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德国“城乡等值化”模式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从四方面提出加快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等值化”的措施。关键词城乡等值化;目标;城乡一体化十七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城乡一体化是城乡关系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其标志是以一体化的交通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为支撑,形成城乡之间相互依赖、合作密切、结构合理的发展关系,以实现城市与乡村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相互渗透、互相融合,最终实现“城乡等值化”的目标。一、“城乡等值化”模式“城乡等值化”是德国农村发展的模式。“城乡等值化”指不通过耕地变厂房、农村变城市的方式,使农村在生产、生活质量而非形态上与城市逐渐消除差异,使在农村居住仅是环境选择,当农民只是职业选择,并通过土地整理、村庄革新等方式,实现“与城市生活不同类但等值”的目的。二战后的德国,农村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农村的凋蔽使城乡差别迅速拉大,城市也不堪重负。在此背景下,巴伐利亚州开始通过土地整理、村庄革新等方式,使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得以平衡发展,明显减少了农村人口向大城市涌入。此后,这一发展方式成为德国农村发展的普遍模式,并从1990年起成为欧盟农村政策的方向。1990年,山东省和巴伐利亚州共同在山东青州南张楼村开始合作试验。15年共向该村的教育、土地整合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约450万元人民币,但从未向企业投过一分钱。15年的试验给南张楼村带来巨变,该村年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兴建了80多个企业,农民工作模式发生改变。现在的南张楼村并不是德国专家理想中的中国新农村的范本,从一定意义上说也不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但南张楼村的实践,为中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思路。“城乡等值化”所追求的目标是农村与城市生活不同类但等值。“城乡等值化”的实现要立足农村,结合农村特色建设农村,而不是将农村改造成为城市,建设也不是以城市为标准,追求的是与城市不同的更符合农民需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就为以有限的财力物力给农民创造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供了可能。为此,要统筹城乡发展,规划设计好村庄的发展,发展乡村经济,通过加大公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