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检验员培训教材(茶叶).doc_第1页
食品质量检验员培训教材(茶叶).doc_第2页
食品质量检验员培训教材(茶叶).doc_第3页
食品质量检验员培训教材(茶叶).doc_第4页
食品质量检验员培训教材(茶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食品质量检验员培训教材(茶叶)*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编写人:*目录第一部分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QS”认证制度一 什么是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QS”认证制度 2二 “QS”认证的意义 2第二部分 白酒基础及相关知识一 茶叶的分类 4二 茶叶的加工工艺 4三 我国的茶叶行业及质量状况 7四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8第三部分 茶叶的检验 一 化验基础知识 17 二 茶叶中水分、粉末和碎茶含量的检验 26第四部分 附录 一 茶叶卫生管理办法 33二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标准 35 三 我国的十大名茶 48第一部分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QS”认证制度一 什么是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QS”认证制度“QS”是质量安全QualitySafety的英文缩写。它是我国最新实施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志,是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所谓市场准入,一般是指货物、劳务与资本进入市场的程度的许可。对于产品的市场准入,一般理解是,市场的主体(产品的生产者与销售者)和客体(产品)进入市场的程度的许可。那么,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就是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具备规定条件的生产者才允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备规定条件的食品才允许生产销售的监管制度。它是一种政府行为,是一项行政许可制度,在根本上保证了食品的质量,其主要包括三项内容: (一)是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对于具备基本生产条件、能够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企业,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准予生产获证范围内的产品;凡不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的企业不得从事食品生产加工。 (二)是对企业生产的出厂产品实施强制检验。未经检验或经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准出厂销售。对于不具备自检条件的生产企业强令实行委托检验。 (三)是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制度,检验合格的食品加贴市场准入标志,即QS标志,向社会做出“质量安全”承诺。 食品市场准入标志由“Qs”和“质量安全”中文字样组成。标志主色调为蓝色,字母“”与“质量安全”四个中文字样为蓝色,字母“”为白色。该标志的式样、尺寸及颜色都有具体的制作要求,使用时可根据需要按比例放大或缩小,但不得变形、变色。以后,加贴(印)有“”标志的食品,即意味着该食品符合了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鉴于一些不法分子的造假手段越来越无孔不入,国家质检总局表示,将出台一系列防伪措施,防止标志被伪造。 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为英文字母QS加12位阿拉伯数字。QS为“质量安全”英文(QualitySafety)缩写,编号前4位为受理机关编号,中间4位为产品类别编号,后4位为获证企业序号。二 “QS”认证的意义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提高食品质量、保证消费者安全健康的需要。食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最直接地关系到每一个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造成的中毒及死亡事故屡有发生,已经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为从食品生产加工的源头上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必须制定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运行有效、与国际通行做法一致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 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保证食品生产加工的基本条件,强化食品生产法制管理的需要。我国食品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总体上同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许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极小,加工设备简陋,环境条件很差,技术力量薄弱,质量意识淡薄,难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企业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主体,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必须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管理,从企业的生产条件上把住市场准入关。 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适应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经济运行环境的需要。在我国的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中,降低标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违法活动也比较猖獗。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公平竞争,适应加入WTO以后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开放的形势,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必须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采取审查生产条件、强制检验、加贴标识等措施,对此类违法活动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按规定,加工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设备、检测手段、计量仪器、内部质量管理制度等,并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出厂必须检验合格;出厂食品必须加贴(印)食品市场准入标志,即QS(QualitySafety)质量安全标志。“QS”将成为购买食品的质量安全视觉识别系统,也就是说,只有该食品包装贴有QS标志,质量才是合格的。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规定,到2003年8月1日(现调整为2004年1月1日),凡没有QS标志、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产品进入市场将被查处。 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在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方面取得新突破。“2002年我们在全国建立实施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通过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产品强制检验制度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QS标识制度,闯出了一条从源头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关的新路子”。 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一般为3年。获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其生产加工的食品经出厂检验合格的(各食品厂建立自己的检验检测机构,没有自检能力的需委托有关机构),在出厂销售之前,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标注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并加印或者加贴食品质量安全标志QS,即可在市场上销售。 有关“QS”认证的申报审查程序需6个月左右。第二部分 茶叶基础及相关知识一 茶叶的分类茶类的划分可以有多种方法。有的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即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有的根据我国出口茶的类别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几大类。有的根据我国茶叶加工分为初、精制两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将茶叶分为毛茶和成品茶两大部分,其中毛茶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五大类,将黄茶归入绿茶一类;成品茶包括精制加工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再加工而成的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类。有的还从产地划分将茶叶称作川茶、浙茶、闽茶等等,这种分类方法一般仅是俗称。还可以其生长环境来分:平地茶,高山茶,丘陵茶。另外还有一些“茶”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但是一般的饮用方法上与一般的茶一样,故而人们常常以茶来命名之,例如虫茶、鱼茶。有的这类茶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它不是茶了,例如绞股蓝茶。将上述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中国茶叶则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二 茶叶的加工工艺(一)绿茶制造工艺绿茶的加工,简单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即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1)杀青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是茶叶香气得到改善。除特种茶外,该过程均在杀青机中进行。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种类、时间、杀青方式等。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牵连制约。(2)揉捻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制绿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目前,除名茶仍用手工操作外,大宗绿茶的揉捻作业已实现机械化。(3)干燥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式。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二)红茶制造工艺我国红茶包括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其制法大同小异,都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各种红茶的品质特点都是红汤红叶,色香味的形成都有类似的化学变化过程,只是变化的条件、程度上存在差异而已。下文以工夫红茶为例,简介红茶的制造工艺。(1)萎凋萎凋是指鲜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成萎蔫凋谢状况的过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经过萎凋,可适当蒸发水分,叶片柔软,韧性增强,便于造形。此外,这一过程和使青草味消失,茶叶清香欲现,是形成红茶香气的重要加工阶段。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两种。自然萎凋即将茶叶薄摊在室内或室外阳光不太强处,搁放一定的时间。萎凋槽萎凋是将鲜叶置于通气槽体中,通以热空气,以加速萎凋过程,这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萎凋方法。(2)揉捻红茶揉捻的目的,与绿茶相同,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时,由于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3)发酵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其机理是叶子在揉捻作用下,组织细胞膜结构收到破坏,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目前普遍使用发酵机控制温度和时间进行发酵。发酵适度,嫩叶色泽红匀,老叶红里泛青,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4)干燥干燥是将发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的过程。其目的有三:利用高温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蒸发水分,缩小体积,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变;散发大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三)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乌龙茶的制造,其工序概括起来可分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其中做青是形成乌龙茶特有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是奠定乌龙茶香气和滋味的基础。(1)萎凋萎凋即是乌龙茶区所指的凉青、晒青。通过萎凋散发部分水分,提高叶子韧性,便于后续工序进行;同时伴随着失水过程,酶的活性增强,散发部分青草气,利于香气透露。乌龙茶萎凋的特殊性,区别于红茶制造的萎凋。红茶萎凋不仅失水程度大,而且萎凋、揉捻、发酵工序分开进行,而乌龙茶的萎凋和发酵工序不分开,两者相互配合进行。通过萎凋,以水分的变化,控制叶片内物质适度转化,达到适宜的发酵程度。萎凋方法有四种:凉青(室内自然萎凋)、晒青(日光萎凋)、烘青(加温萎凋)、人控条件萎凋。(2)做青做青是乌龙茶制作的重要工序,特殊的香气和绿叶红镶边就是做青中形成的。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摇动,叶片互相碰撞,擦伤叶缘细胞,从而促进酶促氧化作用。摇动后,叶片由软变硬。再静置一段时间,氧化作用相对减缓,使叶柄叶脉中的水分慢慢扩散至叶片,此时鲜叶又逐渐膨胀,恢复弹性,叶子变软。经过如此有规律的熟悉动与静的过程,茶叶发生了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叶缘细胞的破坏,发生轻度氧化,叶片边缘呈现红色。叶片中央部分,叶色由暗绿转变为黄绿,即所谓的“绿叶红镶边”;同时水分的蒸发和运转,有利于香气、滋味的发展。(3)炒青乌龙茶的内质已在做青阶段基本形成,炒青是承上启下的转折工序,它象绿茶的杀青一样,主要是抑制鲜叶中的酶的活性,控制氧化进程,防止叶子继续红变,固定做青形成的品质。其次,是低沸点青草气挥发和转化,形成馥郁的茶香。同时通过湿热作用破坏部分叶绿素,使叶片黄绿而亮。此外,还可挥发一部分水分,使叶子柔软,便于揉捻。(4)揉捻其作用同于绿茶(5)干燥干燥可抑制酶性氧化,蒸发水分和软化叶子,并起热化作用,消除苦涩味,促进滋味醇厚。(四)白茶制造工艺白茶是我国特产,主产于福建省。白茶的干茶表面密布白色茸毫,其品质特征的形成,一是采摘多毫的幼嫩芽叶制成,二是制法上采取不炒不揉的晾晒烘干工艺。目前白茶种类不多,有芽茶(白毫银针)、叶茶(如贡眉)之分,制作工艺简单。白毫银针制作工序为:茶芽、萎凋、烘焙、筛拣、复火、装箱。白牡丹、贡眉工艺为:鲜叶、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或筛拣)、复火、装箱。(五)黄茶制作工艺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制法特点主要是闷黄过程,利用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其后多酚物质的氧化作用则是由于湿热作用引起,并产生一些有色物质。变色程度较轻的,是黄茶,程度重的,则形成了黑茶。其典型工艺流程是杀青、闷黄、干燥,揉捻不是黄茶必不可少的工艺。(1)杀青黄茶通过杀青,以破坏酶的活性,蒸发一部分水分,散发青草气,对香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2)闷黄闷黄是黄茶类制造工艺的特点,是形成黄色黄汤的关键工序。从杀青到干燥结束,都可以为茶叶的黄变创造适当的湿热工艺条件,但作为一个制茶工序,有的茶在杀青后闷黄,有的则在毛火后闷黄,有的闷炒交替进行。针对不同茶叶品质,方法不一,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形成良好的黄色黄汤品质特征。影响闷黄的因素主要有茶叶的含水量和叶温。含水量多,叶问愈高,则湿热条件下的黄变过程也愈快。(3)干燥黄茶的干燥一般分几次进行,温度也比其它茶类偏低。(六)黑茶的制造工艺黑茶的制造工艺为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其中渥堆是黑茶制造的特有工序,也是形成黑茶品质的关键工序。(1)杀青由于黑茶采摘的叶子粗老,含水量低,需高温快炒,翻动快匀,呈暗绿色即可。(2)揉捻杀青叶出锅后,立即趁热揉捻,易于塑造良好外形。揉捻方法与一般红、绿茶相同。(3)渥堆揉捻后的叶子,堆方在篾垫上,厚1525厘米,上盖湿布,并加盖物,以保湿保温,进行渥堆过程。渥堆进行中,应根据堆温变化,适时翻动12次。关于渥堆的化学变化实质,目前尚未有定论,目前茶学界有酶促作用、微生物作用和湿热作用三种学说,但一般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水热作用,与黄茶的闷黄过程类似。(4)干燥有烘焙法、晒干法,以固定品质,防止变质。 三 我国的茶叶行业及质量状况在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今天,饮茶成了一种新的时尚。人们在享受茶叶色、香、味、形的同时,也十分关注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茶叶质量状况日益影响着茶叶的消费水平,也关系茶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茶叶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幅度较快,令人鼓舞。 茶叶生产、销售稳步增长。我国是世界茶叶大国。全国茶叶种植面积2004年达到127万公顷,比1999年增长12.4%,比1995年增长14.4 %;目前,茶园面积居世界第一。全国茶叶总产量2004年达79万吨,比1999年增长17.9%,比1995年增长35.3%;目前,茶叶总产量居世界第2位。全国茶叶出口量2004年为28万吨,比1999年增长47.4 %,比1995年增长68.2%;目前,出口总量居世界第3位。茶叶国内销售总量2004年为52万吨,比1999年增长20.9 %,比1995年增长38.2%。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茶叶生产、销售增长加快,呈现出持续上升势头。茶叶行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主导下,我国茶叶行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新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原来那种以国有、集体企业为主的格局已经彻底改变,大部分国有茶叶企业纷纷改制为股份制或其他公司制企业,集体企业、私人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种非国有企业占全国茶叶企业的绝大部分;其次,大型茶叶企业所占的比重减少,而中、小型企业日益增多,特别是小型企业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的主导企业。 茶叶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日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是在茶叶档次上,名优茶比例逐年上升,大宗茶比例逐年下降。目前不少茶叶产区的名优茶产量已占茶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有的甚至高达70%以上。二是在茶类结构上,名茶类的产量和增幅也有明显变化。近十年,绿茶、乌龙茶、普洱茶增长幅度较大,红茶下降,边销茶原料和其它茶类基本持平,有小幅度波动。2004年全国茶叶总产量比1995年增加了20.75万吨,其中绿茶增加了18万吨,乌龙茶增加了3.3万吨,红茶减少了1.2万吨。三是茶叶产品呈现多样化趋势。目前,除了各种传统茶类外,各种果味茶、加香茶、泡腾茶、药茶、抹茶等不断出现和增长,占居了部分市场份额。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茶叶深加工产品发展很快,尤其是茶饮料近几年来增长幅度很大,几乎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1997年茶饮料刚起步时产量还不足20万吨,到2004年已达到300万吨,短短7年时间,增长了14倍。茶叶质量是茶产业进步发展的标志之一,也是茶产业进步发展的动力和目标。20年来,国家对茶叶产品质量进行了多次监督抽查,有力地稳住了茶叶产品质量,并逐步促进了茶叶产品质量的提高。1.假冒伪劣问题得到有力地遏制。长期以来,茶叶产品的假冒伪劣问题是制约茶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一些名优茶产品,由于售价高、利润空间大,致使一些生产、经销企业屡屡制假售假,既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又严重影响了这些名优茶的声誉。在实施茶叶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前,茶叶质量等级混乱,一般比收购实物标准样的品质至少降低12个级,有大量伪劣产品混入流通领域,充斥市场。甚至有不少霉、陈、劣变茶叶也流入市场。可以说,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假冒伪劣问题成了茶叶行业的主要质量问题。这一时期茶叶质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就是假冒伪劣问题。经过若干年的国家监督抽查之后,到了90年代中期,假冒伪劣问题有明显好转,特别是劣质产品显著减少。但到了90年代末期,假冒伪劣问题又有所抬头。经过持续不断的监督抽查的震慑下,近几年假冒伪劣的势头有所遏制,特别是有严重霉变、严重异气味的茶叶产品明显减少。这是我国20年来茶叶产品质量的最大变化。 2.产品合格率在迂回中攀高。茶叶产品合格率是衡量茶叶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20年来,我国茶叶产品合格率有升有降,但总体上看在不断上升。特别是最近5年来,茶叶产品质量有明显改善四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茶叶产品包括所有以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的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及经再加工制成的花茶、袋泡茶、紧压茶共9类产品,包括边销茶。果味茶、保健茶以及各种代用茶不在发证范围。 茶叶的申证单元为2个,茶叶、边销茶。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单元名称及产品品种,即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袋泡茶、紧压茶),边销茶(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康砖茶、金尖茶、青砖茶、米砖茶等);茶叶分装企业应单独注明。 边销茶生产许可证的审查按边销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进行。 茶叶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14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1. 从鲜叶加工流程 鲜叶-杀青-揉捻-干燥-绿茶 鲜叶-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干燥-红茶 鲜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乌龙茶 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 鲜叶-萎凋-干燥-白茶 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茶 2. 从茶叶生产加工流程 茶叶-制坯-窨花-复火-提花-花茶 茶叶-拼切匀堆-包装-袋泡茶 3. 精制加工 毛茶-筛分-风选-拣梗-干燥 4. 分装加工 原料-拼配匀堆-包装 (二)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 鲜叶、鲜花等原料因被有害有毒物质污染,造成茶叶产品农药残留量及重金属含量超标。 2. 茶叶加工过程中,各工序的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影响茶叶卫生质量和茶叶品质。 3. 茶叶在加工、运输、储藏的过程中,易受设备、用具、场所和人员行为的污染,影响茶叶品质和卫生质量。(三)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的验收和处理、生产工艺、产品仓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1. 生产场所应离开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50米以上,离开经常喷施农药的农田100米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 2. 厂房面积应不少于设备占地面积的8倍。地面应硬实、平整、光洁(至少应为水泥地面),墙面无污垢。加工和包装场地至少在每年茶季前清洗1次。 3. 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应分开放置,不得混放。茶叶仓库应清洁、干燥、无异气味,不得堆放其他物品。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 绿茶生产必须具备杀青、揉捻、干燥设备(手工、半手工名优茶视生产工艺而定)。 2. 红茶生产必须具备揉切(红碎茶)、揉捻(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拣梗和干燥设备。 3. 乌龙茶生产必须具备做青(摇青)、杀青、揉捻(包揉)、干燥设备。 4. 黄茶生产必须具备杀青和干燥设备。 5. 白茶生产必须具备干燥设备。 6. 黑茶生产必须具备杀青、揉捻和干燥设备。 7. 花茶加工必须具备筛分和干燥设备。 8. 袋泡茶加工必须具备自动包装设备。 9. 紧压茶加工必须具备筛分、锅炉、压制、干燥设备。 10. 精制加工(毛茶加工至成品茶或花茶坯)必须具备筛分、风选、拣梗、干燥设备。 11. 分装企业必须具备称量、干燥、包装设备。 四、产品相关标准 GB 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T 9833.1紧压茶 花砖茶,GB/T 9833.2紧压茶 黑砖茶,GB/T 9833.3紧压茶 茯砖茶,GB/T 9833.4紧压茶 康砖茶,GB/T 9833.5紧压茶 沱茶,GB/T 9833.6紧压茶 紧茶,GB/T 9833.7紧压茶 金尖茶,GB/T 9833.8紧压茶 米砖茶,GB/T 9833.9紧压茶 青砖茶,GB/T13738.1第一套红碎茶;GB/T13738.2第二套红碎茶;GB/T13738.4第四套红碎茶;GB/T14456绿茶;GB18650原产地域产品龙井茶;GB18665蒙山茶;GB18745武夷岩茶;GB18957原产地域产品 洞庭(山)碧螺春茶;GB19460原产地域产品 黄山毛峰茶;GB 19598原产地域产品 安溪铁观音;GB 19691原产地域产品 狗牯脑茶;GB 19698原产地域产品 太平猴魁茶;GB 19965砖茶氟含量;SB/T10167祁门工夫红茶;相关地方标准;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五、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 (一)鲜叶、鲜花等原料应无劣变、无异味,无其他植物叶、花和杂物。 (二)毛茶和茶坯必须符合该种茶叶产品正常品质特征,无异味、无异嗅、无霉变;不着色,无任何添加剂,无其他夹杂物;符合相关茶叶标准要求。 (三)茶叶包装材料和容器应干燥、清洁、无毒、无害、无异味,不影响茶叶品质。符合SB/T10035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六、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 (一)感官品质检验:应有独立的审评场所,其基本设施和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797-2002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相关规定。审评用具(干评台;湿评台;评茶盘;审评杯碗;汤匙;叶底盘;称茶器;计时器等),应符合SB/T10157-19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相关规定。 (二)水分检验:应有分析天平(1mg)、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干燥器等,或水分测定仪。 (三)净含量检验:电子秤或天平。 (四)粉末、碎茶:应有碎末茶测定装置(执行的产品标准无此项目的不要求)。 (五)茶梗、非茶类夹杂物:应有符合相应要求的电子秤或天平(执行的产品标准无此项目要求的不要求)。 七、检验项目 茶叶的发证检验、监督检验和出厂检验按表中列出的检验项目进行。对各类各品种的主导产品带“*”号标记的出厂检验项目,企业每年至少检验2次。 茶叶产品质量检验项目表 序号检验项目发证监督出厂备 注1标签预包装产品按GB7718的规定进行检验2净含量3感官品质4水分5总灰分*6水溶性灰分*执行标准无此项要求或为参考指标的不检验7酸不溶性灰分*执行标准无此项要求或为参考指标的不检验8水溶性灰分碱度(以KOH计)*执行标准无此项要求或为参考指标的不检验9水浸出物*执行标准无此项要求或为参考指标的不检验10粗纤维*执行标准无此项要求或为参考指标的不检验11粉末、碎茶执行标准无此项要求的不检验12茶梗执行标准无此项要求的不检验13非茶类夹杂物执行标准无此项要求的不检验14铅*15稀土总量*16六六六总量*17滴滴涕总量*18滴滴涕总量*19顺式氰戊菊酯*20氟氰戊菊酯*21氯氰菊酯*22溴氰菊酯*23氯菊酯*24乙酰甲胺磷*25氟*执行标准无此项要求的不检验26执行标准规定的其他项目*八、抽样方法 在企业的成品库内随机抽取1种生产量较大的产品进行发证检验,所抽样品须为同一包装、同一批次的产品。抽样基数不得少于50kg,抽样数量为4kg(不少于2个包装),分为2份,1份检验,1份备查。 样品经确认无误后,由核查组抽样人员与被抽查单位在抽样单上签字、盖章。样品应加贴封条,封条上应有抽样和被抽样人员签字、抽样单位盖章及抽样日期。 九、其他要求 1. 边销茶产品不允许分装 2. 在对边销茶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条件审查时,应当有地方民族工作管理部门和边销茶工作管理部门的人员共同参与。 3. 承担茶叶感官品质检验的人员,必须经统一的培训,取得国家特有工种“评茶员”的职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相应的检验工作。 4. 边销茶产品必须预包装出厂。 按企业所申报的发证产品品种,每一品种均需随机抽取某一等级的产品进行检验。同一样品种,同一生产场地,使用不同注册商标的不重复抽取。 (一)抽样地点:成品库。 (二)抽样基数:净含量大于或等于10 kg。抽样以“批”为单位。具有相同的茶类、花色、等级、茶号、包装规格和净含量,品质一致,并在同一地点、同一期间内加工包装的产品集合为一批。 (三)抽样方法及数量:抽样方法按GB/T8302茶 取样的规定。样品数量为1000g。对单块质量在500g以上的紧压茶应抽取2块。样品分成2份,1份检验,1份备用。 (四)封样和送样要求:抽取的样品应迅速分装于2个茶样罐或茶样袋中,封口后现场贴上封条,并应有抽样人的签名。抽样单一式4份,应注明抽样日期、抽样地点、抽样方法、抽样基数、抽样数量和抽样人、被抽查单位的签字等。样品运送过程中,应做好防潮、防压、防晒等工作。茶样罐或茶样袋应清洁、干燥、无异味,能防潮、避光。 九、其他要求 (一)本类产品允许分装。 (二)企业和质检机构承担茶叶感官审评的人员,必须经统一的培训,取得国家特有工种“评茶员”的职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相应的检验工作。 (三)茶叶产品必须包装出厂。 边销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边销茶产品包括所有以茶叶为原料,经过蒸压成型、干燥等工序加工制成的,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销售的茶叶产品。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茶叶原料-筛切拼堆-(渥堆)-蒸压成型-干燥-边销茶(紧压茶) (二)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 茶叶原料:加工原料的鲜叶在生长过程中易被有害有毒物质污染,造成茶叶产品农药残留量及重金属含量超标;修剪叶落地摊放,易使原料夹杂物增加,造成非茶类夹杂物、总灰分及重金属含量超标;原料选择不当或过份粗老,易造成氟含量过高。 2. 加工过程:厂房设施及加工设备简陋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品质;管理不当或卫生条件差易造成非茶类夹杂物、总灰分及茶梗超标。 3. 仓储、运输过程:易受设备、包装物、场所和人员行为的污染;通风不畅会影响产品品质和卫生状况。 (三)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加工管理、仓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1. 生产场所应离开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50米以上,离开经常喷施农药的农田100米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生产场所内不得有家禽等其他动物 2. 加工车间面积应不少于设备占地面积的10倍。地面应硬实、平整、光洁(至少应为水泥地面),墙面无污垢。加工和包装场所至少在每年茶季前清洗一次。 3. 锅炉间应单独设置,蒸汽管道设置应合理。应有单独存放燃料的场所,有防止燃煤污染和保障安全的措施。 4. 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仓库。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应分开放置,不得混放。茶叶仓库应清洁、干燥、无异气味,不得堆放其它物品。茶叶仓库内应有通风、消防设施。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边销茶(紧压茶)生产必须具备筛分、锅炉、压制、干燥设备或设施。 四、产品相关标准 GB 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GB/T 9833.1紧压茶 花砖茶,GB/T 9833.2紧压茶 黑砖茶,GB/T 9833.3紧压茶 茯砖茶,GB/T 9833.4紧压茶 康砖茶,GB/T 9833.5紧压茶 沱茶,GB/T 9833.6紧压茶 紧茶,GB/T 9833.7紧压茶 金尖茶,GB/T 9833.8紧压茶 米砖茶,GB/T 9833.9紧压茶 青砖茶,GB 19965砖茶氟含量;相关地方标准;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五、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 (一)茶叶原料必须符合正常的品质特征,无异味、无异嗅、无霉变;不着色,无任何添加剂,无非茶类夹杂物;符合相关茶叶标准要求。 (二)包装材料应干燥、清洁、无毒、无害、无异味,不影响茶叶品质。符合相关包装材料卫生要求的规定。 六、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 1. 感官品质检验:应有独立的审评场所,其基本设施和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797-2002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相关规定。审评用具(干评台;湿评台;评茶盘;审评杯碗;汤匙;叶底盘;称茶器;计时器等),应符合SB/T10157-19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相关规定。 2. 水分检验:应有分析天平(精度1/1000g以上)、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干燥器等,或水分测定仪。 3. 总灰分检验:应有分析天平(精度1/1000g以上)、高温电炉(温控:52525)、瓷质坩埚、干燥器等, 4. 净含量检验:应有符合相关要求并经过计量鉴定的天平或秤。 5. 茶梗、非茶类夹杂物:应有符合相应要求的天平或秤。 七、检验项目 边销茶的发证检验、监督检验和出厂检验按表中列出的检验项目进行。对各类各品种的主导产品带“*”号标记的出厂检验项目,企业应当每年检验2次。 序号检验项目发证检验监督检验出厂检验备 注1标签预包装产品按GB7718的规定进行检验2净含量3感官品质4水分5总灰分6水浸出物*7茶梗8非茶类夹杂物9铅*10稀土总量*11六六六总量*12滴滴涕总量*13顺式氰戊菊酯*14氟氰戊菊酯*15氯氰菊酯*16溴氰菊酯*17氯菊酯*18乙酰甲胺磷*19杀螟硫磷*20氟*21执行标准规定的其它项目*第三部分 茶叶的检验一 化验基础知识第一部分 基本常识第一章 允许差一、准确度和误差 1.准确度 系指测得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2.误差 系指测得结果与真实值之差。二、精密度和偏差 1.精密度 系指在同一实验中,每次测得的结果与它们的平均值接近的程度。 2.偏差 系指测得的结果与平均值之差。三、误差和偏差 由于“真实值”无法准确知道,因此无法计算误差。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计算偏差(或用平均值代替真实值计算误差,其结果仍然是偏差)。四、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 绝对偏差 = 测得值平均值 绝对偏差 相对偏差 = 100% 平均值若两份平行操作,设A、B为两次测得值,则其相对偏差如下式计算: A平均值 A(AB)/2 AB 相对偏差(%)= 100% = 100% = 100% 平均值 (AB)/2 AB五、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1.标准偏差 是反映一组供试品测定值的离散的统计指标。 若设供试品的测定值为Xi,则其平均值为X,且有n个测定值,那么标准偏差为:1.标准偏差(SD)SX = 2.相对标准偏差(RSD)SX RSD = 100%六、最大相对偏差 相对偏差 是用来表示测定结果的精密度,根据对分析工作的要求不同而制定的最大值(也称允许差)。七、误差限度 误差限度 系指根据生产需要和实际情况,通过大量实践而制定的测定结果的最大允许相对偏差。第二章 有效数字的处理一、有效数字1.在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就称为有效数字。2.在记录有效数字时,规定只允许数的末位欠准,而且只能上下差1。二、有效数字修约规则用“四舍六入五成双”规则舍去过多的数字。即当尾数4时,则舍;尾数6时,则入;尾数等于5时,若5前面为偶数则舍,为奇数时则入。当5后面还有不是零的任何数时,无论5前面是偶或奇皆入。 例如:将下面左边的数字修约为三位有效数字 2.3242.32 2.3252.32 2.3262.33 2.3352.34 2.325012.33三、有效数字运算法则 1.在加减法运算中,每数及它们的和或差的有效数字的保留,以小数点后面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为标准。在加减法中,因是各数值绝对误差的传递,所以结果的绝对误差必须与各数中绝对误差最大的那个相当。 例如:2.03750.074539.54 = ?39.54是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在这三个数据中,它的绝对误差最大,为0.01,所以应以39.54为准,其它两个数字亦要保留小数点后第二位,因此三数计算应为:2.040.0739.54 = 41.65 2.在乘除法运算中,每数及它们的积或商的有效数字的保留,以每数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为标准。在乘除法中,因是各数值相对误差的传递,所以结果的相对误差必须与各数中相对误差最大的那个相当。 例如:13.920.01121.9723 = ? 0.0112是三位有效数字,位数最少,它的相对误差最大,所以应以0.0112的位数为准,即: 13.90.01121.97 = 0.307 3.分析结果小数点后的位数,应与分析方法精密度小数点后的位数一致。4.检验结果的写法应与药典规定相一致。第三章 标准中有关概念及规定一、试验温度1.水浴温度 除另有规定外,均指98100;2.热水 系指7080;3.微温或温水 系指4050;4.室温 系指1030;5.冷水 系指210;6.冰浴 系指约0;7.放冷 系指放冷至室温。二、取样量的准确度 1.试验中供试品与试药等“称量”或“量取”的量,均以阿拉伯数码表示,其精确度可根据数值的有效数位来确定,如称取“0.1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0.060.14g;称取“2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52.5g;称取“2.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52.05g;称取“2.0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952.005g。 2.“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3.“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 4.“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密度要求。 5.“量取”系指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位数选用量具。 6.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三、试验精密度 1.恒重 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均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1小时后进行;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称重应在继续炽灼30分钟后进行。 2.试验中规定“按干燥品(或无水物,或无溶剂)计算”时,除另有规定外,应取未经干燥(或未去水,或未去溶剂)的供试品进行试验,并将计算中的取用量按检查项下测得的干燥失重(或水分,或溶剂)扣除。 3.试验中的“空白试验”,系指在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溶剂替代供试液的情况下,按同法操作所得的结果;含量测定中的“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系指按供试品所耗滴定液的量(ml)与空白试验中所耗滴定液量(ml)之差进行计算。 4.试验时的温度,未注明者,系指在室温下进行;温度高低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者,除另有规定外,应以252为准。四、试验用水,除另有规定外,均系指纯化水。酸碱度检查所用的水,均系指新沸并放冷至室温的水。第二部分 化学分析法第一章 化验室常用玻璃仪器常用玻璃仪器的主要用途、使用注意事项一览表名 称主要用途使用注意事项烧杯配制溶液、溶解样品等加热时应置于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一般不可烧干锥形瓶加热处理试样和容量分析滴定除有与上相同的要求外,磨口锥形瓶加热时要打开塞,非标准磨口要保持原配塞碘瓶碘量法或其它生成挥发性物质的定量分析同上圆(平)底烧瓶加热及蒸馏液体一般避免直火加热,隔石棉网或各种加热浴加热圆底蒸馏烧瓶蒸馏;也可作少量气体发生反应器同上凯氏烧瓶消解有机物质置石棉网上加热,瓶口方向勿对向自己及他人洗瓶装纯化水洗涤仪器或装洗涤液洗涤沉淀量筒、量杯粗略地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用不能加热,不能在其中配制溶液,不能在烘箱中烘烤,操作时要沿壁加入或倒出溶液量瓶配制准确体积的标准溶液或被测溶液非标准的磨口塞要保持原配;漏水的不能用;不能在烘箱内烘烤,不能用直火加热,可水浴加热滴定管(25 50 100ml)容量分析滴定操作;分酸式、碱式活塞要原配;漏水的不能使用;不能加热;不能长期存放碱液;碱式管不能放与橡皮作用的滴定液微量滴定管1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