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形态结构》PPT课件.ppt_第1页
《昆虫的形态结构》PPT课件.ppt_第2页
《昆虫的形态结构》PPT课件.ppt_第3页
《昆虫的形态结构》PPT课件.ppt_第4页
《昆虫的形态结构》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昆虫的形态结构,第一节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第二节 昆虫的头部 第三节 昆虫的胸部 第四节 昆虫的腹部 第五节 昆虫的体壁,昆虫的大小、形状与体向 昆虫的体躯,第一节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1.昆虫体躯的大小、形状与体向,昆虫体躯的大小常用体长和翅展来表示。,1.1 昆虫体躯的大小,体长(body length)是指昆虫头部前端到腹部末端的距离,不包括头部的触角和腹部末端的外生殖器的长度。,翅展(wing span)是指两前翅展开时,两翅顶角之间的距离。,现生的最大昆虫见于竹节虫目、鳞翅目和鞘翅目中。 最长的竹节虫体长可达330mm;最大的蛾子是产于中、南美洲的强喙夜蛾,其翅展可近达320mm;亚历山大凤蝶的翅展可达300mm;产于我国南部的乌桕大蚕蛾的翅展可达300mm;身体最粗壮的当推鞘翅目一些昆虫,有些粪蜣身体的直径可达50mm,巨犀金龟的体长达180mm。 有些已灭绝的昆虫体型更大,如出现在二叠纪的巨脉蜻蜓翅展长达710mm。,不同的昆虫个体间大小差异很大。,对大部分昆虫而言,体长多在515mm之间,而翅展在1545mm之间。,最小的昆虫为一些寄生性的膜翅目昆虫,其成虫的体长在0.2mm以下。,巨型:体长在100mm以上 大型:体长在9940mm之间; 中型:体长在3915mm之间; 小型:体长在143mm之间; 微型:体长在2mm以下。,人们一般把昆虫分为巨、大、中、小、微5类。,1.1 昆虫的大小,1.2 昆虫的形状,昆虫的外形可谓千姿百态,但大多数昆虫体躯为圆筒形,一般直径不超过10mm。 因为昆虫的呼吸靠气管系统进行,气体扩散作用使氧气沿着气管进入组织,但氧气扩散的速度会随昆虫体积的增大而变慢;当一种昆虫身体的直径超过20mm时,呼吸方式将不利于昆虫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这也可能是大型昆虫容易灭绝的原因。,在描述昆虫的形状时,常用细长、长形、圆形、椭圆形、扁平、侧扁等词语或以某一常见物体的形状来说明。,1.3 昆虫的体向,在描述昆虫时,常以昆虫重心为中心(多为胸部)给昆虫的各结构定位,常用的体向有前、后、背、腹、侧、左、右、内、外、基、端等。,沿身体纵轴趋向头端为前方(anterior),趋向腹部末端为后方(posterior),前方、后方分别又有头向和尾向之称。 昆虫在一个平面上爬行或停落时,与该平面垂直方向的近平面者为腹向(ventral),离平面者为背向(dorsal)。 自背面观,在昆虫的头向与人头向一致时,人体的左、右即为虫体的左右向,左右两向均为侧向。 侧向上,近体轴着为内方,远体轴者为外方。 基部与端部通常是对附肢或体表突出物而言,近着生处者为基部,远离着生处者为端部;此外,对于腹部和小盾片则是以靠近体前方者为基部,远离体前方者为端部。,2. 昆虫的体躯,昆虫的体躯由坚硬的外壳和包藏的内部组织与器官组成。 所有节肢动物的体躯都是由一系列环节(体节)组成的。昆虫体躯分节的依据是:在胚胎期出现过1对附肢、1对体腔囊和1对神经节。 昆虫的体躯一般由1820个体节组成。体节之间以节间膜相连,相邻前、后两节间膜之间的部分,即为1个体节。,外壳由1821个环节组成,即体节(somite或segment)所组成;大部分体节之间由柔韧的节间膜相连。昆虫的体躯可以分为头(head)、胸(thorax)、腹(abdomen)3个明显的体段。 一般认为头部由6节组成,成虫阶段很难找到痕迹;胸部由3节组成,中、后胸往往愈合得很紧;腹部有911节组成,有时可见腹节减少到35节,有翅昆虫在成虫阶段腹部除外生殖器及尾须外,其他附肢均消失。,第二节 昆虫的头部,头部是昆虫的第一个体段。昆虫的头部通常着生有1对触角,1对复眼,03个单眼和口器。 昆虫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1、昆虫头部的分区,头顶、后头区、额区、颊区、唇基区,昆虫头部构造图 一、正面:1.触角 2.颊 3.额 4.唇基 5.上颚 6.上唇 7.头顶 8.复眼二、侧面:1. 头顶 2.单眼 3.唇基 4.上颚 5.上唇 6.后头 7.颊,头部的变化:头部向前延伸成喙(象鼻)状,如象甲、蝎蛉等;额区向后倾,与头顶成锐角,如尖头蚱蜢。,2、昆虫的头式,下口式 口器着生在头部下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垂直。如蝗虫等。大多见于植食性昆虫。 前口式 口器着生在头部前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几乎平行。如步甲等。捕食性、钻蛀性昆虫 后口式 口器向后伸,贴在身体的腹面,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纵轴成锐角。如蝉等。刺吸式昆虫 昆虫头式类型是识别昆虫种类的重要依据之一。,3、昆虫头部的附器,3.1 触角 大多数昆虫都有一对发达的触角,着生于头部两侧上方的触角窝内,可自由活动。 3.1.1 触角构造 分3部分:触角基部第一 节称为柄节,第二节称为 梗节,以后各节统称 为鞭节。鞭节可分若 干亚节,变异大。,昆虫触角的模式构造图 1.柄节 2.梗节 3.鞭节,3.1.2 触角类型,丝状(蟋蟀、蝗虫) 刚毛状(蜻蜓、蝉) 锯齿状(叩头虫) 球杆状(蝶类) 栉齿状(雄绿豆象) 羽毛状(大蚕蛾) 念珠状(白蚁) 环毛状(雄蚊) 锤状(瓢虫) 鳃片状(金龟甲) 膝状(蜜蜂) 具芒状(蝇类),3.1.3 触角功能 触角的主要功能是嗅觉和触觉作用,有的有听觉(雄蚊)或其他功能。 3.1.4 了解触角类型和功能的意义 鉴别种类的重要依据触角的形状、分节数目、着生位置以及触角上感觉孔的数目和位置等随昆虫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因此触角常作为昆虫分类的重要特征。 鉴别某些种类的雌雄 例如舞毒蛾雄虫的触角为羽状,而雌虫的触角则为丝状;豆象科(Bruchidde)雄虫触角为栉齿状,雌虫则为锯齿状。,用以害虫的防治 利用昆虫触角对某些化学物质有敏感的嗅觉功能,可进行诱集或驱避。如利用性信息素制成的性诱剂诱杀雄蛾,可用于害虫测报和防治;利用某些夜蛾对糖、醋、酒味的喜好,配制毒饵对其诱杀等。对某些储藏害虫如蜚蠊、衣鱼等可用樟脑球散发的气味进行驱逐,在害虫防治上这类药剂称为拒避剂。,3.眼 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昆虫取食、栖息、群集、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昆虫的眼有复眼和单眼2种。,3.2.1 复眼 复眼通常1对,位于头部侧上方。为成虫和若虫(或稚虫)所具有。低等、穴居、寄生性者常退化;小眼表面呈六角形,数目变化很大。,复眼能分辨出近距离的物体,特别是运动着的物体,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3.2.2单眼 根据其着生的位置和功能,可分为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 背单眼 为成虫和不全变态类的若虫(稚虫)所具有。多为3个或2个,极少1个者,也有少数种类无背单眼。背单眼一般着生在额区上方,3个排成三角形,(如蝗虫、蝉等)。背单眼一般只能辨别光的方向和强弱,不能成像。 侧单眼 为全变态类幼虫所具有,位于头部两侧的颊区下方,通常17对。如叶蜂类幼虫仅1对;鳞翅目幼虫多为6对,成弧形排列。侧单眼虽能成像,但视力极弱。,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由于昆虫取食方式和食物的种类不同,口器的类型变化很大。但主要为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两种类型。,3.口器,3.3.1 口器构造,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等五个部分组成,昆虫的咀嚼式口器 1.上唇 2.上颚 3.下颚 4.下颚须 5.下唇 6.下唇须 7.舌,上唇 是衔接在唇基前缘的一个双层薄片,外壁骨化,表面具一些次生的沟。其内壁膜质,具密毛与感觉器,称为内唇。上唇是口器的前盖,可以防止食物外落。 上颚 是1对位于上唇之后的锥状坚硬构造,前端有切齿叶以切断和撕裂食物,后部有臼齿叶以磨碎食物。 下颚 位于上颚之后能相向或相背及前后活动。分为轴节、茎节、内颚叶、外颚叶、下颚须5部分。作用:辅助上颚取食(刮切和握持食物)、感触食物(触觉、味觉、嗅觉) 下唇 是位于下颚后面、后头孔下方的一个片状构造,是口器的后盖,主要起托挡食物的作用。结构与上颚相似,也由5部分(后颏、前颏、侧唇舌、中唇舌、下唇须)组成。 舌 是位于口前腔中央的袋状构造,其表具浓密的毛与感觉器,能帮助运送与吞咽食物,并有味觉之用。,咀嚼式口器的害虫为害植物时,常咬食叶片和茎部,或蛀食果实和种子,造成孔洞、缺刻,甚至吃光叶片或蛀空果实、种子(造成植物器官或组织残缺)。如叶甲及多种蝶、蛾类幼虫。,咀嚼式口器害虫的为害症状,刺吸式口器 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上唇退化成三角形小片,下唇延长成管状的喙,上、下颚特化为条口针。上颚口针较粗,端部有倒刺,以防止口针在取食过程中退出;下颚口针较细弱,内侧有2纵槽,两下颚口针嵌合时形成了两条细管,粗者为食物道,细者为唾道;舌位于口针基部,短小,圆锥形。多见于半翅目、同翅目和双翅目蚊类等。,使植株呈现各种颜色的斑点、或使叶片卷曲、皱缩、肿胀或形成虫瘿等,或使枝条枯萎。如蚜虫、叶蝉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为害症状,其他口器类型,构造 鳞翅目成虫特有。,虹吸式口器,缨翅目蓟马特有。,锉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 构造 为双翅目蝇类所特有。,嚼吸式口器 兼有咀嚼和吮吸两种功 能,为蜜蜂类特有。,捕吸式口器 构造 又称双刺吸式口器,为脉翅目幼虫所特有。,刮吸式口器 蝇类幼虫(蛆)所特 有。,3.2 了解口器类型和为害特点的意义,帮助识别昆虫 了解口器类型和为害特点,可为正确选用农药及合理施药提供依据。 防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常选用胃毒性杀虫剂喷洒在植物表面或制成固体毒饵,害虫取食时,杀虫剂随食物一起进入害虫消化道,被吸收以后通过血淋巴扩散到神经、肌肉等各种组织中,产生毒杀作用) 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应选用内吸性杀虫剂,喷洒在植物表面,被植物吸收后,害虫取食时,将植物汁液与药剂同时摄入体内,发挥杀虫作用。 触杀剂和熏蒸杀虫剂等不受口器类型限制。 可根据被害状大致判明害虫类群,第三节 昆虫的胸部,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个体段,由3个体节组成,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个胸节的侧下方各生有1对分节的足。多数昆虫在中胸和后胸侧上方还各生有1对翅,依次称为前翅和后翅。足和翅都是昆虫的运动器官。 胸部是昆虫运动的中心。,1.胸部的基本构造 有翅昆虫成虫的胸节一般近方形,由背板、腹板、2侧板4块骨板组成。无翅昆虫和幼虫的胸节构造简单,各节大小、形状、结构相似。 胸节的发达程度,与翅和足的着生及发达程度有关。前胸因为 无翅着生,变异较大;具翅胸节常高度骨化,背板、腹板和侧板均发达。,前胸背板的变化,前胸背板因无翅的着生,而变异很大。如蝗虫的前胸背板呈马鞍形;菱蝗菱形;半翅目和鞘翅目近梯形;螳螂长管状;角蝉则形成各种形状的角突。多数种类的前胸背板不发达,仅为一狭片。,2.昆虫胸部的附器,2.1 胸足,2.1.1胸足的基本构造 基节 较粗短,着生在基节窝内。 转节 较短小,少数节。 腿节 较强大、粗壮,与胫节以关节相连。 胫节 细长,常有刺和距。 跗节 由15个亚节组成,常有跗垫。 前跗节 通常包括1对爪和1个膜质中垫。,步行足(步行甲) 跳跃足(蝗虫后足) 捕捉足(螳螂前足) 开掘足(蝼蛄前足),游泳足(龙虱后足) 抱握足(雄龙虱前足) 携粉足(蜜蜂后足) 攀悬足(虱类),2.1.2胸足的类型,翅脉 翅脉是由气管伸入双层翅面形成的。翅脉的排列形式称为脉序。为了便于分析比较,人们抽象归纳出了假象脉序。此外,有的还在翅面上形成翅痣和翅室。,2.2 翅,前缘脉(Costa,) 亚前沿脉(Subcosta,Sc) 径脉(Radius,) 中脉(Media, M) 肘脉(Cubitus,Cu) 臀脉(Anal,A) 轭脉(Jugal veins, J) 横脉(crossvein),翅的基本构造,近似于三角形。 有3条边(前缘 、 外缘、 内缘 )、 3个角(肩角、顶 角、臀角 )、3条 褶( 轭褶、臀 褶、基褶),把 翅面划分为4个区 (腋区、 轭区、 臀区、臀前区 )。,昆虫翅的构造及分区 1前缘 2外缘 3内缘 4肩角 5顶角 6臀角 7腋区 8轭区 9臀区 10臀前区 11轭褶 12臀褶 13基褶,翅的类型,膜翅: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蜻蜓、蜂类。 复翅:前翅质地坚韧如皮革,半透明,有翅脉,如蝗虫前翅。,鳞翅:翅质地为膜质, 但翅上有许多鳞片,如蛾蝶类的翅 毛翅:翅质地为膜质, 但翅面上覆盖一曾较稀疏的毛。如石蛾的 前后翅。 缨翅:前后翅狭长, 膜质,翅脉退化,边缘上着生很多细长缨 毛,如蓟马的翅。 棒翅:翅退化成棒状构造,用以平衡身体, 如蝇、蚊的后翅。,半鞘翅:基半部为皮革质或角质,端半部为膜质有翅脉,如蝽象前 翅。,鞘翅:翅质地坚硬如角质,如甲虫的前翅。,翅的连锁,翅轭:前翅轭区基部有一指状突 起,称翅轭,飞行时翅轭伸在后翅前 缘之下,使两翅互相连接起来.蝙蝠蛾 翅钩:后翅前缘生有一排小钩, 向上 及向后弯曲,前翅后缘有一条向 下卷起的褶,飞行时翅钩即挂在卷褶 上,以协调前后翅的统一动作.蜂类等 翅缰:后翅前缘基部有1根或几根强大 的刚毛,称翅缰,在前翅后面的翅脉上 有1簇毛或鳞片,称翅缰钩,飞翔时以 翅缰插入翅缰钩内来连接前后翅.多数蛾类 贴接式(翅抱): 后翅肩角膨大,飞行时伸到前翅后缘之下,使前后 翅连接起来.蝶类等 翅褶 :前翅的后缘有1向下卷的褶,后翅前缘有1段短而向上卷起的 褶,飞行时前后翅的卷褶挂在一起,使前后翅动作一致.半翅目等,翅的放置 昆虫在静息状态下,翅的放置常见有3种形式:,平展于身体的两侧,以便随时起飞,如蜻蜓、尺蛾等。 竖立于身体的背面,如蜉蝣目、蝶类等。 平放体背或呈屋脊状斜覆于背侧方,如多数蛾类。,第四节 昆虫的腹部,腹部是昆虫体躯的第3个体段,腹腔内包藏着大部分内脏器官,腹末数个体节着生有外生殖器官,因此,腹部是昆虫代谢和生殖的中心。,1. 腹部的基本构造 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每一腹节由2块骨板(背板、腹板)组成,两侧为膜质。由于腹部各节之间及背板与腹板之间都是以膜相连,所以腹部有较大的伸缩能力,有助于昆虫的呼吸、交配、产卵和释放性信息素等活动。 2. 腹部的附器 腹部的末端着生外生殖器,有些昆虫在腹末着生有1对尾须,鳞翅目、膜翅目叶蜂科的幼虫,腹部还有腹足。,外生殖器,雌性外生殖器就是产卵器,位于第89节的腹面,主要由背产卵瓣、腹产卵瓣、内产卵瓣组成。雄性外生殖器就是交尾器,位于第9节腹面,主要由阳具和抱握器组成。,昆虫雌性外生殖器 1.尾须 2.背产卵瓣 3.内产卵瓣 4.腹产卵瓣,昆虫雄性外生殖器 1.尾须 2.抱握器 3.阳具,由第11节附肢演化而来(有的移位于第10节),存在于较低等的类群中。有的细长多节丝状;有的不分节短锥状;有的铗状。主要司感觉作用。,尾须,腹足是幼虫的行动器官。多数鳞翅目幼虫具25对腹足,末端有趾钩,着生于第3-6和第10腹节上,第10腹节上的1对称为臀足。;叶蜂类68对腹足,无趾钩。,幼虫的腹足,第五节 昆虫的体壁,1.体壁的构造与功能 2.昆虫体壁的色彩 3.体壁的衍生物 4.体壁构造与化学防治的关系,1.体壁的构造与功能,1.1体壁的构造及特性 昆虫的体壁由底膜、皮细胞层和表皮层3部分组成。皮细胞层是活细胞层;底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