,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行动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权力本位的政治原则,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对执政的共产党人的基本要求。,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价值定位,(一)理论价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 第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第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价值目标。,(二)实践价值:执政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基础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最丰厚的政治资源和最富特色的政治优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的思想基础,其重大价值和意义,不仅从理论观念上而且从实践理性上解决了共产党执政“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性问题。我们党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基础上,确立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在执政实践中构筑起党和人民群众之间血肉相依的政治信任关系、利益代表关系和权力共生关系。,(三)现实价值:践行党的宗旨、党的理想和信念的动力源泉 我们经常说,党的宗旨、党的理想、党的信念不是虚的,党的先进性不是自封的,那么,党的宗旨、党的理想、党的信念的实践和实现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党组织、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党性、先进性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党的宗旨、党的理想、党的信念实践和实现的唯一评判标准就是群众实践,党组织、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的党性、先进性的唯一评判标准,就是群众公认。,“群众实践”、“群众公认”作为衡量标准和评判尺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上的具体运用,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丰富和发展。人民群众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者和评判者;同时,我们党在选人用人的价值导向上,群众公认也是选拔和评价干部的重要指标。从党的自身建设来看,这一评判尺度的确立,对于激励党员和领导干部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实践党的理想和党的信念,自觉进行党性修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有根本和持久的价值导向作用。,四、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误读,理论上的清醒是实践上坚定的基础。理论认识上的混乱,往往造成实践中各种模糊、扭曲甚至颠倒的问题。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正确把握和清醒认识,是极端重要的,是关系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认识路线的重大问题。,(一)人民群众被“矮化” (二)人民群众被“工具化” (三)人民群众被“消极化” (四)人民群众被“虚无化” (五)人民群众被“客体化” (六)人民群众被“丑化”,五、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丰富和发展,(一)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应当更加突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性的观点。 (二)对人民群众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把握,应当具有更加广泛的包容性。 (三)对人民群众的权利应当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四)应当把“群众”观念与“公民”观念统一起来。 (五)关于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随着共产党执政地位的获得,也应当有新的认识和把握。 (六)在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确立权利的实现方式上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